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寇的鐵蹄蹂躪中國大地的年代。一個新的小生命,“苦啊苦啊”地哭喊著,來到了這個多災多難的世界。
1943年8月8日。立秋了。 晚間8點左右。
彎彎的胥子河得到短暫的安寧,在靜靜地流淌著。
它的南邊。
高昌縣西壩鎮李家壩之濱的高礱坊。
一間鄉村礱稻作坊臨時改建的暗屋裏,一盞菜油燈的光暈在從破牆洞和小木窗鑽進的夜風中搖晃著。
屋裏很靜,很熱。一個近三十歲的產婦大汗淋漓,在鬆板床上痛苦地呻吟著,旁邊隻有一位五十來歲模樣的接生婆守護著她……
突然,一陣“哇…哇…”的初生嬰兒的啼哭聲,在死一般寂靜的夜空裏顯得格外響亮。忙了一陣後,汗流浹背的接生婆用袖管卷得老高的尚未洗盡的手臂,撩起破被單作的門簾,拱著拳,笑嘻嘻地同守候在外不知念了多少遍阿彌陀佛的三嬸說:“伢伲、伢伲,恭喜恭喜……”
三嬸的愁臉頓時湧上紅暈,趕緊跨進房內。
這一跨不要緊,卻嚇壞了她倆:產婦昏迷在床上,包好的嬰兒在拚命哭喊。
“快來呀,水陽佬嬸嬸,玉喜暈過去了!”
接生婆聞聲急轉迴房,見狀,鎮靜自若地說:“不要緊,我有辦法。”
她一邊用拇指掐產婦的人中,一邊叫家人找來一瓶香醋,幾塊生鐵犁頭,一個洗臉木盆,並生起一盆旺炭火。
隻見她把生鐵犁頭插進炭火裏燒煉。
接著,把燒得通紅的犁鐵用火鉗夾出,放到臉盆內,端進產婦帳內,即刻澆上香醋,一陣濃濃的酸醋煙霧騰空而起,直撲產婦的臉麵鼻孔……
水陽佬不斷地掉換著燒紅的犁鐵,並往犁鐵上連續澆酸醋。
幾分鍾以後,刺鼻的醋霧彌漫了帳內乃至整個房間,慢慢地鑽入產婦的鼻內,漸漸地喚醒了她……
“醒過來了,醒過來了,阿彌佗佛,阿彌佗佛,”三嬸輕輕地念著,隨後湊近產婦耳邊喚著:“玉喜,玉喜,”
隻見產婦長歎了一口氣,微微睜開雙眼,吃力地轉臉看了一下床裏邊的正在哭叫的小生命,又合上了眼睛。
“不要緊了。”滿頭大汗、白褂濕透的接生婆鬆了一口氣,“喂點紅糖水給她。”
親家母很快弄來紅糖水,一口口地喂著。
一陣忙碌之後,屋內又平靜了下來。
三嬸汗流浹背,靠在竹椅上微閉著眼睛,想稍稍休息一下。
她已有四十出頭,但不見老,秀氣未衰。
她本是本縣沿河鎮上橋村一戶富貴人家的閨秀。辦新學那迴,兒時的她,曾進過洋學堂,略懂詩書和天文地理算術之道。
閨閣時,竟敢與一窮書生私訂終身。當男方家已準備迎親時,封建母親卻硬把她嫁給了素不相識的男人,就是二十裏以外西壩街上開棉花行的的汪家老三做墊房,並成為三歲繼兒的後娘。悲憤絕望的未婚夫投環而亡,令她痛不欲生飲恨終身。
丈夫汪興炳從大戶分家那時,除了分到一間破瓦房、兩部舊軋花機外,就沒有什麽像樣的家當了。三嬸依靠娘家資助把原不景氣的棉花行經營得紅紅火火的,並與人搭夥開了一家“振新”雜貨店,讓兒子堯發進去做小老板,還同麻將桌上的牌友李老板結為兒女親家,為兒子娶了媳婦,日子過得還不錯。
四五年之前,鬼子入侵後,因西壩是京建公路通過的要地,胥河又是溝通上海蕪湖的快捷安全的水路。日寇竟出動了三十多架次飛機,進行五次狂轟爛炸,炸死無辜老白姓一兩百人,炸燒民房一千餘間,一條整齊的大街成了一片廢墟。鎮上屍體遍地,血水成河,多少人家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她全家幸虧跑得快,到鄉下避難才沒傷人。
