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如諸葛亮所料,就在龐樵暈過去,眾人七手八腳地把他弄到床上,又派人將醫官喊過來的時候,有下人來報了。
襄陽城,到處都在傳播龐樵殺死天使的消息,同時,聖旨的內容也從各個地方冒出來,連尋常老百姓都能人手一份了。
劉琦和劉琮也的確失蹤了,連他們府中之人也不知道二人去了什麽地方,已經是一夜沒有迴府了。
龐統臉色大變,陰沉之極,背著手,踱著步,緊皺雙眉,顯然是在苦苦思索對策。
隻是,張濟已經掌控了先機,龐統雖然聰慧之極,一時半會兒如何能想出破解之策呢?
諸葛亮雖然是氣定神閑地端坐著,輕輕搖動著羽扇,但是,從微微皺著的雙眉也可以看出,他也一樣是束手無策。
龐樵,暈過去了,還沒有醒過來,醫官正滿頭大汗地為他診治。
大概半個時辰之後,龐樵才算是悠悠醒了過來,剛睜開眼睛,立即就一下子坐了起來,大叫一聲:“士元、孔明何在?”
龐統和諸葛亮立即就上前來:“主公,統(亮)在。”
還沒等龐樵再說什麽,外麵忽然傳來一聲大喊:“主公,南陽急報。”
南陽急報?
龐樵一愣,暗想,南陽會有什麽急報?
為了防止張濟大軍南下,劉表沒死的時候,就在新野駐有重兵,足足三萬之眾,就是防備張濟會突然揮兵南下。
三萬大軍,新野城更是被修得高大,易守難攻,再加上新野城糧草和軍械都很充足,張濟想輕易拿下新野,絕不可能。
一旦張濟興兵,荊州援兵就會第一時間增援新野。
新野的守軍呢,會暴增至六萬,防守新野絕對不在話下,所以,南陽急報按說是不應該啊。
龐樵急忙問道:“南陽有何急報?”
細作已經了進了,嘴裏大聲喊道:“啟稟主公,張濟大軍南下,新野失守,朝陽估計也保不住了。”
“什麽?”龐樵大吃一驚,呆了呆,張嘴吐出一大口鮮血來,臉色瞬間蒼白之極,身體也搖搖欲墜,卻勉強支撐住了。
龐統也是大吃一驚,急忙問道:“細細說來,新野有三萬大軍,糧草和守城器械充足,隻要不出城,堅守月餘絕對不是問題。”
諸葛亮也很是奇怪,跟著說道:“新野的守將是鄧濟,此人雖然算不得名將,卻也是沉穩有餘,怎麽會把新野城給丟了呢?”
鄧濟,三國演義中沒有此人,但曆史上卻有,記載文字不多,隻說是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手下將領,駐紮在湖陽,漢獻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遭曹操攻擊,被生擒。
細作急忙迴答道:“具體情況,小人也不知道,隻知道那天晚上,城內突然出現了張濟的軍隊,打開了城門,將城外的張濟大軍放進來。”
“鄧濟將軍倉皇迎戰,奈何敵軍勢大,抵擋不住,鄧將軍隻得放棄新野,率領兩千士兵退守朝陽,差屬下向主公請求支援。”
龐樵依然是滿臉迷茫,但龐統卻已經反應過來了,恍然大悟:“統明白了,新野城曾經落入張濟之手,張濟以此城換來了軍械和糧草。”
“在從新野退兵之前,張濟必然挖了一條從城外通往城內的地道,為的就是日後再取新野城方便。”
諸葛亮也點了點頭,歎道:“此人謀略竟然高明至此,真乃勁敵也,難怪連曹孟德都敗在了他的手中。”
龐樵急忙問道:“士元,孔明,形勢已經如此,咱們該如何應對?”
龐統皺了皺眉頭,說道:“朝陽城小,鄧濟隻有幾千人馬,士氣低迷,難擋張濟大軍,主公當速速命其放棄朝陽,以保全實力。”
“朝陽往南,就是鄧縣,此乃襄陽的北門戶,萬萬不可丟失,否則就會荊州震動,當速速派遣大軍前往。”
諸葛亮跟著補充道:“眼下,荊州之危不單單在於張濟大軍南下,內部分化亦不可小覷,主公最好還是做好放棄襄陽,南下江陵的打算。”
“放棄襄陽,南下江陵?”龐樵一呆,顫聲問道,“孔明之意,莫非這襄陽難以守住?”
