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所說的巴別塔是聖經當中的一個故事,說的是大洪水劫後,天下人都講一樣的語言,都有一樣的口音。諾亞的子孫越來越多,逐漸遍布地麵,於是向東遷移。在示拿地(古巴比倫附近)遇見一片平原,定居下來。由於平原上用作建築的石料很不易得到,於是他們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開始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
由於大家語言相通,同心協力,建成的巴比倫城繁華而美麗,高塔直插雲霄,似乎要與天公一比高低。沒想到此舉驚動了上帝!上帝深為人類的虛榮和傲慢而震怒,不能容忍人類冒犯他的尊嚴,決定懲罰這些狂妄的人們,就像懲罰偷吃了禁果的亞當和夏娃一樣。
他看到人們這樣齊心協力,統一強大,心想如果人類真的修成宏偉的通天塔,那以後還有什麽事幹不成呢?一定得想辦法阻止他們。他悄悄地離開天國來到人間,變亂了人類的語言,使他們分散在各處,那座塔於是半途而廢了……
魯濱遜將雲樓比作巴別塔,大概是源自他們西方人對於《聖經》的信仰,以至於將自己無法到達的地方看得過於神秘了。照道理說他原本就是個考古學家,對於區區一坐古跡不該如此大驚小怪才對,或許這也跟他失憶有關——自己的兒子認不出來,反而能夠背誦長篇拗口的唱詞,說來不禁讓人唏噓和驚歎……
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大早所有人都早早的起來了,當陽光越過崖壁終於斜射進花穀當中的時候,每個人都收拾好了隨身的物品,躍躍欲試地就想去看看魯濱遜口中的海市蜃樓近看到底是個什麽模樣。隻有魯濱遜對此不以為然,甚至連他那身雖然破爛不堪卻視若寶貝的外套都沒有穿在身上,便指引著大家自山洞中走了出來,從側麵的一條崎嶇的小徑向山洞所在的土丘上爬去。
百花穀是條南北走向的峽穀,東西兩麵都是高不可攀的懸崖絕壁。瀑布自西邊的崖壁上傾瀉而下,形成的河流一路朝向北方流去,而魯濱遜一直居住的山洞就在東麵一側的崖壁朝向山穀內延伸出來的一段不長的土丘下。土丘大概有五六米高,與先前正南他們經過的通道所在的那堆封土形似,不過不同於封土的人為修建,土丘大概是以前從崖壁上斷裂開來的一部分山體滑落所形成,剛好橫在山穀的一側,形成了一處天然的瞭望平台。
正南等人費了些力氣,這才終於爬到的平台的頂端,放眼望去,土丘的南北寬度遠超過東西之長,河流自左側唿嘯而至,遭遇到了土丘的阻擋後轉了個急彎,從側麵繞了過去,受到激流拍打的土丘,好像在腳下不停地抖動,給人以隨時都會被摧毀衝走的感覺。
河流越過了土丘後水勢逐漸減緩,水麵也變得異常寬闊起來,幾乎覆蓋住了整個峽穀的底部,儼然變成了一條真正意義上的大江大河,眾人從所站的這個角度望去,滿眼盡是白茫茫的一片,如果沒有兩側山崖的襯托,甚至都會誤以為自己是身處於無盡的海洋當中了……
更令他們驚奇的畫麵還在後麵:河水向北方一直延伸,遠望過去可以看到激騰起一股似雲似霧的煙氣懸停在水麵之上,就在這團有幾分怪異的雲霧的上方,先前眾人在遠處看來亦是雄偉異常的雲樓探出了半截身體,乍看上去猶如建立在仙境之上的空中樓閣一般,雕梁畫棟、美輪美奐……