等鬼子飛機走後,上街一看,娘家陪嫁的五間“一顆印”的木樓被炸又燒。
一家人在一灘碎磚焦土旁邊都哭癱了。
後來,在鬼子轟炸掃蕩期間,全家東躲西藏,跑反逃命,還護著個身懷六甲的媳婦,更是日夜擔驚受怕。
兩年前,因為跑反路上受了風寒,媳婦的頭胎孩子不滿五月就夭折了。還好,近月來安穩了幾天,感謝菩薩保佑,讓汪家的這香火得以延續。但說不定那天鬼子的飛機又要來,她實在嚇怕了……
“哇…哇…”嬰兒的哭聲驚醒了她,她揉揉眼站起來,忽然想到一件事,“堯發,快把放在堂前香幾上的黃連拿來。”
兒子忙把黃連找來給她,她立即揀了根幹淨筷子蘸了一點點,朝孫兒正張咧著的小嘴裏輕輕點了一下:“乖乖啊,先苦後甜,一生世享福吧。”
不會領情的小家夥哭鬧得更厲害了,似乎要將這間破屋哭塌掀反……
還算平安的一個月過去了。
一天傍晚。三嬸全家人圍坐在堂間的小台子旁邊,正在商議為孩子取名的事情。
兩個男人都不做聲。最終還是三嬸發了話:“這孩子八月八養的,好日子啊。又是我家的寶貝後代根,在汪門,正巧是第八個子孫,就叫八寶吧。八寶八寶,發財進寶,這孩子有福氣啊。”
大家都說好。
正說到熱處時,老汪的侄子六頭匆匆推門而入,慌張地說:“三伯三嬸,聽街上的人說鬼子已經到了郎溪那邊,明後天又要來掃蕩撂炸彈,咋辦啊?”
話音未落,屋內氣氛驟然緊張起來,每個人的臉都落了色。三伯盡量讓自己鎮定下來,憑他的跑反經驗教訓,覺得今晚非走不可。他扶著台子邊站起來說“馬上走!”
“往哪裏跑?”三嬸急切地問,
“還是楊樹下。”三伯知道楊樹下離鎮上三四裏,不近不遠,地勢低凹,不易被外人發現,又有親戚投靠,前幾迴都在那裏落的腳。
“六頭,快迴去告訴你爹,”
六頭一走,家裏即刻慌亂起來。三嬸一邊打點包裹,一邊吩咐兒子,扶持照看好剛滿月身體虛弱的媳婦,並且找了一件兒子的舊棉襖,把繈褓之中的小孫子包裹起來,小家夥隻剩一張銅圓大皺皮巴幹紅稀稀的臉蛋。
在搬弄中,小家夥直哭鬧。母親把奶頭堵住小嘴,暫時製止了啼哭聲。
一會兒,他們關鎖好門窗,很快擠進了一片混亂的跑反的人群中。
此時,彎彎的下弦月在重重烏雲裏露了點臉,給苦難深重的大地帶來一線光亮。人們扶老攜幼,肩挑手提,匆匆趕路。
前街後街塵土飛揚,熱浪翻滾,哭聲喊叫聲交雜一團。
南邊不時傳來沉悶的雷聲和零星的槍炮聲。
三嬸一家人高腳低腳、跌跌爬爬來到李家壩西盡頭的黃家橋邊。
說是黃家橋,其實就是橫架在壩西溝渠上的一塊長青石板。
三伯挑著一雙裝滿東西的稻簍走在最前。
兒子堯發背著五六歲的妹妹兼顧妻子。
突然,遠處一聲炮響,剛踏上青石板的媳婦嚇得劇烈地顫抖了一下,本就被人們踩掉一角墊磚的青石板,隨即晃動著傾斜過去。
媳婦心慌腿軟,嘭嗵一聲跌到溝邊。
三嬸趕緊一把抱起驚哭不已的孫子,兒子也放下小妹去攙扶妻子。
“嚇煞了,嚇煞了,我…我…”媳婦掙紮著爬起來。
“不要怕,不要怕,阿彌佗佛,阿彌佗佛,”三嬸輕聲安撫媳婦,“快把奶給他吃。”
小家夥又鑽入母親懷裏,用力吮吸著沒有多少乳汁的奶頭,好像受了騙似的吐出奶頭,哭得更厲害,但這哭聲很快淹沒在跑反的嘈雜聲裏。
走在最前麵的三伯還不知後邊發生了什麽情況,大聲疾唿著:“走快,走快,這樣慢慢吞吞的,什麽時候才到楊樹下呀?”
