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林家有女名青筠[紅樓] 作者:桃之夭夭夭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p>
林青筠因著各種原因,除了林家父女與惜春,待旁人時不論言語如何,心中都有一份疏離感。當踏入皇宮,疏離之上又添防備警惕,實在是古往今來的宮鬥影視沒能給她一丁點兒好印象,唯有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算計陷害冤魂累累。
此刻她麵前的李婉嬪正在誇讚:“實在不是嬪妾故意奉承皇後娘娘,嬪妾以往沾著皇後娘娘的光也見過不少大家子小姐,姿容絕色的有,文采絕佳的有,品德出眾的亦有,卻難得見到純親王妃這般淡雅沉穩又聰慧通透的,與純親王爺當真天造地設的一對兒,到底是皇後娘娘有福。”
林青筠並不生活在皇宮裏,也不管對方這話有無深意,隻當尋常客套話聽聽罷了。
皇後卻聽得高興:“我就愛王妃這個性子,隻願他們夫妻兩個和和睦睦,我便沒什麽可操心的了。”
李婉嬪笑笑,並未說什麽抱皇孫的話,鑒於純親王的特殊情況,誰知這話會不會適得其反。宮裏頭討生活的人,早學了謹慎,真要遇到說那種“奉承話”的,不定抱著什麽心思。
“啟稟皇後娘娘,吳貴妃、齊淑妃、榮妃三位娘娘來請安。”
緊接著又有人報:“賢德妃娘娘,杜良嬪來請安。”
“陳祺嬪、甄順嬪、周貴人來請安。”
皇後冷笑:“倒真把自己當個人物。”
李婉嬪自然曉得皇後說的是誰,含笑道:“皇後娘娘何須在意,無論她們再如何動作,於娘娘而言,不過跳梁小醜罷了。”
她們?
林青筠原以為皇後厭惡的是某個人,看來不是,略一想,猜到了幾分。賢德妃賈元春是從鳳儀宮裏出去的,封妃□□隻怕也不光彩,皇後會有所厭惡也正常,但卻不會真的把賈元春放在眼裏。周貴人想必才令皇後不喜,好似宮中有規定,什麽品級的妃嬪什麽時間可以給皇後請安,前麵來的人最低也是嬪位,僅僅隻一個周貴人分位最低,而周貴人又是如今最受寵的,顯見得“恃寵而驕”。
而且,林青筠從幾聲通報裏品出了點兒別的意思。
賢德妃……處於妃位,卻被其他三妃撇開,而與杜良嬪同來。再者這封號,妃位本該有四名,貴妃、賢妃、德妃、淑妃,而現在妃位隻三個,但賈元春一個人頂了兩個封號,那位榮妃的封號卻是名不正言不順,隻怕心裏對賈元春恨的咬牙切齒吧。又一個,甄這個姓氏可多見,隻怕是甄家的女兒,她記得太上皇身邊也有個甄妃。
正想著,以吳貴妃為首的妃嬪們聯袂而至,或雍容、或瑰麗、或淡雅、或柔婉,各具風情,無一例外是難得的美人。
眾人先給皇後請安,而後林青筠李婉嬪與諸人分別見禮,接著便是女人間的刀光劍影。林青筠淡淡坐在皇後下首,隻聽著,除非有人與她搭話,否則定是不開口。
這時忽聽周貴人道:“若細論起來,純親王妃與榮國府也算有點子瓜葛,勉強也算得上是賢德妃娘娘的表妹吧?”
林青筠抬眼朝周貴人望去,對方剛剛十八歲的年紀,恰似一朵陽光下怒放的嬌花,馨香馥雅,花瓣上還沾著晨露,使人又憐又愛。確實有做寵妃的資本,而且定然不是老勳貴家族出生,以前不知何等性子,但顯然在皇帝恩寵之下失了本分謹慎。
周貴人這話看似隨意,卻極厲害,明晃晃的刺探純親王妃或者說是純親王乃是皇後對賢德妃的態度。
賈元春心頭一跳,忙笑道:“這種玩話可說不得。兩家子人,一個姓林,一個姓賈,我便是再喜歡純親王妃也不敢隨意認親戚,況且也錯了輩數。”
皇後這才笑道:“賢德妃這才是知禮守禮,平素又最是謹言慎行、恪守宮規,堪為後宮表率。本宮就是愛你這樣的品行,旁人多有不及。”
“皇後娘娘謬讚,臣妾何以敢當。”賈元春忙謙虛推辭,心下惶恐。她在宮裏本就艱難,榮妃視她做眼中釘,陳祺嬪、周貴人幾個也時常挑釁,她又因著前事無法求助皇後,若再被皇後架起來日子越發難過了。
周貴人明晃晃被打了臉,麵上一紅,心中難堪惱怒卻不敢發作。
賈元春是林黛玉表姐,林青筠與林黛玉是姊妹,未出嫁前是平輩,可嫁人後從夫,林青筠生生比賈元春矮了一輩。即便兩人先前真是親戚,周貴人說出那番話也是極不合適的。
賈元春同樣心裏苦笑,原本也想借著林家與純親王妃攀個關係,隻為能得皇後娘娘照拂一二。哪知……再想想,能以一介秀才之女做了親王正妃,本人豈是個簡單的?
