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誌接下來的講述,則基本證實了於無謂此前的猜測。
按韓誌所言,劉家的劉侍郎,確實如同於無謂猜測的那樣,是屬於大將軍盟友陣營裏。
而灤陽縣中最大商行的主人,石大善人,則和韓誌本人一樣,直接依附於大將軍府,其從大將軍府中拿到種種特許權,然後再將部分利益輸送迴大將軍府。
類似石大善人這樣的,依附於大將軍府的商人還有很多。或者說,整個吳越國的大型商會,幾乎都是朝中某些大員的白手套。
在商貿發達的吳越國,這樣的事情一點也不奇怪,幾乎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一種被大家默認許可的規則。
就連儒門諸公,對這樣的事情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雖然他們看不上倒買倒賣的商人們,可各地物產風俗不同,又有山水阻隔,路途遙遠,必須要依靠這些商人們,才能使不同地域的物產合理流通。
既然必須要用,那還不如將之掌控在自己手裏,將一部分利潤迴收,投入到其他地方,取之於民,歸之於民。
於無謂本身對這種所謂“兩全其美”的方案是不以為然的,因為事實上根本就沒有什麽兩全其美。利益的鏈條,每增加一環,就會多一分損耗。
商人們的錢被朝堂諸公拿走了,他們自己的利益卻一分也不能減少,他們被拿走了多少,就要再多拿多少迴來。
這個錢他們當然不可能去問朝堂諸公要,那承受這個負擔轉移的,自然就是那些最底層,沒有任何選擇權力,反抗能力的普通百姓罷了。
韓誌本人知道的東西不少,可對於無謂有用的不多,而且大部分都能和花繽聽到的那些傳言對應上。
甚至於朝堂上的形勢,他也沒比花繽多了解多少,按他自己所說,他的官帽子還是太小了,別看縣守在灤陽縣中管著十幾萬人,手下有兵有人,能說一不二,幾乎和一個小朝廷一樣,可到了餘杭城中,就是青樓花魁,也看不上他這個一方主宰。
不過有一點他倒是比花繽知道的更清楚些,那就是在吳越國中,大將軍的權勢確實很大,絕不僅僅是有個天家國舅的虛名而已。
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說出來以後,韓誌似乎也放鬆了不少,或許他覺得自己已經投誠,算是和花繽一夥的了,又或者他見於無謂等沒有把他扔下飛舟的跡象,所以安心了不少。
總之,他從蜷縮的狀態舒展開來,扶著飛舟的船舷站了起來,似乎連高空上的大風,也沒有原先那麽冷,他深吸了一口氣,轉身朝下方的陸地看去。
隻見黯淡的陸地中,一條銀色的大河,仿佛玉帶一般,從南向北奔湧,倒映著滿天的星辰,就連月亮,都在其中,隨之翻湧起伏。
似乎是被這樣的景色打動,又或許近日的經曆觸動了韓誌的心弦,他歎了一口氣,引用了一段前人的名句:“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這等豪氣的句子,從韓誌這種膽怯小人身上說出來,實在是有點玷汙褻瀆之感。
花繽就忍不住譏諷道:“不管沉浮誰主,大約也輪不上韓縣守你。”
可是於無謂的心思一貫容易發散出去,他就忍不住想,這句子,由主掌乾坤之人說出來,固然是豪氣衝霄,可若從沉淪失意之人口中說出,豈不也充滿了無奈與絕望,同樣應景麽?
甚至更進一步地想,那些因為朝堂爭權奪勢,而誤信邪神,又因為自己和九迎風與翠玉仙子的鬥法,而被殃及池魚,受了無妄之災的灤陽百姓,一生沉浮都被人主宰著,猶自茫然不知,豈不更加可悲可憐?
一詞三重意,由此觀之,寫出此句那位前賢,胸中之溝壑,其深度與廣度,實非尋常人可比。
再聯想到自己,又想要成為、將會成為三種人中的哪一種?
