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李三才與陳矩一並前來,王錫爵卻皺了皺眉頭當下道:“在中堂相見吧!”
王衡道:“父親是否更衣?”
王衡的言下之意,王錫爵還未除服,若見宮裏來的中官,理應換上生麻所製的衣裳,以示守禮。
但春冬之季穿著生麻的衣裳,肯定很冷,一般士人都會有所變通。
眼下王錫爵以服闕未滿的理由,拒絕天子的征召,理應要表現出足夠的悲傷之情,即表示孝道,也給了拒絕天子的理由。
所以穿著生麻的衣裳麵見中官,這才合情合理。
卻見王錫爵擺了擺手道:“不必了。”
王世貞兄弟對視一眼,心想王錫爵果真坦蕩君子,不以偽示人。
王錫爵對王世貞道:“兩位請在偏廳稍候。”
王世貞兄弟二人當下答允,二人至偏廳等候。
卻說王錫爵在中堂見了陳矩。
身為堂堂秉筆太監,陳矩的身份地位與馬玉不可同語。
若說司禮監掌印太監,與內閣首輔可以抗禮,那麽秉筆太監的地位,較內閣大學士也是差不多。
按道理王錫爵如此預備宰相都要給予陳矩足夠的尊重。
但王錫爵麵對陳矩卻是十分倨傲,與方才相見自己老友不同。他那老友不過是舉人,王錫爵與他平禮相交,但麵對陳矩卻是高坐堂上,不拿正眼視之。
陳矩見王錫爵如此,也不生氣,他在宮裏多年深知對方耿直強硬的脾氣。
而且若是自己在天子麵前編排王錫爵的小話,那麽天子一定信的是王錫爵,而不是自己。
至於南京禮部郎中李三才則是恭敬地立在一旁。
陳矩笑了笑道:“咱家這一次奉聖命,專程來蘇州拜訪王先生。”
聽聞是聖命,王錫爵不好再不理睬他,而是道:“勞陛下掛心了,不知陛下有什麽吩咐老臣的。”
陳矩笑著道:“陛下說他掛念王先生得緊,現在朝堂多事,河南,蘇鬆災害不斷,民不聊生,雲南又是烽火頻傳,各地都在用錢,國庫空虛。國家這時當有重臣主持。王先生乃三朝老臣,又曾是陛下的老師,陛下視王先生為擎天之柱。”
“所以陛下請王先生服闕滿後,迴朝授官,以禮部尚書銜入文淵閣辦事。”
陳矩此言一出,站在王錫爵身後的王衡,以及陳矩身後的李三才都是動容。
朝堂上一般都是翰林以三品侍郎銜入閣辦事,當初天子召王錫爵也是先以禮部侍郎入閣。
這是一般大臣入閣的程序,如張四維,申時行都是以侍郎銜入閣。但天子以禮部尚書銜讓王錫爵入閣,以宗伯拜閣部,這就是殊榮,有別於其他內閣大學士。
不僅如此,王錫爵在迴家前,也不過是詹事府少詹事,正四品的官員。此舉等於從正四品一口氣跳過正三品侍郎這一關,連升四級,直接以正二品禮部尚書入閣拜相。
與之相比,付知遠連升三級的聖眷……
正四品知府至從二品布政使與正四品少詹事到正二品禮部尚書,這兩個放在一起,付知遠連比較的資格都沒有。
這是張四維,申時行當年都沒有的待遇,而在官員眼底,豈非意味著天子對王錫爵的器重,還要在申時行之上。
難道朝堂上會出現嘉靖四十一年的三鼎甲同閣辦事,申時行,王錫爵,餘有丁一並在閣,這是開國以來都沒有的事情。
麵對天子這般厚遇,連王錫爵也是動容,一旁王衡也是低聲道:“爹爹……”
他生怕王錫爵不答允。
但見王錫爵卻歎了一口氣道:“蒙陛下看重,申吳縣我與他共事多年,其心思縝密,老成謀國,怎麽能說沒有重臣主持,有他主持大局,陛下大可放心。某隻乞骸骨歸鄉,琴棋書畫自娛,不問世事。”
王衡坐不住,心道申時行怎麽可與爹爹你比較。
說起申時行,王衡還是有氣的,當年王錫爵是會元,申時行第二,到了殿試時,若是再奪狀元,那麽就是雙元,雖說比林三元差一點,但也是相當了得的。
可是殿試上,王錫爵在策論裏直指時弊,耿直直言。而申時行說話則圓滑多了,最後嘉靖皇帝取了申時行當狀元,王錫爵降為榜眼。
這也就算了,畢竟王錫爵與申時行同在翰林院,二人交情很好。
但後來張居正奪情事件時,王錫爵是表示反對此事,並拉申時行站到自己一邊。於是二人都跑去張居正府上抗議。
但同樣抗議,結果卻是不同,王錫爵被趕迴老家,申時行則在次年成為了內閣大學士。
由此王衡得出結論,申時行實在是太無恥了,說一套做一套!
