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鍾之後,第三次氣機運轉與“失序”如約而至。


    盡管歸無咎心中已然知道會發生了什麽,但是親眼見到這一幕時,依然有三分驚異。


    此時人身模型之中,那一團藍色氣機正運行自右足的足跟處;而其身軀右下肋部,卻恰有一團灰澀氣機破體而出,與先前兩迴截然不同。


    魯兵文歎道:“本門法訣初成,進展極為順遂。不想演化至三百萬次之後,竟爾出現紕漏。遙憶當時,不下於晴天霹靂。”


    歸無咎仔細觀察了一眼這巨大的“冰塊”,沉吟道:“此物可確信否?”


    九宗道術,一舉成就近道之境。


    其中的微妙玄幻,流動演化,將無序虛一之道推進到了極致。縱然是道境大能,隻怕輕易也未能將其完整的模擬出來。九合宗竟有此能,不得不令歸無咎心生顧慮。


    若是這模擬方法失準,其後的一切推斷,都是無源之水。


    聽聞歸無咎疑問,魯兵文正色道:“歸道友放心。此法乃是我九合宗立身之本,魯某自然心中有數。”


    “近道演化之難,自不待言。其實自敏齊上真那一輩開始,就心中雪亮,模擬近道境中的變化,非人道中修至至境的上尊不可。隻是吾宗法門,別有玄妙,但求其歸,不演其序。”


    魯兵文為歸無咎詳細演示其中精奧。


    原來,眼前這人物模型之中的藍色氣機,乃是取自幽寰宗一絲“羲和幻水”,此物別具一種特殊的演化之功,正是當年屈敏齊自幽寰宗內求取的人情。


    其中密奧,正是他方才所言的八個字:


    但求其歸,不演其序。


    突破近道境界的那種極限混亂,的確不能複刻;方才這具人身模型之中的氣機運轉之勢,與真正的近道破境,其實毫無關係。但是奇妙的是,隻要契合了相應條件,雖然過程有差,但是結果那一瞬的示現,卻是準確無疑的。


    其中委曲細節,乃是屈敏齊師兄荊慧月成就近道境後,閱覽了本宗初祖元尊無念子所傳心法,方才知之。故而最是確鑿不過。


    至於眼前這所山壁洞府,看似粗陋,其實亦是幽寰宗以莫大心血鑄成的根基。


    山根之下,暗藏一道六合二十四定位的龐大陣門。


    這演示之法,每動用一次,都要消耗數量不菲的資糧。一次兩次還算不得什麽,但是數百萬次下來,九合宗積蓄的損耗,也是一個驚人的數目。


    因為按照屈敏齊所傳法訣,唯有以此模型無暇運轉四百萬次之後,才能證明這一脈道傳,無懈可擊。


    百,千,萬,十萬,百萬次嚐試之後。


    九合宗上下,皆以為圓滿無暇、偉業已成。其後的步驟,隻是順理成章,因循成例而已。


    卻不想……三百萬次後,終於還是出了岔子。


    聽明原委,歸無咎麵無表情,隻淡淡道:“勞煩魯道友再試一次。”


    同時閉上雙目,玄功默運,感應其中變化。


    魯兵文道一聲“可”,再度出手。


    第二次試演完畢,魯兵文麵色一正,與歸無咎四目相對。


    歸無咎依舊是淡定非常,笑言道:“勞煩魯道友再試一次。”


    魯兵文麵色微異,微一頷首。


    不過施展機關,依舊無有半分遲疑。


    第一次失序。


    第二次失序。


    一切都波瀾不驚。


    又過了小半刻鍾。


    歸無咎雙目中猛地精光一閃,身前“歸無咎”三個大字,一閃而逝。


    似乎有一重非凡妙韻浸入那人身模型之中;但似又什麽也沒有發生。


    至少從表麵上看,那人身體內之氣機,依舊是混沌無比,莫知其序。


    三十六息之後,三失序,降臨!


    一團氣機,迅捷幹脆、毫不拖泥帶水的從人身模型的左腋下突出。


    正是那一團藍色氣機。


    歸無咎微笑道:“破局倒也不難。隻可惜,沒想到是個‘標本分離、道術間隔’之局。九合宗上下,尤其是這位屈敏齊前輩,已然將這條道路走通了十之八九。再臨門推上一推,便能見到曙光。不過,若要徹底解決,隻怕要多費思量。”


