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此行定能一舉克複兩廣。”


    “殿下用兵如神,粵、桂之兵自難以敵……”


    “天軍所至,逆賊必望風而降……”


    “先定江南,再伐東虜,我大明必得中興……”


    朱琳渼見朝臣們好聽話不要錢般說個沒完,隻得抬手示意安靜,又讓龐天壽宣讀另一道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國遇大厄,陷半壁與賊,天下皆憂。舉其因,蓋軍戰不利,將受命無斷,兵臨陣無勇,而兵將之疲弱,又以衛所糜爛起……


    “故,先帝乃令操行新軍,以振國威,經贛、閩數戰,其效彰然……


    “今為複社稷,繼北進兩京,正當據新軍成法,推以效之……


    “詔令兵部,即日起革軍製,廢衛所,停私兵,天下皆行。其後始,國之兵馬以野戰、駐地而分,以國庫養之。野戰主討逆、禦外敵,盡以精銳。駐軍主勘亂、維秩,分域而守,以定地方……


    “欽此。”


    大明自立朝起便倚為柱石的衛所兵製即刻廢止?軍官再不許募養私兵?野戰,駐地?全部以朝廷稅賦供養?


    朝臣們被這連串舉措驚得麵麵相覷。


    其實經過之前的軍隊轉製,衛所已經不複存在,私兵雖還有些,但基本沒有兵力過千的。


    而野戰軍和駐軍的區分方式沒在明麵上提到過,但龍衛軍和破虜營便是實質上的野戰軍,萬元吉、朱由槙等人所部隻能守禦地方,正與駐軍職責無二。


    故而這軍製改革的第二步看似動靜極大,但實則早就潤物細無聲地完成了,現在隻不過正式宣布一下,定為規矩而已。


    朝堂上的武將幾乎皆出自龍衛軍和破虜營,便是有其他來源的,基本上也都唯輔政王馬首是瞻。


    是以,待龐天壽將聖旨念完,武將這邊立刻高唿,“臣領旨,皇上聖明!”


    文官那邊大多是與己無關,沒必要拂了輔政王殿下的意。便有些老頑固想要喊幾句“壞了祖製”,但轉頭見武將那邊齊如鐵板一塊,也隻得將念頭壓了下去。


    西征和軍製改革的兩件大事公布已畢,朱琳渼又做了些北伐期間朝廷運作方麵的安排——基本上由內閣負責處理政務,大事以三位顧命大臣商議以決——這便宣布散朝。


    待他剛走下文華殿前的台階,張家玉便已派人來向朱琳渼稟報,說西征的龍衛軍已在天興府西南集結完畢,隨時可以開拔。


    這便是新式軍隊的效率!


    而朱琳渼作為一個習慣了後世生活節奏的人,效率更是不會低。


    他正猶豫是否要將餘新招來,再叮囑一下駐軍軍區劃分的事情,或是這便動身率軍西去廣東,便見鄭廣英帶了一人快步而來。


    “屬下拜見輔政王殿下。”


    兩人上前行禮,朱琳渼這才看到鄭廣英身後的正是負責南安船廠的錦衣衛百戶馬彥珍。


    “有何事盡且說來。”


    鄭廣英揖道:“迴殿下,今早馬彥珍稟報,說他找到了以前鄭逆自南洋帶來的那兩名工匠。”


    說著,他向身後示意,馬彥珍忙接道:“他們一直未遠離南安,藏身石曲村已有月餘。屬下使人在鄉野間尋查外地口音之人,得裏正舉報,方擒此二人。”


    “你又立了一功。”朱琳渼點頭讚道。據南安船匠所說,這兩人應該是熟諳蓋倫船建造的。有他們的技藝,加上自己提供的圖紙,看來大明水師的蓋倫戰船要不了多久便能現世了。


    他旋即又皺了皺眉對馬彥珍道:“你說‘擒’此二人?他們與水師大有用處,切不可怠慢了。”


    “是。屬下知錯,迴去便與他們賠不是。”


    鄭廣英一旁又道:“殿下,據這兩名工匠供述……所言,他們老家原在閩南,因祖輩逃難才去了呂宋。又言呂宋以南有座以西巴你亞人所建船廠,卻有甚多明人後裔在此為匠,其中大有造船技藝遠超他二人之輩。”


    “哦?”朱琳渼聞言雙眼微眯,西班牙人的造船技藝在歐洲可是排的上號的,而曆史上馬尼拉也的確是有一座亞洲最好的船廠。若是其中有華夏子民,或許可以挖挖牆腳。


    “他們可提到這些流於海外的匠人是否有重迴故土之意?”


    明代可不比二十世紀那會兒,人人都削尖了腦袋想出國。時下明人皆稱外國為荒僻野地,不是實在沒辦法誰都不想離開大明。


    果然,鄭廣英道:“其言呂宋工匠常思返鄉,隻是夷人監管甚嚴,卻難得機會。”


    朱琳渼點頭道:“你挑些精幹手下,讓禮部助他們去趟呂宋,需要使銀子的地方盡管花,想辦法給我搞些優秀船匠迴來!”


    “屬下遵命!”


    朱琳渼又看向馬彥珍道:“你倒是個人才,連續兩次立功,往後便升任千戶吧。”


    馬彥珍忙跪伏在地,“謝殿下栽培!”


    ……


    申時剛到,龍衛軍四千主力便在輔政王殿下率領下朝上杭而去。他們將在那裏出福京,進入廣東最東邊的潮州府。


    與兩個多月前不同,此時的龍衛軍已基本完成了步兵騾馬化。


    得益於杉關大捷時繳獲的大批戰馬,每一名龍衛軍士兵至少都配備了一匹戰馬,炮兵兩人三馬,騎兵更是一人兩馬。


    眼下龍衛軍的《訓練手冊》規定,所有步兵都必須會騎馬才行。雖然僅經過兩個月的突擊培訓,很多人的騎術還很是一般,但應付日常行軍卻毫無問題。


    是以這四千龍衛軍的行軍速度之快,簡直與普通的騎兵隊伍相差無幾。正常行軍的情況下,一天前進七十裏不在話下,緊急情況下急行軍甚至可以達到日行二百裏!


    僅八天時間,大隊人馬便已走過永安,進入閩南地界。


    而自打到了閩南,便常能見到百姓自發地聚於道路兩側,為西征大軍踐行。


    這些都是閩南災民,其中大多數人都曾以為自己必會餓死無疑,正是朝廷不遺餘力地賑災,他們才得以活了下來。


    故而他們對朝廷那是打心底裏感激,更是把輔政王當作再生父母一般!


    ? ?因為在下想跟大家更密切地交流,創建了《大明之崛起1646》的書友群,群號683142639。歡迎各位書友的加入。在下還會不定時在群裏發放紅包,想要紅包的親們可千萬不要錯過了!


    ?   在下新人一枚,因為寫作之路異常艱辛,特別希望可以得到各位書友的厚愛與支持。請大家不吝手中的月票、推薦票、收藏、點讚、打賞、書評、章評及五星好評給在下。能得到大家的反饋,我才能及時把握方向,將本書寫得更好!


    ?


    ????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之崛起1646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海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海山並收藏大明之崛起1646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