再好的朋友都有較勁的時候,何況申時行,王錫爵二人是同榜,又在翰林院共事多年,就是交情再好,也是有上下之心。
萬曆六年時,王錫爵在家種田,申時行入閣,一高一低令王衡替王錫爵很不平衡。
陳矩沒料到王錫爵還是拒絕,當下一愕,心想你王錫爵如此迴複,也實在太不給皇帝麵子了吧。
陳矩於是計上心來,突然仰頭大笑。
王錫爵皺眉問道:“中使何故發笑?”
陳矩笑著道:“無他,突想起唐書裏一句話,嚴挺之寧不為相,也不見李林甫。”
王錫爵不由色變。
而李三才則是暗笑心道,恩師心高氣傲,一般相求,不易成功,倒不如以言語激之。陳矩實在是高明。
在場之人都是飽讀史書,陳矩這話的意思,是引用一則典故。
唐玄宗時,張九齡與李林甫二人為政敵。
但張九齡想推薦自己好友嚴挺之為宰相,他對嚴挺之說你若要擔任宰相,我答應了還不行,你還必須要拜見李林甫。
嚴挺之聽了卻沒有照辦,為官除了公事外,從不私下見李林甫。李林甫深恨,於是找了個由頭將嚴挺之貶官。
陳矩舉這個例子言下之意,就把王錫爵比作嚴挺之,申時行比作李林甫。王錫爵不願入閣,是不是因為申時行在位為宰相的緣故,如此說來你心眼也太小了吧。
王錫爵聽了冷笑道:“申公待我如何,我待申公如何,日月可表,天地可鑒,又何必與外人道哉。”
見王錫爵作色,李三才立即道:“陳公公路遠道乏,不如先歇息。”
陳矩見李三才給自己使了眼色,當下點了點頭先是告退了。
陳矩走後,王錫爵對李三才斥道:“你身為我的弟子,怎可巴結中官?”
李三才道:“恩師,陳矩不同於馬玉那等奸佞,他的名聲一直很好,這一次出宮沿途也沒有禍害百姓。他路經蘇州,我也是代表南直隸官員迎候,若是馬玉那等人,學生就算不要這烏紗帽,也不會迎候。”
王錫爵聽了點點頭,仍是正色道:“你說得雖有道理,但我輩讀書人以清節為重,就算陳矩沒有惡跡,但也是天子中涓。你身為官員去逢迎也有巴結之嫌,為讀書人不齒。”
李三才垂下頭道:“恩師教訓的是,弟子記住了。”
這時王衡道:“爹爹,聖上如此器重於你,為何仍要拒之,如此不是辜負了聖意。”
王錫爵看了王衡一眼道:“不要胡言。”
王衡不服氣當下繼續道:“就算爹爹不體聖心,天下士子對爹爹出任宰執,也是翹首以盼。爹爹若一再拒之,天下蒼生奈何?”
李三才也是道:“恩師身負眾望,學生不少同僚,好友也是頻繁來信,問恩師為何不出仕為官,學生也不知如何答之。”
王錫爵見二人這麽說,沉吟道:“你們知其一不知其二,這一次雖說天子召我,但也有李植,羊可立,江東之三人在朝堂上為我造勢之故。”
李三才道:“李兄他們都是朝中清流,舉薦恩師也是出於一片公心。”
“公心?”王錫爵斥道,“老夫還不知他們肚裏賣得什麽藥?他們與申吳縣不和,故而希望老夫入閣取而代之,這才是他們的''公心''!”
