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聞言都是震驚無比,尤其是徐爾路這個行家更是深以為然——氣孔從來都是炸膛的罪魁禍首,沒有了氣孔為害,成品率必然成倍提高。還有不用打磨炮膛,光是這一步便能節省至少十天時間!
其實鐵範鑄炮的有點還有很多是蘇承羽沒說的,例如鐵質內範穩定,不容易在澆築的時候歪斜。還有鐵範脫範速度快,在脫範之後炮身還是紅熱的,像修整炮身不平整之處、鑽火門等工序都可以在此時進行,比炮身冷卻之後再做輕鬆數倍。
末了,蘇承羽又簡單補充了一句,“當然,工藝細節上的問題自有我來解決。”
然後他便開始對徐爾路及工匠們詳細講述了鐵範鑄炮的流程。
鐵範也屬於鐵製品,自然得先用泥範來澆鑄。所以首先要製泥範,跟鑄炮的泥範正好相反,等於用泥捏成大炮的樣子。
不過比起鑄炮,鑄鐵範的泥範不必太擔心氣孔問題,畢竟不會承受太大壓力,所以其泥範製作起來輕鬆許多。
為了方便脫範方便,鐵範並不能鑄成整個大炮的尺寸,而是分成幾段。兩千斤炮分四段便可。每段又分為左右兩瓣。
鑄炮時將每一段的兩瓣扣在一起,然後將所有分段摞起來,外層用鐵箍上下左右紮緊即可。
立刻便有工匠提出疑問,“萬一這澆鑄的銅水和鐵範燒在了一起怎麽辦?”
那名家鄉用鐵範製造農具的工匠笑道:“鑄過鋤頭、鐵叉的都知道,鐵範內壁是要刷隔層的。村裏的鐵匠多用細灰、泥沙加水塗在內壁上,然後再用煤灰加水刷一遍。”
蘇承羽點頭,“正是如此。”其實這鐵範內壁的覆層和砂模鑄造用的原料相同。後世用來鑄造的型砂一般都是極細的沙粒、細粘土加、桐油、碳粉混合而成。不過鑄造千斤大炮這麽大的部件倒也不必這麽精細,用土法就足夠了。
待確認製範工匠們都搞清楚了工藝細節,蘇承羽便吩咐大家開始製作鑄鐵範用的泥範。
製作大炮形狀的泥範比之前更為簡單,現下的製範工藝為了保證整個泥範的均勻,是要將泥範架在一根巨大的木杆上不斷轉動,利用離心力使各方向均勻。
圓柱形的泥範自然更方便用木杆旋轉,不像鑄炮用的泥範,還要加很多木件支撐。
這些工匠端的技藝熟練,僅用了一下午工夫便將泥範製好。蘇承羽為了加快泥範幹燥的過程,還讓工匠在泥範外層的原料裏加了些石膏。並且為保險起見,他還讓工匠們多製了幾個泥範備用。
待工匠們將泥範置於棚中,剩下的便隻有耐心等待其陰幹了。
經過一天的接觸,蘇承羽了解到這個徐爾路是名舉人,來管理贛州軍器局不過兩個月時間。
是楊廷麟為了鑄炮,才依靠自己的私交請他從上海輾轉水路來到贛州幫忙的。
徐爾路原以為自己對鑄炮已頗有心得,但這次見了蘇承羽之後才知道人外有人。
除了這鐵範鑄炮之外,交談之中陳州王提到的什麽線膛炮、後膛炮閂、光學瞄具之類的概念聽得他瞠目結舌。雖聽起來都極為匪夷所思,但讓蘇承羽這麽說出來,卻又讓他覺得非常合理,甚至很快就有望實現。
是夜,徐爾路親自送夜宵到陳州王下榻的驛館,然後趁機討教些“高精尖”的鑄炮知識。
蘇承羽也不藏私,有問必答,到底能為大明多培養一個技術人才是一個。
後來兩人從鑄炮說到火器,從火器說到自然科學方麵,最後蘇承羽幹脆將各種數理化知識想到什麽說什麽。
這徐爾路也頗了得,本身有很紮實的近代科學知識底子,蘇承羽所說的東西他竟能聽懂了五成去。
他越聽越是驚訝無比,各種聞所未聞的概念、定理、公式蘇承羽信手拈來,而且思考問題的角度極為新穎,片刻工夫就讓他有茅塞頓開般的明悟。
眼看夜深,他不敢耽誤蘇承羽休息,便要起身告退,臨走前無不感慨道:“下官祖父鑽研幾何、算學經年,下官自以為他是大明在這方麵的翹楚。今日遇到殿下,方才知道下官所知實在有限。”
“鑽研幾何、算學?”蘇承羽心中一跳,還自以為是翹楚?他忙問道,“敢問令祖尊名?”
