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 亭 集 序------129

    山東臨沂人,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出生於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為東晉宰相王導之兄王曠(淮南太守)的愛子。東晉初期,隨王導舉家南遷,定居於南京的長幹裏、烏衣巷一帶。

    其從小受父親熏陶,很是喜愛書法,7歲時,其從師於書法家衛夫人(王羲之的表姑媽)。後,正楷學於鍾繇 ,草書學於張芝,其博采眾長,自成風格。

    由於他的書法出了名,長期以來,許多人以得到他的字為榮。年青時的王羲之喜山愛水,他從南到北遍遊全國。

    王羲之也曾步入仕途,初時為主薄,後任過刺史、右軍將軍、會稽(今浙江紹興)內史。後因與上司不合,以身體不好為由(癲癇),辭去了會(kuai)稽地方官的官銜。從此他經常遊山玩水,吟詩會友,潛心於書法藝術,以至書法的造詣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353年,春天,王羲之帶著自己的兒子與謝安,司馬孫綽(chao)等41人,在會稽蘭渚山麓的蘭亭聚會。在一條彎曲的小溪旁,王羲之提議來一次傳統的“曲水流觴(shang,酒杯)”,觴漂流到誰的麵前,誰就得作一首詩,如果作不出來,就得飲酒三杯。此次41人,共作詩37首,王羲之作詩兩首,並寫出了千古流傳的《蘭亭集序》(為此次詩集的序言)。

    《蘭亭集序》共三百二十四個字,其中有二十個“之”字,每個“之”字都不一樣,該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許多人都想得到它,後來由於戰亂,《蘭亭集序》被唐朝一叫辯才的和尚藏於廟中的屋梁之上。

    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喜愛書法,特別欣賞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他請蕭翼打扮成一個書生去接近辯才,最後《蘭亭集序》被取走。為此,辯才傷心而亡。《蘭亭集序》的下落至此不明,據說太宗過於喜愛,囑兒唐高宗李治,將其在650年,陪葬於昭陵了吧?

    王羲之的書法在當時相當出名,這裏有幾個小故事:有一老太太在一橋上賣扇,賣不出錢。王羲之就在扇子上提了個“鵝”字,並落款王右軍,後告之老太太一定好賣。果,扇子一會兒就被人搶買完,後來那座橋就改名叫題扇橋了。

    老太太後來又找了王羲之許多次,王羲之不想再見她,就進入了一條巷子躲著老太太,那條巷子,後來就改名叫躲婆巷了。

    王羲之的另一愛好,就是喜歡養鵝。山陰(浙江紹興)城外一道觀的主持十分想得到王羲之的墨寶,就利用了王羲之的這一愛好,養了一群鵝,並讓人透露給王。

    王見鵝後一定要買,主持提出的條件是,為道觀書寫一卷《道德經》(見“老子”一節),王為了得到鵝,就為廟裏書寫了五千言的、老子的《道德經》。後人就將這《道德經》稱之為《換鵝帖》,這是王羲之續《蘭亭集序》後的第二部傑作。

    王羲之的住處,與一小寺相鄰。寺裏有一和尚,聽說王羲之有一顆夜明珠,要求一觀。後來王羲之有事,離開了一會兒,迴來時夜明珠不見了。和尚說,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麽迴事?王羲之對和尚立即有了看法。後來家中死了一隻鵝,在鵝的腹中,又發現了這顆夜明珠。王羲之很是後悔,向和尚道了歉,發誓不再養鵝了。為了告誡自己,以示後人,他懇請和尚將小寺改名為“戒鵝寺”了。

    再附王羲之小故事:

    成語“東床坦腹”:身在鎮江的太傅郗鑒(僅次於王導的重臣)著人在王導的相府中選女婿,相府中的年青人,人人爭先梳洗打扮,唯王羲之坦腹躺在東屋床上,如未聞之此事。後太傅說王羲之就是要選的女婿,故有“東床坦腹”之成語。

    成語“入木三分”:王羲之為曾為晉帝寫過到北郊的覆舟山(今南京的九華山)祭天的祝詞,王將字寫在沒有油漆的木板上,工匠在雕刻時發現墨汁侵入木板足有三分之多。這就是成語“入木三分”的來曆。