李三才心底佩服,王錫爵不為名爵所誘,看事十分通透。相較下,李植,江東之以為王錫爵為人剛直強硬,眼裏容不得沙子,入閣後必與申時行衝突。
卻不知王錫爵也知道這一點,在申時行,王錫爵這樣經久曆事的老官僚眼底,他們的計謀就猶如小孩子耍弄權謀一般。
王衡道:“申吳縣任首輔以來,畏首畏尾,不敢規勸天子,將朝堂上弄得烏煙瘴氣,爹爹入閣,正好是撥亂反正。”
“豎子之見,申吳縣長於謀身,不等於不善於謀國。你們與李植,羊可立,江東之他們在下麵罵的倒是輕巧,但若論真正上台辦事,為政天下,你們全部加在一起連申吳縣十分之一都不如。”
王衡滿臉通紅,李三才道:“恩師所言極是,但是恩師若是拒之,李兄他們必推舉其他人入閣,若是內閣不和,到時豈非黨爭再起?此才是國家的不幸。”
王錫爵聞言點點頭道:“你這話倒是有道理。”
李三才,王衡又再勸了一番,王錫爵終於有幾分意動。
次日陳矩要往河南辦事,王錫爵終於決定在服闕之後就入朝為官,並書信一封交給陳矩讓他轉交天子。
陳矩辦妥差事後大喜於是道:“荊石先生想通這一點就太好了。”
王錫爵道:“陛下如此看重老臣,老臣怎不知進退。老臣要說的話都寫在信裏,公公迴宮後,也當勸諫天子疏遠諂媚之臣,止鑽營求官,戒除虛浮,節約開支,廣開言路。另外張江陵忠於謀國,在位時雖是狂傲,但也為國家辦了很多大事,懇請陛下也不要再追究張江陵舊人的事,並善待張家後人。”
此言一出,陳矩對王錫爵心底十分敬佩,王錫爵被張居正整成這個樣子,在他身後失勢時,仍是肯為他說話。
這樣的話,王錫爵不是第一次說了,在之前就上表天子講了好幾次。
這與於慎行,林延潮一樣,都是正直君子之舉。
陳矩當下道:“咱家謹記先生教誨了,這一次咱家去河南辦潞王就藩之事,馬玉前車之鑒在前,不知先生有什麽話要交代的?”
王錫爵道:“馬玉之死乃咎由自取,公公既去河南,當以百姓為重,如此必不生禍患。”
“受教了”。陳矩言道。
於是陳矩從蘇州乘舟至徐州,再從徐州轉乘從賈魯河前往開封,一路上都沒有驚擾地方。
待陳矩座船快要抵至歸德境內時,船上官兵來報道:“公公,河岸上有官船來迎!”
陳矩在船艙中搖了搖頭道:“不是與你們說了,沿途不要驚擾地方,你們要我如馬玉一樣嗎?”
官兵道:“迴稟公公,我們一路上是依公公吩咐辦的,但是這官船卻是不稟自來,似早已打探到我們行蹤,在路上等候很久了。”
陳矩聞言一曬心道,這麽說就是來巴結,這官員做的也太難看了。一般官員對路過地方的太監,都是敬而遠之,恨不得早早讓對方過境。
甚至如王錫爵那般,處處與宦官劃清界限,陳矩也是欣賞的。
至於中途逢迎,就是謀攀附的,想謀個好前程,將來調至京裏去。
此舉說出來,真是辱沒了讀書人臉麵,傳到官場上令人不齒的。
陳矩道:“你去打探一下,到底是什麽官員?若是一般七品小吏,就給我直接拒了不見!”
不久官兵迴來,陳矩但見他臉上一副大驚失色的樣子問道:“為何如此驚慌?”
那官兵哭喪著臉道:“公公,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到底什麽事?”
“外頭官船上的不是別人,正是那個殺馬玉的林三元!”
哢嚓一聲!
陳矩手中的念珠線斷了,念珠一顆顆地掉在船板上。
“什麽林三元?”
饒是陳矩一貫鎮定,不把文官看在眼底,聽到林延潮的名字,也是有點慌了。
林延潮半路劫在路上意圖何為?
他前腳剛殺了馬玉,後腳不會來殺自己吧!
我陳矩可是冤枉的,什麽傷天害理的事都還沒幹過呢!
當下麵對王錫爵也是從容不迫的陳矩,現在一顆顆鬥大的汗珠從額頭上滾落。
當然身在官船上意圖巴結陳矩的林延潮,不知自己還未現身,但憑著赫赫兇名,已是將一整艘船的人都給嚇尿了。
王衡道:“父親是否更衣?”
