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太夫人看上去三十來歲,臉型略尖,眼睛裏透著精明,身穿一件葛黃色織金鳳尾團花褙子,石青色的襦裙,點點頭,那扶她下車的丫鬟便拿了荷包出來打賞。
常太夫人則神色倨傲,擺足了太夫人的姿態。
幾個婦人愈發不敢怠慢,陪著常太夫人穿過了大門和垂花門,垂花門內,一頂軟轎停在那裏。趙家雖不小,卻也不至於用馬車代步,平日裏請安逛園子都是步行,隻是集福堂離垂花門不近,常太夫人身份又貴重,裴氏怕她覺得受了怠慢,便命人放了一台軟轎用以代步。
其中一個婦人笑道:“我們太太昨日聽說親家太太要過來,高興得不得了,早早便吩咐人把轎子準備好……”常太夫人聽得這話很是受用,和幾個媽媽應酬了幾句,便由那丫鬟服侍著上了轎子。
轎子的四角都掛著大紅織錦香囊,青緞坐墊上設著嶄新的錦緞迎枕,再一細看,迎枕和坐墊上都繡了精致的寶相花紋。
常太夫人見狀眼裏閃過一絲滿意。趙家的女兒自然是配不上她兒子的,但他們家境衰微,要想在仕途上擺脫泥潭,上上下下都需要銀錢打點,所以隻得娶個嫁妝豐厚的媳婦,彌補不足。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是功勳之家,總不可能娶個商人婦,讓人恥笑,挑來挑去,官級不算太低又家底豐厚的人家便隻有這一家了。
她聽說趙家大夫人裴氏娘家有個哥哥是做珠玉生意的,家境殷實,趙大老爺的弟弟也是仕途無望,做生意倒拿手,而且趙大老爺曾經掌管鹽運上的事,這可是肥差,自然也撈了不少銀子。
隻是她心裏總有些忐忑,怕他們同自己家一樣不過是強撐著皮囊,今日一瞧,也是放心了不少。
很快轎子就停在了集福堂的院門口。裴氏聽見下人來報,檢查了一下趙晴宜的妝束,放下心來,笑盈盈地挽著女兒去迎親家。
二人走到院門前時,常太夫人剛從軟轎上下來。裴氏忙上前與其寒暄。
“幾日不見,太夫人的氣色愈發好了。”裴氏笑道。
常太夫人笑著點頭,心中卻有一絲不忿。裴氏身穿一件茜紅色蝶紋褙子,烏黑的頭發梳成圓髻,耳上的紅寶耳墜搖曳生光,皮膚白皙,氣度沉靜,明明隻比她小了兩歲,看上去卻隻像個二十幾歲的少婦。而她,常年被這些金銀瑣事困擾,早上對著鏡子看還發現多了幾條細紋,恐怕看上去會比裴氏老了十歲。若是丈夫還在,她也不必受這些冤枉氣了,更不必和這樣的人做親家!
她忘了,老長信侯在的時候,她也隻是忙著和妾室爭風吃醋,就沒有自在的時候,心態不好,麵上自然也會顯出頹色。裴氏則不然,她自得地管著後院,不過分計較,什麽事心中都有一杆秤,過起日子來不慌不忙地,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兩廂對比,裴氏在顏色上當然完勝常太夫人。
裴氏沒注意到這些,上前親親熱熱地挽了常太夫人進院子。
常太夫人一邊與裴氏笑談,一邊裝作不經意地打量了身邊的趙大姑娘一番。
趙晴宜今日一身寶藍色鳳尾團花上裳,月白色百褶如意裙,綰了一頭飛仙髻,髻上斜插了一對金鑲芙蓉石杏花簪子,耳上戴了一雙蓮子米大小的珍珠耳環,臉上有些羞意,看上去倒是十分溫婉動人。
她暗暗點頭。趙家的人穿戴俱是不凡,想是真的家境殷實。趙大姑娘雖然有些任性刁蠻的惡名,但用心打扮一下,姿色尚可,也不至於太過委屈了兒子。今日一見,倒也沒看出刁蠻,便真是如此,日後也是可以擰過來的。未出閣的時候,哪個姑娘不是被捧在手心裏養的,但多數人在婆母麵前卻是另一番風光了。
她心中滿意,麵上也就更和善了些。隨著裴氏進屋落了座,她開始談及來意。
“過兩日便是大姑娘的及笄禮了,正賓和讚者不知親家太太選好了沒有?”常太夫人端起茶來,小飲了一口。
裴氏一愣。正賓和讚者她自然是有準備的,常太夫人這樣問起是怎麽迴事,盡管她身份比那些人都要貴重,但也很少有人會讓未來婆母來插簪,未免太不像樣子了。
