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霞光
無塵庵在景府家廟往東三裏處,規模不算太大,無非二十幾間僧房,卻隻有十幾名女尼,主持庵主是個上了年紀的尼僧,性子平和,與世無爭。
因太基山風景秀美,靈氣逼人,風水甚佳,山上除了景府家廟,另外還有許多京城仕宦所建的廟宇,太祖在世的時候也經常來此山上走動,漸漸地成了個香火鼎盛的地方,除了寺廟,還有道觀,俗話說紅花白藕青荷葉,三教原本是一家,各應各的香火,倒也互不相擾。
如此一來,整座太基山便成了參禪修道的好地方,一來是這個原因,二來卻是因多半寺廟是京內貴官之家所有,因此素來也沒什麽宵小之類的敢來騷亂,甚是平靜祥和。
上迴景老夫人前來燒香祈福,因天氣寒冷,便鎮日隻在寺院裏罷了,若是在春夏日,還可以登山一觀山上景色。
老夫人打點迴城,因明媚執意相求,老夫人受不得她的淚,又也可憐自己的女兒如雪,便許了明媚留下,隻也留了幾個家丁,黑白日讓他們停在家廟裏,再安排兩個可靠的婆子,駐紮在無塵庵中,聽候明媚使喚,若然有急事,便叫她們去家廟喚人便是。
如此安排的十分妥當,才把明媚留在此處,自行迴城了。
且說景老夫人等去後,玉葫見左右無人了,便問道:“姑娘,為什麽忽然間要留下來?”
明媚瞧她一眼:“我說不讓你留下來,叫你跟他們一塊兒家去,你怎麽不走?”
玉葫笑道:“姑娘瘋了?我迴去幹什麽?也不過隻有你才是我的主子,你在哪,我自然就在哪,何況我走了,誰來伺候你?”
明媚聽了這話,並不做聲,迴身往裏而行,這無塵庵裏人少,加上冬天裏頭,此刻尼僧們坐課的坐課,念經的念經,各自修行各的,起初庵主還要派個小尼僧過來伺候明媚,卻被她婉拒了,於是偌大院落,除了偶爾能見到淡藍色僧袍掠過的身影,再無其他。
明媚望著這清淨近似荒涼的所在,心裏莫名地倒覺得清靜,也不怕冷,緩緩走了幾步,才又說道:“我在此修行念經,是不用人伺候的,這又不比在紅塵俗世裏……或許,也沒什麽主子不主子。”
玉葫不懂這話,又不敢接茬,怕說錯了讓明媚動怒。
明媚抬手,撫在那已經有些年頭的廊柱上,上麵的紅漆已經掉落,露出底下褐色木質的本來麵目。
明媚一點一點摸過去,感覺手底下凹
凸不平,目光順著往上,她便歎了聲:“人生多艱,有時候想想,做人竟不如這根木樁一般,矗立在此,經受風吹雨打,兀自巋然不動,毫無感知,大概心如止水如此,才是真修行了。”
玉葫聽她又說起這些話來,便隻好做不懂裝懂狀,隻瞪眼聽著。
明媚看她一眼,忍不住一笑:“你不懂也不打緊……隻是這兩天,我要做什麽事,你可不能來打擾我。”
玉葫好不容易得了一句懂的,趕緊問道:“姑娘要做什麽?”
明媚說道:“你覺得這裏如何?”
玉葫道:“這個地方……太古舊了,人也少,還是尼姑庵,總覺得有些不太自在。”
“我卻覺得這裏自在的很。”明媚搖搖頭,繼而又低聲道,“隻不知我是否有那麽福分,能夠在這兒住一輩子。”
玉葫隱約聽了幾句,頓時駭然笑道:“姑娘糊塗了,我們不過是為了夫人在這兒念兩天經文罷了,盡盡心就行了……府裏頭說好了來接咱們迴去的,竟說那樣的話,啐啐。”
明媚也不反駁,隻是抬眸看向遠處,道:“這幾日又有些陰天,不知會不會又下雪。”
玉葫啐了兩口,便道:“可千萬別又下落,不然咱們迴城的時候又要辛苦了呢。”
當夜,兩人就在僧房裏安歇,脫了衣裳,玉葫幫明媚把發髻拆開,頭發披散下來。
此處也沒有鏡子,燈光又昏暗,顯得格外古樸幽靜,明媚垂眸看著身上小衣,忽然說道:“既然住在這裏,免不了‘入鄉隨俗’,你去跟庵主問一問,有沒有新的僧袍來給我穿?”