    墨汁當蒜泥:王羲之習練書法常常如醉如癡、廢寢忘食,一次吃飯時間已到,王羲之仍在練字,夫人唿之不到,隻好令人送去了饅頭與蒜泥。後來夫人再去看他時,隻見王羲之的嘴上布滿了墨汁,而送去的蒜泥卻一點都沒有動。

    此外,王羲之所作的與《會稽王(司馬道子)牋》、與《殷浩書》、與《謝安書》、與《謝萬(謝安之弟)書》、《蘭亭詩序》以及父墓前《自誓文》等皆是不可多得的上品文章。他的楷書,以《黃庭經》、《樂毅帖》為最,行書以《蘭亭集序》、《快雪時晴帖》、《喪亂帖》為最,草書則以《十七帖》最為傳神。

    東 晉 滅 亡------130

    東晉朝廷建立後,由於帝王的無能與腐敗,盡管有王導、謝安的盡力輔佐,然而政權極不穩定。385年,謝安病死後,政權搖搖欲墜。

    晉孝武帝司馬曜,是個整天酒醉昏迷的皇帝。他重用的同母弟司馬道子,也同樣酒醉昏迷。司馬道子委任兒子司馬元顯當政,在司馬氏兄弟之間、司馬道子父子之間,不斷發生權力之爭。司馬道子父子當權,貪汙、奢侈,政權腐敗到了極點。

    以桓溫的兒子桓玄為盟主的諸藩,占據了建康以西的郡州。此時,東晉可行的政令區域隻有江、浙的八郡。

    道徒孫恩,及後來的盧循的起義反晉,使東晉政權危在旦夕。占據東晉三分之二土地的桓玄,於402年,攻入建康。404年,廢晉安帝,自立為帝,建國,號楚。

    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人,劉裕(363年~422年),他是劉邦之弟一一楚元王劉交之後人,就是清晨與祖逖“聞雞起舞”的劉琨的曾孫。404年,他攻入建康,後,殺滅桓玄。

    405年,劉裕迎迴晉安帝。409年,劉裕擊敗盧循,北伐,亡南燕。411年~418年,劉裕擊敗諸割據者,及北伐亡後秦,均成功。

    420年,劉裕廢晉恭帝,滅盡皇族所用的人員,建立宋國,是為宋武帝。自此,經十一帝、104年的東晉王朝結束。

    19年後,中國北方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tao),滅掉了北方最後一個小國北涼,統一了北方,中國進入了又一個時期,南、北朝的時期。

    晉 帝 簡 介------131

    西晉武帝司馬炎(236年~290年):西晉第一代皇帝(見前節“西晉武帝”)。

    西晉惠帝司馬衷(259年~306年):西晉第二代皇帝(見前節“八為混戰”)。

    西晉趙王司馬倫(?~301年):其在位僅數月,亂中稱帝,不入皇室正統,後被賜死(見前節“八王混戰”)。

    西晉懷帝司馬熾(284年~313年):西晉第三代皇帝(見前節“八王混戰”及下行)。

    西晉湣帝司馬鄴(300年~317年):西晉末代皇帝,晉武帝司馬炎之孫。311年,劉聰(十六國的漢昭武帝)之族弟劉曜(yao)的部將石勒,攻陷洛陽,晉懷帝司馬熾被俘。313年,司馬熾,被劉聰毒死後,14歲的司馬鄴,正式繼位,其在位四年。

    316年,劉曜又攻破長安,俘虜湣(min)帝司馬鄴。一年後,18歲的司馬鄴,同司馬熾一樣被劉聰毒死,至此曆經四主,共52年,的西晉滅亡。

    東晉元帝司馬睿(276年~322年):東晉第一代皇帝,司馬懿之曾孫,琅琊王司馬覲之子。317年,司馬熾被害後,其在建鄴建立東晉。

    在其執政期間,王導、王敦兄弟起了很大的作用。王導掌握朝中大政,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說(詳見前節:“王馬天下”)。王敦掌握軍事。

    322年,王敦舉兵反叛,飛揚跋扈、把持東晉政權。該年元帝司馬睿憂鬱而亡。

    東晉明帝司馬紹(299年~325年):東晉第二代皇帝,晉元帝司馬睿長子,322年,繼位。其登基後於323年,親自督軍抵抗王敦攻打京城建康,並大破王軍,取得平叛的勝利。325年,27歲時竟病逝。

