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章啞口無言


    常洵丟下粉筆,一臉無奈的道:“簡單來說,萬物皆可言數,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數來計算。”


    常洵道:“我再舉個例子,剛才大家說要建高塔,是想通過盡可能多的實例,來驗證避雷旗杆的作用,可以稱之為實驗!”


    “其實,完全不需要這麽麻煩的!”


    常洵示意李奉將黑板擦幹淨,然後重新拿起粉筆在上麵畫了個避雷針的示意圖:“這是避雷針,在一定範圍內的雷擊都會被避雷針引向自身,再通過引線導向大地,避免雷擊建築物造成損壞……”


    “避雷針作用覆蓋範圍的大小與避雷針的高度、雷電強度、空氣濕度、溫度等有關!”


    常洵邊說邊在黑板上畫圖:“我們可以通過電容進行電學試驗,測定電量、電勢、電阻、導電率等與電相關的數據,找出數的規律,然後我們便可以根據這個規律,根據雷雲的電勢,計算出避雷旗杆可以保護的範圍……”


    “譬如,一支避雷針的保護範圍,隻能保護比它矮的建築,在地麵的保護半徑假定為避雷針高度的一點五倍左右——哦,就是一倍半!”


    “而對建築的頂部,避雷針的保護半徑假設為:避雷針高度,減去建築高度,所得的差,再乘以高度影響係數……”


    常洵用粉筆點了點黑板上畫出的示意圖:“大概就是這個圖中的範圍,用幾何法可以看得更清楚,尤其是使用多根避雷針的時候,計算量太大,我們可以使用滾球法計算……”


    “滾球法便是假設某個半徑的球體在建築上滾過去,其受到避雷針阻擋而無法觸及的範圍,便是避雷針的保護範圍……”


    “然後我們可以用作圖和幾何的方法,計算出這個範圍!”


    常洵在學習電學知識時,曾專門研究了雷電和避雷針,這不僅涉及到物理學、數學,還涉及到了工程學。


    這個例子不說還好,說了以後……不少人額頭的核桃沒了,眉頭舒展,他們已經徹底放棄。唯有王在晉、李之藻、王德完等少數幾個學霸還皺著眉頭,不肯放棄。


    不過,看他們這個樣子,常洵很擔心他們會不會重複先儒王陽明的後塵,“勞思致疾”,想出病來!


    “殿下所雲,實在匪夷所思!”


    老牌學霸、正三品大員、工部右侍郎姚繼可率先從常洵挖的坑中爬了出來。


    他拱手拜了拜道:“殿下所言之電學一道,吾等並不熟悉,亦不敢妄斷是否確切,然殿下說萬物皆可言數,敢問所坐這木椅、所立這地麵、所言這聲音,如何言數?”


    常洵笑了笑,他拋出“萬物皆可言數”的目的達到了,成功將眾人拉到了自己擅長的領域,避免了就格物、儒墨這些問題進行糾纏辯論。


    這些東西,辯了一千多年都沒有辯清楚,現在自然也不可能。


    常洵道:“天道深邃,格物尤難,想要窮盡這事事物物的數字規律,非一人所能完成……”


    “殿下的意思是,殿下隻能言雷電的數,而不能論木椅、磚石、聲音的數?”張問達尋機發出詰問。


    “本皇子的話還沒有說完!”


    常洵冷冷看了張問達一眼:“明心可以見性,格物可以致知,張大人不能格物,亦當多修心性!”


    張問達頓時臉色通紅。


    常洵冷哼一聲,繼續說道:“關乎木椅的數,非常之多。就說最簡單的一點,木頭為何能浮於水麵?這是因為木頭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凡是密度比水輕,便能浮於水麵,而密度比水大,便會沉入水底!”


    不等有人發問,常洵繼續說道:“密度就是物質密度,與物質質量成正比,體積成反比,可以用質量除以體積計算……”


    “泥土焙燒會變成磚頭,這是因為泥土中所含的物質在高溫條件下發生變化,變成了另外一種物質;陶瓷也是這個道理,陶瓷的密度比水大,會沉入水底,但是瓷碗能夠浮在水麵上,那是因為浸入水中的瓷碗中間是空的,它的體積包括了空的部分,算下來密度就比水小了……”


    常洵侃侃而談,他很喜歡這種感覺,這是在傳道,傳播科學之道:“至於聲音,我們都知道打雷往往是先見電光,再聽到滾滾雷聲,那是因為光的速度,要比電的速度更快!”


    除了密度公式,常洵講的泥與磚的變化、光與聲音的速度並沒有提及數,但又確實都與數有關。


    常洵道:“如果要繼續追問,那麽涉及的數會更多,譬如泥土多少溫度會發生變化,不同的溫度發生的變化有何不同,光速是多少,聲音的速度又是多少,知道光的速度,我們能不能測定出太陽、月亮以及星辰與大地的距離……”


    姚繼可沒有說話,張問達也不再發問,王德完緊皺著眉頭……他們或許已經意識到著了常洵的道,不應該探討“數”的問題,現在想要轉迴去,也勢必落了下風。


    至於儒墨之爭,墨家可沒有講數,而數這個東西,似乎又確實跟太極、八卦、易經這些儒家的經典相關。


    與外廷的文官直接將常洵視為對立麵不同,陳矩、馬謙等人既熟知宮內的情況,也隻對皇帝效忠,哪怕陳矩堅守祖宗法度,卻也不至於對常洵懷有強烈的敵意,他現在隻想將萬曆交待下來的事情辦好了。


    看到外廷的幾位文官都被常洵說得啞口無言,總算理清了前後脈絡的陳矩決定將話題導向事情本身,否則繼續談下去,他也怕自己“勞思致疾”。


    陳矩開口道:“殿下的意思是,不需要建設高塔?”


    常洵點了點頭:“不需要建大量高塔,為研究計,建一兩座高塔足以!”


    陳矩繼續追問:“建一兩座高塔,再用這個電容,殿下便有法子算將雷電算出來?”


    常洵道:“試驗與數據測算,繁複而細致,可由內官監、工部、欽天監等各派人員參與,進行試驗與測算,如此得到的結果,也能得到各方認可……”


    陳矩點了點頭:“此時老奴會稟明聖上,由聖上決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明朝當學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埂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埂草並收藏我在明朝當學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