玉葫吃了一驚:“姑娘穿那個幹什麽?不吉利,還是不要。”
明媚說道:“有什麽不吉利的,我住在這兒就覺得心裏清淨了,若再換上僧衣,才顯得像樣,何況此處沒有別人,他們又不知道。”
玉葫無論如何不肯去,明媚哼道:“你是想讓我親自去要嗎?”
玉葫被她喝問一聲,隻好起身,走到門口,又迴頭看她:卻見明媚一身素白,坐在桌前,一動不動,玉葫看了一眼,心裏竟砰砰跳了起來,總覺得好像會有什麽事兒發生。
玉葫找到庵主,說明來意,幸好這庵裏最不缺的就是僧衣僧袍,當下便捧了兩套出來。
玉葫猶豫了會兒,臨去時候便問道:“庵主大人,平時來這裏借助的夫人小姐,也有要穿僧衣的嗎?”
那尼僧怔了怔,而後微微一笑,道:“這也不是沒有的,有那等格外虔誠的施主,的確會如此,換上僧衣僧袍齋戒敬佛數日,以示虔誠。”
玉葫這才鬆了口氣,便抱著那套衣裳跑迴來。
明媚見她果真取了迴來,就接過去,放在自己枕頭邊上,借著幽淡燈光看了許久,才漸漸睡了。
次日,玉葫還在睡,明媚已經早早地起身,手在那粗布僧衣上緩緩劃過,便把那僧衣取來,抖開穿了,也不梳頭,隻隨意地披散著頭發。
明媚下床,放輕了腳步走到門口,迴頭看玉葫還在睡,明媚猶豫了會兒,終究邁步出去。
外頭已經有早起的尼僧在掃地,見了明媚,便抱住掃帚向她行了個佛禮,明媚站住,同樣迴禮,如此一路瀟瀟灑灑,輕輕悄悄出了無塵庵。
明媚站在庵門口一端詳,扭身走到右手邊,順著庵牆旁側便往山上去,階梯上幹幹淨淨,並無冰雪,兩邊路上卻還有些許殘雪點綴。
明媚一路看,一路往上而行,走了十幾步,便覺得累,於是就坐下來歇會兒,如此走走停停,日出的時候,她已經到了半山。
清晨冷冽霧氣飄渺,在山林之間縈繞著淡淡白霧,山風時而吹拂,把僧服的袖子都吹得鼓起來,衣襟也不停飄揚,宛如禦風而行一般。
隻走了這會兒,明媚頭發上都帶了一層微微地濕潤,臉頰邊的頭發被露氣打濕,貼在臉上。
明媚起初累的恨不得躺倒,渾身發熱,漸漸地卻反而覺得身體變得輕快起來,走幾步,重重地吐一口氣,看到白汽兒在空中消失,莫名地有種暢快感。
她繼續往上,不知身在何處,卻瞧見上麵依稀是一座道觀,欄杆一路延伸下來,明媚順著欄杆往上,轉頭看去,卻見在左手邊上,欄杆之外,竟是白茫茫一片,山林竟都在腳下,浸沒霧氣其中,而她所在的地方,宛如置身半空。
怪不得此處要立起欄杆,不然若是一個失足,不知要落到哪裏去。
明媚站在欄杆前怔怔出神,隻覺得這霧氣就如她的前程,整個霧茫茫,看不出何去何從。
一陣山風吹過,吹得她的長發跟僧袍一起飛舞起來,身子竟給吹得不由自主地貼近了欄杆。
明媚急忙伸手握住欄杆,感覺自己將要被吹出去一樣……她勉強站穩身形,身後的長發卻刷地飛起來,衝出了欄杆,像是黑色的緞子一樣揮舞在空中,烈烈飛揚,像是一麵旗幟。
明媚方才上山的時候,走了許久,身上早就出了汗,被如此一吹一嚇,身子竟有些發涼,雙眸望著底下那白茫茫地虛空之處,忽然想:“倘若我從此處掉下去,會落到哪裏去?應該也不會有人找得到……”
身子微微前傾,雙腳踩在地上,漸漸地腳尖墊地……發絲如青蛇一樣在空中亂舞,仿佛有無數聲激烈叫囂,齊齊響起。
正胡思亂想裏,耳畔忽地聽到“咚”地一聲鍾響,隱隱地穿破雲層傳來,在層巒疊嶂裏蕩漾,直送到她的耳畔,在她的身旁圍繞。
與此同時,身上忽地湧來一陣暖意,明媚怔了怔,眼睜睜地看到眼前的景物變得不同,從陰鬱濕冷白茫茫一片變得清晰明朗。
明媚仰頭,卻見頭頂的天空已經光明燦爛,她瞪大眼睛,驀地迴頭……滿目金光的陽光,迫不及待似地在麵前跳躍閃爍,湧入她的雙眼,那明眸之中,宛若兩泓秋水,映著清晨的霞光,光華閃爍,璀璨絕美。
且說玉葫早上醒來後,揉揉眼睛,便去打水洗臉,又備好水,去叫明媚,誰知進門才發現人竟不在。
玉葫吃了一驚,跑出屋子,叫住一個經過的尼僧,問道:“可看到我們姑娘了?”