龐統歎了口氣道:“主公,不是難以守住,而是根本守不住。”
接下來,還有一句話呢,龐統沒有說出口,那就是:我軍兵力不足,若是盡數消耗在襄陽,隻恐荊州危矣。”
荊州兵力不足,誰的事啊,當然是龐統和諸葛亮了。
張濟大軍突然南下,而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新野城拿下,兵鋒很快就會推到鄧縣。
這個時候,就算再將那些已經迴鄉的老兵召迴來,也是來不及啊。
不過呢,雖然龐統沒說明白,但龐樵心裏也明白。
要說龐樵心裏不怪龐統和諸葛亮,那是不可能的,但怪罪有什麽用,殺了他們兩個也無濟於事,倒還不如讓他們自愧,亡羊補牢呢。
諸葛亮接著說道:“荊州一共七郡,而南陽郡早有半數歸了張濟,所以,縱然是放棄了南陽郡,主公亦有其餘六郡也。”
“南陽郡再往南,便是江夏軍和南郡。江夏郡有黃祖將軍,麾下三萬精銳皆是百戰老兵,抵擋張濟大軍南下自然不成問題。”
“南郡呢,有漢水為屏,張濟大軍雖然西涼鐵騎天下無雙,但在水軍方麵卻遠遠不及我荊州,是故,我軍隻要能防守住漢水,自然可以將張濟的西涼鐵騎擋於北麵。”
“不過呢,張濟此人詭計多端,麾下又有賈詡、禰衡等智者,不可小覷,是以亮以為,亮與士元亦兵分兩路。”
“士元跟隨主公身邊,南下南郡,布防漢水,亮則是馬上趕往江夏,將張濟南下的消息告訴黃祖,讓黃祖將軍有所準備。”
黃祖的臭脾氣,荊州沒人不知道的,說心裏話,諸葛亮也是不想去的。
但是,龐統的脾氣也是衝得很啊,若是派龐統前去,隻怕兩人會發生衝突,反倒會壞了大事。
還有一點是,諸葛亮跟黃承彥的關係不錯,是忘年交,而黃承彥跟黃祖都是一個黃家,怎麽著也得給點麵子吧。
龐樵早就沒了主意,聽了龐統和諸葛亮的話,立即就答應下來,並按照二人所說的安排起來。
襄陽城,到處都在傳播龐樵殺死天使的消息,同時,聖旨的內容也從各個地方冒出來,連尋常老百姓都能人手一份了。
劉琦和劉琮也的確失蹤了,連他們府中之人也不知道二人去了什麽地方,已經是一夜沒有迴府了。
龐統臉色大變,陰沉之極,背著手,踱著步,緊皺雙眉,顯然是在苦苦思索對策。
隻是,張濟已經掌控了先機,龐統雖然聰慧之極,一時半會兒如何能想出破解之策呢?
諸葛亮雖然是氣定神閑地端坐著,輕輕搖動著羽扇,但是,從微微皺著的雙眉也可以看出,他也一樣是束手無策。
龐樵,暈過去了,還沒有醒過來,醫官正滿頭大汗地為他診治。
大概半個時辰之後,龐樵才算是悠悠醒了過來,剛睜開眼睛,立即就一下子坐了起來,大叫一聲:“士元、孔明何在?”
龐統和諸葛亮立即就上前來:“主公,統(亮)在。”
還沒等龐樵再說什麽,外麵忽然傳來一聲大喊:“主公,南陽急報。”
南陽急報?
龐樵一愣,暗想,南陽會有什麽急報?
為了防止張濟大軍南下,劉表沒死的時候,就在新野駐有重兵,足足三萬之眾,就是防備張濟會突然揮兵南下。
三萬大軍,新野城更是被修得高大,易守難攻,再加上新野城糧草和軍械都很充足,張濟想輕易拿下新野,絕不可能。
一旦張濟興兵,荊州援兵就會第一時間增援新野。
新野的守軍呢,會暴增至六萬,防守新野絕對不在話下,所以,南陽急報按說是不應該啊。
龐樵急忙問道:“南陽有何急報?”