林青筠掃了眼吳貴妃等人,暗歎宮中就是複雜,周貴人隻怕是被人當刀使了。
在宮中用完午膳,徒晏與林青筠便迴了王府,臨走時又帶了皇後賜下的兩個嬤嬤。這兩位嬤嬤便是當初教導她規矩禮儀的二人,一個姓鄭,一個姓江,皇後想到她身邊隻一個李嬤嬤,若有個什麽事情不適合丫鬟們去辦,缺了嬤嬤便難,便將二人從內務府裁了,連著身契給了她。
一大早就起來,入了宮又是一番耗費心神,兼之為著成親著實有許多累人之處,隻怕沒個幾天緩不過來。徒晏雖不如她折騰事多,卻身體更差,同樣需要好好兒靜養段時間。兩人各自迴房休息。
午睡後醒來,林青筠覺得肩膀和腰有些酸,在皇後宮裏陪著後妃們聊天,坐姿不能絲毫大意,實在累人。
“王妃可是累著了?”白鷺服侍久了對她也了解,一看她神色便知道哪兒不舒服,抬手為她按揉。
“坐的時間長了些。王爺歇的可好?可醒了?”林青筠早知徒晏睡眠淺,以至於白日裏無事睡眠也不困定。
“我讓百靈去問問。”白鷺道。
百靈得了吩咐立刻就去了,出了紫藤院,順著一條青磚甬道往右邊前行,看見一個青油院門兒,上頭有塊匾「清風明月」。百靈不識字,隻是看了一眼,卻知道裏麵就是藏書屋。再往前行了一射之地,又一個朱紅院門,上頭也有個匾:「逐雲居」。
院門敞開著,但整個院子裏靜悄悄的咳嗽不聞,在院門口的遊廊上坐著兩個小太監正閉著眼打瞌睡,但當百靈走到院子門口兩人便睜開了眼。
“你是……”小太監見她麵生,猜著是王妃的陪嫁丫頭,便很客氣。
百靈早得過囑咐,說話聲音很低卻清楚:“王妃命我過來的,問問王爺中午可睡了?睡的好不好?這會兒可醒了?”
小太監忙道:“王爺一炷香前剛睡踏實,紅綾姐姐吩咐了,不許奴才們驚動了。這位姐姐可要我去告訴紅綾姐姐?”
“不必了,既然知道了,我就這麽迴王妃,免得吵醒了王爺。”百靈頭一迴兒跟太監打交道,又被喚姐姐,心裏很不自在又緊張,問完話轉頭就走了。
林青筠聽了百靈迴話,略沉默了一會兒,便吩咐白鷺將院中人的花名冊取來,再將所有聚在院子裏,要親自見過。沒多大功夫,當值不當值的都聚了來,侍女們一側,太監們一側。
“奴才們給王妃請安,王妃萬福。”
“都起來吧。”林青筠掃了一眼,見太監這邊領頭的是個二十左右麵貌清秀的太監,料著就是紫藤院裏的總領太監張保了。再看其身後的小太監們大多在十五六歲,倒是正合用,便問張保:“這些小太監哪兩個最伶俐?”
張保微愣,雖不解其意,仍是恭敬迴道:“迴王妃話,這幾個小太監都是從內務府裏精挑細選出來的,規矩都不錯,在王府裏也有五年了。若說最伶俐的兩個,小豆子、小穀子。”
林青筠又問:“辦事最妥帖的是哪兩個?”
張保這迴有了準備,笑道:“不瞞王妃,奴才徒弟小包子雖不是最伶俐,辦事卻十分妥帖。”
“小包子?”林青筠出言時,一旁的百靈畫眉兩個險些沒忍住笑。林青筠瞥去一眼,兩人連忙收斂行跡垂下頭,林青筠說道:“姓包?這個姓氏少見。哪個是你徒弟?”