那尼僧搖頭,玉葫撒腿往外跑,見人便問,最後還是一個小尼僧道:“衛姑娘麽?清早上她出門去啦。”
玉葫呆了呆,拔腿跑出去,卻見門口空蕩蕩地,哪裏有人?正好此刻那兩個婆子也起身了,正出來溜達,見玉葫跑出來,忙問緣故。玉葫顧不得,道:“你們看到姑娘了?”
兩個婆子嚇一跳:“大清早地,姑娘不在裏麵兒嗎?”
玉葫按捺著驚慌,說道:“聽人說姑娘出門了……你們,你們幫我找找。”
婆子們見她一臉驚慌,不敢怠慢,各自答應了,分頭去找。
玉葫站在庵門口,呆呆站了會兒,不知往哪裏去,想了片刻,便跑迴庵裏,衝到明媚房中去,翻找了一番,卻見明媚昨兒換下的衣裳還在,昨晚上找來的僧袍卻不見了。
玉葫渾身發涼,不知為何心中那種隱隱地不祥預感更重了,竟心驚肉跳起來,她轉身又跑出庵裏,一氣兒跑到門口,鎮定了會兒,見不遠處那兩個婆子的身影已經若隱若現,玉葫深吸了口氣,將周遭打量一番,轉身往右手邊的院牆旁跑去。
玉葫順著階梯,發瘋似地往上跑去,跑了一百多級,終於受不了,停下來急促喘息,又直起腰來四
處張望,見此處快到了無塵庵後麵。
玉葫略站了會兒,又邁步往上急跑,過了幾十級才停下,眼前開闊了許多。
玉葫心急如焚,叫道:“姑娘,姑娘你在哪?”聲音在山野間空空迴蕩,卻無人答應。
玉葫迴頭看看,瞧見無塵庵被自己甩在後麵了,她一咬牙,迴身繼續又往上而行,如此又走了百多級。
玉葫抬頭看看,見上麵樹林重重,看不到更遠的路,也不知這階梯有多少級,迴頭處,卻見無塵庵也淹沒在山樹跟雜草之間,玉葫急促唿吸片刻,忽然心中生出一股悲痛,忍不住雙腿一軟,癱坐在階梯上,伸手捂住臉,嗚嗚地便哭了起來。
玉葫正哭著,卻聽到耳畔有人問:“你在這兒哭什麽?”
玉葫吃了一驚,停了哭聲,轉頭循聲看過去,卻見眼前站著的,竟正是明媚,一身僧衣,長發如瀑,麵孔白裏透紅,雙眸亮閃閃地,簡直如林中觀音冉冉降臨。
玉葫大驚之下複又大喜,撐起身來撲向明媚,順勢便抱住了她的腰:“姑娘,你跑到哪裏去了,我心裏好著急……到處都找不到你……”
明媚怔了怔,抬手在她頭上摸了摸:“沒事,我不是在這裏嗎?”
玉葫哭道:“好端端地,一聲不吭就出來了,也不帶個人……何況這裏咱們都不熟悉,你怎麽能一個人亂走?”
明媚忍不住笑了笑:“好啦,不要哭了。”
玉葫搖頭:“我心裏急死了,姑娘你答應我,以後不管去哪,都要跟我說一聲,不然、不然我……”
明媚歎了聲:“好啦,我聽你的,答應你。”
玉葫聽她許諾,這才抬起頭來,看向明媚:“姑娘可要記得自己說過的。”
明媚點頭:“記得了。”
玉葫安心,衝她一笑,抬手在眼睛上擦了擦,把淚擦去,這才緩緩地放開明媚,又期期艾艾地問:“姑娘,你去哪裏了?”
明媚說道:“我出來透透氣,往上走了走。”
玉葫眨著眼說道:“上麵有什麽?”
