因軒轅懷處於靜坐之中,歸無咎驚鴻一瞥,忽然望見各自背後的“氣象”。


    軒轅懷似乎處於一道陰影之中,那無形虛影仿佛山嶽,挺拔獨出,渾然恣肆有稱雄之氣。而歸無咎自己,亦處於一種奇妙的氣象內,猶如獨立於無窮瀚海,四維無際,深不可測,仿佛日月升降,盡出其中。


    二者比較,還是自己更勝一籌。


    歸無咎豁然省悟,這是因為“氣運”的優勢。


    歸、軒二人之氣運,經由末拿本洲之中的巧妙經營,可謂超出群倫,遠遠勝過無負此類機緣者;就是再下一等的杜念莎等四人,也與其有不小的差距。二人之間,歸無咎又勝過了軒轅懷。


    但是處於極高的層次之後,因為本身的力量已然十分雄厚,所以想要借此克敵製勝,其實甚難。別說歸、軒之間,就是軒轅懷對上杜念莎,雖然可以輕易抵消和壓製杜念莎的氣運加持,但隻憑此道就鑄成勝勢,還是十分不易。


    但“紫虛之卦”卻是這樣一道妙法,將雙方雖是高下相形、卻又自守分界的局麵打破了。在此法運營之下,歸無咎氣運更勝的優勢,兌現於卦象的幾率之中,從而在想象不到的地方破局。


    此時軒轅懷暫避鋒芒,歸無咎無心久候,來到了“四葉草”虛懸之處。


    歸無咎伸手攝拿。


    就在即將觸及寶身之時,一陣陣異光漣漪泛起,那人物波紋一陣搖蕩,最終穩定形跡,依舊是“軒轅懷”的相貌。


    歸無咎麵露微笑。


    他已然感受到,麵前這“軒轅懷”,已然較第一次出現時氣機衰落了些許。


    毫不猶豫,指尖對虛空一點,已是一道空蘊念劍浮現呈形,宛若靜水湖泊之中忽地浮起一隻狹長的遊魚,緩緩逐去,幽深冷寂。


    對麵“軒轅懷”以劍光相迎。


    兩道世間至高的劍意相交,如水麵生出亂紋的破碎之象,紛紜難定。


    重歸於寂之後,清楚可以看見歸無咎氣象飽滿,似乎處於一個極大極充沛的光暈之中;而“軒轅懷”的氣象卻愈發衰竭了三分。


    心中念頭演算無差,曆曆分明,當在三招之後分出勝負。


    第一劍……


    第二劍……


    第三劍……


    第三劍乃是水到渠成的一劍,此時“軒轅懷”已然到了歸無咎的斬殺範圍之內,歸無咎毫不猶豫的動用了空蘊念劍最原始的用法——蕩物咒殺類法門。


    果然,這一劍下去,“軒轅懷”的氣機被徹底泯滅,絲毫不存。四下空空蕩蕩,唯餘空蘊念劍的精純氣機周流滾動,宛如海邊潮音。


    歸無咎伸手去拿。


    所謂“念頭永駐”,自然指的是在末拿本洲之中的“無心映射”永存不滅。這是不知多少上境大能的終極目標,效用之奇,幾乎到了可驚可怖的地步。甚至歸無咎心中還有幾個猜想,有待印證。


    不料幾乎肌膚觸及的一瞬,那“四葉草”驟然一消,“軒轅懷”又重新浮現出來,依舊是那氣機較全盛之時略遜的模樣。


    歸無咎重出三劍,將其殺滅。


    但軒轅懷再度複現。


    如此反複七次。


    歸無咎眉頭一皺。


    萬青冥設立這道機緣之時,其實構成頗為巧妙。


    他立下兩個條件,並非是兩個條件都滿足了,此寶之秘便現之於世;而是隻要滿足第一個條件,你就具備了“看到”這機緣的資格,並且明了因果原始。


    但是此時卻是“看得見、摸不著”,等你真正想要攫取機緣之時,它會判定你是否滿足第二個條件。若不滿足,不但不能取得機緣,且他會將“緣由”照影出來。


    所以當軒轅懷出手攝拿寶物時,浮現出來的是歸無咎;而歸無咎攝拿寶物時,浮現出來的是軒轅懷。以提示二人尚未達到“一界當世無敵”的條件。


    其中攪動因果之意,昭然若揭。


    可是自己明明是勝了。


    那就隻說明一件事——在這道門戶、這方至寶的判定中,此戰並未結束。


    軒轅懷雖然輸了一招,但是並非如歸無咎預料的那樣,拆東補西,敗局不可動搖。


    歸無咎目光驟然一凝。


    緩步來到軒轅懷打坐調息的十丈之外,靜靜等候。


    勝於概率的幸運,亦可謂“勝之不武”。既然如此,那就再勝一次,而且是要“完勝!”


