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陛下,工部已經完成幽州、雲州和薊州的興建規劃,臣剛過目完,覺得可行,打算今日呈遞給陛下過目。”


    “王奎安,你去政事堂取來給朕看看。”


    “是!”


    “對了,讓唐恪、周朝過來見朕。”


    “遵旨。”


    不多時,王奎安帶人取來了幾張巨大的圖紙,參知政事唐恪和三司使周朝也跟著來了。


    皇帝命人將這四張巨大的圖紙掛起來,其中三張分別是幽州、薊州和雲州新的規劃設計圖,另外一張是南自太原、中山,北至金國黃龍府的圖,隻是地圖的詳情到了長城以外就變得模糊起來。


    按照種師中和姚古的想法,幽州地界遷入一百萬人,薊州地界和雲州地界分別遷入五十萬人。


    這個數字看起來比皇帝規劃東京城要大,但其實難度要小很多,因為這一百萬並不是全部到幽州城內,幽州府周邊的州縣也都要塞人的。


    從這幾張圖紙的規劃來看,薊州和雲州變化不大,但是幽州卻足足擴大了一倍,幽州作為遼國的南京,原本規模已經很大,現在趙桓要讓他再擴一倍,是鐵了心要將燕雲作為北方的根據地了。


    “唐恪,朕問你,按照這種規模,商部要多久建成?”


    唐恪道:“迴稟陛下,至少要二十年時間。”


    趙桓的臉立刻就沉了下來,唐恪全身寒毛倒豎,立刻改口道:“不過,若是招募民間商隊順利,可以提升至十年!”


    趙桓的麵色稍微緩和了一些,他問周朝和徐處仁:“十年時間,總投入的錢財是多少?”


    徐處仁道:“啟奏陛下,一個民夫的月薪是一貫,朝廷欲招募五萬民夫,一年花費60萬貫,十年時間是600萬貫。”


    趙桓微微蹙起眉頭來:“一貫?如今米價多少?”


    徐處仁心一跳,尼瑪,皇帝問到東府的頭號痛點了。


    政事堂目前有這樣幾大痛點:一是物價,尤其是米價,二是房價,三是流民。


    這三點都關係到民生,若處理不好,社會會一直動蕩,以這位官家的脾氣,政事堂沒有一個人會有好下場。


    徐處仁硬著頭皮答道:“東京城內每石四貫,杭州城每石三貫,江陵府每石二貫。”


    皇帝的眉頭已經擰起來了,宋代的一石等於97公斤,一個成年男子一天攝入1.5斤大米,一個月攝入45斤大米,按照東京城的米價標準,45斤大米需要930文(0.93貫),即便按照江陵府的標準也要464文(0.464貫)。


    “幽州的糧價現在是多少?”


    徐處仁額頭上已經布了一層細汗了,周朝也低著頭,連唿吸都變輕了。


    “迴稟陛下,因為戰亂的原因,幽州城的米價現在是四貫一旦!”


    趙桓立刻就翻臉了:“戰爭已經過去了五個月!幽州城的米價居然和東京城一般無二!政事堂和三司是幹什麽吃的!”


    徐處仁和周朝驚恐地連忙跪下來:“天子息怒!臣已經在籌備糧食調配了!隻是河北與河東路也因戰亂緣故,糧食也是緊缺。”


    “杭州呢!從杭州運糧!”


    “啟奏陛下,若從杭州運糧沿運河北上,東京城的糧食將有會陷入緊張。”


    趙桓寒聲道:“如此說來,這糧價降不下去了?”


    本來趙桓是關心北都幽州的建立的情況,沒想到因為民夫月薪的事情,牽扯出了米價,這可是民生問題,就算他趙桓再如何天天通過邸報給大宋的百姓洗腦,表現出一副多麽偉大的皇帝嘴臉,最後百姓連飯都吃不起,還管他娘的皇帝帥不帥氣,聖不聖明!


    你讓我們吃不起飯,你就是個昏君!


    眼看皇帝要發飆了,周朝連忙道:“啟奏天子,是有餘糧的,有餘糧!”


    “餘糧在何處,為何民間米價已經如此高,卻還有餘糧,是哪個狗日的嫌命長了要毀朕的江山的!說!”


    “陛下,京東路和京西路的富商與地主長期霸占大片良田,隱瞞了大部分糧稅,他們自己囤積起來,據初步統計,至少有二萬石,如今他們被查抄,各地官員剛走馬上任,已經開始著手處理這些糧食。”


    趙桓的怒火這才稍微平息:“都起來吧。”


    徐處仁和周朝心中同時緩了一口氣:“謝陛下。”


    “打算如何處理這些糧食?”


    徐處仁本來是打算全部運到東京來,先降降東京的糧價的,但現在看來,這事不能這麽幹,得給幽州那邊再加一些,不然皇帝一怒,他這顆腦袋也就搬家了。


    徐處仁道:“打算運一半到開封,另一半運往北都。”


    趙桓瞥了一眼徐處仁,語氣依然有些冷:“東京現在缺糧?”


    “陛下,東京的糧價也不低。”


    “東京的糧價為何不低,是否因為缺糧引起?”


    周朝道:“東京糧價高不僅僅是因為糧食的供給量,東京的糧食大多數是從江南、陝西與河北運送過來,其中運輸需要人、船,另外,東京城的房價也拉動了糧價。”


    “那又當如何處理?”


    周朝立刻拍馬屁道:“陛下擴建東京城可以降低房價,穩定物價,此乃國之良策。”


    趙桓道:“朕的建議是將這些查抄出來的糧食,八成運往北都,剩餘兩成留在兩路。”


    趙桓也知道,東京城的糧價是受到多方麵因素的影響,即便他是皇帝,也不可能一聲令下,東京城的糧價就下來了,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幽州的糧價情況卻不同,受到戰爭的影響,幽州的地價很低,但是糧價卻很高,這明顯是因為缺糧,將幽州的糧食總量提起來,暫時是可以平下去的。


    興建幽州城,如果糧價不穩,是會出很大的問題的,住在那裏的人連吃飯都吃不飽,誰願意遷過去?


    趙桓又道:“每一個民夫的月祿一貫,是不是有點少,民夫有妻兒,要養家糊口。”


    徐處仁頓時感覺肉疼,這些錢撥下去,可都算在他政事堂的頭上,要是預算超了,皇帝肯定是要拿他算賬的,皇帝現在又說要多給點,徐處仁還不能拿可能會超預算來說事,不然皇帝一句“超了你就多賺點迴來不就行了”就把他懟得沒話說。


    趙桓一見徐處仁和周朝都不說話,便主動開口:“朕以為,每人每月五貫,如何?”


    周朝一聽,差點要跳起來了,大宋的一個縣城的月祿也就十貫,一個民夫居然要高達五貫,這不合理!


    唐恪連忙道:“陛下,臣以為,提高民夫月祿不必操之過急,可以一步步漲起來,考慮到幽州的特殊情況,臣以為可以從二貫開始算起,每月漲50文錢,優秀者可以漲到100文,如此逐步加上去,會更好一些。”


    我靠!唐胖子!朕果然沒看錯你,你個滿身銅臭味的奸商!真是甚合朕意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曉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曉非並收藏迴到宋朝之帝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