明媚想了想,笑道:“也沒什麽,就是更高遠些……現在累了,改天再上去玩兒吧。”
玉葫見她能說能笑,雖覺得哪裏有些不對,卻也大大地鬆了口氣:“那……那我們先迴去吧,我方才找不到姑娘,就叫那兩個婆子幫著找呢,大概她們也著急了,我們迴去說聲兒。”
當下兩人便慢慢地往下,迴到庵門口,卻見一個婆子站著正東張西望,十分焦急,另一個說什麽:“……不得了!我去送信……叫他們幫著找……”
正說到這裏,一眼看到明媚跟玉葫兩個出現,頓時像是得了救星。
明媚安撫她們兩句,婆子們見虛驚一場,大事化無,樂得高興。
明媚同玉葫兩個迴到房中,明媚因走了許久,渾身發熱出汗,當下便叫燒了水,沐浴一番,重新又換了僧衣。
玉葫替她擦著頭發,一邊打量她,隻覺得穿著僧衣的明媚跟平常的大為不同,她忍不住又有些心跳,隔了會兒,才終於鼓起勇氣出聲說道:“姑娘……”
明媚答應了聲,玉葫說道:“姑娘,你是不是有什麽心事?”
明媚說道:“什麽?”
玉葫鬆手,走到門口看了一眼,見門外無人,才又迴來,拿了梳子替明媚梳理頭發,想了片刻,才又說道:“姑娘,你打我也行,罵我也行,可是……我,我,我還是想問,你是不是……有什麽事瞞著我?自從……來到景府,自從二爺……我總覺得哪裏不對,可是姑娘總是不想跟我說……我、也知道你為難,盡量不問,但是今天……你留在庵裏不隻是想給夫人誦經是不是?”
眼淚掉下來,打在明媚的頭發上,玉葫吸了口氣,說道:“我求你啦,到底發生了什麽,姑娘你……能不能跟我說?我很想幫姑娘,也不想看到你……出事……”
明媚聽著玉葫哽咽的話,雖然端坐不動,眼中卻也慢慢地湧出淚來。
自從進了景府,的確發生了很多事,但是對明媚來說,所有一切都得埋在心底,絕不能對任何人透露。
那一次走投無路,在老太太跟前承認了,但是以老太太的方法,她得放下那一切,當什麽都沒發生過,歡歡喜喜風光無限地嫁給端王,其實這對明媚來說看似也是最好的出路。
但是她思來想去,仍舊下不了決心。她不想去欺騙端王,而且也覺得,根本是瞞不住他的。
但是她跟端王的事已經傳的天下皆知,景府也是絕對不會取消婚約的,景正卿雖然曾說過讓她把所有事情交給她,可對明媚來說,如果不嫁給端王就得嫁給景正卿……且不說能與不能,她捫心自問:不喜歡。
或許是先前被景正卿嚇壞了,落下了壞印象揮之不去,明媚可以為了救他而毫無尊嚴地在端王府跪地,可是真要她嫁給他朝夕相對……
當聽說老太太要來家廟拜佛祈福的時候,明媚便覺得這可能是一個契機。隨著日期越來越逼近,那個想法在腦中也越來越清晰:她終於如願以償地隨著老太太來到,同時也如願以償地留了下來,——這是她計劃中最難得一步了。
而接下來,她所麵臨的一個問題,就是生、或者死。
聽著玉葫在身後相問,明媚想了想,說道:“遲早你也得知道的,既然你問了,那……我便跟你說,我的確是有心來這裏的,也不想迴去啦,若是這裏能容得下我,我就削發為尼,吃齋念佛罷了,若是容不得……”
玉葫手中一鬆,梳子落地,她轉到明媚跟前,雙膝一屈跪在地上,握住她的手:“姑娘,這卻是為什麽?”
明媚垂眸看向她,輕聲說道:“因為我早就是不潔之身了,已經無法嫁給王爺,我找不到別的出路。”
玉葫臉色大變,明媚明白她的意思,又說道:“不是二表哥所為,是一個壞人幹的,但那壞人已死了。不然我也得死,全因二表哥救了我,所以上迴我才肯在王府那樣為他。”
玉葫臉色緩了緩,明媚道:“如今你可明白了?”
玉葫的心怦然亂跳,這才明白自己這幾日的不祥之感竟是真的,明媚見她驚駭無語,自己反倒鎮定,便問道:“所以我說,如今才是我最好的出路。我隻說是思念母親過甚……王爺怪罪不了景府,老太太也不至於太為難……峰兒……二舅母看在我救表哥的份兒上,自會照料他……我也沒什麽心事了。”
玉葫聽到這裏,便道:“姑娘處處總為別人打算,什麽王府什麽景府什麽小公子的!那為什麽不好好地為自己打算?”
明媚一怔,玉葫抓住她的手:“我雖不知那壞人是誰,但既然死了,就是罪有應得,二爺大概也不會把此事到處宣揚,姑娘何苦為難自己,就也當這事沒有發生就是了……王爺那樣喜愛姑娘,難道姑娘就肯這樣撇手?”