雲樓——果然是樓如其名。盔頂、飛簷、簷牙啄,純木結構,金碧輝煌。不禁讓人感歎於這世上竟然有如此巧奪天工的建築,竟能建立在洶湧的河道當中,還利用河水散發出來的水汽環繞周身,構成大自然與人造建築的和諧統一;雖然從這個角度望去隻能看樓頂的這一部分,卻也足夠給人以莊嚴肅穆的感覺,同時又不失虛無縹緲的神秘……
正南為先前丟棄了“諾亞”的舉動後悔不已,不過轉念一想即便當時將其修補好了也不可能拖到這裏,現在既然看到目標就坐落在河水當中,再花上半天的時間建造一支新的竹筏便可,應該不是什麽難事。
魯濱遜先前稱雲樓為海市蜃樓,現在看來這個稱謂也很形象,不過他一直對眾人能否到達那裏持否定的態度,這種論斷從何而來?即便他一個人無法建造一支像樣的竹筏,就算是抱著根木頭順水而下,也足以涉過這區區七八百米的水麵了啊……
魯濱遜似乎看出了正南的疑惑,指著腳下的汪洋讓他再仔細看看。
正南將視線移向靠近土坡的地方,那裏河流剛從他們腳下繞過,進而逐漸拓寬開來,然而河道當中分明露出幾道沙土,沒有完全被河水所淹沒,並且順著河流的方向一直朝向雲樓的方向延伸,最後一股腦地紮進了那團巨大的雲霧當中,讓人無法看清它們到底連向何處了……
眾人中還是青山眼睛最尖,立刻指著那些露出黃色的沙土的地方,說那不就是通向雲樓的道路嘛,看來咱們先前的估計沒錯,說不定雲樓後麵還有類似的道路,直接通向山穀外麵呢!
正南點著手指從左到右數了一遍,發現青山口中所謂的道路剛好有八條之多,都是以腳下的小丘為起點,進而輻射來開來,如同曲折的小徑一樣,將遼闊的河水分隔開來,有幾分類似於防洪的堤壩,卻並不是用磚石搭砌,反而更像是河床天然隆起,而其下必然自有暗道相通,不至於將河流阻斷和分割……
看樣子這些小徑足以承受人在其上行走,隻是不知道這河水是否會一直像現在這樣的平靜,不要當大家走到一半的時候忽然漫上了堤壩,萬一再遭遇到河中的大魚,對於中人來說可就真是叫天天不應了。
正南問魯濱遜,他既然在這裏兩年之久,肯定嚐試過接近雲樓,下麵這道路是否足夠安全?
魯濱遜迴答道:“安全方麵倒是沒有問題的,可是要想通過這些路到達海市蜃樓的話,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richard覺得奇怪,忙問道:“難道這些小徑都不是通到雲樓的嗎?那它們的終點在哪裏?”
“這裏——”魯濱遜指了指腳下,“八條小路我每條都試著走了不下十遍,無一例外地繞迴到起點,所以我說那座建築簡直就是海市蜃樓,兩年來一直這樣立在那裏,你能看到它在雲霧中的半隱半現的形態,甚至能夠聞到它所散發出來的紅木的清香,可它其實並不真的存在,一切都隻是視覺和嗅覺合力製造的幻象罷了……”
正南能夠感覺到魯濱遜的絕望,任憑是誰在做了那麽多次的嚐試最終卻仍舊收獲失敗後,都會像他這樣的給予自己以心理暗示,就如同吃不到的葡萄永遠都是酸的一樣,既然近在眼前卻總是無法到達,那這雲樓自然形同飄渺,一無是處了。
魯濱遜無法做到的事情,不代表他正南也同樣就會失敗——他還記得當初在北海的時候,眾人也是被困在精靈屋下的密道當中無法逃脫,最後憑著一句“地龍可過”的指導,還不是從那鬼鋪路的險境中逃脫出來嘛。相比較起來,現在的境況雖然同樣暫時令他束手無措,總歸不像上次那樣攸關性命吧。