有一人站了出來。
這個小包子個子不高,卻是人如其名,圓臉圓眼睛,生的又白,看著特別喜氣。模樣上瞧不出精明,反倒有點敦厚,但能被總領太監收做徒弟教導,必定有過人之處。
“嗯,張公公有個好徒弟。”林青筠點點頭,又去看侍女婆子。婆子們倒罷了,都是四十來歲體格健壯,專為院中做大力氣活兒預備的。那些丫鬟們,拋去四個粗使,八個小丫頭都模樣清秀,四個略大的丫鬟模樣兒規矩更出挑些。對照著花名冊,看了四人的名字,倒不難聽,隻是不順口,且新主子都有給近身伺候的丫鬟小廝改名的風俗,代表著一種認同。林青筠為著好記,便說:“給你們四個改個名字吧。”
“請王妃賜名。”
“從你起,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她也不想翻詩書去取些文雅名兒,總歸順口便好,大俗就是大雅。
“謝王妃賜名。”
林青筠又指著白鷺幾個對她們說道:“白鷺相思百靈畫眉,她們四個是我帶來的,一向管著我貼身的事兒,我也用慣了。我房裏是白鷺總領,你們四個以後也聽她分派。另外李嬤嬤是義父為我延請的嬤嬤,往後我要為她老人家養老的,你們待她必須得尊敬,不可冒犯了。另有鄭嬤嬤、江嬤嬤乃是皇後娘娘賜下的人,你們也要以禮相待。”
林青筠又讓剩下的小丫頭們自我介紹一遍,姓名、差事,大致心中有數,便令她們各自散了。
白鷺倒了茶來,剛喝了一口,紅綾從外麵進來。
“請王妃請安。”紅綾手中拿著張單子遞來:“這是王爺命我送來的,請王妃過目。”
林青筠伸手接了過來,原來是張禮單,心下便有數了,必定是明日迴門準備的。看過之後說道:“這是王爺命人準備的?很豐厚了。王爺醒了?”
紅綾迴道:“這是王爺命府裏大管事準備的,我過來時王爺剛醒,說是一會兒過來瞧王妃。”
“我過去吧,王爺這兩天也累著了。”林青筠說著起身。剛到王府,昨天根本沒什麽功夫,今兒才得空,白鷺相思幾個花了一早上時間還沒將箱籠器物整理完畢,便隻讓百靈立春立夏跟著。
林青筠路過清風明月院,一眼瞧出是徒晏字跡,想到院中布置,倒很合院名兒。清風明月伴讀書。
及至徒晏的逐雲居,分明富貴之鄉,卻滿目清幽,尤以蘭草菊花為多,各色丫鬟們都在遊廊底下,幾個小太監湊在一處不知講些什麽,幾個人有說有笑,卻聲音很低。紅綾進了院門,咳嗽一聲,丫鬟太監們立刻收斂形色輕著腳步迎上來:“奴才們恭迎王妃,請王妃安。”
“都散了吧。”林青筠感慨於逐雲居的規矩,越發心頭沉悶,若非徒晏那樣的身體狀況,何至於此。
逐雲、逐雲,雲乃飄忽不定之物,就似人之生命變化莫測,徒晏明知壽數有限,仍立誌追逐,又有怎樣的彷徨與徹悟。
此時徒晏聽到動靜出來,見了她一笑:“怎麽過來了?”
“我來看王爺的住處,確實是個好地方。”林青筠看著台階之上的徒晏,身著簡單的家常衣裳,盡管氣質清貴俊逸,到底單薄了些。
徒晏命人開了小門,與她一起去了清風明月院,也沒讓下人們跟著,兩人閑庭信步,逛了嫏嬛閣,各自選了本書坐在池邊的亭子裏翻看。亭中有紅綾備下的茶點,卻未留人伺候,紅綾也打聽了王妃喜好,知道與自家王爺一樣是個喜靜的。
徒晏看的是詩書,林青筠仍舊選了本遊記,彼此未有交談。
“唯卿在想什麽?”徒晏注意到這麽長時間,她的書頁都不曾翻過。
林青筠沒有掩飾,抬眼直視他,問道:“佑安,若有一天你痊愈了,想做什麽?”
徒晏微感訝異,這還是她頭一迴稱他的字,很自然,就像稱唿王爺一樣。徒晏隻是不明白她為何突然問起這樣的問題,隻是她的眼睛雖沉靜,但難以掩飾探究答案的堅決。徒晏認真想了想,輕笑道:“我從不敢真的奢望自己能痊愈,隻望壽數長些,有更多的時間與你一起走遍大江南北,看盡人間風景。一生能得一知己,足矣。”
林青筠默然,心頭越發沉重。
“當然,若能得一血脈延續,寬慰母後之心,就是錦上添花了。”徒晏竟是轉鋒一轉,笑著揶揄。
“我也聽說過你從前的情形,現在看著,倒是好了很多。養病不是一日之功,若要痊愈也不是三五日之事,許過上兩三年,就能與常人無異了。那時有再多的心願都能實現。”林青筠並未因打趣而臉紅,反而淡淡說著充滿奢望的明天,偏生這話有種特殊的魔力,好似未來真的如此一般。
“想不到唯卿也會有如此煩惱。”徒晏終於領悟她的心中顧慮,用個詞形容最恰當不過:患得患失。他非但不失望,不生氣,反而越發高興,這證明她也是真心,否則如何會如此多慮。
林青筠也覺得自己過於瞻前顧後,自嘲笑道:“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隨後便將一切感慨拋開,問他:“佑安可知洋人的國家是怎樣的?”