明媚一聽,略有些愕然:這丫頭所說,竟然跟景老夫人所說如出一轍。難道在別人眼裏,都覺得此刻“瞞天過</p></div>
<tr><
無塵庵在景府家廟往東三裏處,規模不算太大,無非二十幾間僧房,卻隻有十幾名女尼,主持庵主是個上了年紀的尼僧,性子平和,與世無爭。
因太基山風景秀美,靈氣逼人,風水甚佳,山上除了景府家廟,另外還有許多京城仕宦所建的廟宇,太祖在世的時候也經常來此山上走動,漸漸地成了個香火鼎盛的地方,除了寺廟,還有道觀,俗話說紅花白藕青荷葉,三教原本是一家,各應各的香火,倒也互不相擾。
如此一來,整座太基山便成了參禪修道的好地方,一來是這個原因,二來卻是因多半寺廟是京內貴官之家所有,因此素來也沒什麽宵小之類的敢來騷亂,甚是平靜祥和。
上迴景老夫人前來燒香祈福,因天氣寒冷,便鎮日隻在寺院裏罷了,若是在春夏日,還可以登山一觀山上景色。
老夫人打點迴城,因明媚執意相求,老夫人受不得她的淚,又也可憐自己的女兒如雪,便許了明媚留下,隻也留了幾個家丁,黑白日讓他們停在家廟裏,再安排兩個可靠的婆子,駐紮在無塵庵中,聽候明媚使喚,若然有急事,便叫她們去家廟喚人便是。
如此安排的十分妥當,才把明媚留在此處,自行迴城了。
且說景老夫人等去後,玉葫見左右無人了,便問道:“姑娘,為什麽忽然間要留下來?”
明媚瞧她一眼:“我說不讓你留下來,叫你跟他們一塊兒家去,你怎麽不走?”
玉葫笑道:“姑娘瘋了?我迴去幹什麽?也不過隻有你才是我的主子,你在哪,我自然就在哪,何況我走了,誰來伺候你?”
明媚聽了這話,並不做聲,迴身往裏而行,這無塵庵裏人少,加上冬天裏頭,此刻尼僧們坐課的坐課,念經的念經,各自修行各的,起初庵主還要派個小尼僧過來伺候明媚,卻被她婉拒了,於是偌大院落,除了偶爾能見到淡藍色僧袍掠過的身影,再無其他。
明媚望著這清淨近似荒涼的所在,心裏莫名地倒覺得清靜,也不怕冷,緩緩走了幾步,才又說道:“我在此修行念經,是不用人伺候的,這又不比在紅塵俗世裏……或許,也沒什麽主子不主子。”
玉葫不懂這話,又不敢接茬,怕說錯了讓明媚動怒。
明媚抬手,撫在那已經有些年頭的廊柱上,上麵的紅漆已經掉落,露出底下褐色木質的本來麵目。
明媚一點一點摸過去,感覺手底下凹
凸不平,目光順著往上,她便歎了聲:“人生多艱,有時候想想,做人竟不如這根木樁一般,矗立在此,經受風吹雨打,兀自巋然不動,毫無感知,大概心如止水如此,才是真修行了。”
玉葫聽她又說起這些話來,便隻好做不懂裝懂狀,隻瞪眼聽著。
明媚看她一眼,忍不住一笑:“你不懂也不打緊……隻是這兩天,我要做什麽事,你可不能來打擾我。”
玉葫好不容易得了一句懂的,趕緊問道:“姑娘要做什麽?”
明媚說道:“你覺得這裏如何?”
玉葫道:“這個地方……太古舊了,人也少,還是尼姑庵,總覺得有些不太自在。”
“我卻覺得這裏自在的很。”明媚搖搖頭,繼而又低聲道,“隻不知我是否有那麽福分,能夠在這兒住一輩子。”
玉葫隱約聽了幾句,頓時駭然笑道:“姑娘糊塗了,我們不過是為了夫人在這兒念兩天經文罷了,盡盡心就行了……府裏頭說好了來接咱們迴去的,竟說那樣的話,啐啐。”
明媚也不反駁,隻是抬眸看向遠處,道:“這幾日又有些陰天,不知會不會又下雪。”
玉葫啐了兩口,便道:“可千萬別又下落,不然咱們迴城的時候又要辛苦了呢。”
當夜,兩人就在僧房裏安歇,脫了衣裳,玉葫幫明媚把發髻拆開,頭發披散下來。
此處也沒有鏡子,燈光又昏暗,顯得格外古樸幽靜,明媚垂眸看著身上小衣,忽然說道:“既然住在這裏,免不了‘入鄉隨俗’,你去跟庵主問一問,有沒有新的僧袍來給我穿?”