徐爾路肅容拱手道:“崇禎朝內閣次輔,諱上光下啟。”
“光啟?”蘇承羽愣了一下,徐光啟?!
怪不得敢說是幾何翹楚,這是中國第一個翻譯《幾何原本》的學者,大明的“中科院院士”啊!
他猛然想起徐光啟有五個名字帶有“爾”字的孫子,皆有一番學識,最終繁衍出一個龐大的家族,現在上海徐家匯就是他們從前的聚居之處。
那這個徐爾路應該就是其中之一了。
難怪他對幾何、數學之類基礎紮實,又對鑄炮頗有研究,原來是家學淵源。要知道,曆史上自從徐光啟去世後,大明就很難鑄造出質量過硬的紅夷炮了。
楊廷麟能請到徐爾路來管理軍器局也真是得了一員良將。
蘇承羽忙揖禮道:“久仰久仰。令祖實乃大明幾何學啟智第一人!在下所學,也有很多是源於《幾何原本》的。”
“怎敢當。”徐爾路忙謙道,“他老人家若還在世,恐怕也得向殿下討教一二。”
於是之後幾天,徐爾路隻要有空便來纏著蘇承羽討教各種知識。
蘇承羽索性按照徐爾路的基礎,開始給他上起了高中數學以及初中理、化課程,這樣學起來也能比較係統一些。
三天後,蘇承羽便讓人將泥範搬到通風處,並在五尺外放置炭火用煙熏製。通常火炮泥範的陰幹時間都要一個月以上,但他可沒這麽多閑時間。
他這麽做其實並非莽撞,一來製鐵範的泥範是分成了四段的,比製炮的泥範小得多,也幹得快。二來這泥範上有微小的裂隙也不要緊,燒幹前用泥水抹平即可,鐵範不像大炮那麽嬌氣,它是修補打磨的。
趁炮還沒開始鑄造的工夫,蘇承羽讓喬千返迴龍南,將那個從澳門招來的名叫安東尼的試炮手帶來贛州。他最近一直在做炮兵的理論教官,眼下正好可以讓他來軍器局發揮一下專長。
(本章完)
其實鐵範鑄炮的有點還有很多是蘇承羽沒說的,例如鐵質內範穩定,不容易在澆築的時候歪斜。還有鐵範脫範速度快,在脫範之後炮身還是紅熱的,像修整炮身不平整之處、鑽火門等工序都可以在此時進行,比炮身冷卻之後再做輕鬆數倍。
末了,蘇承羽又簡單補充了一句,“當然,工藝細節上的問題自有我來解決。”
然後他便開始對徐爾路及工匠們詳細講述了鐵範鑄炮的流程。
鐵範也屬於鐵製品,自然得先用泥範來澆鑄。所以首先要製泥範,跟鑄炮的泥範正好相反,等於用泥捏成大炮的樣子。
不過比起鑄炮,鑄鐵範的泥範不必太擔心氣孔問題,畢竟不會承受太大壓力,所以其泥範製作起來輕鬆許多。
為了方便脫範方便,鐵範並不能鑄成整個大炮的尺寸,而是分成幾段。兩千斤炮分四段便可。每段又分為左右兩瓣。
鑄炮時將每一段的兩瓣扣在一起,然後將所有分段摞起來,外層用鐵箍上下左右紮緊即可。
立刻便有工匠提出疑問,“萬一這澆鑄的銅水和鐵範燒在了一起怎麽辦?”