    東晉成帝司馬衍(321年~342年):東晉第三代皇帝,明帝司馬紹長子,325年,5歲時繼位。太後庾(yu)氏臨朝,大權完全掌握在舅舅庾亮的手裏。328年,臨淮太守蘇峻舉兵二萬,以“清君側”為名,進行反叛。蘇峻一舉攻下建康,庾亮逃至潯陽太守溫嶠處。

    後來在征西大將軍、都督荊、湘、雍、梁諸州的陶侃的協助下,同時司徒王導奉太後之詔,又密令三吳(吳郡、吳興、會稽)諸軍,共同討伐蘇峻。結果蘇峻、及弟蘇逸被殺。然,342年,司馬衍22歲時,病故。

    東晉康帝司馬嶽(322年344年):東晉第四代皇帝。成帝病重時,大權完全掌握在小舅舅庾冰的手裏。

    庾冰為確保自己皇帝之舅舅的身份,他以國家麵臨強敵,宜立長者為君王的借口,沒有立成帝的兒子,而是在342年,立了成帝司馬衍之弟。然,司馬嶽在位僅兩年,344年,23歲的康帝就病逝了。

    東晉穆帝司馬聃(dan 343年~361年):東晉第五代皇帝,康帝司馬嶽之子,其繼位時僅兩歲。此時,統領長江上遊的都督、安西將軍桓溫,也是明帝司馬紹之女南康公主的丈夫,他於347年,滅成(巴氐族酋長李特之子,李雄於304年,在蜀地所成立的大成國)。

    354年,桓溫又開始北伐,大敗秦軍(見前節:“北伐平胡”)。356年,第二次北伐,收複了洛陽。然而,晉穆帝司馬聃無意繼續北伐及移都洛陽,桓溫隻好作罷。

    此時期,15歲的穆帝司馬聃開始親政,然,不久生活就開始奢侈、糜爛。361年,19歲的穆帝司馬聃一命嗚唿。

    東晉哀帝司馬丕(341年~365年):東晉第六代皇帝,成帝司馬衍之子。因穆帝司馬聃無子,故其在361年,得以繼位。然,其不理朝政,沉於煉丹之術。終於在365年,中毒死亡。

    東晉廢帝司馬奕(342年~386年):東晉第七代皇帝,為哀帝司馬丕同母弟,因哀帝司馬丕無子,故其得以繼位。此時的大權仍然操縱在桓溫的手中,桓溫於371年,將其廢除,另立晉元帝司馬睿少子司馬昱為帝。司馬奕於372年,病逝。

    東晉簡文帝司馬昱(320年~372年):東晉第八代皇帝,晉元帝司馬睿少子,在位一年餘,於372年,病故。東晉孝武帝司馬曜(362年~396年):東晉第九代皇帝,簡文帝司馬昱之子。其登基後,桓溫見自己代理攝政王的希望破滅,起兵殺向建康,然,不久病逝,故司馬曜得以保全帝位。376年,司馬曜親政,令謝安掌管朝中軍政大權。

    383年,前秦苻堅率87萬大軍,攻打東晉。在謝安的指揮下,謝石與謝玄以八萬軍士,在淝水大破苻堅,造成苻堅的一蹶不振(詳見前節“宰相謝安”)。

    385年,謝安被擠出朝廷後,於該年病逝。司馬曜的兄弟司馬道子,執掌朝中的一切。自此兄弟二人,為爭奪朝中大權,爭鬥不休。391年,司馬曜被他寵愛的張貴人與宮女,用被子活活悶死。

    東晉安帝司馬徳宗(382年~418年):東晉第十代皇帝,孝武帝司馬曜之子,其15歲時繼位。此時,桓溫之子桓玄,殺司馬道子,掌握了朝中的大權。403年,桓玄逼司馬德宗禪讓王位,桓玄立國號楚。

    404年,劉裕在京口(今江西鎮江)、劉毅在廣陵起兵聲討桓玄。桓玄兵敗被殺。司馬德宗複位。418年,司馬德宗被劉裕殺害。

    東晉恭帝司馬徳文(386年~421年):東晉末代皇帝,孝武帝司馬曜之子,安帝司馬徳宗之弟,被劉裕立為皇帝,其在位二年。420年,劉裕逼司馬德文禪讓,自己登上帝位。東晉結束。421年,司馬德文被劉裕殺害。