她沉吟道:“正賓請的是大理寺卿的夫人柳氏,讚者則請的是我娘家的二嫂子張氏。太夫人怎麽看?”不軟不硬地將事情定了下來。
常太夫人一哽。她原以為裴氏不太懂京中的規矩,自己這樣說,她便會順勢提出讓她當正賓,屆時她再好好教教她規矩,讓她對自己更敬重,哪知她竟不容置疑地定了下來,她還能怎麽看,隻得誇誇那兩位作罷。
裴氏見常太夫人有些下不來台,目光投向一旁立著的抱著一個長盒子的丫鬟,溫和地笑道:“說起來,倒還有一事讓我犯難。”
“哦?什麽事?”常太夫人聞言道。
“行及笄禮的簪子,我挑來挑去也沒找到合適的,想是我見識不夠,不如太夫人一會兒陪我去挑一個?”一旁站著的趙晴宜一愣。
常太夫人聞言笑了,擺擺手道:“不必再挑了,我和親家太太倒是心有靈犀了。碧雲……”被喚作碧雲的丫鬟聞言,小心翼翼地打開了抱著的長盒子,正端著呈給眾人看。
那是一對金鑲玉的卿雲擁福簪,正中鑲著一顆拇指大的翡翠,翠綠欲滴,成色極佳,僅一尺長的窄麵上,雕出的花草蟲鳥等圖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看得出絕非凡品。
“這樣貴重的東西,想必是禦賜之物吧?”
常太夫人麵露得色,笑道:“親家太太好眼光,這還是我進門的時候婆母給我的,帶了些傳承的想頭,我瞧著這簪子倒和大姑娘很相襯,再者我們兩家已定了親,給她也是理所當然,親家太太看用這個怎麽樣?”
趙晴宜聽著羞紅了臉。她方才看著這簪子便出了神,家中富貴,金銀財寶從不缺的,可這樣的東西,她卻見都沒見過,又聽著常太夫人承認了她這個未過門的媳婦,一時不免對侯府的日子有些心馳神往來。
常太夫人則神色倨傲,擺足了太夫人的姿態。
幾個婦人愈發不敢怠慢,陪著常太夫人穿過了大門和垂花門,垂花門內,一頂軟轎停在那裏。趙家雖不小,卻也不至於用馬車代步,平日裏請安逛園子都是步行,隻是集福堂離垂花門不近,常太夫人身份又貴重,裴氏怕她覺得受了怠慢,便命人放了一台軟轎用以代步。
其中一個婦人笑道:“我們太太昨日聽說親家太太要過來,高興得不得了,早早便吩咐人把轎子準備好……”常太夫人聽得這話很是受用,和幾個媽媽應酬了幾句,便由那丫鬟服侍著上了轎子。
轎子的四角都掛著大紅織錦香囊,青緞坐墊上設著嶄新的錦緞迎枕,再一細看,迎枕和坐墊上都繡了精致的寶相花紋。
常太夫人見狀眼裏閃過一絲滿意。趙家的女兒自然是配不上她兒子的,但他們家境衰微,要想在仕途上擺脫泥潭,上上下下都需要銀錢打點,所以隻得娶個嫁妝豐厚的媳婦,彌補不足。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是功勳之家,總不可能娶個商人婦,讓人恥笑,挑來挑去,官級不算太低又家底豐厚的人家便隻有這一家了。
她聽說趙家大夫人裴氏娘家有個哥哥是做珠玉生意的,家境殷實,趙大老爺的弟弟也是仕途無望,做生意倒拿手,而且趙大老爺曾經掌管鹽運上的事,這可是肥差,自然也撈了不少銀子。
隻是她心裏總有些忐忑,怕他們同自己家一樣不過是強撐著皮囊,今日一瞧,也是放心了不少。
很快轎子就停在了集福堂的院門口。裴氏聽見下人來報,檢查了一下趙晴宜的妝束,放下心來,笑盈盈地挽著女兒去迎親家。
二人走到院門前時,常太夫人剛從軟轎上下來。裴氏忙上前與其寒暄。
“幾日不見,太夫人的氣色愈發好了。”裴氏笑道。
常太夫人笑著點頭,心中卻有一絲不忿。裴氏身穿一件茜紅色蝶紋褙子,烏黑的頭發梳成圓髻,耳上的紅寶耳墜搖曳生光,皮膚白皙,氣度沉靜,明明隻比她小了兩歲,看上去卻隻像個二十幾歲的少婦。而她,常年被這些金銀瑣事困擾,早上對著鏡子看還發現多了幾條細紋,恐怕看上去會比裴氏老了十歲。若是丈夫還在,她也不必受這些冤枉氣了,更不必和這樣的人做親家!