王衡的言下之意,王錫爵還未除服,若見宮裏來的中官,理應換上生麻所製的衣裳,以示守禮。
但春冬之季穿著生麻的衣裳,肯定很冷,一般士人都會有所變通。
眼下王錫爵以服闕未滿的理由,拒絕天子的征召,理應要表現出足夠的悲傷之情,即表示孝道,也給了拒絕天子的理由。
所以穿著生麻的衣裳麵見中官,這才合情合理。
卻見王錫爵擺了擺手道:“不必了。”
王世貞兄弟對視一眼,心想王錫爵果真坦蕩君子,不以偽示人。
王錫爵對王世貞道:“兩位請在偏廳稍候。”
王世貞兄弟二人當下答允,二人至偏廳等候。
卻說王錫爵在中堂見了陳矩。
身為堂堂秉筆太監,陳矩的身份地位與馬玉不可同語。
若說司禮監掌印太監,與內閣首輔可以抗禮,那麽秉筆太監的地位,較內閣大學士也是差不多。
按道理王錫爵如此預備宰相都要給予陳矩足夠的尊重。
但王錫爵麵對陳矩卻是十分倨傲,與方才相見自己老友不同。他那老友不過是舉人,王錫爵與他平禮相交,但麵對陳矩卻是高坐堂上,不拿正眼視之。
陳矩見王錫爵如此,也不生氣,他在宮裏多年深知對方耿直強硬的脾氣。
而且若是自己在天子麵前編排王錫爵的小話,那麽天子一定信的是王錫爵,而不是自己。
至於南京禮部郎中李三才則是恭敬地立在一旁。
陳矩笑了笑道:“咱家這一次奉聖命,專程來蘇州拜訪王先生。”
聽聞是聖命,王錫爵不好再不理睬他,而是道:“勞陛下掛心了,不知陛下有什麽吩咐老臣的。”
陳矩笑著道:“陛下說他掛念王先生得緊,現在朝堂多事,河南,蘇鬆災害不斷,民不聊生,雲南又是烽火頻傳,各地都在用錢,國庫空虛。國家這時當有重臣主持。王先生乃三朝老臣,又曾是陛下的老師,陛下視王先生為擎天之柱。”
“所以陛下請王先生服闕滿後,迴朝授官,以禮部尚書銜入文淵閣辦事。”
陳矩此言一出,站在王錫爵身後的王衡,以及陳矩身後的李三才都是動容。
朝堂上一般都是翰林以三品侍郎銜入閣辦事,當初天子召王錫爵也是先以禮部侍郎入閣。
這是一般大臣入閣的程序,如張四維,申時行都是以侍郎銜入閣。但天子以禮部尚書銜讓王錫爵入閣,以宗伯拜閣部,這就是殊榮,有別於其他內閣大學士。
不僅如此,王錫爵在迴家前,也不過是詹事府少詹事,正四品的官員。此舉等於從正四品一口氣跳過正三品侍郎這一關,連升四級,直接以正二品禮部尚書入閣拜相。
與之相比,付知遠連升三級的聖眷……
正四品知府至從二品布政使與正四品少詹事到正二品禮部尚書,這兩個放在一起,付知遠連比較的資格都沒有。
這是張四維,申時行當年都沒有的待遇,而在官員眼底,豈非意味著天子對王錫爵的器重,還要在申時行之上。
難道朝堂上會出現嘉靖四十一年的三鼎甲同閣辦事,申時行,王錫爵,餘有丁一並在閣,這是開國以來都沒有的事情。
麵對天子這般厚遇,連王錫爵也是動容,一旁王衡也是低聲道:“爹爹……”
他生怕王錫爵不答允。
但見王錫爵卻歎了一口氣道:“蒙陛下看重,申吳縣我與他共事多年,其心思縝密,老成謀國,怎麽能說沒有重臣主持,有他主持大局,陛下大可放心。某隻乞骸骨歸鄉,琴棋書畫自娛,不問世事。”
王衡坐不住,心道申時行怎麽可與爹爹你比較。
說起申時行,王衡還是有氣的,當年王錫爵是會元,申時行第二,到了殿試時,若是再奪狀元,那麽就是雙元,雖說比林三元差一點,但也是相當了得的。
可是殿試上,王錫爵在策論裏直指時弊,耿直直言。而申時行說話則圓滑多了,最後嘉靖皇帝取了申時行當狀元,王錫爵降為榜眼。
這也就算了,畢竟王錫爵與申時行同在翰林院,二人交情很好。
但後來張居正奪情事件時,王錫爵是表示反對此事,並拉申時行站到自己一邊。於是二人都跑去張居正府上抗議。
但同樣抗議,結果卻是不同,王錫爵被趕迴老家,申時行則在次年成為了內閣大學士。
由此王衡得出結論,申時行實在是太無恥了,說一套做一套!