    420年,劉裕廢晉恭帝後,滅盡皇族所用的人員,建立宋國,是為宋武帝。自此,經十一帝、104年的東晉王朝結束。

    19年後,中國北方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tao),滅掉了北方最後一個小國北涼,統一了北方,中國進入了又一個時期,南、北朝的時期。

    晉 朝 小 結------132

    政治:

    265年,司馬炎以奪殺手段滅魏,建立了晉朝,到420年滅亡,曆時156年。在政治上是腐朽的,他們貪財、鬥富、腐敗、奢侈、放蕩、荒淫,社會風氣淫邪,是非顛倒,政治敗壞。

    在司馬昭當政時期開始的,以老莊虛無之學為理論的,所謂清談的竹林七賢(見“西晉武帝”節),他們的作品是士族腐朽文化的表現,對當時的社會不無影響。故在中國的曆史上有“晉清談”之說。

    特別是在賈後專權、亂政後,造成了社會的動亂,直接導致了五胡,諸國的產生,使中國走向了大分裂,曆時近三百年,才得到統一。

    文學:

    東漢末年,在漢獻帝的建安年間,特別興盛的五言詩,到了晉武帝的太康年間,又興起了一個高潮。

    東晉時期的大詩人,陶淵明(364年~437年):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自號五柳先生(宅邊自種五顆柳樹)。他是東晉著名大將軍、大司馬陶侃之曾孫(見上節:東晉成帝司馬衍),其祖父、父親均任過太守,縣令,他一生不願為官,看不慣官場的阿諛奉承,不願為五鬥米折腰,在鄉間過著自耕的隱居的生活,被譽為田園詩人。

    其作品收集為《陶淵明集》(10卷),其中代表作有《桃花源詩並記》、《歸去來兮辭》、《歸田園居》、《飲酒》、《挽歌》、《擬古》、《和郭主薄》等。他的五言詩歌,具有獨立的藝術風範,是我國古體詩中一卓越的作者,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437年深秋,貧困交加的陶淵明在艱辛與憂憤中病逝。

    史學:

    西晉史學家陳壽,於280年,開始撰寫《三國誌》,全書共六十五卷,其中《魏書》三十卷、《吳書》二十卷、《蜀書》十五卷,主要記述了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曆史。

    藝術:

    東晉時期的大畫家,顧愷之(343年~409年),擅長人物畫,著名的作品有《洛神賦圖》、《女史箴(zhen)圖》(目前在英國的大英博物館)、《維摩詰居士壁像》(此畫作於寺壁,後當眾畫眼點睛,為建康的瓦官寺開光、募捐)等,非常有名。山水畫也同樣有名(遺憾的是,顧愷之的真跡均以失傳,目前出現的均為仿製品)。

    書法,在西晉時期是作為一門重要的藝術來看待的,東晉時期,我國出了個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其著名的作品有《蘭亭集序》(注:現存的均為臨摹本)。其第七子王獻之也是著名的書法家,父子二人被稱“二王”,其名著為《洛神賦》十三行。

    在蘭亭有一池綠水(據說,當時池水是墨綠色的,這是由於王羲之常常在此洗筆而造成),池畔的一小亭裏立有一石碑,碑上刻有“鵝池”二字。這二字,相傳,是由王羲之與王獻之二人合寫而成。那天,王羲之剛好在石碑上寫好一個“鵝”字,這時聖旨到,王羲之就去接旨去了。這時王獻之就接著在下麵寫了一個“池”字。如果你細看,這兩個字還的確有點差異。真是應了父在上,子在下,子承父業了。

    佛教:

    來自於天竺(印度)的佛教,在漢朝開始得到發展。到了晉朝,仍不斷有僧人西行求法,佛教迅速蓬勃發展起來。

    特別是到了東晉,發展尤甚,較著名的有法顯曆經艱險西行天竺。以至於建康(東晉時期,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商業城市)盡有寺廟無數。

    玄學:

    由先秦,漢朝開始的玄學,到了晉朝已是盛行的一門顯學,並且提出了新的討論對象,形成了一種思辯性更強的哲學。

    醫學:

    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名醫的皇甫謐(mi),精心研究針灸,寫出了《針灸甲乙經》,皇甫謐被盛稱我國及世界的針灸之祖。

    人口:

    約有1600餘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曆史及舊事遺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翼龍浩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翼龍浩然並收藏中華曆史及舊事遺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