那名家鄉用鐵範製造農具的工匠笑道:“鑄過鋤頭、鐵叉的都知道,鐵範內壁是要刷隔層的。村裏的鐵匠多用細灰、泥沙加水塗在內壁上,然後再用煤灰加水刷一遍。”
蘇承羽點頭,“正是如此。”其實這鐵範內壁的覆層和砂模鑄造用的原料相同。後世用來鑄造的型砂一般都是極細的沙粒、細粘土加、桐油、碳粉混合而成。不過鑄造千斤大炮這麽大的部件倒也不必這麽精細,用土法就足夠了。
待確認製範工匠們都搞清楚了工藝細節,蘇承羽便吩咐大家開始製作鑄鐵範用的泥範。
製作大炮形狀的泥範比之前更為簡單,現下的製範工藝為了保證整個泥範的均勻,是要將泥範架在一根巨大的木杆上不斷轉動,利用離心力使各方向均勻。
圓柱形的泥範自然更方便用木杆旋轉,不像鑄炮用的泥範,還要加很多木件支撐。
這些工匠端的技藝熟練,僅用了一下午工夫便將泥範製好。蘇承羽為了加快泥範幹燥的過程,還讓工匠在泥範外層的原料裏加了些石膏。並且為保險起見,他還讓工匠們多製了幾個泥範備用。
待工匠們將泥範置於棚中,剩下的便隻有耐心等待其陰幹了。
經過一天的接觸,蘇承羽了解到這個徐爾路是名舉人,來管理贛州軍器局不過兩個月時間。
是楊廷麟為了鑄炮,才依靠自己的私交請他從上海輾轉水路來到贛州幫忙的。
徐爾路原以為自己對鑄炮已頗有心得,但這次見了蘇承羽之後才知道人外有人。
除了這鐵範鑄炮之外,交談之中陳州王提到的什麽線膛炮、後膛炮閂、光學瞄具之類的概念聽得他瞠目結舌。雖聽起來都極為匪夷所思,但讓蘇承羽這麽說出來,卻又讓他覺得非常合理,甚至很快就有望實現。
是夜,徐爾路親自送夜宵到陳州王下榻的驛館,然後趁機討教些“高精尖”的鑄炮知識。
蘇承羽也不藏私,有問必答,到底能為大明多培養一個技術人才是一個。
後來兩人從鑄炮說到火器,從火器說到自然科學方麵,最後蘇承羽幹脆將各種數理化知識想到什麽說什麽。
這徐爾路也頗了得,本身有很紮實的近代科學知識底子,蘇承羽所說的東西他竟能聽懂了五成去。
他越聽越是驚訝無比,各種聞所未聞的概念、定理、公式蘇承羽信手拈來,而且思考問題的角度極為新穎,片刻工夫就讓他有茅塞頓開般的明悟。
眼看夜深,他不敢耽誤蘇承羽休息,便要起身告退,臨走前無不感慨道:“下官祖父鑽研幾何、算學經年,下官自以為他是大明在這方麵的翹楚。今日遇到殿下,方才知道下官所知實在有限。”
“鑽研幾何、算學?”蘇承羽心中一跳,還自以為是翹楚?他忙問道,“敢問令祖尊名?”
徐爾路肅容拱手道:“崇禎朝內閣次輔,諱上光下啟。”
“光啟?”蘇承羽愣了一下,徐光啟?!
怪不得敢說是幾何翹楚,這是中國第一個翻譯《幾何原本》的學者,大明的“中科院院士”啊!
他猛然想起徐光啟有五個名字帶有“爾”字的孫子,皆有一番學識,最終繁衍出一個龐大的家族,現在上海徐家匯就是他們從前的聚居之處。
那這個徐爾路應該就是其中之一了。
難怪他對幾何、數學之類基礎紮實,又對鑄炮頗有研究,原來是家學淵源。要知道,曆史上自從徐光啟去世後,大明就很難鑄造出質量過硬的紅夷炮了。
楊廷麟能請到徐爾路來管理軍器局也真是得了一員良將。
蘇承羽忙揖禮道:“久仰久仰。令祖實乃大明幾何學啟智第一人!在下所學,也有很多是源於《幾何原本》的。”
“怎敢當。”徐爾路忙謙道,“他老人家若還在世,恐怕也得向殿下討教一二。”
於是之後幾天,徐爾路隻要有空便來纏著蘇承羽討教各種知識。
蘇承羽索性按照徐爾路的基礎,開始給他上起了高中數學以及初中理、化課程,這樣學起來也能比較係統一些。
三天後,蘇承羽便讓人將泥範搬到通風處,並在五尺外放置炭火用煙熏製。通常火炮泥範的陰幹時間都要一個月以上,但他可沒這麽多閑時間。
他這麽做其實並非莽撞,一來製鐵範的泥範是分成了四段的,比製炮的泥範小得多,也幹得快。二來這泥範上有微小的裂隙也不要緊,燒幹前用泥水抹平即可,鐵範不像大炮那麽嬌氣,它是修補打磨的。
趁炮還沒開始鑄造的工夫,蘇承羽讓喬千返迴龍南,將那個從澳門招來的名叫安東尼的試炮手帶來贛州。他最近一直在做炮兵的理論教官,眼下正好可以讓他來軍器局發揮一下專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