無論如何正南都決定要先試一下,他帶著大家又向前走了一小段距離,直接走到了八條小徑的分岔口這才停下了腳步,讓其他人都在原地等候,他則是和青山隨便在其中選了一條,朝向幾百米開外的那團雲霧走去。
小徑上的細沙踩上去沒有想象中的那樣鬆軟,寬度也隻有2米左右,兩側就是緩緩流過的河水,使得在當中的他們就感覺是站在一隻逆水而行的龍舟上一般,說不出的怪異的感覺。
魯濱遜既然都說沒有危險,正南和青山也就沒那麽緊張,兩個人很快走進了濃霧當中。
青山從背包裏抽出手電筒遞給正南一支,他們合力將兩束光束掃向前方,卻仍舊隻能照到幾米的範圍,好在腳下的小徑筆直如初,也不見有什麽異常的事情發生。青山走著走著甚至開始不由得念叨起先前魯濱遜的話未免太過危言聳聽,像他們這樣一路走下去怎麽可能迴到起點?看來他不僅是嚴重失憶,甚至還有些前後部分、不辨方向了。
與青山的樂觀比較起來,正南總覺得事情應該不會如此簡單。他對青山說這團雲霧著實奇怪,依照魯濱遜的意思至少在這兩年裏都不曾散去,再結合這河流和雲樓的布局,怎麽看都像是具有某種特殊功用的風水格局,難不成那雲樓是越王墓的地上建築,其下就是埋葬閩君搖的墓穴地宮?
青山卻道:照理說不該如此,三叔曾經說過,中國的墓葬形式更加注重的是地宮的建造,而地宮之上一般隻做封土樹碑而已,地麵上建造如此大型的建築,是直到明清時才在帝王的陵寢上廣泛使用。再說如果這雲樓真是越王所建,那至少也有兩三千年的時間了,就算使用的是上乘的紅木或者楠木,如果沒人經常加以看護和保養的話,到現在還不變成一堆木屑了麽——要我說那雲樓並不是什麽遠古的東西,頂多就是明清甚至民國時期建造而成,並且十有八九空空如也,沒啥古董值得倒騰的……
正南雖然對青山的猜測正確與否還有保留,但經他這一提醒忽然想起個事來,一拍腦袋道:
“雲樓飛棧,雲樓飛棧——如果前麵的是雲樓,那我們腳下的豈不就是八條飛棧?”
由於大家語言相通,同心協力,建成的巴比倫城繁華而美麗,高塔直插雲霄,似乎要與天公一比高低。沒想到此舉驚動了上帝!上帝深為人類的虛榮和傲慢而震怒,不能容忍人類冒犯他的尊嚴,決定懲罰這些狂妄的人們,就像懲罰偷吃了禁果的亞當和夏娃一樣。
他看到人們這樣齊心協力,統一強大,心想如果人類真的修成宏偉的通天塔,那以後還有什麽事幹不成呢?一定得想辦法阻止他們。他悄悄地離開天國來到人間,變亂了人類的語言,使他們分散在各處,那座塔於是半途而廢了……
魯濱遜將雲樓比作巴別塔,大概是源自他們西方人對於《聖經》的信仰,以至於將自己無法到達的地方看得過於神秘了。照道理說他原本就是個考古學家,對於區區一坐古跡不該如此大驚小怪才對,或許這也跟他失憶有關——自己的兒子認不出來,反而能夠背誦長篇拗口的唱詞,說來不禁讓人唏噓和驚歎……
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大早所有人都早早的起來了,當陽光越過崖壁終於斜射進花穀當中的時候,每個人都收拾好了隨身的物品,躍躍欲試地就想去看看魯濱遜口中的海市蜃樓近看到底是個什麽模樣。隻有魯濱遜對此不以為然,甚至連他那身雖然破爛不堪卻視若寶貝的外套都沒有穿在身上,便指引著大家自山洞中走了出來,從側麵的一條崎嶇的小徑向山洞所在的土丘上爬去。
