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福堂裏。
裴氏坐在炕上,聽著秦氏迴賬本的事。
“奴婢看了一遍,這些人裏倒沒有李莊頭那樣的大蛀蟲了,若有,也隻是貪了幾天飯錢的……”
裴氏擺擺手,“那些細末銀子倒也不必計較”,眉間閃過一抹厲色,“隻是,我最恨那些陽奉陰違的狗奴才,得了抬舉就得把眼睛放亮些,不能忘了身份。”
秦氏應是,麵色不變地聽著裴氏暗裏的敲打。裴氏說了幾句便不再說了,命了斐雯送她出去。
剛出集福堂的院門,卻見一抹亮色現在眼前。二人忙上前行禮。
“秦媽媽和斐雯姐姐不必多禮。”趙晴宜笑道,“昨日我讓知嵐迴去,您可見到了?”
“謝過姑娘恩典了,見到了,知嵐跟我一道來的,想是和姑娘錯開了。”秦氏臉上閃過一抹異色,大姑娘可從沒對下人這樣體貼過,又免禮又敘家常的,今兒是怎麽了?
趙晴宜草草地說了兩句,便進去了。
斐雯笑著解釋道:“今兒常太夫人要過來。”
秦氏恍然大悟。她當是什麽能讓趙大姑娘這樣異常,原是為了親事,也難怪,十五六歲的小姑娘,誰不盼嫁個好兒郎?她搖著頭笑,想到了什麽,卻又笑不出來了。
斐雯拿出一小袋銀子遞給秦氏,笑道:“太太高興,媽媽就收下吧。”秦氏笑著收下了。斐雯的意思她懂,這銀子可不是為了她的差事給的,那本是她拿的月錢的分內事,這銀子是太太高興才賞的,為何高興,不言而喻。這母女倆竟是一樣的心思。
她辭了斐雯,向外院去。一麵走一麵想著,也難怪太太和大姑娘這樣高興,那樣的人家,委實是大姑娘高攀了。長信侯如今再落魄,當年也是在皇上跟前得力的大臣,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有爵位有資產,著實是香餑餑。她想到如珠玉般完美的女兒,那樣好的容貌,家境恐怕也比大姑娘好許多,以後又該何去何從呢?她隻覺得向前邁的每一步都變得無比沉重。
外書房裏。
趙大老爺聽著周池的話,臉色越來越難看。
今年春節他迴老家祭祖的路上,底下人無意中在濱州發現了一塊奇特的太湖石,長得竟十分像一個篆書寫的“壽”字。他馬上想到今年正是皇上的四十大壽,這樣好意頭的東西竟讓他給碰上了。心下狂喜,忙將這石頭悄悄買下來,藏在於濱州買下的一個小院子裏。本是想立即運迴京城的,奈何那石頭體積很大,他帶的人手也不夠,存著奉承皇上的心思,又不願讓旁人知曉,隻得暫且放下了。
哪知迴了京一打聽,原來皇上萬壽節是不收群臣賀禮的,所以又將主意打到了皇子們身上。他先托人找到了太子,可太子門下幕僚極多,他又遮遮掩掩不肯說是什麽東西,太子也懶得計較此事,他的壽禮早就準備好了,於是也沒見趙大老爺。
趙大老爺心灰意冷之下,便找到了三皇子。在他看來,三皇子是太子的附庸,送給他也是一樣的。三皇子向來是不和群臣打交道的,哪知這一次竟破天荒地收下了禮,他十分驚喜,哪裏還顧得著這許多,急吼吼地就要派人將太湖石運迴來。
可今日聽周池一說,他馬上就發覺了不對。
三皇子為人向來低調,不爭不搶的,作甚麽要獻上這樣出風頭的壽禮呢?若說是給太子的,自他連上三皇子這條線以來,卻從沒聽他提起過太子,顯然可信度不高。
他不禁冷汗直冒。他沒動過站隊的心,因為他一直覺得太子登基是板上釘釘的事。太子占據東宮之位已有12年,在這12年裏,聖上從未表露過對太子的不滿,是以群臣望風而動,爭相向太子示好,這些年來,太子的勢力逐漸壯大,幾乎已掌握了半個朝堂,從來不培植勢力的三皇子,縱使有元後嫡長子的身份,沒有帝心,沒有兵權,又怎麽可能因為一時興起,動搖太子的牢固地位呢?