“瞎叫什麽,玉喜跌倒了,你隻顧自己跑!”三嬸狠狠地迴敬了一句,
三伯頭也沒迴,喘著粗氣淌著臭汗,隻顧跑他的路。
天越來越黑,雷聲、槍炮聲似乎越來越近越來越響。
三嬸一家人漸漸地消失在深沉可怕的夜幕裏……
1943年8月8日。立秋了。 晚間8點左右。
彎彎的胥子河得到短暫的安寧,在靜靜地流淌著。
它的南邊。
高昌縣西壩鎮李家壩之濱的高礱坊。
一間鄉村礱稻作坊臨時改建的暗屋裏,一盞菜油燈的光暈在從破牆洞和小木窗鑽進的夜風中搖晃著。
屋裏很靜,很熱。一個近三十歲的產婦大汗淋漓,在鬆板床上痛苦地呻吟著,旁邊隻有一位五十來歲模樣的接生婆守護著她……
突然,一陣“哇…哇…”的初生嬰兒的啼哭聲,在死一般寂靜的夜空裏顯得格外響亮。忙了一陣後,汗流浹背的接生婆用袖管卷得老高的尚未洗盡的手臂,撩起破被單作的門簾,拱著拳,笑嘻嘻地同守候在外不知念了多少遍阿彌陀佛的三嬸說:“伢伲、伢伲,恭喜恭喜……”
三嬸的愁臉頓時湧上紅暈,趕緊跨進房內。
這一跨不要緊,卻嚇壞了她倆:產婦昏迷在床上,包好的嬰兒在拚命哭喊。
“快來呀,水陽佬嬸嬸,玉喜暈過去了!”
接生婆聞聲急轉迴房,見狀,鎮靜自若地說:“不要緊,我有辦法。”
她一邊用拇指掐產婦的人中,一邊叫家人找來一瓶香醋,幾塊生鐵犁頭,一個洗臉木盆,並生起一盆旺炭火。
隻見她把生鐵犁頭插進炭火裏燒煉。
接著,把燒得通紅的犁鐵用火鉗夾出,放到臉盆內,端進產婦帳內,即刻澆上香醋,一陣濃濃的酸醋煙霧騰空而起,直撲產婦的臉麵鼻孔……
水陽佬不斷地掉換著燒紅的犁鐵,並往犁鐵上連續澆酸醋。
幾分鍾以後,刺鼻的醋霧彌漫了帳內乃至整個房間,慢慢地鑽入產婦的鼻內,漸漸地喚醒了她……
“醒過來了,醒過來了,阿彌佗佛,阿彌佗佛,”三嬸輕輕地念著,隨後湊近產婦耳邊喚著:“玉喜,玉喜,”
隻見產婦長歎了一口氣,微微睜開雙眼,吃力地轉臉看了一下床裏邊的正在哭叫的小生命,又合上了眼睛。
“不要緊了。”滿頭大汗、白褂濕透的接生婆鬆了一口氣,“喂點紅糖水給她。”
親家母很快弄來紅糖水,一口口地喂著。
一陣忙碌之後,屋內又平靜了下來。
三嬸汗流浹背,靠在竹椅上微閉著眼睛,想稍稍休息一下。
她已有四十出頭,但不見老,秀氣未衰。
她本是本縣沿河鎮上橋村一戶富貴人家的閨秀。辦新學那迴,兒時的她,曾進過洋學堂,略懂詩書和天文地理算術之道。
閨閣時,竟敢與一窮書生私訂終身。當男方家已準備迎親時,封建母親卻硬把她嫁給了素不相識的男人,就是二十裏以外西壩街上開棉花行的的汪家老三做墊房,並成為三歲繼兒的後娘。悲憤絕望的未婚夫投環而亡,令她痛不欲生飲恨終身。
丈夫汪興炳從大戶分家那時,除了分到一間破瓦房、兩部舊軋花機外,就沒有什麽像樣的家當了。三嬸依靠娘家資助把原不景氣的棉花行經營得紅紅火火的,並與人搭夥開了一家“振新”雜貨店,讓兒子堯發進去做小老板,還同麻將桌上的牌友李老板結為兒女親家,為兒子娶了媳婦,日子過得還不錯。
四五年之前,鬼子入侵後,因西壩是京建公路通過的要地,胥河又是溝通上海蕪湖的快捷安全的水路。日寇竟出動了三十多架次飛機,進行五次狂轟爛炸,炸死無辜老白姓一兩百人,炸燒民房一千餘間,一條整齊的大街成了一片廢墟。鎮上屍體遍地,血水成河,多少人家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她全家幸虧跑得快,到鄉下避難才沒傷人。
等鬼子飛機走後,上街一看,娘家陪嫁的五間“一顆印”的木樓被炸又燒。