百花穀是條南北走向的峽穀,東西兩麵都是高不可攀的懸崖絕壁。瀑布自西邊的崖壁上傾瀉而下,形成的河流一路朝向北方流去,而魯濱遜一直居住的山洞就在東麵一側的崖壁朝向山穀內延伸出來的一段不長的土丘下。土丘大概有五六米高,與先前正南他們經過的通道所在的那堆封土形似,不過不同於封土的人為修建,土丘大概是以前從崖壁上斷裂開來的一部分山體滑落所形成,剛好橫在山穀的一側,形成了一處天然的瞭望平台。
正南等人費了些力氣,這才終於爬到的平台的頂端,放眼望去,土丘的南北寬度遠超過東西之長,河流自左側唿嘯而至,遭遇到了土丘的阻擋後轉了個急彎,從側麵繞了過去,受到激流拍打的土丘,好像在腳下不停地抖動,給人以隨時都會被摧毀衝走的感覺。
河流越過了土丘後水勢逐漸減緩,水麵也變得異常寬闊起來,幾乎覆蓋住了整個峽穀的底部,儼然變成了一條真正意義上的大江大河,眾人從所站的這個角度望去,滿眼盡是白茫茫的一片,如果沒有兩側山崖的襯托,甚至都會誤以為自己是身處於無盡的海洋當中了……
更令他們驚奇的畫麵還在後麵:河水向北方一直延伸,遠望過去可以看到激騰起一股似雲似霧的煙氣懸停在水麵之上,就在這團有幾分怪異的雲霧的上方,先前眾人在遠處看來亦是雄偉異常的雲樓探出了半截身體,乍看上去猶如建立在仙境之上的空中樓閣一般,雕梁畫棟、美輪美奐……
雲樓——果然是樓如其名。盔頂、飛簷、簷牙啄,純木結構,金碧輝煌。不禁讓人感歎於這世上竟然有如此巧奪天工的建築,竟能建立在洶湧的河道當中,還利用河水散發出來的水汽環繞周身,構成大自然與人造建築的和諧統一;雖然從這個角度望去隻能看樓頂的這一部分,卻也足夠給人以莊嚴肅穆的感覺,同時又不失虛無縹緲的神秘……
正南為先前丟棄了“諾亞”的舉動後悔不已,不過轉念一想即便當時將其修補好了也不可能拖到這裏,現在既然看到目標就坐落在河水當中,再花上半天的時間建造一支新的竹筏便可,應該不是什麽難事。
魯濱遜先前稱雲樓為海市蜃樓,現在看來這個稱謂也很形象,不過他一直對眾人能否到達那裏持否定的態度,這種論斷從何而來?即便他一個人無法建造一支像樣的竹筏,就算是抱著根木頭順水而下,也足以涉過這區區七八百米的水麵了啊……
魯濱遜似乎看出了正南的疑惑,指著腳下的汪洋讓他再仔細看看。
正南將視線移向靠近土坡的地方,那裏河流剛從他們腳下繞過,進而逐漸拓寬開來,然而河道當中分明露出幾道沙土,沒有完全被河水所淹沒,並且順著河流的方向一直朝向雲樓的方向延伸,最後一股腦地紮進了那團巨大的雲霧當中,讓人無法看清它們到底連向何處了……
眾人中還是青山眼睛最尖,立刻指著那些露出黃色的沙土的地方,說那不就是通向雲樓的道路嘛,看來咱們先前的估計沒錯,說不定雲樓後麵還有類似的道路,直接通向山穀外麵呢!
正南點著手指從左到右數了一遍,發現青山口中所謂的道路剛好有八條之多,都是以腳下的小丘為起點,進而輻射來開來,如同曲折的小徑一樣,將遼闊的河水分隔開來,有幾分類似於防洪的堤壩,卻並不是用磚石搭砌,反而更像是河床天然隆起,而其下必然自有暗道相通,不至於將河流阻斷和分割……
看樣子這些小徑足以承受人在其上行走,隻是不知道這河水是否會一直像現在這樣的平靜,不要當大家走到一半的時候忽然漫上了堤壩,萬一再遭遇到河中的大魚,對於中人來說可就真是叫天天不應了。
正南問魯濱遜,他既然在這裏兩年之久,肯定嚐試過接近雲樓,下麵這道路是否足夠安全?
