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外出學幕的爺爺就迴來了。他很羨慕兩個弟弟運氣好,也想去當兵。但是作為長子,又不能撇下老媽不管,隻好進官府當一名文案師爺,挑起了養家的重擔。兩個弟弟出國以後,家中就剩下太奶和爺爺,母子二人相依為命。

    在武昌老家,爺爺周恢常到圖書館去看書,在那裏遇見的多是些勤奮好學的年青人,接受了許多維新變法和鼓吹革命的新思想。當年六弟七弟都在武備學堂念書,有不少武備生也叫周恢為五哥,所以周恢和吳祿貞、朱和中、呂大森等人都成了好朋友,他們常到花園山孫家花園李廉方(步青)家裏,談論反清革命,他們的活動常引起官府的懷疑而遭到查禁。庚子之亂以後,六弟七弟和朱和中等人先後出國,吳祿貞調往北京,李廉方則被驅逐出境。

    1904年(光緒三十年)7月3日,呂大森、張難先等人在多寶寺街成立了“科學補習所”,呂大森擔任所長。爺爺周恢也參加了科學補習所,成為安插在省衙裏的一個眼線,負責監視官府裏的動態,在衙門內部暗地從事革命活動。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太奶給爺爺娶了媳婦,新娘子是溫家的大小姐,也就是我的奶奶溫夫人。第二年,太奶抱了武昌周家七房的第一個孫子,他就是五房的長子、我的父親。這一年是我們周家大喜的一年。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奶奶又生了二叔。同年,七爺戴著一條假辮子迴國成親。這三年,我們周家是年年有喜,可是這一年光緒帝和慈禧太後相繼駕崩,舉國大悲,所以,周家的喜慶也暗淡無光了。

    湖北巡撫更換了好幾屆,譚繼詢之後,於蔭霖幹了一年,後來,是端方繼任。1904年精減機構,巡撫由張之洞兼任。1907年張之洞調京,趙爾巽署理湖廣總督,後來換了瑞澄。周恢一直在撫衙上班。這時,革命活動的重心轉向在新軍內部發展力量。爺爺在結婚以後,就隻和少數革命黨人保持聯係,在公開場合就很少參加活動了。

    “科學補習所”經過幾次失敗和幾次更名,已發展壯大為“文學社”。1911年9月(宣統三年七月),“文學社”和漢口的“共進會”實行聯合。這時,兩江總督端方以“督辦粵漢、川漢鐵路大臣”的身份,查辦四川省保路風潮。瑞澄就把步兵三十一標、三十二標等大部分兵力都撥交端方帶去四川,這就使武昌城內空虛。文學社和共進會商議,認為此時正是起事的好機會。

    當時,武昌駐軍隻剩下張彪的第八鎮和黎元洪的第二十一混成協。黎元洪是張之洞器重之人,他對待士兵較寬容,喜歡結交文化人,一向同情革命黨,在社會各階層中有較高的威望。黎元洪的文案劉稚亭和爺爺素有交往,但是,他對爺爺的秘密卻毫不知情。爺爺在革命黨機關內一直采用化名,隱蔽較深。

    10月初,武昌城內,謠言四起,說革命黨將於陰曆八月十五殺韃子。為此,瑞澄召集文武官員,舉行緊急會議,布署防務措施。實際上,革命黨人早已滲透新軍內部。瑞澄、張彪等人有如坐在火山口上,尚不知末日即將降臨。

    爺爺、奶奶領著三個孩子(父親、二叔和光珩姑)陪伴著太奶,祖孫三代正在家裏歡度中秋佳節。爺爺的朋友也來家裏看望,說些官府裏的新聞。他們都知道,謠言事出有因,但是起事的時間,還沒有最後確定。中秋節依然很平靜地度過了,官府裏也鬆了一口氣。

    又過了三天,忽然傳來消息,說漢口寶善裏出事了。原來,革命黨的炸彈意外爆炸,驚動了俄國巡捕。寶善裏已被查抄,事態很快就波及到武昌。戈什哈和警察也查抄了小朝街革命黨的機關,逮捕了三十多個人,還連夜處死了三個人。

    第二天,緊閉城門,斷絕交通。官府依據查抄的革命黨人名單,按圖冀索,繼續進行大搜捕。忽然,老天作美,下起了大雨,延誤了大搜捕的進度。爺爺出去打探消息,才知孫武被炸傷、蔣翊武逃脫、劉複基、彭楚藩、楊洪勝三人被殺,機關已遭到了破壞。幸好對新軍內部的搜捕,還沒有開始。於是,革命黨人決定立即起事,不能坐以待斃。

    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日),晚上剛吃完晚飯不久,就聽外麵槍聲、炮聲驟起,打了起來,太奶、爺爺和奶奶一夜不曾合眼。第二天一大早,槍炮聲漸漸稀少了,外麵人聲嘈雜。爺爺的幾個朋友興衝衝地跑來,一進大門就喊:五哥!起義成功啦!爺爺看見他們披頭散發的樣子,才知他們把辮子都剪掉了。於是爺爺也剪了辮子,和他們一起跑了出去。

    原來,昨天晚上,城內的工程營首先發難,南湖炮隊立即響應,楚望台軍械所也落入革命軍的手中。炮隊占領蛇山以後,開始進攻製台衙門和總督衙門。這時候,瑞澄已逃到楚豫兵艦,黎元洪也躲了起來。今早天還沒亮,張彪逃往漢口,武昌基本落入革命軍之手。一大清早,就在漢陽門城樓和鍾鼓樓升起了共進會的十八星旗。

    文學社和共進會的成員聚集在楚望台前,可是,劉複基、孫武和蔣翊武等頭頭卻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都不在場。群龍無首,議論紛紛。最後,推舉黎元洪當了都督。在諮議局召開大會,成立了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同時,向全國發出了通電,武昌起義宣告成功。

    10月23日,七爺所在的九江新軍,也起義成功了。不出一個月,全國已有十三個省宣告獨立。

    1912年(民國元年)元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結束了滿清王朝二百六十八年的統治。

    周家遷到武昌已經五十多年,終於時來運轉,太奶也苦盡甘來,過起了揚眉吐氣的日子。這一年,父親五歲,二叔四歲,光珩姑也已經三歲,正是太奶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

    參加開國大典後,爺爺周恢和孫武、孫發緒等人去了上海。春節前,爺爺迴家來接家眷,正趕上七爺也迴家來看太奶和他的女兒。爺爺原要把太奶一起接到上海去,太奶不願意去。一則上海住的地方太小,二則老七難得迴一趟家,老六在國外還沒有迴來,如果太奶走了,老宅就沒人了,他們迴來上哪去住呢?太奶執意不肯離開玉樞殿烏魚池二號的老宅,於是就留下了。

    爺爺自從外出學幕迴來,和太奶在一起,生活了十二年。父親和二叔從小受到太奶的寵愛,父親就是太奶的“寧馨兒”。在老宅的院子裏,祖孫三代,歡歡樂樂。這一走,害得太奶朝思暮想,常常以淚洗麵。好在太奶身邊還剩下一個孫女光珩姑,現在已經懂事了。所以,太奶很快地就把心思都集中到孫女身上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世春秋(第三版)最新修訂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元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元培並收藏家世春秋(第三版)最新修訂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