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限,方位限,五行限,次數限,四法原本難分軒輊,皆是飛升大能苦心營造的最精深的秘法。


    亦是四族神通路數各自衍生而得之。


    最終這“次數限”之法隱然更上層樓,壓過其餘三法一頭,成為四位妖祖此行諸法之壓軸,是因此法中混同一道意蘊,名為“後中先。”


    何謂“後中先”?


    按照此秘法定序,此法動用之後,其如白染皂、次數疊加之韻,當限定在九次。


    但是這“九次”卻未必是“動用此法之後的九次”。隻消作法的那位與人為敵,且雙方作戰綿延連續。那麽上溯至一定時間之前,敵手所動用的根本秘術,皆納入此次數計算之中。


    不過這九次並不能全部提前計數,至少需要一件是在已發之後,作為種子。


    事實也正是如此——九宗所得以動用的妙法之數,不是九種,而是一種。


    薑成鹿眉頭微皺。


    無論如何,先將此術正麵帶來的威脅解除再說。至於親身下場,他卻也不懼。


    季蒼生一笑,道:“無妨。”


    卻見他自袖中取出一物,乃是通體純黑的半截斷劍,遙遙向虛空一擲。


    那道神通帶來的侵蝕毀滅之力,立刻止住。仿佛流星北渡,與這一方界域擦肩而過。正麵拒止,竟是較先前諸般較量愈發容易。


    諸永宸道:“巧合得很。我辰陽劍山所藏這一門道術,恰好可以克製其神通路數。”


    但是這輕飄飄的一句話,其實語焉不詳。


    升雲台上諸位上真,都是心中一凜。


    克製不克製姑且兩說,但是辰陽劍山已然動用了兩種分量極重的妙法。觀二位天尊神色,似乎不以為意。這一家的底蘊,委實深不可測。


    殺伐之力被成功抵擋,那麽其後手就立刻凸顯出來。


    四位道尊麵前浮動之真寶,不知何時蒙上了一層淡淡的霧氣。


    幽寰宗黃真君自袖中尋摸一物來看,也是心頭一沉。


    果然,不單單是早已提前匯聚的那些較為清簡的底蘊受到影響。藏在自己袖中的極高層次存在,同樣是青霧蒙蒙,若即若離。


    心意一動,嚐試感應,進入“即將動用”的狀態,卻收不到任何迴應。


    就在此時。


    石壁之上,已望見一個人影急速放大,其速度竟似不比第一道“大小限”法門幻化的孩童差了多少。


    此人原本隱匿雲霧之間、飄然而獨立的身姿,和諧意象立刻被打破!


    這種感受十分微妙。


    一界之中,無論大小變化,總是時時相諧。譬如煉化出一件變化由心的寶物,當中裝進一個人去。若是那人身放大,此容器也必同步放大。若是人身縮小,這容器便同步縮小。


    人在天地之中,如論顯化外象如何,大致道理如此。


    但是此人身軀放大,卻教人覺得,這方天地並未同步放大,立刻顯得局促。甚而此人予人的觀感已是“較天地為大”的狀態,但是天地卻也並未被打破。


    好似一塊石頭丟進一個容器中。


    那石頭明明比容器更大,卻也並未將容器撐破,構成一種奇妙的重疊狀態。


    薑成鹿望了一眼,刹那之間,身影自座中消散。


    下一瞬,已然在原陸宗界域之外。


    身軀同樣是高下無極,與天地同巨,並不較來人差上多少。


    龍雲微微一笑,似乎詫異道:“道友倒是自負。”


    他親身出戰,料想九宗四位天尊就算不是一齊出手,至少也是二人迎戰,以二敵一。


    未想,是薑成鹿一人現身迎敵。


    薑成鹿淡然道:“不試上一試,如何知道高下?”


    升雲台正中蓮台高座,僅餘季蒼生、諸永宸、東方晚晴三人。


    卻見諸永宸微一側身,對著東方晚晴言道:“不知道境之中,飛升前後,其中差別微玄,東方道友能見幾分?”


    東方晚晴微笑道:“知其大略而已。”


    諸永宸道:“哦?”