她忘了,老長信侯在的時候,她也隻是忙著和妾室爭風吃醋,就沒有自在的時候,心態不好,麵上自然也會顯出頹色。裴氏則不然,她自得地管著後院,不過分計較,什麽事心中都有一杆秤,過起日子來不慌不忙地,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兩廂對比,裴氏在顏色上當然完勝常太夫人。
裴氏沒注意到這些,上前親親熱熱地挽了常太夫人進院子。
常太夫人一邊與裴氏笑談,一邊裝作不經意地打量了身邊的趙大姑娘一番。
趙晴宜今日一身寶藍色鳳尾團花上裳,月白色百褶如意裙,綰了一頭飛仙髻,髻上斜插了一對金鑲芙蓉石杏花簪子,耳上戴了一雙蓮子米大小的珍珠耳環,臉上有些羞意,看上去倒是十分溫婉動人。
她暗暗點頭。趙家的人穿戴俱是不凡,想是真的家境殷實。趙大姑娘雖然有些任性刁蠻的惡名,但用心打扮一下,姿色尚可,也不至於太過委屈了兒子。今日一見,倒也沒看出刁蠻,便真是如此,日後也是可以擰過來的。未出閣的時候,哪個姑娘不是被捧在手心裏養的,但多數人在婆母麵前卻是另一番風光了。
她心中滿意,麵上也就更和善了些。隨著裴氏進屋落了座,她開始談及來意。
“過兩日便是大姑娘的及笄禮了,正賓和讚者不知親家太太選好了沒有?”常太夫人端起茶來,小飲了一口。
裴氏一愣。正賓和讚者她自然是有準備的,常太夫人這樣問起是怎麽迴事,盡管她身份比那些人都要貴重,但也很少有人會讓未來婆母來插簪,未免太不像樣子了。
她沉吟道:“正賓請的是大理寺卿的夫人柳氏,讚者則請的是我娘家的二嫂子張氏。太夫人怎麽看?”不軟不硬地將事情定了下來。
常太夫人一哽。她原以為裴氏不太懂京中的規矩,自己這樣說,她便會順勢提出讓她當正賓,屆時她再好好教教她規矩,讓她對自己更敬重,哪知她竟不容置疑地定了下來,她還能怎麽看,隻得誇誇那兩位作罷。
裴氏見常太夫人有些下不來台,目光投向一旁立著的抱著一個長盒子的丫鬟,溫和地笑道:“說起來,倒還有一事讓我犯難。”
“哦?什麽事?”常太夫人聞言道。
“行及笄禮的簪子,我挑來挑去也沒找到合適的,想是我見識不夠,不如太夫人一會兒陪我去挑一個?”一旁站著的趙晴宜一愣。
常太夫人聞言笑了,擺擺手道:“不必再挑了,我和親家太太倒是心有靈犀了。碧雲……”被喚作碧雲的丫鬟聞言,小心翼翼地打開了抱著的長盒子,正端著呈給眾人看。
那是一對金鑲玉的卿雲擁福簪,正中鑲著一顆拇指大的翡翠,翠綠欲滴,成色極佳,僅一尺長的窄麵上,雕出的花草蟲鳥等圖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看得出絕非凡品。
“這樣貴重的東西,想必是禦賜之物吧?”
常太夫人麵露得色,笑道:“親家太太好眼光,這還是我進門的時候婆母給我的,帶了些傳承的想頭,我瞧著這簪子倒和大姑娘很相襯,再者我們兩家已定了親,給她也是理所當然,親家太太看用這個怎麽樣?”
趙晴宜聽著羞紅了臉。她方才看著這簪子便出了神,家中富貴,金銀財寶從不缺的,可這樣的東西,她卻見都沒見過,又聽著常太夫人承認了她這個未過門的媳婦,一時不免對侯府的日子有些心馳神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