再好的朋友都有較勁的時候,何況申時行,王錫爵二人是同榜,又在翰林院共事多年,就是交情再好,也是有上下之心。
萬曆六年時,王錫爵在家種田,申時行入閣,一高一低令王衡替王錫爵很不平衡。
陳矩沒料到王錫爵還是拒絕,當下一愕,心想你王錫爵如此迴複,也實在太不給皇帝麵子了吧。
陳矩於是計上心來,突然仰頭大笑。
王錫爵皺眉問道:“中使何故發笑?”
陳矩笑著道:“無他,突想起唐書裏一句話,嚴挺之寧不為相,也不見李林甫。”
王錫爵不由色變。
而李三才則是暗笑心道,恩師心高氣傲,一般相求,不易成功,倒不如以言語激之。陳矩實在是高明。
在場之人都是飽讀史書,陳矩這話的意思,是引用一則典故。
唐玄宗時,張九齡與李林甫二人為政敵。
但張九齡想推薦自己好友嚴挺之為宰相,他對嚴挺之說你若要擔任宰相,我答應了還不行,你還必須要拜見李林甫。
嚴挺之聽了卻沒有照辦,為官除了公事外,從不私下見李林甫。李林甫深恨,於是找了個由頭將嚴挺之貶官。
陳矩舉這個例子言下之意,就把王錫爵比作嚴挺之,申時行比作李林甫。王錫爵不願入閣,是不是因為申時行在位為宰相的緣故,如此說來你心眼也太小了吧。
王錫爵聽了冷笑道:“申公待我如何,我待申公如何,日月可表,天地可鑒,又何必與外人道哉。”
見王錫爵作色,李三才立即道:“陳公公路遠道乏,不如先歇息。”
陳矩見李三才給自己使了眼色,當下點了點頭先是告退了。
陳矩走後,王錫爵對李三才斥道:“你身為我的弟子,怎可巴結中官?”
李三才道:“恩師,陳矩不同於馬玉那等奸佞,他的名聲一直很好,這一次出宮沿途也沒有禍害百姓。他路經蘇州,我也是代表南直隸官員迎候,若是馬玉那等人,學生就算不要這烏紗帽,也不會迎候。”
王錫爵聽了點點頭,仍是正色道:“你說得雖有道理,但我輩讀書人以清節為重,就算陳矩沒有惡跡,但也是天子中涓。你身為官員去逢迎也有巴結之嫌,為讀書人不齒。”
李三才垂下頭道:“恩師教訓的是,弟子記住了。”
這時王衡道:“爹爹,聖上如此器重於你,為何仍要拒之,如此不是辜負了聖意。”
王錫爵看了王衡一眼道:“不要胡言。”
王衡不服氣當下繼續道:“就算爹爹不體聖心,天下士子對爹爹出任宰執,也是翹首以盼。爹爹若一再拒之,天下蒼生奈何?”
李三才也是道:“恩師身負眾望,學生不少同僚,好友也是頻繁來信,問恩師為何不出仕為官,學生也不知如何答之。”
王錫爵見二人這麽說,沉吟道:“你們知其一不知其二,這一次雖說天子召我,但也有李植,羊可立,江東之三人在朝堂上為我造勢之故。”
李三才道:“李兄他們都是朝中清流,舉薦恩師也是出於一片公心。”
“公心?”王錫爵斥道,“老夫還不知他們肚裏賣得什麽藥?他們與申吳縣不和,故而希望老夫入閣取而代之,這才是他們的''公心''!”