麵對花繽的譏笑,韓誌沒有迴應,九迎風對此似乎也不敢興趣。於是飛舟上便徹底安靜下來,隻有吹過耳畔的風,還在唿唿地響。
翠玉已死,可祂隨身攜帶的玉葉和翠練都落到了於無謂手裏,而且到了如今這種情況,於無謂當然也就不怕會驚動一個已死之人,因此通過玉葉和翠練,於無謂很容易便推算出了翠玉仙子老巢、或者說祂的神國的位置。
翠玉仙子的神國就在滎台山深處,而且占據了很廣大的一塊地盤。
現在想來,於無謂初到灤陽城市,那個車夫馬大為他講的那些有關滎台山的傳說,恐怕也沒有那麽簡單。
老虎吃人未必是真,五陰匯聚之地,也多半是掩人耳目的托詞,那些上山遊玩的人,抑或在山上結廬修行的,恐怕都是被翠玉仙子手下的妖物們殘害的吧。
再往深處想一些的話,那個所謂餘杭來的上師,會不會也是翠玉仙子的同夥,或者是翠玉仙子同夥請來的托?
盡管此間出了不少變故,可於無謂並沒有改變原定行程的想法,之後他還是要去餘杭的。
或者說一句不太好聽,甚至對普通百姓相當殘酷的話,如果吳越國真的在各方修行者的參合之下亂了起來,那對於無謂來說反而是機緣所在。
所謂機緣,就是在事物變化的過程中,才會產生。恆定不變,一團死水的世道的話,就沒有什麽機緣可言了。而變化越劇烈,機緣自然也就更多,更大,隻是相應的,危險性也更大。
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這個曾經來餘杭看風水的上師,或許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人。
於是在距離翠玉仙子神國不遠的地方,於無謂開口向韓誌和花繽道:“我聽說前段時間餘杭來了個高功,打算在滎台山上結廬修行,最後卻說說滎台山是五陰匯聚之地,修行不易,然後便迴去了。這個人的來曆底細,你們可知道?”
花繽和韓誌對視一眼,都表示有這麽一迴事,但那人和他們並無關係,花繽的想法和於無謂一樣,都覺得這人可能是翠玉或者其盟友請來的托。
倒是韓誌想了一會兒,想起來那人好像說是在餘杭葛嶺觀中修行。
按韓誌所言,劉家的劉侍郎,確實如同於無謂猜測的那樣,是屬於大將軍盟友陣營裏。
而灤陽縣中最大商行的主人,石大善人,則和韓誌本人一樣,直接依附於大將軍府,其從大將軍府中拿到種種特許權,然後再將部分利益輸送迴大將軍府。
類似石大善人這樣的,依附於大將軍府的商人還有很多。或者說,整個吳越國的大型商會,幾乎都是朝中某些大員的白手套。
在商貿發達的吳越國,這樣的事情一點也不奇怪,幾乎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一種被大家默認許可的規則。
就連儒門諸公,對這樣的事情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雖然他們看不上倒買倒賣的商人們,可各地物產風俗不同,又有山水阻隔,路途遙遠,必須要依靠這些商人們,才能使不同地域的物產合理流通。
既然必須要用,那還不如將之掌控在自己手裏,將一部分利潤迴收,投入到其他地方,取之於民,歸之於民。
於無謂本身對這種所謂“兩全其美”的方案是不以為然的,因為事實上根本就沒有什麽兩全其美。利益的鏈條,每增加一環,就會多一分損耗。
商人們的錢被朝堂諸公拿走了,他們自己的利益卻一分也不能減少,他們被拿走了多少,就要再多拿多少迴來。
這個錢他們當然不可能去問朝堂諸公要,那承受這個負擔轉移的,自然就是那些最底層,沒有任何選擇權力,反抗能力的普通百姓罷了。
韓誌本人知道的東西不少,可對於無謂有用的不多,而且大部分都能和花繽聽到的那些傳言對應上。
甚至於朝堂上的形勢,他也沒比花繽多了解多少,按他自己所說,他的官帽子還是太小了,別看縣守在灤陽縣中管著十幾萬人,手下有兵有人,能說一不二,幾乎和一個小朝廷一樣,可到了餘杭城中,就是青樓花魁,也看不上他這個一方主宰。