玉葫吃了一驚:“姑娘穿那個幹什麽?不吉利,還是不要。”
明媚說道:“有什麽不吉利的,我住在這兒就覺得心裏清淨了,若再換上僧衣,才顯得像樣,何況此處沒有別人,他們又不知道。”
玉葫無論如何不肯去,明媚哼道:“你是想讓我親自去要嗎?”
玉葫被她喝問一聲,隻好起身,走到門口,又迴頭看她:卻見明媚一身素白,坐在桌前,一動不動,玉葫看了一眼,心裏竟砰砰跳了起來,總覺得好像會有什麽事兒發生。
玉葫找到庵主,說明來意,幸好這庵裏最不缺的就是僧衣僧袍,當下便捧了兩套出來。
玉葫猶豫了會兒,臨去時候便問道:“庵主大人,平時來這裏借助的夫人小姐,也有要穿僧衣的嗎?”
那尼僧怔了怔,而後微微一笑,道:“這也不是沒有的,有那等格外虔誠的施主,的確會如此,換上僧衣僧袍齋戒敬佛數日,以示虔誠。”
玉葫這才鬆了口氣,便抱著那套衣裳跑迴來。
明媚見她果真取了迴來,就接過去,放在自己枕頭邊上,借著幽淡燈光看了許久,才漸漸睡了。
次日,玉葫還在睡,明媚已經早早地起身,手在那粗布僧衣上緩緩劃過,便把那僧衣取來,抖開穿了,也不梳頭,隻隨意地披散著頭發。
明媚下床,放輕了腳步走到門口,迴頭看玉葫還在睡,明媚猶豫了會兒,終究邁步出去。
外頭已經有早起的尼僧在掃地,見了明媚,便抱住掃帚向她行了個佛禮,明媚站住,同樣迴禮,如此一路瀟瀟灑灑,輕輕悄悄出了無塵庵。
明媚站在庵門口一端詳,扭身走到右手邊,順著庵牆旁側便往山上去,階梯上幹幹淨淨,並無冰雪,兩邊路上卻還有些許殘雪點綴。
明媚一路看,一路往上而行,走了十幾步,便覺得累,於是就坐下來歇會兒,如此走走停停,日出的時候,她已經到了半山。
清晨冷冽霧氣飄渺,在山林之間縈繞著淡淡白霧,山風時而吹拂,把僧服的袖子都吹得鼓起來,衣襟也不停飄揚,宛如禦風而行一般。
隻走了這會兒,明媚頭發上都帶了一層微微地濕潤,臉頰邊的頭發被露氣打濕,貼在臉上。
明媚起初累的恨不得躺倒,渾身發熱,漸漸地卻反而覺得身體變得輕快起來,走幾步,重重地吐一口氣,看到白汽兒在空中消失,莫名地有種暢快感。
她繼續往上,不知身在何處,卻瞧見上麵依稀是一座道觀,欄杆一路延伸下來,明媚順著欄杆往上,轉頭看去,卻見在左手邊上,欄杆之外,竟是白茫茫一片,山林竟都在腳下,浸沒霧氣其中,而她所在的地方,宛如置身半空。
怪不得此處要立起欄杆,不然若是一個失足,不知要落到哪裏去。
明媚站在欄杆前怔怔出神,隻覺得這霧氣就如她的前程,整個霧茫茫,看不出何去何從。
一陣山風吹過,吹得她的長發跟僧袍一起飛舞起來,身子竟給吹得不由自主地貼近了欄杆。
明媚急忙伸手握住欄杆,感覺自己將要被吹出去一樣……她勉強站穩身形,身後的長發卻刷地飛起來,衝出了欄杆,像是黑色的緞子一樣揮舞在空中,烈烈飛揚,像是一麵旗幟。
明媚方才上山的時候,走了許久,身上早就出了汗,被如此一吹一嚇,身子竟有些發涼,雙眸望著底下那白茫茫地虛空之處,忽然想:“倘若我從此處掉下去,會落到哪裏去?應該也不會有人找得到……”
身子微微前傾,雙腳踩在地上,漸漸地腳尖墊地……發絲如青蛇一樣在空中亂舞,仿佛有無數聲激烈叫囂,齊齊響起。
正胡思亂想裏,耳畔忽地聽到“咚”地一聲鍾響,隱隱地穿破雲層傳來,在層巒疊嶂裏蕩漾,直送到她的耳畔,在她的身旁圍繞。
與此同時,身上忽地湧來一陣暖意,明媚怔了怔,眼睜睜地看到眼前的景物變得不同,從陰鬱濕冷白茫茫一片變得清晰明朗。
明媚仰頭,卻見頭頂的天空已經光明燦爛,她瞪大眼睛,驀地迴頭……滿目金光的陽光,迫不及待似地在麵前跳躍閃爍,湧入她的雙眼,那明眸之中,宛若兩泓秋水,映著清晨的霞光,光華閃爍,璀璨絕美。
且說玉葫早上醒來後,揉揉眼睛,便去打水洗臉,又備好水,去叫明媚,誰知進門才發現人竟不在。
玉葫吃了一驚,跑出屋子,叫住一個經過的尼僧,問道:“可看到我們姑娘了?”