“聽說過一二。”徒晏雖常去教堂看書,也與神父有所交談,但因不懂西洋文,到底不便,對西洋的了解也是少許譯文或神父口述。
林青筠笑的別有深意:“道聽途說怎可盡信?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況且隻聽傳聞如何能真的感受到異國他鄉的魅力。”
徒晏如何聽不懂她的意思,不禁大笑:“若讓旁人聽見你攛掇著我去西洋,隻怕是……”
林青筠坦誠笑道:“是我讀多了西洋書,對大洋彼岸的國度十分好奇,隻我的身份必定是去不了,你我有相同誌趣,可不是隻能誘著你動心思麽。我是你妻子呢,這個光總沾得吧?”
徒晏慢慢收了笑,眼睛裏的光卻明亮懾人:“若身體能好些,經得起海上風浪,必定與你一同出海!”
“擊掌為誓!”林青筠伸出手。
“好!”徒晏隨之伸手,兩隻手啪的一擊,彼此定下誓約。
翌日迴門。
徒晏與林青筠一起坐車前往林府,身後跟著好幾輛大車,滿滿當當都是迴門禮。親王儀仗鳴鑼開道,引得百姓引頸張望,議論紛紛。林家大門敞開,林如海親自在大門口恭迎,徒晏自大門處下了車,車卻未停,徑直從正門進去,換了轎子,抬著林青筠往二門去。
前麵林如海與徒晏先見了君臣之禮,方是翁婿相見。雖徒晏乃是皇子親王,但不參政,又擅詩書,林如海也不似尋常挑刺兒的嶽丈,因此翁婿兩個相談甚歡。
林青筠到了內院,剛下轎子就看見黛玉與賈家幾位姐妹,旁人因著身份變轉略有拘束,唯有黛玉惜春兩個情緒外露,剛要快步上來挽手相見,卻又想起如今身份有別,忙忙又行禮。
“快免了!”林青筠一手拉起黛玉,一手拉住惜春,又對後麵的迎春探春寶釵三人說快起,白鷺幾個便上前將姑娘們攙起。林青筠歎道:“我們是姐妹,若私下裏還這麽著,豈不是疏遠了。”
“王妃顧念姐妹之情,我們卻不可廢禮。”探春如此說道,隻是見她誠懇,心下也是感動,便沒堅持。
寶釵雖對昔日不如自己的人行禮略微不自在,但她素來遵禮而行,便笑道:“正如三妹妹所言,禮不可廢。咱們先行了國禮,再敘姐妹之情,王妃之心我們都知道,必不會因此生分。”
黛玉聞言讚同道:“寶姐姐說的有理,這禮省不得。”
倒不是黛玉真讚同寶釵,而是想到林青筠如今已是皇家王妃,一舉一動皆受矚目,她們私下裏不行禮倒罷了,萬一傳了出去便是是非。
“妹妹就是顧慮太多,怕什麽呢,我們王府與別人不同,便是外人知道了也不過議論一兩句罷了。”林青筠硬拉著黛玉惜春,率先朝曾經住過的院子走去。
院中擺設用具還是一如既往,分明隻離開了兩三天,卻似很久了一樣。出嫁前與出嫁後果然不同,便是徒晏事事為她想的周到,即便她就是王府名正言順無人敢逆的女主人,仍舊覺得生疏不自在。
那畢竟是個陌生的地方,引著她往前的是一段不知結局的生活。
在林家時她尚可依仗原著,可在純親王府呢?原著中根本不曾提及,一切都是陌生而未知的,這令她害怕又充滿憧憬。
姊妹們聚在房中,這才有空打量林青筠的氣色裝扮,果然與以往不同了,所穿所戴解釋親王妃規製的品級,是她們所不能使用的。黛玉同樣在仔細觀察,見她與以往在家時並未不同,可見在王府裏不曾受委屈,這才鬆了口氣。
“青筠姐姐,純親王府大麽?王府裏的飯菜吃的慣麽?今天的席麵是林姐姐親自準備的,都是青筠姐姐喜歡的。”惜春對純親王府好奇,特別是對林青筠與王爺的相處好奇,但又不好意思問。
原本這種話該是家中女性長輩問的,偏林家並無林夫人,賈家三春寶釵與林青筠畢竟沒有關係,黛玉根本就沒想到問。有些事情根本不必問,隻看了就清楚,又有什麽必要再多費唇舌呢?
迴門的規矩不能過正午,用過迴門宴,林青筠就該走了。
黛玉眼眶一紅,十分不舍:“姐姐若能在家住兩天就好了,我還有好多話說呢。”
林青筠羞羞她的臉,安慰道:“今天是規矩擺在這裏,不然我定是要住下的。這樣吧,八月裏桂花飄香,王府的花園裏正有兩棵桂花樹,我辦個賞花宴,發帖子請你們,咱們起社作詩。如何?”