他一瞬間就下定了決心,沉吟道:“趁現在太子還沒得到消息,這次運送便作罷吧,趙家冒不得這個風險。”
周池一愣。作罷?老爺的意思,難道是對三皇子爽約?他嚇了一跳,再怎麽樣也是一位皇子啊,趙家得罪了他,萬一引來報複可怎麽得了?
趙大老爺忽地笑了,涼涼道:“還愁不能搭上太子的線呢,有了這樁事,也好在太子麵前露露臉。”
周池聽見他的笑聲,隻覺得渾身一涼,不守約也就罷了,還要在太子麵前告狀不成?
見沒什麽事了,他起身告退。趙大老爺竟親自把他送出了書房,拍了拍他的肩膀,和善道:“周池,這次辛苦你了,多虧你能想到這些。”
周池連道不敢。轉身後麵容卻有些複雜。
他見趙大老爺毫不猶疑地做了決定,竟開始同情三皇子起來。年幼失恃,被庶兄奪取一切,連給父親送個賀禮,還要被兄長和臣子百般欺壓。他歎了一口氣,不過,皇家畢竟不是普通的人家,他們生下來便擁有非凡的地位,自然會帶來超於常人的煩惱。
他更在意的卻是另一樁事。女兒隻不過是閨閣小姐的丫鬟,是從哪裏知道皇家的這些事情的?還能一針見血地說出這其中的險情,著實令人費解。不過,秦氏打小就沒把她當作家生子培養,做出些意外的事也難怪,又或許她是常出府,聽說書的瞎侃也指不定。
他笑著搖搖頭,不再糾結此事,女兒是他看著長大的,能有什麽不對?知道了本不該知道的事也必有緣由,他也不必多加懷疑。在這大宅院裏,有些事知道的多,興許能活得更好。
在周家三人各自想著心事的時候,趙家的大門外卻迎來了久盼的客人。
一輛青帷馬車停在了門前。先下來的是個穿著官綠色比甲的丫鬟,動作嫻熟地為車內人打起簾子,作勢扶著其下了車。
幾個穿著靚藍色比甲的婦人見狀忙殷勤地上前請安。來者正是長信侯府常太夫人一行人。
裴氏坐在炕上,聽著秦氏迴賬本的事。
“奴婢看了一遍,這些人裏倒沒有李莊頭那樣的大蛀蟲了,若有,也隻是貪了幾天飯錢的……”
裴氏擺擺手,“那些細末銀子倒也不必計較”,眉間閃過一抹厲色,“隻是,我最恨那些陽奉陰違的狗奴才,得了抬舉就得把眼睛放亮些,不能忘了身份。”
秦氏應是,麵色不變地聽著裴氏暗裏的敲打。裴氏說了幾句便不再說了,命了斐雯送她出去。
剛出集福堂的院門,卻見一抹亮色現在眼前。二人忙上前行禮。
“秦媽媽和斐雯姐姐不必多禮。”趙晴宜笑道,“昨日我讓知嵐迴去,您可見到了?”
“謝過姑娘恩典了,見到了,知嵐跟我一道來的,想是和姑娘錯開了。”秦氏臉上閃過一抹異色,大姑娘可從沒對下人這樣體貼過,又免禮又敘家常的,今兒是怎麽了?