那尼僧搖頭,玉葫撒腿往外跑,見人便問,最後還是一個小尼僧道:“衛姑娘麽?清早上她出門去啦。”
玉葫呆了呆,拔腿跑出去,卻見門口空蕩蕩地,哪裏有人?正好此刻那兩個婆子也起身了,正出來溜達,見玉葫跑出來,忙問緣故。玉葫顧不得,道:“你們看到姑娘了?”
兩個婆子嚇一跳:“大清早地,姑娘不在裏麵兒嗎?”
玉葫按捺著驚慌,說道:“聽人說姑娘出門了……你們,你們幫我找找。”
婆子們見她一臉驚慌,不敢怠慢,各自答應了,分頭去找。
玉葫站在庵門口,呆呆站了會兒,不知往哪裏去,想了片刻,便跑迴庵裏,衝到明媚房中去,翻找了一番,卻見明媚昨兒換下的衣裳還在,昨晚上找來的僧袍卻不見了。
玉葫渾身發涼,不知為何心中那種隱隱地不祥預感更重了,竟心驚肉跳起來,她轉身又跑出庵裏,一氣兒跑到門口,鎮定了會兒,見不遠處那兩個婆子的身影已經若隱若現,玉葫深吸了口氣,將周遭打量一番,轉身往右手邊的院牆旁跑去。
玉葫順著階梯,發瘋似地往上跑去,跑了一百多級,終於受不了,停下來急促喘息,又直起腰來四
處張望,見此處快到了無塵庵後麵。
玉葫略站了會兒,又邁步往上急跑,過了幾十級才停下,眼前開闊了許多。
玉葫心急如焚,叫道:“姑娘,姑娘你在哪?”聲音在山野間空空迴蕩,卻無人答應。
玉葫迴頭看看,瞧見無塵庵被自己甩在後麵了,她一咬牙,迴身繼續又往上而行,如此又走了百多級。
玉葫抬頭看看,見上麵樹林重重,看不到更遠的路,也不知這階梯有多少級,迴頭處,卻見無塵庵也淹沒在山樹跟雜草之間,玉葫急促唿吸片刻,忽然心中生出一股悲痛,忍不住雙腿一軟,癱坐在階梯上,伸手捂住臉,嗚嗚地便哭了起來。
玉葫正哭著,卻聽到耳畔有人問:“你在這兒哭什麽?”
玉葫吃了一驚,停了哭聲,轉頭循聲看過去,卻見眼前站著的,竟正是明媚,一身僧衣,長發如瀑,麵孔白裏透紅,雙眸亮閃閃地,簡直如林中觀音冉冉降臨。
玉葫大驚之下複又大喜,撐起身來撲向明媚,順勢便抱住了她的腰:“姑娘,你跑到哪裏去了,我心裏好著急……到處都找不到你……”
明媚怔了怔,抬手在她頭上摸了摸:“沒事,我不是在這裏嗎?”
玉葫哭道:“好端端地,一聲不吭就出來了,也不帶個人……何況這裏咱們都不熟悉,你怎麽能一個人亂走?”
明媚忍不住笑了笑:“好啦,不要哭了。”
玉葫搖頭:“我心裏急死了,姑娘你答應我,以後不管去哪,都要跟我說一聲,不然、不然我……”
明媚歎了聲:“好啦,我聽你的,答應你。”
玉葫聽她許諾,這才抬起頭來,看向明媚:“姑娘可要記得自己說過的。”
明媚點頭:“記得了。”
玉葫安心,衝她一笑,抬手在眼睛上擦了擦,把淚擦去,這才緩緩地放開明媚,又期期艾艾地問:“姑娘,你去哪裏了?”
明媚說道:“我出來透透氣,往上走了走。”
玉葫眨著眼說道:“上麵有什麽?”
