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淮南之地發生蝗災。
得到這個消息,陳宮立即去見呂布,說是討伐袁術的時機成熟了,讓呂布馬上派人通知曹操一下。
說起來,呂布跟曹操結盟,這是陳宮最不想看到的結果。
但是,從大局考慮,陳宮也明白張濟的異軍突起,完全打破了中原的戰略格局。
以曹操之能,麾下文武之眾,曹軍戰鬥力之強,竟然能數次敗於張濟,可見張濟此人是多麽不容易對付。
陳宮相信,若是單以徐州對抗張濟,隻怕呂布也會是勝少敗多。
所以,當務之急,同曹操聯手,共同對付張濟,絕對是上上之策。
這個道理,呂布也明白,聽了陳宮的建議之後,立即就準備派人前往許都,謁見曹操,說是不日就會出兵討伐袁術。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袁術竟然派人來了,他派來的使者叫做韓胤。
袁術派韓胤來的目的,一是告訴呂布,他已經稱帝了。
二來,是想為自己的兒子,也是大仲王朝的太子袁耀,迎娶呂布的女兒呂綺玲。
曆史上,真有這麽一出事,而且呂布也真的答應了,讓呂綺玲隨著韓胤去壽春。隻不過,後來被喪子於袁術之手的陳珪給阻止了。
但現在,曹操已經對呂布許加了若幹好處,徐州牧、淮南之地、鎮東將軍,以及曹操之子曹鑠跟呂綺玲的婚事。
所以啊,呂布當然是一口就迴絕了袁術的癡心妄想,而且還把韓胤給抓了起來,讓陳登帶著,去許都,交給曹操。
韓胤的下場可想而知,在許都街頭被處斬,他的人頭被掛起來示眾。
這是陳宮的計策,目的是引發袁術的怒火,主動發兵討伐徐州。
呂布出兵討伐袁術,跟袁術出兵討伐徐州,是不一樣的。
前者,呂布的糧草補給線會很長,後者就不一樣了。
還有,袁術大逆不道,登基稱帝,呂布將他的使者交給許都,是對天子的忠義之舉。
袁術敢興師來犯,徐州上下自然是眾誌成城,一致對外,天時地利人和都在徐州,這一仗袁術必敗。
淮南蝗災,顆粒無收,這個時候袁術出兵攻伐徐州,絕對是不智之舉。
但是,袁術不顧朝中文武的反對,毅然出兵七萬,分七路攻打徐州。
徐州的兵馬,並不算多,因為徐州從曹操為父報仇之後,就一直經曆戰火。
呂布的兵馬,一共隻有不到五萬人,除卻分守各地的軍隊之外,能夠調度,迎戰袁術大軍的,不過一萬人而已。
以一萬人對戰袁術的七萬兵馬,懸殊實在太大,這一戰就算是呂布,心裏都沒底。
呂布立即向陳宮問計,陳宮笑著說道:“溫侯,袁術大軍看似氣勢洶洶,然其戰鬥力並不強,此其一不如徐州也。”
“其二,韓暹與楊奉之輩,隻是暫時依附袁術,並非真心投靠,沒有永遠的利害,自然就不能長期的團結。”
楊奉,當初被曹操趕到張濟處之後,曹操以楊奉謀反的名義,逼著張濟殺死楊奉。
但,張濟與楊奉有舊,不忍殺之。
於是,張濟就找了一個跟楊奉相貌極為相似的人,製造了一個楊奉自殺的假現場,秘密將楊奉放走。
楊奉無處可去,聽說韓暹投靠了袁術,於是也就投奔過去了。
袁術麾下正好缺少領軍大將,得韓暹和楊奉相投,自然是大喜之極,將二人封為雜牌將軍,分領大軍一萬。
呂布自然采納陳宮的計策,寫信給韓暹和楊奉,說:“二位將軍親自護送天子從關中出來,而布亦親自殺死董卓,都為國家立下大功。”
“如今袁術悍然登基稱帝,冒天下之大不韙,你們怎麽能和袁術一起做賊呢?不如大家合力擊破袁術,為國除害。”
除此之外,呂布還答應將袁術的軍用物資以及糧草全部給他們兩個。
韓暹、楊奉收信後大喜,就改變主意,準備與呂布聯合。
