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和青州的邊界,趙雲駐馬迴望北方,薊縣早就看不見了。
來幽州多少年,趙雲已經記不起來了。
他曾經萬丈雄心過,因為公孫瓚是赫赫有名的白馬將軍,麾下的白馬義從威震塞北之地,叫胡人聞名而不敢南下。
趙雲追隨公孫瓚,也曾馳騁塞北之地,盡展大漢之勇。
後來,公孫瓚的驕奢淫逸,讓趙雲很不滿。
再後來,公孫瓚被殺,公孫續被殺,以及他為公孫父子報仇卻敗給了劉備,讓趙雲很是惱怒,更是無奈。
迴過身來,趙雲望望身後,不禁苦笑一聲,幾萬大軍,隻剩下十幾個人了。
趙雲逃出薊縣之後,立即就以公孫元的名義,召集各郡的軍隊,準備反攻薊縣,擒殺劉備,為公孫瓚父子報仇。
大軍也快速聚集起來,兵臨薊縣城下,而薊縣的守軍呢,不過隻有萬人。
誰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劉備拿出一物,正是聖旨,聖旨累述了公孫瓚父子的惡行,著劉備擒殺二人,並拜劉備為幽州牧,左將軍。
趙雲的大軍立即就軍心不穩了,劉備趁機宣傳:“不知者不罪,若是選擇效忠天子,立即領兵迴去。”
任憑趙雲如何費盡口舌,但沒人相信他啊,而人家劉備的手裏有聖旨,那些個主要任務都看到了聖旨的內容,於是,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幾萬大軍如鳥獸散。
劉備趁機率軍殺出,趙雲哪裏能擋得住,一路向南奔逃,直到逃出了幽州的境界。
不過,讓趙雲還算欣慰的是,公孫鶯隻是受了點輕傷,公孫元安然無恙。
公孫一脈,總算是保住了,趙雲輕歎一口氣,縱馬來到公孫鶯跟前,一抱拳:“小姐,眼下咱們雖然擺脫了劉備的追殺,但幽州是暫時奪不迴來了,隻能暫且找地方容身,以待日後能為老主公和主公報仇。”
公孫鶯轉首看了一眼隻有三歲的公孫元,幽幽歎了口氣道:“趙將軍,妾身和幼弟能保住性命,全賴將軍舍命相護,先父和先兄在九泉之下,也一定歸感激將軍的。”
“眼下幽州大勢已去,僅憑我等諸人,想要找劉備報仇,無疑是癡人說夢。然而,父兄之仇豈能不報,否則將有何顏立足於天地間。”
趙雲的本意是,將公孫鶯姐弟安頓在一個隱蔽的地方,讓他們能安然度過這一生,延續公孫一脈,就算是對得起公孫瓚父子了。
至於給公孫瓚父子報仇之事,趙雲是打算自己去的,潛入薊縣,刺殺劉備。
可公孫鶯這話一說,意思就是想自己報仇了。
一個是十七歲的女孩子,一個是隻有三歲的娃娃,想要報仇,談何容易,趙雲暗暗搖了搖頭,準備好好勸勸公孫鶯。
公孫鶯忽然問:“趙將軍,天下諸侯之間,有幾個比劉備厲害的?”
趙雲一愣,想了想說:“論及實力,劉備新得幽州,民心不穩,兵心不定,其餘諸侯實力皆在劉備之上。”
公孫鶯搖了搖頭,說道:“我的意思是,天下諸侯,誰才是真正的英雄,日後有可能滅掉劉備的?”
“這個……”趙雲登時就糾結了一下,好一會兒才說,“自然是…是袁紹。”
“袁紹?”公孫鶯立即就嗤之以鼻,冷笑一聲,“鶯曾聽先父評論過,袁紹並無大才,所依仗著乃是四世三公之名聲。”
“但袁紹此人,雖然麾下文武多多,卻不善利用,更是容忍手下人結黨營私,其害必遠。”
“先父曾慨歎才短,麾下又文缺武少,不然的話,如何能敗給袁紹?”
“劉備此人,雖說以無恥計謀害死先父和先兄,但是,先父在時,曾經說過,此人乃一代梟雄也。”
“劉備機遇不佳,若是一旦能有一州的容身之地,必然猶如潛龍在淵,一飛而可衝天,絕非袁紹可以對付。”
趙雲心中一震,不可思議地望著公孫鶯:“小姐的意思是,袁紹會被劉備滅掉?”
