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之後翻十倍?


    很難!


    反正又不是他趙桓動手,任務往死裏壓。


    這樣政事堂才有動力,這樣他趙桓的戰略壓力才會小很多。


    陳規取來一支全新的火槍,這支火槍的的外形與上一次的一般無二,隻是有細微區別。


    那根點燃黑火藥的繩子不見了,多了一塊打磨光滑的燧石。


    趙桓內心激動不已,他感覺這個科學院真是太給力了。


    這樣的進度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一個皇城司衛走過來,接過陳規手裏的火槍,在陳規的說明下,他很快懂得了如何操作。


    這個皇城司衛左手拖住槍身,右手放在扳機。


    他瞄準全麵的靶心,扣動扳機。


    砰的一聲,槍管裏的鐵砂噴砂出去,打在靶心上。


    於是他立刻又灌入鐵砂。


    隻是灌鐵砂的時候有些麻煩,需要用木棍將鐵砂彈推進去,推到槍膛,還用灌入黑火藥。


    這些都是原始版火槍不便之處,一旦燧發槍出來,戰士們比拚的就不是誰的力氣大,而是誰的動作快。


    那個皇城司衛動作生硬地將一切都準備好,又發了一槍。


    隨後,又同樣操作了七八次。


    大臣們都在皇帝臉上看到了掩飾不住的笑意,皇帝現在是真的很高興,高興到不能自已。


    “好!很好!朕要的就是這個東西!陳規,司馬琦,你們簡直是我大宋的瑰寶!有你們在,朕兩年後,滅黨項,不在話下!”


    陳規卻是高興,但謙虛地說:“都是陛下指點有方。”


    司馬琦道:“陛下,雖然方才嚐試了許多次,都沒有問題,但其實還存在著自爆的問題,這個問題,臣一直還未解決。”


    自爆?


    趙桓微微一怔,隨即明白過來,司馬琦應該是想說炸膛。


    “因鐵砂和黑火藥殘留可能會堵住槍口,導致自爆,所以最大隻能發出七次,便要將裏麵的殘餘清理幹淨。”


    趙桓心中清楚,任何火槍都存在炸膛的風險,尤其是最原始的火槍,這些都是他的容忍範圍內。


    隻要想辦法將炸膛的概率降到最低,發給每一個士兵的時候,告知他們如何用便是。


    “另外,因為趕工,所以這支火槍有些地方做得有些粗糙,還請陛下恕罪。”


    “無妨。”


    “臣會在一個月之內,將它的做工在提升起來。”


    “辛苦愛卿了。”


    “皆是為天子分憂。”


    趙桓眼睛掃過去,落在韓世忠身上,笑道:“勇武侯,你覺得此物如何?”


    韓世忠微微一怔,連忙道:“此物乃是天子欽定,若是我大宋將士每人一支,必然是如虎添翼!”


    趙桓笑著拍了拍韓世忠的肩膀:“朕知道勇武侯心中對此物存有疑慮,怕惹怒朕,故意說此話,無妨,待軍器監先做出一百支來,朕給你配備一支火器營,專門使用這火槍,以後給你打前鋒!”


    “謝陛下!”


    趙桓顯得非常高興,他招了招手,隨同而來的小太監便取來了禦酒,備上了白玉杯,每人一隻,小心翼翼斟滿。


    趙桓舉杯道:“朕覺得,朕是有史以來,最幸運的皇帝,諸位愛卿可知為何?”


    眾大臣搖頭表示不知,隨後安靜地看著皇帝裝逼。


    趙桓繼續笑道:“朕覺得,朕身邊的人才,比曆朝曆代的皇帝,都要多。”


    皇帝將此酒一飲而盡,眾大臣也是一飲而盡,心裏琢磨著,原來皇帝是要誇獎他們。


    “也隻有你們,能助朕開創萬古盛世!”


    “陛下聖明,臣等願為陛下赴湯蹈火!”


    “好!”趙桓將酒杯放在小太監手中的托盤上,“徐愛卿,軍器監需要的鐵,優先滿足。”


    “遵命!”


    “陳規。”


    “臣在!”


    “你有沒有見過織布的器物?”


    突然被皇帝問這麽一個問題,陳規一臉懵逼,他一個大男人,且是讀書人,怎麽會見過織布的器物?


    而且皇帝為什麽會突然問這麽奇怪的問題?


    其他人也是不解。


    “迴陛下,臣未見過織布的器物。”


    趙桓繼續道:“你如果沒有見過,問問唐恪,他現在的藝造局,是怎麽大批量給朕造出絲綢和布料來的。”


    在場的哪一個不是腦子轉得飛快的人?


    能站在這裏,都是大宋真正頂級精英。


    他們立刻就明白皇帝到底想變大什麽了。


    為什麽絲綢可以成批生產?


    因為有生成絲綢的器物,人隻需要接住器物就可以批量生產。


    皇帝的意思也很簡單,如果要解決火槍批量生產的問題,就要研製出像生產絲綢一樣生產火槍的器物。


    也就是,借助一種有規律的東西來製造火槍的每一個部分。


    雖然還隻是明白了一個概念,雖然腦子裏完全沒有任何關於如何來造一個怎麽樣的器物才能實現火槍的快速製造,但陳規卻非常讚同皇帝說的這一點。


    “天子睿智如海,臣醍醐灌頂!”


    “好,你好好想一想。”趙桓繼續道,“朕再給你一個提示,這造槍身的器物是造槍身的,造鐵砂的是造鐵砂的,各自分開,才能造得快,造完之後再人為組合起來,如是便可。”


    標準化這東西是管理中最基礎的,中國古人自然是知道這個概念的。


    既然趙桓說了,就將要點都說出來,以免陳規在中間又走了彎路。


    其實,流水線生產是直到20世紀的時候,福克汽車發明的。


    流水線生產大大提高了工廠的生產效率,改變了人類企業形態,是裏程碑式的發展。


    大宋沒有自動化,但管理模式可以照搬過來。


    不僅僅是陳規聽得有些發愣,連一邊的唐恪也陷入了思考中。


    “先給朕造一百支火槍出來,無論用多少人力物力,朕要在七月中旬拿到火槍,韓世忠軍營在七月中旬必須有一百個火槍手,開始訓練!”


    “遵旨!”


    趙桓財大氣粗,他現在完全不擔心國庫的錢了,他有的是錢。


    南方那些大地主大商人,能被他收刮的幾乎都被他收刮了。


    而且靖康二年,康王的海運收入與靖康元年翻了足足一倍,交子的發行也非常順利。


    交趾的收複,使得大宋糧食產量增加,銀行一口氣印刷了500萬貫出來。


    唐恪前腳已經提錢,後腳都打算投入到種桑和生產絲綢的計劃中。


    金融危機稍微緩解了,有了錢,當然是要擴充軍隊。


    韓世忠的軍隊已經整編已經超過5萬人,而且軍備也都已經革新。


    下一步,趙桓需要的是什麽?


    是戰馬!


    隻有滅掉黨項,才能規模性產馬!


    所以,兩年之內,趙桓必然親征西北。


    而他相信,這兩年,隨著大宋境內的經濟、文化枷鎖都被打開,大宋的國力將會再有一個階段性提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曉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曉非並收藏迴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