一家人在一灘碎磚焦土旁邊都哭癱了。
後來,在鬼子轟炸掃蕩期間,全家東躲西藏,跑反逃命,還護著個身懷六甲的媳婦,更是日夜擔驚受怕。
兩年前,因為跑反路上受了風寒,媳婦的頭胎孩子不滿五月就夭折了。還好,近月來安穩了幾天,感謝菩薩保佑,讓汪家的這香火得以延續。但說不定那天鬼子的飛機又要來,她實在嚇怕了……
“哇…哇…”嬰兒的哭聲驚醒了她,她揉揉眼站起來,忽然想到一件事,“堯發,快把放在堂前香幾上的黃連拿來。”
兒子忙把黃連找來給她,她立即揀了根幹淨筷子蘸了一點點,朝孫兒正張咧著的小嘴裏輕輕點了一下:“乖乖啊,先苦後甜,一生世享福吧。”
不會領情的小家夥哭鬧得更厲害了,似乎要將這間破屋哭塌掀反……
還算平安的一個月過去了。
一天傍晚。三嬸全家人圍坐在堂間的小台子旁邊,正在商議為孩子取名的事情。
兩個男人都不做聲。最終還是三嬸發了話:“這孩子八月八養的,好日子啊。又是我家的寶貝後代根,在汪門,正巧是第八個子孫,就叫八寶吧。八寶八寶,發財進寶,這孩子有福氣啊。”
大家都說好。
正說到熱處時,老汪的侄子六頭匆匆推門而入,慌張地說:“三伯三嬸,聽街上的人說鬼子已經到了郎溪那邊,明後天又要來掃蕩撂炸彈,咋辦啊?”
話音未落,屋內氣氛驟然緊張起來,每個人的臉都落了色。三伯盡量讓自己鎮定下來,憑他的跑反經驗教訓,覺得今晚非走不可。他扶著台子邊站起來說“馬上走!”
“往哪裏跑?”三嬸急切地問,
“還是楊樹下。”三伯知道楊樹下離鎮上三四裏,不近不遠,地勢低凹,不易被外人發現,又有親戚投靠,前幾迴都在那裏落的腳。
“六頭,快迴去告訴你爹,”
六頭一走,家裏即刻慌亂起來。三嬸一邊打點包裹,一邊吩咐兒子,扶持照看好剛滿月身體虛弱的媳婦,並且找了一件兒子的舊棉襖,把繈褓之中的小孫子包裹起來,小家夥隻剩一張銅圓大皺皮巴幹紅稀稀的臉蛋。
在搬弄中,小家夥直哭鬧。母親把奶頭堵住小嘴,暫時製止了啼哭聲。
一會兒,他們關鎖好門窗,很快擠進了一片混亂的跑反的人群中。
此時,彎彎的下弦月在重重烏雲裏露了點臉,給苦難深重的大地帶來一線光亮。人們扶老攜幼,肩挑手提,匆匆趕路。
前街後街塵土飛揚,熱浪翻滾,哭聲喊叫聲交雜一團。
南邊不時傳來沉悶的雷聲和零星的槍炮聲。
三嬸一家人高腳低腳、跌跌爬爬來到李家壩西盡頭的黃家橋邊。
說是黃家橋,其實就是橫架在壩西溝渠上的一塊長青石板。
三伯挑著一雙裝滿東西的稻簍走在最前。
兒子堯發背著五六歲的妹妹兼顧妻子。
突然,遠處一聲炮響,剛踏上青石板的媳婦嚇得劇烈地顫抖了一下,本就被人們踩掉一角墊磚的青石板,隨即晃動著傾斜過去。
媳婦心慌腿軟,嘭嗵一聲跌到溝邊。
三嬸趕緊一把抱起驚哭不已的孫子,兒子也放下小妹去攙扶妻子。
“嚇煞了,嚇煞了,我…我…”媳婦掙紮著爬起來。
“不要怕,不要怕,阿彌佗佛,阿彌佗佛,”三嬸輕聲安撫媳婦,“快把奶給他吃。”
小家夥又鑽入母親懷裏,用力吮吸著沒有多少乳汁的奶頭,好像受了騙似的吐出奶頭,哭得更厲害,但這哭聲很快淹沒在跑反的嘈雜聲裏。
走在最前麵的三伯還不知後邊發生了什麽情況,大聲疾唿著:“走快,走快,這樣慢慢吞吞的,什麽時候才到楊樹下呀?”
“瞎叫什麽,玉喜跌倒了,你隻顧自己跑!”三嬸狠狠地迴敬了一句,
三伯頭也沒迴,喘著粗氣淌著臭汗,隻顧跑他的路。
天越來越黑,雷聲、槍炮聲似乎越來越近越來越響。
三嬸一家人漸漸地消失在深沉可怕的夜幕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