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地雷陷阱,德軍能做的就隻有排雷。
這雖然有些麻煩,因為蘇軍使用的大多是簡易的木殼雷,金屬探測器對它是無用的,不過也並非無法排除。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手榴彈炸,炸桌子、炸地麵,看到什麽就先用手榴彈炸上一遍然後就基本安全了。
與此同時,德軍再努力沿著樓道往高樓層進攻。
讓德軍沒想到的是,這個進攻比他們想像的要輕鬆得多,不一會兒就拿下了三層,而且這幾層還都是沒有地雷的。
“他們隻來得及在第一層布設地雷!”安德裏亞斯少將說:“加快進攻節奏,把他們都清空掉!”
“是,將軍!”正帶領部隊攻樓的德特裏希上尉迴答,轉身就對著部下一陣大吼。
沿著樓道往上進攻並不簡單,主要是樓道上的蘇軍居高臨下占據地理優勢,而且樓道狹窄兵力無法展開,蘇軍隻需要幾把衝鋒槍布置在樓道兩側就能用火力將其封鎖,同時還能時不時的拋下幾枚手榴彈給德軍造成很大的麻煩。
但讓德特裏希上尉感到奇怪的是,雖然困難但進攻卻十分順利,不一會兒又拿下了兩個樓層也就是將對方逼到了頂部。
安德裏亞斯少將在這時就按捺不住了。
這不僅是因為五號樓進展順利讓安德裏亞斯少將認為有戰事可以往下發展,更因為馬馬耶夫崗的戰鬥需要彈藥……原本應該送往馬馬耶夫崗的彈藥全都落到蘇軍手裏,同時通往馬馬耶夫崗的補給線又被封鎖。
德軍進攻馬馬耶夫崗的補給線是醫院與學校之間的公路,這也是德軍在蘇軍防線中硬生生打出來的一條通道。
現在醫院和學校被占領,補給線甚至進攻部隊的退路都被封鎖了,就更別提將補給運上去了。
情急之下,安德裏亞斯少將下令對於其它建築的進攻隨即展開。
於是,一輛輛坦克和突擊炮湧了上來,至少有一個團的德軍跟著坦克和突擊炮以五號樓為中心向兩翼發起進攻,同時“斯圖卡”轟炸機也飛臨上空對樓頂實施壓製。
戰鬥馬上就進入白熱化,到處都是敵我雙方的近身廝殺和激烈爭奪。
但這些都是表麵現像,其實蘇軍對建築一直都有控製權。
舒爾卡看時候差不多了,就朝安德裏安卡點了點頭。
安德裏安卡馬上通過電話把命令傳達了下去:“反攻!”
一聲聲爆炸很快就響了起來,伴隨著爆炸聲的還有德軍士兵的慘叫。
戰鬥打到現在,各建築的蘇軍大多都被“逼”到高樓層。
德軍以為這是種勝利。
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高樓層對低樓層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可以自上而下的從走廊外將手榴彈拋進下層……當然,如果讓士兵們探出身去拋擲手榴彈同樣是很危險的,舒爾卡也不會讓他們這樣做。
他們有一個既簡單又實用的戰術,借助繩索。
簡單的說,就是將手榴彈綁在繩索一端,另一端拽在手裏,拉完弦後從窗戶或是走廊外一放……冒著青煙的手榴彈就會吊在下一樓層的窗口或是走廊半空“嗖嗖”的冒著青煙。
接著“轟”的一聲炸開,彈片居高臨下的四處亂飛,炸得德軍一片鬼哭狼嚎。
當然,這種戰術絕不隻是手榴彈。
事實上,蘇軍士兵為了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更多的是使用集束手榴彈和炸藥包。
瓦列裏就喜歡將從德軍那繳獲的反步兵地雷和手榴彈綁在一起往下放,這樣一炸開,反步兵地雷裏的鋼珠就四處飛射。問題是這麽做比較麻煩而且有一定的風險。
但瓦列裏不介意,因為他喜歡聽敵人在鋼珠下的慘叫聲。
後來舒爾卡告訴它其實沒必要這麽做。
“為什麽一定要反步兵地雷呢?”舒爾卡問。
“因為地雷裏有鋼珠!”瓦列裏迴答:“它們是絕好的彈片,這比手榴彈有效得多,不是嗎?”