趙晴宜草草地說了兩句,便進去了。
斐雯笑著解釋道:“今兒常太夫人要過來。”
秦氏恍然大悟。她當是什麽能讓趙大姑娘這樣異常,原是為了親事,也難怪,十五六歲的小姑娘,誰不盼嫁個好兒郎?她搖著頭笑,想到了什麽,卻又笑不出來了。
斐雯拿出一小袋銀子遞給秦氏,笑道:“太太高興,媽媽就收下吧。”秦氏笑著收下了。斐雯的意思她懂,這銀子可不是為了她的差事給的,那本是她拿的月錢的分內事,這銀子是太太高興才賞的,為何高興,不言而喻。這母女倆竟是一樣的心思。
她辭了斐雯,向外院去。一麵走一麵想著,也難怪太太和大姑娘這樣高興,那樣的人家,委實是大姑娘高攀了。長信侯如今再落魄,當年也是在皇上跟前得力的大臣,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有爵位有資產,著實是香餑餑。她想到如珠玉般完美的女兒,那樣好的容貌,家境恐怕也比大姑娘好許多,以後又該何去何從呢?她隻覺得向前邁的每一步都變得無比沉重。
外書房裏。
趙大老爺聽著周池的話,臉色越來越難看。
今年春節他迴老家祭祖的路上,底下人無意中在濱州發現了一塊奇特的太湖石,長得竟十分像一個篆書寫的“壽”字。他馬上想到今年正是皇上的四十大壽,這樣好意頭的東西竟讓他給碰上了。心下狂喜,忙將這石頭悄悄買下來,藏在於濱州買下的一個小院子裏。本是想立即運迴京城的,奈何那石頭體積很大,他帶的人手也不夠,存著奉承皇上的心思,又不願讓旁人知曉,隻得暫且放下了。
哪知迴了京一打聽,原來皇上萬壽節是不收群臣賀禮的,所以又將主意打到了皇子們身上。他先托人找到了太子,可太子門下幕僚極多,他又遮遮掩掩不肯說是什麽東西,太子也懶得計較此事,他的壽禮早就準備好了,於是也沒見趙大老爺。
趙大老爺心灰意冷之下,便找到了三皇子。在他看來,三皇子是太子的附庸,送給他也是一樣的。三皇子向來是不和群臣打交道的,哪知這一次竟破天荒地收下了禮,他十分驚喜,哪裏還顧得著這許多,急吼吼地就要派人將太湖石運迴來。
可今日聽周池一說,他馬上就發覺了不對。
三皇子為人向來低調,不爭不搶的,作甚麽要獻上這樣出風頭的壽禮呢?若說是給太子的,自他連上三皇子這條線以來,卻從沒聽他提起過太子,顯然可信度不高。
他不禁冷汗直冒。他沒動過站隊的心,因為他一直覺得太子登基是板上釘釘的事。太子占據東宮之位已有12年,在這12年裏,聖上從未表露過對太子的不滿,是以群臣望風而動,爭相向太子示好,這些年來,太子的勢力逐漸壯大,幾乎已掌握了半個朝堂,從來不培植勢力的三皇子,縱使有元後嫡長子的身份,沒有帝心,沒有兵權,又怎麽可能因為一時興起,動搖太子的牢固地位呢?
他一瞬間就下定了決心,沉吟道:“趁現在太子還沒得到消息,這次運送便作罷吧,趙家冒不得這個風險。”
周池一愣。作罷?老爺的意思,難道是對三皇子爽約?他嚇了一跳,再怎麽樣也是一位皇子啊,趙家得罪了他,萬一引來報複可怎麽得了?
趙大老爺忽地笑了,涼涼道:“還愁不能搭上太子的線呢,有了這樁事,也好在太子麵前露露臉。”
周池聽見他的笑聲,隻覺得渾身一涼,不守約也就罷了,還要在太子麵前告狀不成?
見沒什麽事了,他起身告退。趙大老爺竟親自把他送出了書房,拍了拍他的肩膀,和善道:“周池,這次辛苦你了,多虧你能想到這些。”
周池連道不敢。轉身後麵容卻有些複雜。
他見趙大老爺毫不猶疑地做了決定,竟開始同情三皇子起來。年幼失恃,被庶兄奪取一切,連給父親送個賀禮,還要被兄長和臣子百般欺壓。他歎了一口氣,不過,皇家畢竟不是普通的人家,他們生下來便擁有非凡的地位,自然會帶來超於常人的煩惱。
他更在意的卻是另一樁事。女兒隻不過是閨閣小姐的丫鬟,是從哪裏知道皇家的這些事情的?還能一針見血地說出這其中的險情,著實令人費解。不過,秦氏打小就沒把她當作家生子培養,做出些意外的事也難怪,又或許她是常出府,聽說書的瞎侃也指不定。
他笑著搖搖頭,不再糾結此事,女兒是他看著長大的,能有什麽不對?知道了本不該知道的事也必有緣由,他也不必多加懷疑。在這大宅院裏,有些事知道的多,興許能活得更好。
在周家三人各自想著心事的時候,趙家的大門外卻迎來了久盼的客人。
一輛青帷馬車停在了門前。先下來的是個穿著官綠色比甲的丫鬟,動作嫻熟地為車內人打起簾子,作勢扶著其下了車。
幾個穿著靚藍色比甲的婦人見狀忙殷勤地上前請安。來者正是長信侯府常太夫人一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