    魯兵文麵上,如癡如幻。


    看著那一團藍色氣機,滿臉的不敢置信。


    看似魯兵文對於歸無咎考驗戒備之意甚足,實則在魯兵文心中,早已有了破釜沉舟的決斷。隻要歸無咎能說出個眉目來,足以令他動心,他就敢將九合宗上下,一舉托付。


    無它,不肯令屈敏齊以來曆代先賢之心血,付諸流水爾。


    想不到……


    這具人身模型之中,雖然號稱“不演其序”,與真正的天玄上真破境,未必相同;但是單說其複雜程度,推演之難,卻是足以亂真的。歸無咎竟然神不知鬼不覺的做到了……


    “破局倒也不難”五個字,更是振聾發聵……


    至於歸無咎後半段話,他完全聽不進去了。


    歸無咎也是暗生感慨。


    開辟道途,與尋根立業,這兩件事,看似是須臾不可分離的;但是此時此刻,卻果真斷成兩截。


    這要從歸無咎的破解之道說起。


    其實屈敏齊所立之道,確然極具火候,隻差了最後一口氣而已。


    突破近道之時的無序虛一,雖然複雜無比。但是以九宗道境大能的雄厚底蘊,若肯出全力推演,未必不能將之演算而出。隻是如此行事對於天尊大能自己有微妙深遠的影響,提拔一位並非頂尖的近道境,並不值得他們這麽做。


    另一種可行的辦法,便是真流大道,唯實唯理的推演之道。


    以天演妙理察之,可以窺見那無序氣機的演化軌跡。


    當今之世,唯軒轅懷、秦夢霖得了此法。


    實則以此法演算,也是千鈞一發,轉圜餘地極小。不若第三種辦法,來得幹淨便捷。


    那就是金花玉蒂玄珠妙法中前知三十六息之法。


    不需任何推演,自然觀望前事。


    但是莫要忘記,歸無咎的目的,是為了開拓九宗上進之途,使得資質稟賦並非絕頂的人物有一上進之機。若說解決辦法是令其先領悟唯實唯理的真流大道,又或者領悟至高無上的魔道秘典,不免輕重顛倒,愈顯荒誕。


    很顯然,並非其本人掌握妙法;而是由旁人窺見虛實,加以援手。


    如此一來,又有後半截問題。


    突破近道境,是何等微妙狀態?破境之人,早已臻至物我兩忘、冥心自得之妙境,縱然有大神通者旁觀者清,又如何才能將所知訊息傳遞於主人呢?


    若令其心有旁騖,固然不妥;若強以外力幹擾,愈不可測。


    但是對於歸無咎而言,這卻不難。


    自辰陽劍山歸來,歸無咎覽虛劍八脈,盡得其神髓。如今以“虛天劍”的手段,借用“寄情”一流的法門,幹擾破境之人氣機運行之軌跡,在不影響其破鏡的前提下,神不知鬼不覺的將太質之氣調整到契合之方位。


    至於氣機演化之規律,歸無咎根本不必理會。


    因為通過金花玉蒂玄珠妙法,在三十六息範疇之內,歸無咎可以時時看見最終的“結果”。


    而歸無咎所“寄情”之一劍,並非一口氣斬出;而是細分千萬,逐次施展。


    到了三十六息界限範圍內,歸無咎即引動劍訣,以每一瞬數十、數百個微小動作加以嚐試。一旦窮舉至正確的幹涉結果,立刻停止。


    當然,這一切須得歸無咎先行破境至近道境,道行高出突破之人一個層次,方才能夠做到。


    想不到,這看似十分艱難的嚐試,竟輕而易舉就有了答案。


    暫時的答案。


    尋根立本、統合三宗,以及憑借先賢大能立下的契約,吸納九宗之內距離頂尖層次稍遜的海量人才,又或者點化成就諸如獨孤信陵這般親信之人,都已不在話下!


    隻是,如此法門,卻是標本分離、道術間隔。


    因為所有人要想破境,都並非自己獨立成就,而是要歸無咎在一旁照料。


    繁瑣尚在其次,畢竟近道境的門檻非同小可,就算拓寬道途,一代之中得以成就的,至多也不過是數十、數百人。要緊的是,一旦歸無咎飛升上界,這一傳承之法,便算是斷絕了。


    另有一人同樣能夠承擔此職責,那就是歸無咎的大弟子,黃希音。


    金花玉蒂玄珠妙法,她得了正傳。


    劍術神通,她也同樣是走的“虛劍真流”一道。若是他的劍術進步到窺破八虛門徑的層次,便可承擔起點化之責。


    可是,黃希音之後呢?


    這維持護法之人,條件苛刻到不可思議——


    同時掌握演算大道、前知秘法中之一;以及虛劍真流達到圓滿境界。


    這樣的條件,就算連軒轅懷、秦夢霖都隻符合一半;隻怕古今以降,也唯有歸無咎、黃希音二人了。指望二人之後的世代,此等境界者代不乏人,無論如何也不現實。


    治本之道,歸無咎眼下尚不能給出答案。


    隻是閉上雙目,憑借本心道緣感悟,歸無咎陡然生出一個念頭——


    隻怕根治之法,要從那無人敢想的徹底化去“三失序”的路徑中著手。


    這“三失序”,歸無咎似乎模模糊糊抓到了線索,似乎並不是天地之缺,亦不是九宗道術之缺,而是有著非同尋常的原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未免心意念頭斷絕,歸無咎斷然道:“有一事要叨擾魯道友。就在貴派暫借一處僻靜之地,歸某要在此閉關些許時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法無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巡山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巡山校尉並收藏萬法無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