這話說的沒錯,尤其是蘇軍的木柄手榴彈製作十分粗糙,有時炸開隻分成兩半……炸開應該是彈殼碎得越多越好,因為它主要依靠彈片傷人,如果隻分成兩半就意味著隻有兩塊彈片。
所以在極端情況下,有時會出現手榴彈拋在目標不遠的腳邊卻隻是將敵人震傷甚至還可以繼續戰鬥的情況。
如果是鋼珠就不同了,就像瓦列裏說的,那就是自帶彈片。
“是的,因為地雷有鋼珠!”舒爾卡迴答,然後就不說話了。
瓦列裏不明白舒爾卡這話是什麽意思,旁邊的安德裏安卡就提醒道:“瓦列裏同誌,如果你需要鋼珠的話,冶金廠裏難道不夠你用嗎?”
瓦列裏不由“哦”了一聲,興奮的點頭說道:“我知道該怎麽做了!天哪,我就像個傻瓜!”
瓦列裏的確像個傻瓜,它隻需要將鋼珠混在爆炸物裏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冒險用安全性不高的地雷改裝。
於是,第82步兵團很快就出現一種土製新裝備,鋼珠炸藥包……
鋼珠炸藥包製作起來很簡單,隻需要將小號鋼珠與炸藥包在一起就可以了。
它的缺點就是重量太大很難投擲。
不過這個缺點對於建築上的攻防戰沒有多大的影響,位於建築高層的蘇軍士兵不需要將它們投擲太遠,他們隻需要將其從樓頂推下就能炸到下方攻樓的敵人,或者像之前一樣,用繩索將其吊到下層空中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而位於低樓層的德軍,他們實際就是遭到兩麵夾攻:樓道處不斷有蘇軍士兵往下進攻,又是衝鋒槍又是手榴彈的,後方走廊的空中時不時的會突然出現幾個吊著的炸藥包……而且這些炸藥包的引信長度還是計算好的,德軍根本沒有時間躲避。
然後隻聽“轟”的一聲,德軍就倒下一片。
這使蘇軍自上往下打變得很容易,確切的說是不費吹灰之力,而對德軍來說簡直就可以用“屠殺”來形容……德軍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占領的樓層,沒想到沒過多久就成了他們的葬身之地。
這雖然有些麻煩,因為蘇軍使用的大多是簡易的木殼雷,金屬探測器對它是無用的,不過也並非無法排除。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手榴彈炸,炸桌子、炸地麵,看到什麽就先用手榴彈炸上一遍然後就基本安全了。
與此同時,德軍再努力沿著樓道往高樓層進攻。
讓德軍沒想到的是,這個進攻比他們想像的要輕鬆得多,不一會兒就拿下了三層,而且這幾層還都是沒有地雷的。
“他們隻來得及在第一層布設地雷!”安德裏亞斯少將說:“加快進攻節奏,把他們都清空掉!”
“是,將軍!”正帶領部隊攻樓的德特裏希上尉迴答,轉身就對著部下一陣大吼。
沿著樓道往上進攻並不簡單,主要是樓道上的蘇軍居高臨下占據地理優勢,而且樓道狹窄兵力無法展開,蘇軍隻需要幾把衝鋒槍布置在樓道兩側就能用火力將其封鎖,同時還能時不時的拋下幾枚手榴彈給德軍造成很大的麻煩。
但讓德特裏希上尉感到奇怪的是,雖然困難但進攻卻十分順利,不一會兒又拿下了兩個樓層也就是將對方逼到了頂部。
安德裏亞斯少將在這時就按捺不住了。
這不僅是因為五號樓進展順利讓安德裏亞斯少將認為有戰事可以往下發展,更因為馬馬耶夫崗的戰鬥需要彈藥……原本應該送往馬馬耶夫崗的彈藥全都落到蘇軍手裏,同時通往馬馬耶夫崗的補給線又被封鎖。
德軍進攻馬馬耶夫崗的補給線是醫院與學校之間的公路,這也是德軍在蘇軍防線中硬生生打出來的一條通道。
現在醫院和學校被占領,補給線甚至進攻部隊的退路都被封鎖了,就更別提將補給運上去了。
情急之下,安德裏亞斯少將下令對於其它建築的進攻隨即展開。
於是,一輛輛坦克和突擊炮湧了上來,至少有一個團的德軍跟著坦克和突擊炮以五號樓為中心向兩翼發起進攻,同時“斯圖卡”轟炸機也飛臨上空對樓頂實施壓製。
戰鬥馬上就進入白熱化,到處都是敵我雙方的近身廝殺和激烈爭奪。
但這些都是表麵現像,其實蘇軍對建築一直都有控製權。
舒爾卡看時候差不多了,就朝安德裏安卡點了點頭。
安德裏安卡馬上通過電話把命令傳達了下去:“反攻!”