“這個主意好!”惜春第一個讚同。
黛玉也是眼睛一亮。
探春寶釵皆是心動,卻聽一直不出聲的迎春道:“王妃尚在新婚,怕是不好。”
林青筠笑道:“放心吧,王爺不會怪的,你們隻管等我的帖子。”
林青筠因著各種原因,除了林家父女與惜春,待旁人時不論言語如何,心中都有一份疏離感。當踏入皇宮,疏離之上又添防備警惕,實在是古往今來的宮鬥影視沒能給她一丁點兒好印象,唯有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算計陷害冤魂累累。
此刻她麵前的李婉嬪正在誇讚:“實在不是嬪妾故意奉承皇後娘娘,嬪妾以往沾著皇後娘娘的光也見過不少大家子小姐,姿容絕色的有,文采絕佳的有,品德出眾的亦有,卻難得見到純親王妃這般淡雅沉穩又聰慧通透的,與純親王爺當真天造地設的一對兒,到底是皇後娘娘有福。”
林青筠並不生活在皇宮裏,也不管對方這話有無深意,隻當尋常客套話聽聽罷了。
皇後卻聽得高興:“我就愛王妃這個性子,隻願他們夫妻兩個和和睦睦,我便沒什麽可操心的了。”
李婉嬪笑笑,並未說什麽抱皇孫的話,鑒於純親王的特殊情況,誰知這話會不會適得其反。宮裏頭討生活的人,早學了謹慎,真要遇到說那種“奉承話”的,不定抱著什麽心思。
“啟稟皇後娘娘,吳貴妃、齊淑妃、榮妃三位娘娘來請安。”
緊接著又有人報:“賢德妃娘娘,杜良嬪來請安。”
“陳祺嬪、甄順嬪、周貴人來請安。”
皇後冷笑:“倒真把自己當個人物。”
李婉嬪自然曉得皇後說的是誰,含笑道:“皇後娘娘何須在意,無論她們再如何動作,於娘娘而言,不過跳梁小醜罷了。”
她們?
林青筠原以為皇後厭惡的是某個人,看來不是,略一想,猜到了幾分。賢德妃賈元春是從鳳儀宮裏出去的,封妃□□隻怕也不光彩,皇後會有所厭惡也正常,但卻不會真的把賈元春放在眼裏。周貴人想必才令皇後不喜,好似宮中有規定,什麽品級的妃嬪什麽時間可以給皇後請安,前麵來的人最低也是嬪位,僅僅隻一個周貴人分位最低,而周貴人又是如今最受寵的,顯見得“恃寵而驕”。
而且,林青筠從幾聲通報裏品出了點兒別的意思。
賢德妃……處於妃位,卻被其他三妃撇開,而與杜良嬪同來。再者這封號,妃位本該有四名,貴妃、賢妃、德妃、淑妃,而現在妃位隻三個,但賈元春一個人頂了兩個封號,那位榮妃的封號卻是名不正言不順,隻怕心裏對賈元春恨的咬牙切齒吧。又一個,甄這個姓氏可多見,隻怕是甄家的女兒,她記得太上皇身邊也有個甄妃。
正想著,以吳貴妃為首的妃嬪們聯袂而至,或雍容、或瑰麗、或淡雅、或柔婉,各具風情,無一例外是難得的美人。
眾人先給皇後請安,而後林青筠李婉嬪與諸人分別見禮,接著便是女人間的刀光劍影。林青筠淡淡坐在皇後下首,隻聽著,除非有人與她搭話,否則定是不開口。
這時忽聽周貴人道:“若細論起來,純親王妃與榮國府也算有點子瓜葛,勉強也算得上是賢德妃娘娘的表妹吧?”
林青筠抬眼朝周貴人望去,對方剛剛十八歲的年紀,恰似一朵陽光下怒放的嬌花,馨香馥雅,花瓣上還沾著晨露,使人又憐又愛。確實有做寵妃的資本,而且定然不是老勳貴家族出生,以前不知何等性子,但顯然在皇帝恩寵之下失了本分謹慎。
周貴人這話看似隨意,卻極厲害,明晃晃的刺探純親王妃或者說是純親王乃是皇後對賢德妃的態度。
賈元春心頭一跳,忙笑道:“這種玩話可說不得。兩家子人,一個姓林,一個姓賈,我便是再喜歡純親王妃也不敢隨意認親戚,況且也錯了輩數。”
皇後這才笑道:“賢德妃這才是知禮守禮,平素又最是謹言慎行、恪守宮規,堪為後宮表率。本宮就是愛你這樣的品行,旁人多有不及。”
“皇後娘娘謬讚,臣妾何以敢當。”賈元春忙謙虛推辭,心下惶恐。她在宮裏本就艱難,榮妃視她做眼中釘,陳祺嬪、周貴人幾個也時常挑釁,她又因著前事無法求助皇後,若再被皇後架起來日子越發難過了。
周貴人明晃晃被打了臉,麵上一紅,心中難堪惱怒卻不敢發作。
賈元春是林黛玉表姐,林青筠與林黛玉是姊妹,未出嫁前是平輩,可嫁人後從夫,林青筠生生比賈元春矮了一輩。即便兩人先前真是親戚,周貴人說出那番話也是極不合適的。
賈元春同樣心裏苦笑,原本也想借著林家與純親王妃攀個關係,隻為能得皇後娘娘照拂一二。哪知……再想想,能以一介秀才之女做了親王正妃,本人豈是個簡單的?