    不到一個時辰,轉瞬即過。


    軒轅懷覆蓋身軀的那宛若綿延界空相隔奇妙法術,宛若隻是一道幻術一般,在無形之間消融。


    其人相貌,亦為之一變——


    變成了四葉草中浮現的那道形象,抽象線條和鄉土少年的結合體。


    歸無咎心中驟然明悟。


    這,才是軒轅懷的真正形態。


    以理而言,那抽象線條狀的軒轅懷,縹緲而不可測度;那鄉土少年形象的軒轅懷,更近乎於真人。二者相結合,等若是“中和”了一下,其氣象理應介於玄虛和篤實之間。


    但此時一望,卻並非如此。


    這混合形態的軒轅懷,反而更“真實”了,較之原先那鄉土少年形象尤為真實。


    原來那鄉土少年形象的軒轅懷,雖然淳樸憨厚,始終麵上含笑,其接地氣的程度幾與真人無異;但於外人而言,卻始終難以與其同心共情。而此時此刻,歸無咎卻似有一種能夠和軒轅懷“心意相通、情緒相通”的感受,迎麵湧來。


    軒轅懷此時的心緒,談不上負麵;卻是一種異常的激烈。


    道境之下,已然完全分辨不出軒轅懷與“人”的差別了;唯歸無咎此時以心通萬古的超邁心境臨之,還是感受到似乎有一線微妙差別。


    良久之後。


    歸無咎緩聲道:“既然軒轅道友尤有餘力,就請展示手段吧。”


    歸無咎看得分明。


    軒轅懷的確是以法力補足了受“紫虛之卦”的倍擊之創,而非無端恢複至最圓滿的狀態。那麽他要與自己爭衡,所仰賴的必定是一種極高明的神通道術。


    甚至隱約想到,這或許就是心情先生所授的真正底牌。


    原本歸無咎以為,軒轅懷重塑八劍,複現辰陽初祖之氣象,便有心情先生的見解指點。但此時迴想起心情先生為人,此人雖是道行超凡入聖的域外大能,但行事卻偏於務實而具體。若要篤定令軒轅懷勝過自己,單單境界上的提高是不夠的。


    以此人的路數,極有可能留下一種具體的“手法”。


    軒轅懷忽地一聲歎息,道:“動用此術,勝與不勝,又有多大差別?”


    話音未落,他已兩袖一抬。


    似乎有莫名的玄妙氣機微微震蕩,軒轅懷的左手邊,又出現了一個“軒轅懷”,依舊是抽象之形和鄉土少年的混合形象,但是和現在這具身軀,又有細微不同。


    隻見這兩個“軒轅懷”左右雙掌一合,似乎有兩個淡淡的影子浮現。歸無咎眼力高明,已判出是軒轅懷的兩大原始形態——鄉土少年和空靈線條的虛影。


    二影一陣交織,又有兩個“軒轅懷”浮現出來。


    一生二,二生四。


    同時四個“軒轅懷”中各有一道殘影析出,向前邁出一步,匯合成一個實體。任誰見了,心中都會生出信心——這才是軒轅懷真正的“真身。”


    一個真身,四化身,總共五個“軒轅懷”,站成一排。雖然形貌各有微妙不同,但就“真實”這一條而言,卻都沒有差別可言。


    歸無咎雙目一合。


    他心中隱有預感,這決計不是想象中變化分身、以多為勝的法子。當中最為生動充沛的,是隸屬於“時間”和“精神”兩道的法則。


    一個“軒轅懷”指尖劍氣流布,上前挑戰。


    歸無咎出手接招。


    又一個“軒轅懷”出手。


    歸無咎抵擋。


    第三個“軒轅懷”出劍。


    歸無咎以“空蘊念劍”消弭。


    ……


    但是奇怪的是,當“歸無咎”出手迎敵之後,似乎還有一個“歸無咎”停駐在原地。連續拆分之後,連“歸無咎”也變成了五個,一個歸無咎抵住一個軒轅懷,十人戰作一團。


    此時,小界之中光華驟然一亮。


    恢複清淨。


    哪裏有什麽十個歸無咎、軒轅懷?


    分明隻有一個歸無咎、一個軒轅懷,各自雙目緊閉,似在夢中。


    若是有旁觀者經曆了方才的一切,勢必驚悚已極,不知這是歸、軒二人中的哪一位施展的幻術?


    這的確是幻術;又不是幻術。


    在一片一望無際的海洋中,亂石點點,島如散星,紫氣密布。一個背負雙劍的挺拔青年,背負一隻行囊,和一個長發披肩的白衣青年作戰。


    隻是所動用並非法力,而是一道道淺色光暈——二人卻都隻是靈形境界。


    一座古怪的山門外,寥廓草原之上,歸無咎和軒轅懷正在激鬥。丹煞縱橫,煙塵滾滾。


    一座密封的小界之內,氣息時升時降,時粗時精。歸無咎和軒轅懷二人,各自動用空蘊念劍和辰陽八劍中最精微的手段,戰成一團。


    一道形似琉璃天的明環之中,兩種顛倒主客、極為激烈的博大意蘊相互激突幹涉,影響波及數十萬裏。


    青天之上,渺渺星河,兩顆明星閃爍不定,時時蕩漾著粉碎星辰的偉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法無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巡山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巡山校尉並收藏萬法無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