“這倒不一定。”公孫鶯嘴角泛起一絲淺笑,“隻不過,袁紹要想滅掉劉備,絕對不是一夕一朝之事。”
“而一旦曹操統一中原,勢必會跟劉備聯手,南北夾擊袁紹,袁紹必不可擋,因此,天下能滅劉備者,非曹操莫屬。”
“然劉備奉旨滅我公孫一脈,聖旨雖說出自天子之手,實際卻是出自曹操之手,因為曹操與劉備,皆是我公孫一脈的仇人。”
“眼下中原地帶,鶯並不太熟悉,當可找能與曹操抗衡者而投靠之,助其一臂之力,先滅曹操,再征袁紹,最後誅殺劉備耳。”
趙雲說道:“雲乃兵曹從事,對天下諸侯情況還算了解。當今中原,能與曹操抗衡者,隻有兩人,一是呂布,二是張濟。”
“隻是,新近細作帶來的消息,呂布之女即將嫁給曹操之子,兩家結成秦晉之好。而在此之前,呂布之女是先許了宛城張濟。”
“不久之前,曹操興兵南下討伐張濟,卻屢敗於其手。呂布也曾以聯姻為陷阱,欲害張濟性命,卻被張濟識破,將計就計,滅掉呂布一萬人馬。”
“噢。”公孫鶯登時就感了興趣,“先父曾說,曹操乃亂世之梟雄,張濟竟然能數敗曹操,足見其能。”
“曹操與呂布聯姻,接下來必然會合攻張濟,張濟力孤,未必能與之敵,我等此刻南下投奔,無疑是雪中送炭也。”
“再者,不久前幽州有流言,說是張濟與劉備之妻有染。而我等卻南下投靠張濟,若那劉備知道,定會氣得吐血也,豈非妙哉。”
趙雲驚訝地望著公孫鶯,沒想到連她也知道張濟與糜環有染的事了。
本來,趙雲南下投明主,就沒考慮張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張濟跟他人之妻有染,有失體統。
但現在看來,張濟有染的是劉備之妻,倒也是大快人心之事啊。
“小姐之意是……”
公孫鶯望向南方,一字一句道:“趙將軍,咱們南下宛城,投奔張濟,助其滅曹平呂。”
(本章完)
來幽州多少年,趙雲已經記不起來了。
他曾經萬丈雄心過,因為公孫瓚是赫赫有名的白馬將軍,麾下的白馬義從威震塞北之地,叫胡人聞名而不敢南下。
趙雲追隨公孫瓚,也曾馳騁塞北之地,盡展大漢之勇。
後來,公孫瓚的驕奢淫逸,讓趙雲很不滿。
再後來,公孫瓚被殺,公孫續被殺,以及他為公孫父子報仇卻敗給了劉備,讓趙雲很是惱怒,更是無奈。
迴過身來,趙雲望望身後,不禁苦笑一聲,幾萬大軍,隻剩下十幾個人了。
趙雲逃出薊縣之後,立即就以公孫元的名義,召集各郡的軍隊,準備反攻薊縣,擒殺劉備,為公孫瓚父子報仇。
大軍也快速聚集起來,兵臨薊縣城下,而薊縣的守軍呢,不過隻有萬人。
誰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劉備拿出一物,正是聖旨,聖旨累述了公孫瓚父子的惡行,著劉備擒殺二人,並拜劉備為幽州牧,左將軍。
趙雲的大軍立即就軍心不穩了,劉備趁機宣傳:“不知者不罪,若是選擇效忠天子,立即領兵迴去。”
任憑趙雲如何費盡口舌,但沒人相信他啊,而人家劉備的手裏有聖旨,那些個主要任務都看到了聖旨的內容,於是,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幾萬大軍如鳥獸散。
劉備趁機率軍殺出,趙雲哪裏能擋得住,一路向南奔逃,直到逃出了幽州的境界。
不過,讓趙雲還算欣慰的是,公孫鶯隻是受了點輕傷,公孫元安然無恙。
公孫一脈,總算是保住了,趙雲輕歎一口氣,縱馬來到公孫鶯跟前,一抱拳:“小姐,眼下咱們雖然擺脫了劉備的追殺,但幽州是暫時奪不迴來了,隻能暫且找地方容身,以待日後能為老主公和主公報仇。”
公孫鶯轉首看了一眼隻有三歲的公孫元,幽幽歎了口氣道:“趙將軍,妾身和幼弟能保住性命,全賴將軍舍命相護,先父和先兄在九泉之下,也一定歸感激將軍的。”
“眼下幽州大勢已去,僅憑我等諸人,想要找劉備報仇,無疑是癡人說夢。然而,父兄之仇豈能不報,否則將有何顏立足於天地間。”
趙雲的本意是,將公孫鶯姐弟安頓在一個隱蔽的地方,讓他們能安然度過這一生,延續公孫一脈,就算是對得起公孫瓚父子了。
至於給公孫瓚父子報仇之事,趙雲是打算自己去的,潛入薊縣,刺殺劉備。
可公孫鶯這話一說,意思就是想自己報仇了。
一個是十七歲的女孩子,一個是隻有三歲的娃娃,想要報仇,談何容易,趙雲暗暗搖了搖頭,準備好好勸勸公孫鶯。
公孫鶯忽然問:“趙將軍,天下諸侯之間,有幾個比劉備厲害的?”