明媚想了想,笑道:“也沒什麽,就是更高遠些……現在累了,改天再上去玩兒吧。”
玉葫見她能說能笑,雖覺得哪裏有些不對,卻也大大地鬆了口氣:“那……那我們先迴去吧,我方才找不到姑娘,就叫那兩個婆子幫著找呢,大概她們也著急了,我們迴去說聲兒。”
當下兩人便慢慢地往下,迴到庵門口,卻見一個婆子站著正東張西望,十分焦急,另一個說什麽:“……不得了!我去送信……叫他們幫著找……”
正說到這裏,一眼看到明媚跟玉葫兩個出現,頓時像是得了救星。
明媚安撫她們兩句,婆子們見虛驚一場,大事化無,樂得高興。
明媚同玉葫兩個迴到房中,明媚因走了許久,渾身發熱出汗,當下便叫燒了水,沐浴一番,重新又換了僧衣。
玉葫替她擦著頭發,一邊打量她,隻覺得穿著僧衣的明媚跟平常的大為不同,她忍不住又有些心跳,隔了會兒,才終於鼓起勇氣出聲說道:“姑娘……”
明媚答應了聲,玉葫說道:“姑娘,你是不是有什麽心事?”
明媚說道:“什麽?”
玉葫鬆手,走到門口看了一眼,見門外無人,才又迴來,拿了梳子替明媚梳理頭發,想了片刻,才又說道:“姑娘,你打我也行,罵我也行,可是……我,我,我還是想問,你是不是……有什麽事瞞著我?自從……來到景府,自從二爺……我總覺得哪裏不對,可是姑娘總是不想跟我說……我、也知道你為難,盡量不問,但是今天……你留在庵裏不隻是想給夫人誦經是不是?”
眼淚掉下來,打在明媚的頭發上,玉葫吸了口氣,說道:“我求你啦,到底發生了什麽,姑娘你……能不能跟我說?我很想幫姑娘,也不想看到你……出事……”
明媚聽著玉葫哽咽的話,雖然端坐不動,眼中卻也慢慢地湧出淚來。
自從進了景府,的確發生了很多事,但是對明媚來說,所有一切都得埋在心底,絕不能對任何人透露。
那一次走投無路,在老太太跟前承認了,但是以老太太的方法,她得放下那一切,當什麽都沒發生過,歡歡喜喜風光無限地嫁給端王,其實這對明媚來說看似也是最好的出路。
但是她思來想去,仍舊下不了決心。她不想去欺騙端王,而且也覺得,根本是瞞不住他的。
但是她跟端王的事已經傳的天下皆知,景府也是絕對不會取消婚約的,景正卿雖然曾說過讓她把所有事情交給她,可對明媚來說,如果不嫁給端王就得嫁給景正卿……且不說能與不能,她捫心自問:不喜歡。
或許是先前被景正卿嚇壞了,落下了壞印象揮之不去,明媚可以為了救他而毫無尊嚴地在端王府跪地,可是真要她嫁給他朝夕相對……
當聽說老太太要來家廟拜佛祈福的時候,明媚便覺得這可能是一個契機。隨著日期越來越逼近,那個想法在腦中也越來越清晰:她終於如願以償地隨著老太太來到,同時也如願以償地留了下來,——這是她計劃中最難得一步了。
而接下來,她所麵臨的一個問題,就是生、或者死。
聽著玉葫在身後相問,明媚想了想,說道:“遲早你也得知道的,既然你問了,那……我便跟你說,我的確是有心來這裏的,也不想迴去啦,若是這裏能容得下我,我就削發為尼,吃齋念佛罷了,若是容不得……”
玉葫手中一鬆,梳子落地,她轉到明媚跟前,雙膝一屈跪在地上,握住她的手:“姑娘,這卻是為什麽?”
明媚垂眸看向她,輕聲說道:“因為我早就是不潔之身了,已經無法嫁給王爺,我找不到別的出路。”
玉葫臉色大變,明媚明白她的意思,又說道:“不是二表哥所為,是一個壞人幹的,但那壞人已死了。不然我也得死,全因二表哥救了我,所以上迴我才肯在王府那樣為他。”
玉葫臉色緩了緩,明媚道:“如今你可明白了?”
玉葫的心怦然亂跳,這才明白自己這幾日的不祥之感竟是真的,明媚見她驚駭無語,自己反倒鎮定,便問道:“所以我說,如今才是我最好的出路。我隻說是思念母親過甚……王爺怪罪不了景府,老太太也不至於太為難……峰兒……二舅母看在我救表哥的份兒上,自會照料他……我也沒什麽心事了。”
玉葫聽到這裏,便道:“姑娘處處總為別人打算,什麽王府什麽景府什麽小公子的!那為什麽不好好地為自己打算?”
明媚一怔,玉葫抓住她的手:“我雖不知那壞人是誰,但既然死了,就是罪有應得,二爺大概也不會把此事到處宣揚,姑娘何苦為難自己,就也當這事沒有發生就是了……王爺那樣喜愛姑娘,難道姑娘就肯這樣撇手?”
明媚一聽,略有些愕然:這丫頭所說,竟然跟景老夫人所說如出一轍。難道在別人眼裏,都覺得此刻“瞞天過</p></div>
<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