    麵上毫不掩飾,浮現起一抹驚詫。


    他之所以發問,原本是想探知東方晚晴是否有一線之感應。但是所得到的迴答,卻是出乎意料。


    “大略知之”和“隱有猜測”、“望見端倪”可完全不是一個意思。


    “大略”二字去了,其實便是“知之”。


    九宗屹立紫微大世界三十六萬載,成就道境大能四十餘人。能夠達到窺見上下玄妙、雖未飛升卻明斷上下虛實的層次,除卻各派初祖之外,至多不超過六七人。


    諸如原陸宗洪初玄,藏象宗嚴侗暉、衛子衿,越衡宗冷鏡霄,皆在其列。


    當代前後腳成就道境的兩人,諸永宸自問對於自己和東方晚晴之深淺,也是心中有數。


    平心而論,二人根基相若。


    最保守的估計,他們兩位比之曆代天尊,無論如何也當在中數以上;說是位在前列,也無不可。


    但是距離了悟幽玄的最強的六七人,依舊差了一些。


    但是辰陽劍山當世,卻有一非凡機緣。


    那就是軒轅懷降世。


    劍主季蒼生早已秉持一種觀摩妙道,借由觀法觀人,所得的收益非同小可。


    諸永宸也是如此。


    在軒轅懷降世之時,他尚是真君境界,隻是道行早已登峰造極,隻待機緣一落,便是破境之機。其後,觀軒轅懷降世之形跡,他忽然心中明悟,閉關二百載,終於一舉成道。


    所以原本以他根基,尚差一些的幽微處,竟也由此得以不足了。


    上下差別,自忖已有所得。


    若非同樣有非常之機緣,東方晚晴隻怕難以臻至與自己相同的境界。


    季蒼生原本目光渙散。


    此時聞言,忽然明眸清亮,微笑道:“反正不時便要揭曉。東方掌門姑且言之,隻當對一對答案。”


    東方晚晴淡笑道:“四維之外,天空亂序。輕重快慢,顛倒難追。”


    季蒼生眸中精光一閃。


    沉吟有頃,道:“縹緲宗……東方掌門若是奠下根基,自然能夠攬得氣運機緣。”


    似乎就是為了驗證答案,龍雲出手了!


    輕飄飄抬手一推。


    似乎有幾種顏色,當空輕輕一滾。


    諸位真君,原本都是要開一開眼界,看看道境大能交手,是何等氣象。但是此時此刻,卻是人人麵色一變,然後緊閉雙目,謹守心神。


    其一擊既發,好似一團火苗,無形而有相。


    但是那火苗形跡變幻,分分合合,卻決然不是曼妙有趣、空靈透徹的氣象,反倒更似用一柄鋼鋸在生鋸銅鐵,傳來一種最真切不過的實物撕裂之感,令人十分不適!


    季蒼生見狀,抬手一拂。十丈外似乎蒙上一層帷幕,此時再觀,便無大礙。


    諸宗真君,都是一禮致謝。


    一擊之後,停頓一個刹那。龍雲又是貌似隨意的一揮袖,動用了第二擊。


    這一擊的意象,浮泛滾動,所擬明明是一種具象;但是乍一望去,似乎又像是水,又像是火,竟教人無從分別。


    一個倏忽,這一道神通意象已然追上前力,與一刹那之前的火象合二為一,並力而落!


    季蒼生、諸永宸、東方晚晴。三位天尊,麵上不約而同浮現出讚歎之意。


    諸永宸低聲道:“果然如此。”


    東方晚晴道:“如此手段,薑道友可能應否?”


    季蒼生平靜道:“以實戰而論,薑道友在我九宗道境之中,也算是別具一格的人物。無論如何,也不至於速敗。”


    眼前之景,諸宗真君雖能觀戰,卻已不明其奧妙。


    若說為三位天尊讚歎、許為飛升大能獨得之秘的,便是這後力追及前力的手段,無論如何也是匪夷所思。


    凡夫俗子,先扔出一塊石頭;然後再扔一塊石頭,後石擊中前石,似乎也不是難事。


    若是武術修煉到高明境界,足以內力外鑠,遙擊及遠。那麽後力追上前力,層層疊疊,似乎也是常見的武功路數。


    至於仙門之中,匯同合流,並力而擊,同樣是極常見的法門。


    就算前力已發,速度快到無以複加。


    那麽後力可以憑借空間神通,曲徑折躍,後發先至。


    區區二力相合,也算獨到之優長嗎?


    諸真卻不知,道境大能,心弦一發,心中所念已與天地道則混同歸一,神通成型一發,速度便是增無可增的極限。


    其不僅僅是“最快”,同樣也是“最簡”。


    無論其示現為外在的形跡如何,但這神通,必定是普天之下最高效、最簡明的殺法。


    換言之,在道境大能神意籠罩的範圍內,其神通奔逐的軌跡,絕不存在任何營造空間通道“抄近路”的說法。因為後者注定不若前者簡潔,消耗的神意法力、中間的冗餘曲折,也要更多!


    所以,道境大能出手,每一擊都是層次分明。


    對著同一個目標,你發出了一擊,三個刹那後發出了第二擊;那麽到了結果落定之時,第二擊也一定會比第一擊晚上三個刹那,一絲不多,一絲不少。


    當然,這是就駐世道境大能而言。


    作為飛升妖祖降世的龍雲,已然當場演示了一遍——


    看似簡明到極致、快捷到極致的後力,詭異的抹殺了一刹那的間隔,使得後力追及前力。


    所以這一擊的威力,平白提升了一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法無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巡山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巡山校尉並收藏萬法無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