李三才心底佩服,王錫爵不為名爵所誘,看事十分通透。相較下,李植,江東之以為王錫爵為人剛直強硬,眼裏容不得沙子,入閣後必與申時行衝突。
卻不知王錫爵也知道這一點,在申時行,王錫爵這樣經久曆事的老官僚眼底,他們的計謀就猶如小孩子耍弄權謀一般。
王衡道:“申吳縣任首輔以來,畏首畏尾,不敢規勸天子,將朝堂上弄得烏煙瘴氣,爹爹入閣,正好是撥亂反正。”
“豎子之見,申吳縣長於謀身,不等於不善於謀國。你們與李植,羊可立,江東之他們在下麵罵的倒是輕巧,但若論真正上台辦事,為政天下,你們全部加在一起連申吳縣十分之一都不如。”
王衡滿臉通紅,李三才道:“恩師所言極是,但是恩師若是拒之,李兄他們必推舉其他人入閣,若是內閣不和,到時豈非黨爭再起?此才是國家的不幸。”
王錫爵聞言點點頭道:“你這話倒是有道理。”
李三才,王衡又再勸了一番,王錫爵終於有幾分意動。
次日陳矩要往河南辦事,王錫爵終於決定在服闕之後就入朝為官,並書信一封交給陳矩讓他轉交天子。
陳矩辦妥差事後大喜於是道:“荊石先生想通這一點就太好了。”
王錫爵道:“陛下如此看重老臣,老臣怎不知進退。老臣要說的話都寫在信裏,公公迴宮後,也當勸諫天子疏遠諂媚之臣,止鑽營求官,戒除虛浮,節約開支,廣開言路。另外張江陵忠於謀國,在位時雖是狂傲,但也為國家辦了很多大事,懇請陛下也不要再追究張江陵舊人的事,並善待張家後人。”
此言一出,陳矩對王錫爵心底十分敬佩,王錫爵被張居正整成這個樣子,在他身後失勢時,仍是肯為他說話。
這樣的話,王錫爵不是第一次說了,在之前就上表天子講了好幾次。
這與於慎行,林延潮一樣,都是正直君子之舉。
陳矩當下道:“咱家謹記先生教誨了,這一次咱家去河南辦潞王就藩之事,馬玉前車之鑒在前,不知先生有什麽話要交代的?”
王錫爵道:“馬玉之死乃咎由自取,公公既去河南,當以百姓為重,如此必不生禍患。”
“受教了”。陳矩言道。
於是陳矩從蘇州乘舟至徐州,再從徐州轉乘從賈魯河前往開封,一路上都沒有驚擾地方。
待陳矩座船快要抵至歸德境內時,船上官兵來報道:“公公,河岸上有官船來迎!”
陳矩在船艙中搖了搖頭道:“不是與你們說了,沿途不要驚擾地方,你們要我如馬玉一樣嗎?”
官兵道:“迴稟公公,我們一路上是依公公吩咐辦的,但是這官船卻是不稟自來,似早已打探到我們行蹤,在路上等候很久了。”
陳矩聞言一曬心道,這麽說就是來巴結,這官員做的也太難看了。一般官員對路過地方的太監,都是敬而遠之,恨不得早早讓對方過境。
甚至如王錫爵那般,處處與宦官劃清界限,陳矩也是欣賞的。
至於中途逢迎,就是謀攀附的,想謀個好前程,將來調至京裏去。
此舉說出來,真是辱沒了讀書人臉麵,傳到官場上令人不齒的。
陳矩道:“你去打探一下,到底是什麽官員?若是一般七品小吏,就給我直接拒了不見!”
不久官兵迴來,陳矩但見他臉上一副大驚失色的樣子問道:“為何如此驚慌?”
那官兵哭喪著臉道:“公公,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到底什麽事?”
“外頭官船上的不是別人,正是那個殺馬玉的林三元!”
哢嚓一聲!
陳矩手中的念珠線斷了,念珠一顆顆地掉在船板上。
“什麽林三元?”
饒是陳矩一貫鎮定,不把文官看在眼底,聽到林延潮的名字,也是有點慌了。
林延潮半路劫在路上意圖何為?
他前腳剛殺了馬玉,後腳不會來殺自己吧!
我陳矩可是冤枉的,什麽傷天害理的事都還沒幹過呢!
當下麵對王錫爵也是從容不迫的陳矩,現在一顆顆鬥大的汗珠從額頭上滾落。
當然身在官船上意圖巴結陳矩的林延潮,不知自己還未現身,但憑著赫赫兇名,已是將一整艘船的人都給嚇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