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古 時 期
三 皇 五 帝------2
到了上古時期的父係社會出現了三皇,那是公元前4700年之前的事了。天皇叫太昊(hao)伏羲(xi)。他教人搭木而居、結繩為網。在我國至今還有他的廟宇在朝拜與紀念他。
地皇叫神農,也叫炎帝。他教人播種五穀、種麻織衣、識別藥草(有神農嚐百草之傳說:相傳神農活了120歲,最後在識別草藥時,誤嚐了斷腸草而亡)、彎木為弓。
炎帝(神農),有個小女兒叫女娃。一次東海的龍王潛入山西長(zhang)子縣的漳河興風作浪,使漳河發了大水。女娃在與龍王的搏鬥中被龍王淹死了。後來她變成了一隻精衛鳥,口銜石子,每天填海不止,發誓要填平東海,這就是精衛填海的又一傳說。
人皇叫燧(sui)人,教人鑽燧取火,從此人們學會了用火取暖和燒烤食物,告別了食取生冷食物的習慣。
到了公元前4600年之後,有了五位帝王。五帝分別是:黃帝(姬軒轅)、顓頊(zhuan xu 姬顓頊)、帝嚳(ku 姬夋qun)、唐堯(伊祁放勳)、虞舜(姚重華)。他們生活在渭水中遊地區的天水(今甘肅省的東部)。
炎帝(地皇神農氏)與黃帝是太昊伏羲的後代,他們各相傳八代約520年。在湖南酃(ling)縣有炎帝八代榆岡的陵墓,1994年,該縣改為炎陵縣。在河北涿鹿縣建有黃帝廟。陝北黃陵縣有第二代軒轅黃帝的陵墓。河南新鄭是第八代軒轅黃帝生長統一萬國的地方。
河北涿鹿縣是炎帝、黃帝共同打敗蚩(chi)尤的地方。三皇、五帝對最初的人類進展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這個時期是人類的原始公社時期,也是人類的新石器時代。人類的社會已是以男性為主的父係社會了。
2009年1月,在安徽含山縣銅閘鎮淩家灘自然村遺址,考古發現了5500年至5300年前新石器晚期時的玉器,同時在台灣的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5500年前的精美玉雕“玉鳥”。這說明在公元前2500年,上古時期的人類,已開始懂得用玉進行裝飾、美化了。
同樣,在200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宣布:考古發現了,江蘇省張家港市東山村新石器時代的遺址。
原始公社時期的小結:
在這個時期,考古的發現主要是以仰韶(今河南澠池縣仰韶村)文化為主。經我國在長江流域河姆渡的考古,發現了七千多年前的稻穀,打破了人類的起源和稻穀都是由非洲傳入中國的說法。後在中國的江西萬縣,又發現了碳化了的、12000年前的稻穀,更是打破了這一說法。
這是人類由最初的原始群,進入了原始公社的、新石器時期的母係氏族公社。這時人類的社會是母係社會,人們隻知其母而不知其父。
到了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良渚文化,直至公元前2070年左右夏朝建立的這一時期,是人類的父係氏社會時期。這個時期一直延續至今。
在這個時期:(一)已以農業為主導。(二)畜牧業也是重要的生產部分。(三)手工業開始出現。(四)弓箭開始使用。(五)貨物交換的出現,表明已存在私有製的萌芽。(六)藝術已達到令人驚訝的地步(如上麵所敘的“玉鳥”)。(七)奴隸已開始出現,人類進入新石器時期的父係氏族公社。
說明:三皇五帝在曆史上是傳說中的人物,那時還沒有文字,《神農本草經》是東漢末年集體製作,托名於神農,故起名為《神農本草經》。該書載藥365種,其中有植物、動物、礦物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藥學專著,對我國的藥學發展影響巨大。
逐 鹿 中 原------3
傳說中的上古,大約在公元前3000多年的時候,黃河流域的中原大地上出現了兩個較為強大的部落:一個是神農氏炎帝,一個是軒轅氏黃帝。他們都是天皇太昊伏羲的後代。
神農氏炎帝的部落,生活在薑水流域一帶。而軒轅氏黃帝的部落,則生活在姬水流域一帶。
兩大部落都逐漸地向中原地區擴展著,為了爭奪黃河中原地區的土地、資源,他們在涿鹿(河北張家口)地區打了起來。大的戰爭有三次,最後一次黃帝取得了勝利,炎帝被迫遷到了南方。
而強大的九黎族(今苗族)首領蚩尤,為了爭奪中原地區同黃帝又打了起來。黃帝與炎帝就一起聯合起來,共同打敗了蚩尤,蚩尤被迫向北遷移了。
從此黃帝與炎帝就一起在中原地區共同生活、勞動和繁衍下來,他們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那時,我國民族大體的分布如下:
黃帝族分布在我國的西北部。在中原地區是炎帝族,姓薑。在北方是狄族,他們是我國匈奴的祖先。南方為蠻族,而蚩尤則是九黎族的首領。在西部是羌族與戎族、東方則統稱為夷族。
我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埃及、印度、巴比倫),有著非常悠久的曆史,從這時算起公元前後已有五千年的曆史了。