魯濱遜迴答道:“安全方麵倒是沒有問題的,可是要想通過這些路到達海市蜃樓的話,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richard覺得奇怪,忙問道:“難道這些小徑都不是通到雲樓的嗎?那它們的終點在哪裏?”
“這裏——”魯濱遜指了指腳下,“八條小路我每條都試著走了不下十遍,無一例外地繞迴到起點,所以我說那座建築簡直就是海市蜃樓,兩年來一直這樣立在那裏,你能看到它在雲霧中的半隱半現的形態,甚至能夠聞到它所散發出來的紅木的清香,可它其實並不真的存在,一切都隻是視覺和嗅覺合力製造的幻象罷了……”
正南能夠感覺到魯濱遜的絕望,任憑是誰在做了那麽多次的嚐試最終卻仍舊收獲失敗後,都會像他這樣的給予自己以心理暗示,就如同吃不到的葡萄永遠都是酸的一樣,既然近在眼前卻總是無法到達,那這雲樓自然形同飄渺,一無是處了。
魯濱遜無法做到的事情,不代表他正南也同樣就會失敗——他還記得當初在北海的時候,眾人也是被困在精靈屋下的密道當中無法逃脫,最後憑著一句“地龍可過”的指導,還不是從那鬼鋪路的險境中逃脫出來嘛。相比較起來,現在的境況雖然同樣暫時令他束手無措,總歸不像上次那樣攸關性命吧。
無論如何正南都決定要先試一下,他帶著大家又向前走了一小段距離,直接走到了八條小徑的分岔口這才停下了腳步,讓其他人都在原地等候,他則是和青山隨便在其中選了一條,朝向幾百米開外的那團雲霧走去。
小徑上的細沙踩上去沒有想象中的那樣鬆軟,寬度也隻有2米左右,兩側就是緩緩流過的河水,使得在當中的他們就感覺是站在一隻逆水而行的龍舟上一般,說不出的怪異的感覺。
魯濱遜既然都說沒有危險,正南和青山也就沒那麽緊張,兩個人很快走進了濃霧當中。
青山從背包裏抽出手電筒遞給正南一支,他們合力將兩束光束掃向前方,卻仍舊隻能照到幾米的範圍,好在腳下的小徑筆直如初,也不見有什麽異常的事情發生。青山走著走著甚至開始不由得念叨起先前魯濱遜的話未免太過危言聳聽,像他們這樣一路走下去怎麽可能迴到起點?看來他不僅是嚴重失憶,甚至還有些前後部分、不辨方向了。
與青山的樂觀比較起來,正南總覺得事情應該不會如此簡單。他對青山說這團雲霧著實奇怪,依照魯濱遜的意思至少在這兩年裏都不曾散去,再結合這河流和雲樓的布局,怎麽看都像是具有某種特殊功用的風水格局,難不成那雲樓是越王墓的地上建築,其下就是埋葬閩君搖的墓穴地宮?
青山卻道:照理說不該如此,三叔曾經說過,中國的墓葬形式更加注重的是地宮的建造,而地宮之上一般隻做封土樹碑而已,地麵上建造如此大型的建築,是直到明清時才在帝王的陵寢上廣泛使用。再說如果這雲樓真是越王所建,那至少也有兩三千年的時間了,就算使用的是上乘的紅木或者楠木,如果沒人經常加以看護和保養的話,到現在還不變成一堆木屑了麽——要我說那雲樓並不是什麽遠古的東西,頂多就是明清甚至民國時期建造而成,並且十有八九空空如也,沒啥古董值得倒騰的……
正南雖然對青山的猜測正確與否還有保留,但經他這一提醒忽然想起個事來,一拍腦袋道:
“雲樓飛棧,雲樓飛棧——如果前麵的是雲樓,那我們腳下的豈不就是八條飛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