楊奉呢,記掛著張濟曾經對他的好,偷偷寫了一封書信,派人快馬送到宛城,交給張濟,請張濟出兵,跟呂布東西夾攻袁術。
張濟收到楊奉的來信,大喜之極,他正愁著沒有出兵的理由呢。
袁術派軍七萬討伐呂布,自然是張濟出兵的大好時機,他立即就把禰衡和賈詡請過來,商議出兵之事。
曹操跟呂布的勾結,張濟並不知道,他依然還按照原計劃行事,一旦他與呂布東西夾擊袁術,相見於淮南之地,就能以淮南之地為誘餌,說服呂布將呂綺玲喊到淮南之地相見。
一番商議之後,張濟親率三萬大軍,以許褚、胡車兒、黃敘、魏延、關平、霍峻六人為將,以禰衡為軍師,從西麵向淮南之地進攻。
黃忠留在宛城,負責鎮守的重任,賈詡為輔。
張濟的意思很明顯,這一次無論是軍師,還是大將,全都是年輕人,他就是想在戰火中好好履練一下這些年輕人,提升他們在軍中的威望。
許褚和胡車兒,張濟帶著他們,隻是因為他們是親衛軍的兩大統領,不準備讓他們過多上陣殺敵。
黃忠的戰功,已經太多了,他的威名也太大了,留在宛城負責鎮守是最合適不過。
張濟出兵的時候,特意給呂布支會了一聲,說是準備從西麵進攻淮南,幫助呂布奪得淮南之地。
呂布拿到書信,大喜,立即派人將陳宮請過來,笑著說道:“公台,張濟果然出兵,且又不知本將與曹操已經結盟,此次淮南之地,必是張濟飲恨之處也。”
陳宮一擺手,搖了搖頭道:“溫侯不可,此番我軍可與張濟交兵,將其大敗即可,萬萬不可壞了張濟的性命。”
呂布沒有陳宮的腦袋瓜靈活,聞言一愣,問:“公台這是何意?”
陳宮微微一笑:“溫侯可曾注意到,此番張濟出兵,並未帶張繡隨身。若是張濟被溫侯所殺,其麾下文武一定會奉張繡為主,則張濟之勢力不倒也。”
“而張繡等人必然會傾力討伐徐州,為張濟報仇。到那時候,徐州與宛城之間,必將是不死不休的局麵。”
(本章完)
得到這個消息,陳宮立即去見呂布,說是討伐袁術的時機成熟了,讓呂布馬上派人通知曹操一下。
說起來,呂布跟曹操結盟,這是陳宮最不想看到的結果。
但是,從大局考慮,陳宮也明白張濟的異軍突起,完全打破了中原的戰略格局。
以曹操之能,麾下文武之眾,曹軍戰鬥力之強,竟然能數次敗於張濟,可見張濟此人是多麽不容易對付。
陳宮相信,若是單以徐州對抗張濟,隻怕呂布也會是勝少敗多。
所以,當務之急,同曹操聯手,共同對付張濟,絕對是上上之策。
這個道理,呂布也明白,聽了陳宮的建議之後,立即就準備派人前往許都,謁見曹操,說是不日就會出兵討伐袁術。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袁術竟然派人來了,他派來的使者叫做韓胤。
袁術派韓胤來的目的,一是告訴呂布,他已經稱帝了。
二來,是想為自己的兒子,也是大仲王朝的太子袁耀,迎娶呂布的女兒呂綺玲。
曆史上,真有這麽一出事,而且呂布也真的答應了,讓呂綺玲隨著韓胤去壽春。隻不過,後來被喪子於袁術之手的陳珪給阻止了。
但現在,曹操已經對呂布許加了若幹好處,徐州牧、淮南之地、鎮東將軍,以及曹操之子曹鑠跟呂綺玲的婚事。
所以啊,呂布當然是一口就迴絕了袁術的癡心妄想,而且還把韓胤給抓了起來,讓陳登帶著,去許都,交給曹操。
韓胤的下場可想而知,在許都街頭被處斬,他的人頭被掛起來示眾。
這是陳宮的計策,目的是引發袁術的怒火,主動發兵討伐徐州。
呂布出兵討伐袁術,跟袁術出兵討伐徐州,是不一樣的。
前者,呂布的糧草補給線會很長,後者就不一樣了。
還有,袁術大逆不道,登基稱帝,呂布將他的使者交給許都,是對天子的忠義之舉。