一聲聲爆炸很快就響了起來,伴隨著爆炸聲的還有德軍士兵的慘叫。
戰鬥打到現在,各建築的蘇軍大多都被“逼”到高樓層。
德軍以為這是種勝利。
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高樓層對低樓層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可以自上而下的從走廊外將手榴彈拋進下層……當然,如果讓士兵們探出身去拋擲手榴彈同樣是很危險的,舒爾卡也不會讓他們這樣做。
他們有一個既簡單又實用的戰術,借助繩索。
簡單的說,就是將手榴彈綁在繩索一端,另一端拽在手裏,拉完弦後從窗戶或是走廊外一放……冒著青煙的手榴彈就會吊在下一樓層的窗口或是走廊半空“嗖嗖”的冒著青煙。
接著“轟”的一聲炸開,彈片居高臨下的四處亂飛,炸得德軍一片鬼哭狼嚎。
當然,這種戰術絕不隻是手榴彈。
事實上,蘇軍士兵為了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更多的是使用集束手榴彈和炸藥包。
瓦列裏就喜歡將從德軍那繳獲的反步兵地雷和手榴彈綁在一起往下放,這樣一炸開,反步兵地雷裏的鋼珠就四處飛射。問題是這麽做比較麻煩而且有一定的風險。
但瓦列裏不介意,因為他喜歡聽敵人在鋼珠下的慘叫聲。
後來舒爾卡告訴它其實沒必要這麽做。
“為什麽一定要反步兵地雷呢?”舒爾卡問。
“因為地雷裏有鋼珠!”瓦列裏迴答:“它們是絕好的彈片,這比手榴彈有效得多,不是嗎?”
這話說的沒錯,尤其是蘇軍的木柄手榴彈製作十分粗糙,有時炸開隻分成兩半……炸開應該是彈殼碎得越多越好,因為它主要依靠彈片傷人,如果隻分成兩半就意味著隻有兩塊彈片。
所以在極端情況下,有時會出現手榴彈拋在目標不遠的腳邊卻隻是將敵人震傷甚至還可以繼續戰鬥的情況。
如果是鋼珠就不同了,就像瓦列裏說的,那就是自帶彈片。
“是的,因為地雷有鋼珠!”舒爾卡迴答,然後就不說話了。
瓦列裏不明白舒爾卡這話是什麽意思,旁邊的安德裏安卡就提醒道:“瓦列裏同誌,如果你需要鋼珠的話,冶金廠裏難道不夠你用嗎?”
瓦列裏不由“哦”了一聲,興奮的點頭說道:“我知道該怎麽做了!天哪,我就像個傻瓜!”
瓦列裏的確像個傻瓜,它隻需要將鋼珠混在爆炸物裏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冒險用安全性不高的地雷改裝。
於是,第82步兵團很快就出現一種土製新裝備,鋼珠炸藥包……
鋼珠炸藥包製作起來很簡單,隻需要將小號鋼珠與炸藥包在一起就可以了。
它的缺點就是重量太大很難投擲。
不過這個缺點對於建築上的攻防戰沒有多大的影響,位於建築高層的蘇軍士兵不需要將它們投擲太遠,他們隻需要將其從樓頂推下就能炸到下方攻樓的敵人,或者像之前一樣,用繩索將其吊到下層空中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而位於低樓層的德軍,他們實際就是遭到兩麵夾攻:樓道處不斷有蘇軍士兵往下進攻,又是衝鋒槍又是手榴彈的,後方走廊的空中時不時的會突然出現幾個吊著的炸藥包……而且這些炸藥包的引信長度還是計算好的,德軍根本沒有時間躲避。
然後隻聽“轟”的一聲,德軍就倒下一片。
這使蘇軍自上往下打變得很容易,確切的說是不費吹灰之力,而對德軍來說簡直就可以用“屠殺”來形容……德軍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占領的樓層,沒想到沒過多久就成了他們的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