林青筠掃了眼吳貴妃等人,暗歎宮中就是複雜,周貴人隻怕是被人當刀使了。
在宮中用完午膳,徒晏與林青筠便迴了王府,臨走時又帶了皇後賜下的兩個嬤嬤。這兩位嬤嬤便是當初教導她規矩禮儀的二人,一個姓鄭,一個姓江,皇後想到她身邊隻一個李嬤嬤,若有個什麽事情不適合丫鬟們去辦,缺了嬤嬤便難,便將二人從內務府裁了,連著身契給了她。
一大早就起來,入了宮又是一番耗費心神,兼之為著成親著實有許多累人之處,隻怕沒個幾天緩不過來。徒晏雖不如她折騰事多,卻身體更差,同樣需要好好兒靜養段時間。兩人各自迴房休息。
午睡後醒來,林青筠覺得肩膀和腰有些酸,在皇後宮裏陪著後妃們聊天,坐姿不能絲毫大意,實在累人。
“王妃可是累著了?”白鷺服侍久了對她也了解,一看她神色便知道哪兒不舒服,抬手為她按揉。
“坐的時間長了些。王爺歇的可好?可醒了?”林青筠早知徒晏睡眠淺,以至於白日裏無事睡眠也不困定。
“我讓百靈去問問。”白鷺道。
百靈得了吩咐立刻就去了,出了紫藤院,順著一條青磚甬道往右邊前行,看見一個青油院門兒,上頭有塊匾「清風明月」。百靈不識字,隻是看了一眼,卻知道裏麵就是藏書屋。再往前行了一射之地,又一個朱紅院門,上頭也有個匾:「逐雲居」。
院門敞開著,但整個院子裏靜悄悄的咳嗽不聞,在院門口的遊廊上坐著兩個小太監正閉著眼打瞌睡,但當百靈走到院子門口兩人便睜開了眼。
“你是……”小太監見她麵生,猜著是王妃的陪嫁丫頭,便很客氣。
百靈早得過囑咐,說話聲音很低卻清楚:“王妃命我過來的,問問王爺中午可睡了?睡的好不好?這會兒可醒了?”
小太監忙道:“王爺一炷香前剛睡踏實,紅綾姐姐吩咐了,不許奴才們驚動了。這位姐姐可要我去告訴紅綾姐姐?”
“不必了,既然知道了,我就這麽迴王妃,免得吵醒了王爺。”百靈頭一迴兒跟太監打交道,又被喚姐姐,心裏很不自在又緊張,問完話轉頭就走了。
林青筠聽了百靈迴話,略沉默了一會兒,便吩咐白鷺將院中人的花名冊取來,再將所有聚在院子裏,要親自見過。沒多大功夫,當值不當值的都聚了來,侍女們一側,太監們一側。
“奴才們給王妃請安,王妃萬福。”
“都起來吧。”林青筠掃了一眼,見太監這邊領頭的是個二十左右麵貌清秀的太監,料著就是紫藤院裏的總領太監張保了。再看其身後的小太監們大多在十五六歲,倒是正合用,便問張保:“這些小太監哪兩個最伶俐?”
張保微愣,雖不解其意,仍是恭敬迴道:“迴王妃話,這幾個小太監都是從內務府裏精挑細選出來的,規矩都不錯,在王府裏也有五年了。若說最伶俐的兩個,小豆子、小穀子。”
林青筠又問:“辦事最妥帖的是哪兩個?”
張保這迴有了準備,笑道:“不瞞王妃,奴才徒弟小包子雖不是最伶俐,辦事卻十分妥帖。”
“小包子?”林青筠出言時,一旁的百靈畫眉兩個險些沒忍住笑。林青筠瞥去一眼,兩人連忙收斂行跡垂下頭,林青筠說道:“姓包?這個姓氏少見。哪個是你徒弟?”