三 皇 五 帝------2
到了上古時期的父係社會出現了三皇,那是公元前4700年之前的事了。天皇叫太昊(hao)伏羲(xi)。他教人搭木而居、結繩為網。在我國至今還有他的廟宇在朝拜與紀念他。
地皇叫神農,也叫炎帝。他教人播種五穀、種麻織衣、識別藥草(有神農嚐百草之傳說:相傳神農活了120歲,最後在識別草藥時,誤嚐了斷腸草而亡)、彎木為弓。
炎帝(神農),有個小女兒叫女娃。一次東海的龍王潛入山西長(zhang)子縣的漳河興風作浪,使漳河發了大水。女娃在與龍王的搏鬥中被龍王淹死了。後來她變成了一隻精衛鳥,口銜石子,每天填海不止,發誓要填平東海,這就是精衛填海的又一傳說。
人皇叫燧(sui)人,教人鑽燧取火,從此人們學會了用火取暖和燒烤食物,告別了食取生冷食物的習慣。
到了公元前4600年之後,有了五位帝王。五帝分別是:黃帝(姬軒轅)、顓頊(zhuan xu 姬顓頊)、帝嚳(ku 姬夋qun)、唐堯(伊祁放勳)、虞舜(姚重華)。他們生活在渭水中遊地區的天水(今甘肅省的東部)。
炎帝(地皇神農氏)與黃帝是太昊伏羲的後代,他們各相傳八代約520年。在湖南酃(ling)縣有炎帝八代榆岡的陵墓,1994年,該縣改為炎陵縣。在河北涿鹿縣建有黃帝廟。陝北黃陵縣有第二代軒轅黃帝的陵墓。河南新鄭是第八代軒轅黃帝生長統一萬國的地方。
河北涿鹿縣是炎帝、黃帝共同打敗蚩(chi)尤的地方。三皇、五帝對最初的人類進展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這個時期是人類的原始公社時期,也是人類的新石器時代。人類的社會已是以男性為主的父係社會了。
2009年1月,在安徽含山縣銅閘鎮淩家灘自然村遺址,考古發現了5500年至5300年前新石器晚期時的玉器,同時在台灣的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5500年前的精美玉雕“玉鳥”。這說明在公元前2500年,上古時期的人類,已開始懂得用玉進行裝飾、美化了。
同樣,在200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宣布:考古發現了,江蘇省張家港市東山村新石器時代的遺址。
原始公社時期的小結:
在這個時期,考古的發現主要是以仰韶(今河南澠池縣仰韶村)文化為主。經我國在長江流域河姆渡的考古,發現了七千多年前的稻穀,打破了人類的起源和稻穀都是由非洲傳入中國的說法。後在中國的江西萬縣,又發現了碳化了的、12000年前的稻穀,更是打破了這一說法。
這是人類由最初的原始群,進入了原始公社的、新石器時期的母係氏族公社。這時人類的社會是母係社會,人們隻知其母而不知其父。
到了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良渚文化,直至公元前2070年左右夏朝建立的這一時期,是人類的父係氏社會時期。這個時期一直延續至今。
在這個時期:(一)已以農業為主導。(二)畜牧業也是重要的生產部分。(三)手工業開始出現。(四)弓箭開始使用。(五)貨物交換的出現,表明已存在私有製的萌芽。(六)藝術已達到令人驚訝的地步(如上麵所敘的“玉鳥”)。(七)奴隸已開始出現,人類進入新石器時期的父係氏族公社。
說明:三皇五帝在曆史上是傳說中的人物,那時還沒有文字,《神農本草經》是東漢末年集體製作,托名於神農,故起名為《神農本草經》。該書載藥365種,其中有植物、動物、礦物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藥學專著,對我國的藥學發展影響巨大。
逐 鹿 中 原------3
傳說中的上古,大約在公元前3000多年的時候,黃河流域的中原大地上出現了兩個較為強大的部落:一個是神農氏炎帝,一個是軒轅氏黃帝。他們都是天皇太昊伏羲的後代。
神農氏炎帝的部落,生活在薑水流域一帶。而軒轅氏黃帝的部落,則生活在姬水流域一帶。
兩大部落都逐漸地向中原地區擴展著,為了爭奪黃河中原地區的土地、資源,他們在涿鹿(河北張家口)地區打了起來。大的戰爭有三次,最後一次黃帝取得了勝利,炎帝被迫遷到了南方。
而強大的九黎族(今苗族)首領蚩尤,為了爭奪中原地區同黃帝又打了起來。黃帝與炎帝就一起聯合起來,共同打敗了蚩尤,蚩尤被迫向北遷移了。
從此黃帝與炎帝就一起在中原地區共同生活、勞動和繁衍下來,他們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那時,我國民族大體的分布如下:
黃帝族分布在我國的西北部。在中原地區是炎帝族,姓薑。在北方是狄族,他們是我國匈奴的祖先。南方為蠻族,而蚩尤則是九黎族的首領。在西部是羌族與戎族、東方則統稱為夷族。
我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埃及、印度、巴比倫),有著非常悠久的曆史,從這時算起公元前後已有五千年的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