袁術敢興師來犯,徐州上下自然是眾誌成城,一致對外,天時地利人和都在徐州,這一仗袁術必敗。
淮南蝗災,顆粒無收,這個時候袁術出兵攻伐徐州,絕對是不智之舉。
但是,袁術不顧朝中文武的反對,毅然出兵七萬,分七路攻打徐州。
徐州的兵馬,並不算多,因為徐州從曹操為父報仇之後,就一直經曆戰火。
呂布的兵馬,一共隻有不到五萬人,除卻分守各地的軍隊之外,能夠調度,迎戰袁術大軍的,不過一萬人而已。
以一萬人對戰袁術的七萬兵馬,懸殊實在太大,這一戰就算是呂布,心裏都沒底。
呂布立即向陳宮問計,陳宮笑著說道:“溫侯,袁術大軍看似氣勢洶洶,然其戰鬥力並不強,此其一不如徐州也。”
“其二,韓暹與楊奉之輩,隻是暫時依附袁術,並非真心投靠,沒有永遠的利害,自然就不能長期的團結。”
楊奉,當初被曹操趕到張濟處之後,曹操以楊奉謀反的名義,逼著張濟殺死楊奉。
但,張濟與楊奉有舊,不忍殺之。
於是,張濟就找了一個跟楊奉相貌極為相似的人,製造了一個楊奉自殺的假現場,秘密將楊奉放走。
楊奉無處可去,聽說韓暹投靠了袁術,於是也就投奔過去了。
袁術麾下正好缺少領軍大將,得韓暹和楊奉相投,自然是大喜之極,將二人封為雜牌將軍,分領大軍一萬。
呂布自然采納陳宮的計策,寫信給韓暹和楊奉,說:“二位將軍親自護送天子從關中出來,而布亦親自殺死董卓,都為國家立下大功。”
“如今袁術悍然登基稱帝,冒天下之大不韙,你們怎麽能和袁術一起做賊呢?不如大家合力擊破袁術,為國除害。”
除此之外,呂布還答應將袁術的軍用物資以及糧草全部給他們兩個。
韓暹、楊奉收信後大喜,就改變主意,準備與呂布聯合。
楊奉呢,記掛著張濟曾經對他的好,偷偷寫了一封書信,派人快馬送到宛城,交給張濟,請張濟出兵,跟呂布東西夾攻袁術。
張濟收到楊奉的來信,大喜之極,他正愁著沒有出兵的理由呢。
袁術派軍七萬討伐呂布,自然是張濟出兵的大好時機,他立即就把禰衡和賈詡請過來,商議出兵之事。
曹操跟呂布的勾結,張濟並不知道,他依然還按照原計劃行事,一旦他與呂布東西夾擊袁術,相見於淮南之地,就能以淮南之地為誘餌,說服呂布將呂綺玲喊到淮南之地相見。
一番商議之後,張濟親率三萬大軍,以許褚、胡車兒、黃敘、魏延、關平、霍峻六人為將,以禰衡為軍師,從西麵向淮南之地進攻。
黃忠留在宛城,負責鎮守的重任,賈詡為輔。
張濟的意思很明顯,這一次無論是軍師,還是大將,全都是年輕人,他就是想在戰火中好好履練一下這些年輕人,提升他們在軍中的威望。
許褚和胡車兒,張濟帶著他們,隻是因為他們是親衛軍的兩大統領,不準備讓他們過多上陣殺敵。
黃忠的戰功,已經太多了,他的威名也太大了,留在宛城負責鎮守是最合適不過。
張濟出兵的時候,特意給呂布支會了一聲,說是準備從西麵進攻淮南,幫助呂布奪得淮南之地。
呂布拿到書信,大喜,立即派人將陳宮請過來,笑著說道:“公台,張濟果然出兵,且又不知本將與曹操已經結盟,此次淮南之地,必是張濟飲恨之處也。”
陳宮一擺手,搖了搖頭道:“溫侯不可,此番我軍可與張濟交兵,將其大敗即可,萬萬不可壞了張濟的性命。”
呂布沒有陳宮的腦袋瓜靈活,聞言一愣,問:“公台這是何意?”
陳宮微微一笑:“溫侯可曾注意到,此番張濟出兵,並未帶張繡隨身。若是張濟被溫侯所殺,其麾下文武一定會奉張繡為主,則張濟之勢力不倒也。”
“而張繡等人必然會傾力討伐徐州,為張濟報仇。到那時候,徐州與宛城之間,必將是不死不休的局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