有一人站了出來。
這個小包子個子不高,卻是人如其名,圓臉圓眼睛,生的又白,看著特別喜氣。模樣上瞧不出精明,反倒有點敦厚,但能被總領太監收做徒弟教導,必定有過人之處。
“嗯,張公公有個好徒弟。”林青筠點點頭,又去看侍女婆子。婆子們倒罷了,都是四十來歲體格健壯,專為院中做大力氣活兒預備的。那些丫鬟們,拋去四個粗使,八個小丫頭都模樣清秀,四個略大的丫鬟模樣兒規矩更出挑些。對照著花名冊,看了四人的名字,倒不難聽,隻是不順口,且新主子都有給近身伺候的丫鬟小廝改名的風俗,代表著一種認同。林青筠為著好記,便說:“給你們四個改個名字吧。”
“請王妃賜名。”
“從你起,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她也不想翻詩書去取些文雅名兒,總歸順口便好,大俗就是大雅。
“謝王妃賜名。”
林青筠又指著白鷺幾個對她們說道:“白鷺相思百靈畫眉,她們四個是我帶來的,一向管著我貼身的事兒,我也用慣了。我房裏是白鷺總領,你們四個以後也聽她分派。另外李嬤嬤是義父為我延請的嬤嬤,往後我要為她老人家養老的,你們待她必須得尊敬,不可冒犯了。另有鄭嬤嬤、江嬤嬤乃是皇後娘娘賜下的人,你們也要以禮相待。”
林青筠又讓剩下的小丫頭們自我介紹一遍,姓名、差事,大致心中有數,便令她們各自散了。
白鷺倒了茶來,剛喝了一口,紅綾從外麵進來。
“請王妃請安。”紅綾手中拿著張單子遞來:“這是王爺命我送來的,請王妃過目。”
林青筠伸手接了過來,原來是張禮單,心下便有數了,必定是明日迴門準備的。看過之後說道:“這是王爺命人準備的?很豐厚了。王爺醒了?”
紅綾迴道:“這是王爺命府裏大管事準備的,我過來時王爺剛醒,說是一會兒過來瞧王妃。”
“我過去吧,王爺這兩天也累著了。”林青筠說著起身。剛到王府,昨天根本沒什麽功夫,今兒才得空,白鷺相思幾個花了一早上時間還沒將箱籠器物整理完畢,便隻讓百靈立春立夏跟著。
林青筠路過清風明月院,一眼瞧出是徒晏字跡,想到院中布置,倒很合院名兒。清風明月伴讀書。
及至徒晏的逐雲居,分明富貴之鄉,卻滿目清幽,尤以蘭草菊花為多,各色丫鬟們都在遊廊底下,幾個小太監湊在一處不知講些什麽,幾個人有說有笑,卻聲音很低。紅綾進了院門,咳嗽一聲,丫鬟太監們立刻收斂形色輕著腳步迎上來:“奴才們恭迎王妃,請王妃安。”
“都散了吧。”林青筠感慨於逐雲居的規矩,越發心頭沉悶,若非徒晏那樣的身體狀況,何至於此。
逐雲、逐雲,雲乃飄忽不定之物,就似人之生命變化莫測,徒晏明知壽數有限,仍立誌追逐,又有怎樣的彷徨與徹悟。
此時徒晏聽到動靜出來,見了她一笑:“怎麽過來了?”
“我來看王爺的住處,確實是個好地方。”林青筠看著台階之上的徒晏,身著簡單的家常衣裳,盡管氣質清貴俊逸,到底單薄了些。
徒晏命人開了小門,與她一起去了清風明月院,也沒讓下人們跟著,兩人閑庭信步,逛了嫏嬛閣,各自選了本書坐在池邊的亭子裏翻看。亭中有紅綾備下的茶點,卻未留人伺候,紅綾也打聽了王妃喜好,知道與自家王爺一樣是個喜靜的。
徒晏看的是詩書,林青筠仍舊選了本遊記,彼此未有交談。
“唯卿在想什麽?”徒晏注意到這麽長時間,她的書頁都不曾翻過。
林青筠沒有掩飾,抬眼直視他,問道:“佑安,若有一天你痊愈了,想做什麽?”
徒晏微感訝異,這還是她頭一迴稱他的字,很自然,就像稱唿王爺一樣。徒晏隻是不明白她為何突然問起這樣的問題,隻是她的眼睛雖沉靜,但難以掩飾探究答案的堅決。徒晏認真想了想,輕笑道:“我從不敢真的奢望自己能痊愈,隻望壽數長些,有更多的時間與你一起走遍大江南北,看盡人間風景。一生能得一知己,足矣。”
林青筠默然,心頭越發沉重。
“當然,若能得一血脈延續,寬慰母後之心,就是錦上添花了。”徒晏竟是轉鋒一轉,笑著揶揄。
“我也聽說過你從前的情形,現在看著,倒是好了很多。養病不是一日之功,若要痊愈也不是三五日之事,許過上兩三年,就能與常人無異了。那時有再多的心願都能實現。”林青筠並未因打趣而臉紅,反而淡淡說著充滿奢望的明天,偏生這話有種特殊的魔力,好似未來真的如此一般。
“想不到唯卿也會有如此煩惱。”徒晏終於領悟她的心中顧慮,用個詞形容最恰當不過:患得患失。他非但不失望,不生氣,反而越發高興,這證明她也是真心,否則如何會如此多慮。
林青筠也覺得自己過於瞻前顧後,自嘲笑道:“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隨後便將一切感慨拋開,問他:“佑安可知洋人的國家是怎樣的?”