趙雲一愣,想了想說:“論及實力,劉備新得幽州,民心不穩,兵心不定,其餘諸侯實力皆在劉備之上。”
公孫鶯搖了搖頭,說道:“我的意思是,天下諸侯,誰才是真正的英雄,日後有可能滅掉劉備的?”
“這個……”趙雲登時就糾結了一下,好一會兒才說,“自然是…是袁紹。”
“袁紹?”公孫鶯立即就嗤之以鼻,冷笑一聲,“鶯曾聽先父評論過,袁紹並無大才,所依仗著乃是四世三公之名聲。”
“但袁紹此人,雖然麾下文武多多,卻不善利用,更是容忍手下人結黨營私,其害必遠。”
“先父曾慨歎才短,麾下又文缺武少,不然的話,如何能敗給袁紹?”
“劉備此人,雖說以無恥計謀害死先父和先兄,但是,先父在時,曾經說過,此人乃一代梟雄也。”
“劉備機遇不佳,若是一旦能有一州的容身之地,必然猶如潛龍在淵,一飛而可衝天,絕非袁紹可以對付。”
趙雲心中一震,不可思議地望著公孫鶯:“小姐的意思是,袁紹會被劉備滅掉?”
“這倒不一定。”公孫鶯嘴角泛起一絲淺笑,“隻不過,袁紹要想滅掉劉備,絕對不是一夕一朝之事。”
“而一旦曹操統一中原,勢必會跟劉備聯手,南北夾擊袁紹,袁紹必不可擋,因此,天下能滅劉備者,非曹操莫屬。”
“然劉備奉旨滅我公孫一脈,聖旨雖說出自天子之手,實際卻是出自曹操之手,因為曹操與劉備,皆是我公孫一脈的仇人。”
“眼下中原地帶,鶯並不太熟悉,當可找能與曹操抗衡者而投靠之,助其一臂之力,先滅曹操,再征袁紹,最後誅殺劉備耳。”
趙雲說道:“雲乃兵曹從事,對天下諸侯情況還算了解。當今中原,能與曹操抗衡者,隻有兩人,一是呂布,二是張濟。”
“隻是,新近細作帶來的消息,呂布之女即將嫁給曹操之子,兩家結成秦晉之好。而在此之前,呂布之女是先許了宛城張濟。”
“不久之前,曹操興兵南下討伐張濟,卻屢敗於其手。呂布也曾以聯姻為陷阱,欲害張濟性命,卻被張濟識破,將計就計,滅掉呂布一萬人馬。”
“噢。”公孫鶯登時就感了興趣,“先父曾說,曹操乃亂世之梟雄,張濟竟然能數敗曹操,足見其能。”
“曹操與呂布聯姻,接下來必然會合攻張濟,張濟力孤,未必能與之敵,我等此刻南下投奔,無疑是雪中送炭也。”
“再者,不久前幽州有流言,說是張濟與劉備之妻有染。而我等卻南下投靠張濟,若那劉備知道,定會氣得吐血也,豈非妙哉。”
趙雲驚訝地望著公孫鶯,沒想到連她也知道張濟與糜環有染的事了。
本來,趙雲南下投明主,就沒考慮張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張濟跟他人之妻有染,有失體統。
但現在看來,張濟有染的是劉備之妻,倒也是大快人心之事啊。
“小姐之意是……”
公孫鶯望向南方,一字一句道:“趙將軍,咱們南下宛城,投奔張濟,助其滅曹平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