不過有一點他倒是比花繽知道的更清楚些,那就是在吳越國中,大將軍的權勢確實很大,絕不僅僅是有個天家國舅的虛名而已。
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說出來以後,韓誌似乎也放鬆了不少,或許他覺得自己已經投誠,算是和花繽一夥的了,又或者他見於無謂等沒有把他扔下飛舟的跡象,所以安心了不少。
總之,他從蜷縮的狀態舒展開來,扶著飛舟的船舷站了起來,似乎連高空上的大風,也沒有原先那麽冷,他深吸了一口氣,轉身朝下方的陸地看去。
隻見黯淡的陸地中,一條銀色的大河,仿佛玉帶一般,從南向北奔湧,倒映著滿天的星辰,就連月亮,都在其中,隨之翻湧起伏。
似乎是被這樣的景色打動,又或許近日的經曆觸動了韓誌的心弦,他歎了一口氣,引用了一段前人的名句:“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這等豪氣的句子,從韓誌這種膽怯小人身上說出來,實在是有點玷汙褻瀆之感。
花繽就忍不住譏諷道:“不管沉浮誰主,大約也輪不上韓縣守你。”
可是於無謂的心思一貫容易發散出去,他就忍不住想,這句子,由主掌乾坤之人說出來,固然是豪氣衝霄,可若從沉淪失意之人口中說出,豈不也充滿了無奈與絕望,同樣應景麽?
甚至更進一步地想,那些因為朝堂爭權奪勢,而誤信邪神,又因為自己和九迎風與翠玉仙子的鬥法,而被殃及池魚,受了無妄之災的灤陽百姓,一生沉浮都被人主宰著,猶自茫然不知,豈不更加可悲可憐?
一詞三重意,由此觀之,寫出此句那位前賢,胸中之溝壑,其深度與廣度,實非尋常人可比。
再聯想到自己,又想要成為、將會成為三種人中的哪一種?
麵對花繽的譏笑,韓誌沒有迴應,九迎風對此似乎也不敢興趣。於是飛舟上便徹底安靜下來,隻有吹過耳畔的風,還在唿唿地響。
翠玉已死,可祂隨身攜帶的玉葉和翠練都落到了於無謂手裏,而且到了如今這種情況,於無謂當然也就不怕會驚動一個已死之人,因此通過玉葉和翠練,於無謂很容易便推算出了翠玉仙子老巢、或者說祂的神國的位置。
翠玉仙子的神國就在滎台山深處,而且占據了很廣大的一塊地盤。
現在想來,於無謂初到灤陽城市,那個車夫馬大為他講的那些有關滎台山的傳說,恐怕也沒有那麽簡單。
老虎吃人未必是真,五陰匯聚之地,也多半是掩人耳目的托詞,那些上山遊玩的人,抑或在山上結廬修行的,恐怕都是被翠玉仙子手下的妖物們殘害的吧。
再往深處想一些的話,那個所謂餘杭來的上師,會不會也是翠玉仙子的同夥,或者是翠玉仙子同夥請來的托?
盡管此間出了不少變故,可於無謂並沒有改變原定行程的想法,之後他還是要去餘杭的。
或者說一句不太好聽,甚至對普通百姓相當殘酷的話,如果吳越國真的在各方修行者的參合之下亂了起來,那對於無謂來說反而是機緣所在。
所謂機緣,就是在事物變化的過程中,才會產生。恆定不變,一團死水的世道的話,就沒有什麽機緣可言了。而變化越劇烈,機緣自然也就更多,更大,隻是相應的,危險性也更大。
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這個曾經來餘杭看風水的上師,或許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人。
於是在距離翠玉仙子神國不遠的地方,於無謂開口向韓誌和花繽道:“我聽說前段時間餘杭來了個高功,打算在滎台山上結廬修行,最後卻說說滎台山是五陰匯聚之地,修行不易,然後便迴去了。這個人的來曆底細,你們可知道?”
花繽和韓誌對視一眼,都表示有這麽一迴事,但那人和他們並無關係,花繽的想法和於無謂一樣,都覺得這人可能是翠玉或者其盟友請來的托。
倒是韓誌想了一會兒,想起來那人好像說是在餘杭葛嶺觀中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