“聽說過一二。”徒晏雖常去教堂看書,也與神父有所交談,但因不懂西洋文,到底不便,對西洋的了解也是少許譯文或神父口述。
林青筠笑的別有深意:“道聽途說怎可盡信?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況且隻聽傳聞如何能真的感受到異國他鄉的魅力。”
徒晏如何聽不懂她的意思,不禁大笑:“若讓旁人聽見你攛掇著我去西洋,隻怕是……”
林青筠坦誠笑道:“是我讀多了西洋書,對大洋彼岸的國度十分好奇,隻我的身份必定是去不了,你我有相同誌趣,可不是隻能誘著你動心思麽。我是你妻子呢,這個光總沾得吧?”
徒晏慢慢收了笑,眼睛裏的光卻明亮懾人:“若身體能好些,經得起海上風浪,必定與你一同出海!”
“擊掌為誓!”林青筠伸出手。
“好!”徒晏隨之伸手,兩隻手啪的一擊,彼此定下誓約。
翌日迴門。
徒晏與林青筠一起坐車前往林府,身後跟著好幾輛大車,滿滿當當都是迴門禮。親王儀仗鳴鑼開道,引得百姓引頸張望,議論紛紛。林家大門敞開,林如海親自在大門口恭迎,徒晏自大門處下了車,車卻未停,徑直從正門進去,換了轎子,抬著林青筠往二門去。
前麵林如海與徒晏先見了君臣之禮,方是翁婿相見。雖徒晏乃是皇子親王,但不參政,又擅詩書,林如海也不似尋常挑刺兒的嶽丈,因此翁婿兩個相談甚歡。
林青筠到了內院,剛下轎子就看見黛玉與賈家幾位姐妹,旁人因著身份變轉略有拘束,唯有黛玉惜春兩個情緒外露,剛要快步上來挽手相見,卻又想起如今身份有別,忙忙又行禮。
“快免了!”林青筠一手拉起黛玉,一手拉住惜春,又對後麵的迎春探春寶釵三人說快起,白鷺幾個便上前將姑娘們攙起。林青筠歎道:“我們是姐妹,若私下裏還這麽著,豈不是疏遠了。”
“王妃顧念姐妹之情,我們卻不可廢禮。”探春如此說道,隻是見她誠懇,心下也是感動,便沒堅持。
寶釵雖對昔日不如自己的人行禮略微不自在,但她素來遵禮而行,便笑道:“正如三妹妹所言,禮不可廢。咱們先行了國禮,再敘姐妹之情,王妃之心我們都知道,必不會因此生分。”
黛玉聞言讚同道:“寶姐姐說的有理,這禮省不得。”
倒不是黛玉真讚同寶釵,而是想到林青筠如今已是皇家王妃,一舉一動皆受矚目,她們私下裏不行禮倒罷了,萬一傳了出去便是是非。
“妹妹就是顧慮太多,怕什麽呢,我們王府與別人不同,便是外人知道了也不過議論一兩句罷了。”林青筠硬拉著黛玉惜春,率先朝曾經住過的院子走去。
院中擺設用具還是一如既往,分明隻離開了兩三天,卻似很久了一樣。出嫁前與出嫁後果然不同,便是徒晏事事為她想的周到,即便她就是王府名正言順無人敢逆的女主人,仍舊覺得生疏不自在。
那畢竟是個陌生的地方,引著她往前的是一段不知結局的生活。
在林家時她尚可依仗原著,可在純親王府呢?原著中根本不曾提及,一切都是陌生而未知的,這令她害怕又充滿憧憬。
姊妹們聚在房中,這才有空打量林青筠的氣色裝扮,果然與以往不同了,所穿所戴解釋親王妃規製的品級,是她們所不能使用的。黛玉同樣在仔細觀察,見她與以往在家時並未不同,可見在王府裏不曾受委屈,這才鬆了口氣。
“青筠姐姐,純親王府大麽?王府裏的飯菜吃的慣麽?今天的席麵是林姐姐親自準備的,都是青筠姐姐喜歡的。”惜春對純親王府好奇,特別是對林青筠與王爺的相處好奇,但又不好意思問。
原本這種話該是家中女性長輩問的,偏林家並無林夫人,賈家三春寶釵與林青筠畢竟沒有關係,黛玉根本就沒想到問。有些事情根本不必問,隻看了就清楚,又有什麽必要再多費唇舌呢?
迴門的規矩不能過正午,用過迴門宴,林青筠就該走了。
黛玉眼眶一紅,十分不舍:“姐姐若能在家住兩天就好了,我還有好多話說呢。”
林青筠羞羞她的臉,安慰道:“今天是規矩擺在這裏,不然我定是要住下的。這樣吧,八月裏桂花飄香,王府的花園裏正有兩棵桂花樹,我辦個賞花宴,發帖子請你們,咱們起社作詩。如何?”
“這個主意好!”惜春第一個讚同。
黛玉也是眼睛一亮。
探春寶釵皆是心動,卻聽一直不出聲的迎春道:“王妃尚在新婚,怕是不好。”
林青筠笑道:“放心吧,王爺不會怪的,你們隻管等我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