細作已經了進了,嘴裏大聲喊道:“啟稟主公,張濟大軍南下,新野失守,朝陽估計也保不住了。”
“什麽?”龐樵大吃一驚,呆了呆,張嘴吐出一大口鮮血來,臉色瞬間蒼白之極,身體也搖搖欲墜,卻勉強支撐住了。
龐統也是大吃一驚,急忙問道:“細細說來,新野有三萬大軍,糧草和守城器械充足,隻要不出城,堅守月餘絕對不是問題。”
諸葛亮也很是奇怪,跟著說道:“新野的守將是鄧濟,此人雖然算不得名將,卻也是沉穩有餘,怎麽會把新野城給丟了呢?”
鄧濟,三國演義中沒有此人,但曆史上卻有,記載文字不多,隻說是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手下將領,駐紮在湖陽,漢獻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遭曹操攻擊,被生擒。
細作急忙迴答道:“具體情況,小人也不知道,隻知道那天晚上,城內突然出現了張濟的軍隊,打開了城門,將城外的張濟大軍放進來。”
“鄧濟將軍倉皇迎戰,奈何敵軍勢大,抵擋不住,鄧將軍隻得放棄新野,率領兩千士兵退守朝陽,差屬下向主公請求支援。”
龐樵依然是滿臉迷茫,但龐統卻已經反應過來了,恍然大悟:“統明白了,新野城曾經落入張濟之手,張濟以此城換來了軍械和糧草。”
“在從新野退兵之前,張濟必然挖了一條從城外通往城內的地道,為的就是日後再取新野城方便。”
諸葛亮也點了點頭,歎道:“此人謀略竟然高明至此,真乃勁敵也,難怪連曹孟德都敗在了他的手中。”
龐樵急忙問道:“士元,孔明,形勢已經如此,咱們該如何應對?”
龐統皺了皺眉頭,說道:“朝陽城小,鄧濟隻有幾千人馬,士氣低迷,難擋張濟大軍,主公當速速命其放棄朝陽,以保全實力。”
“朝陽往南,就是鄧縣,此乃襄陽的北門戶,萬萬不可丟失,否則就會荊州震動,當速速派遣大軍前往。”
諸葛亮跟著補充道:“眼下,荊州之危不單單在於張濟大軍南下,內部分化亦不可小覷,主公最好還是做好放棄襄陽,南下江陵的打算。”
“放棄襄陽,南下江陵?”龐樵一呆,顫聲問道,“孔明之意,莫非這襄陽難以守住?”
龐統歎了口氣道:“主公,不是難以守住,而是根本守不住。”
接下來,還有一句話呢,龐統沒有說出口,那就是:我軍兵力不足,若是盡數消耗在襄陽,隻恐荊州危矣。”
荊州兵力不足,誰的事啊,當然是龐統和諸葛亮了。
張濟大軍突然南下,而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新野城拿下,兵鋒很快就會推到鄧縣。
這個時候,就算再將那些已經迴鄉的老兵召迴來,也是來不及啊。
不過呢,雖然龐統沒說明白,但龐樵心裏也明白。
要說龐樵心裏不怪龐統和諸葛亮,那是不可能的,但怪罪有什麽用,殺了他們兩個也無濟於事,倒還不如讓他們自愧,亡羊補牢呢。
諸葛亮接著說道:“荊州一共七郡,而南陽郡早有半數歸了張濟,所以,縱然是放棄了南陽郡,主公亦有其餘六郡也。”
“南陽郡再往南,便是江夏軍和南郡。江夏郡有黃祖將軍,麾下三萬精銳皆是百戰老兵,抵擋張濟大軍南下自然不成問題。”
“南郡呢,有漢水為屏,張濟大軍雖然西涼鐵騎天下無雙,但在水軍方麵卻遠遠不及我荊州,是故,我軍隻要能防守住漢水,自然可以將張濟的西涼鐵騎擋於北麵。”
“不過呢,張濟此人詭計多端,麾下又有賈詡、禰衡等智者,不可小覷,是以亮以為,亮與士元亦兵分兩路。”
“士元跟隨主公身邊,南下南郡,布防漢水,亮則是馬上趕往江夏,將張濟南下的消息告訴黃祖,讓黃祖將軍有所準備。”
黃祖的臭脾氣,荊州沒人不知道的,說心裏話,諸葛亮也是不想去的。
但是,龐統的脾氣也是衝得很啊,若是派龐統前去,隻怕兩人會發生衝突,反倒會壞了大事。
還有一點是,諸葛亮跟黃承彥的關係不錯,是忘年交,而黃承彥跟黃祖都是一個黃家,怎麽著也得給點麵子吧。
龐樵早就沒了主意,聽了龐統和諸葛亮的話,立即就答應下來,並按照二人所說的安排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