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皇帝的日子,恰如高嶽所預料的,不好過。


    趙憬擅自發兵不假,但他確實曾受過皇帝密詔,於是也玩了把“薛定諤模式”,且德陽公主歸唐是事實,皇帝沒法子就此懲戒趙憬。


    既然不能懲戒趙憬,北地對迴鶻取得如此大的“戰果”,皇帝也就必須要順帶承認下來,之前靈武、天德、振武、天兵四座軍鎮,給出戰的將士發資裝費,已然把各自的軍資庫給搬空,現在四鎮又遣奏事官入朝,來求激賞錢,四鎮士卒每人八貫到十貫,外加絹布兩匹,為此皇帝找到杜黃裳,要國庫出錢。


    杜黃裳拒絕,說按照先前高中郎和陛下的約定,激賞錢理應天子內庫出。


    無奈下,皇帝拿出內庫裏的五十萬貫,用於分賜四鎮將士。


    本來這筆錢,在高嶽平定了洺州元誼後,好好地存在大盈瓊林庫中,準備支給馬上對淮西的戰事,而今隻能提前拿出來。加上為昭德皇後營建寺廟,及宮內各種開支(比如德陽公主迴來,也要錢),皇帝今年並沒餘錢蓄積下來。


    但這還不算完,四鎮出征時,營田積蓄的糧食也花光,王紹身為六城、涇原水運使,向皇帝上奏,要朝廷火速和糴批糧食,船運給河套各軍鎮,不然青黃不接,士卒會餓肚子的。


    同時迴鶻的局勢實則並沒穩定下來,在王庭牙帳的奉誠可汗年齡實在太小,整個國家陷於爆炸狀態,本來就不服迴鶻橫征暴斂的各族群不是反抗,便是自立割據,而黠戛斯和葛邏祿等又在北麵和西麵大肆侵攻,之前駐屯在北庭的右殺大相頡幹伽斯手握重兵,且有摩尼教胡商相助,態度是曖昧不明。


    故而內憂外患的奉誠可汗遣送使者來大明宮,喊皇帝為“曾祖父”(武義可汗是皇帝的女婿兼兒子,而被毒殺的泮官特勤就是皇帝的孫子,現在這位是曾孫。),求曾祖父給一筆支援的經費,幫他穩固國家。


    曾孫錢要的不少,開口就是七十萬貫錢,外加二十萬匹絹布。


    這錢皇帝是無論如何都不想要出,可先前唐軍已然以宗主國的姿態,進入了迴鶻牙帳王庭,現在卻不好一棄了之。


    皇帝就找高嶽商議。


    雖然先前遞交了兩次辭狀,不過攸關國家的大事,高嶽既然還身為中書侍郎,還是會和皇帝認真討論的。


    對此高嶽提出的意見,是“既然德陽公主已歸來,那麽再糾纏迴鶻的事已無必要,更無好處,不如找個借口,繼續保持河套一線的守禦體係,不再參與迴鶻、黠戛斯、葛邏祿的爭鬥。”


    簡而言之,高嶽做法便是索性先放任大漠裏搞龍虎鬥,在這場角逐裏誰最後勝出,我唐便再抽出精力和其周旋。


    現在的主要力量,需要對付的是淮西。


    聽完高嶽方案後,皇帝原則上也表示同意。


    大明宮尚書省都堂,因現在采取了宰相分押六部的措施,各部絕大部分的文吏都抱著案牘,前去政事堂對接了,所以在槐樹和鬆柏的簇擁下,都堂顯得格外寂靜。


    從左丞廳裏走過來的趙憬,立在麵門簾後。


    不久,戶部侍郎判度支裴延齡從走廊的拐角處出現。


    兩人迅捷地互相拱手行禮,開始低聲密談。


    “前日延英問對,待到其他宰執退去後,聖主單獨將仆留下,多談了半個時辰。”裴延齡率先說起來。


    趙憬現在暫時仍是尚書左丞,此職務要做的實務不多,基本也沒法進入延英殿。


    但裴延齡不同,他畢竟是掌管度支司的,不但能經常去延英殿,還能就國計方麵,和皇帝親近。


    “聖主都有什麽交代小裴學士的?”趙憬迴問。


    “聖主正在躊躇,朝廷的錢就這麽多,到底用在淮西上,還是用在迴鶻上。”


    趙憬冷笑下,微微側身,看著都堂外姹紫嫣紅的花卉勾欄,“用兵淮西,想必是高中郎著力堅持的吧......”


    “趙左丞所言無錯。”


    “不過聖主知不知道,申光蔡雖小,但牽一發而動全身,無論是淄青的平盧軍,還是魏博的天雄軍,甚至是汴宋宣武軍,都不可能對朝廷此舉坐視不理的。要是又膠著成曾經河朔戰事那樣,國家社稷可就危險了。”


    “然也。”裴延齡對趙憬的遠見表示歎服。


    “這便叫騎虎難下!”趙憬摸著胡須,另外隻手的食指重重往下戳了兩戳。


    “然也,這次趙左丞督北地兵馬大勝迴鶻,安穩了奉誠可汗不說,還迎迴德陽公主,為聖主立下如此卓著的功勳,可至此卻依舊沒有白麻宣下,竊為左丞不值。”裴延齡陰惻惻地挑唆道。


    “白麻是肯定要宣下的,不過仆不甘心為高嶽的伴食而已。”趙憬不鹹不淡地說。


    “高嶽正當用事,聖主對其深信不疑,可謂炙手可熱氣焰熏天,這伴食的身份連賈仆射和陸贄都避免不了,公又如何為之?”


    趙憬笑了下,指著裴延齡問:“小裴學士莫非以為仆會在聖主前說高嶽的壞話?哈哈,仆沒那麽傻,那是取死之道而已。不過仆觀小裴學士,應也不是自甘人下的角色,此次會麵,必有所教我。”


    這下,裴延齡望望四周,見無人在旁,便挨近趙憬,竊竊地告訴他:“據說高嶽向聖主上了辭狀,要出鎮淮南......”


    “不願為中書侍郎,卻要去鎮守淮南,高嶽行事,倒別有番意思深長。”趙憬挑了下眉毛,“然則高嶽如真的離開長安去揚州的話,對我們倒是件好事。”


    “趙左丞,你我當真是所見略同!”裴延齡也心領神會。


    就在靈虛公主入宮省親前兩日,皇帝單獨在金鑾殿召見高嶽,也挑明勸說道:“朕之前宣趙憬了,想要對他授予白麻之製,可趙憬卻拒絕掉了。”


    對此高嶽有點意外。


    然後皇帝接著對他說:“既然趙憬謝絕入政事堂,朕想讓他為淮南節度使,如此高郎你便可繼續為中書侍郎,各位宰執班次不變,等到迴鶻安寧下來,朕就與高郎專力平定淮西,何如?”


    高嶽認真思考會兒,便非常誠懇地對皇帝說:


    其實為今之計,若陛下真的想平淮西功成,臣嶽覺得還是由臣嶽親自去鎮守經略淮南最好。


    看高嶽鐵了心要走,皇帝也急眼了,“高三你何不再考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幸運的蘇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幸運的蘇拉並收藏大唐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