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身穿朝服的鄴王便來找到楊白華,要帶他一起前往台城麵聖。
“我今日要向陛下舉薦你,陳主書吩咐,讓你一定要表現得想急於謀個高位的樣子,主動提出要為大梁領軍,他自有辦法達成你的目的。”鄴王向楊白華叮囑道。
“一切都聽鄴王與陳主書的安排。”楊白華畢恭畢敬的迴答。
台城壯麗巍峨,殿閣崇偉。穿過重重的宮垣,來到了台城的正殿——太極殿。
“你且在此等候,稍後自會宣你上殿。”
“有勞鄴王殿下了。”
獨自站在殿外,楊白華正開始有些百無聊奈的時候,裏麵傳來洪亮的聲音,“宣!仇池楊白華覲見!”
楊白華忙來到殿門前,脫下鞋子,拱手快步進到殿裏,稽首叩拜,“偽臣楊白華,參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一個溫潤平和的聲音傳過來。
“謝陛下。”楊白華抬起頭朝皇座看去,隻見一名慈眉善目的老人端坐於上,頭戴白紗帽,手執玉如意,須髯灰白,目光矍鑠,儒雅卻又不失威嚴。
“這就是梁帝蕭衍了,果然有帝王之相!”楊白華心中默想。
“聽鄴王說,你是北魏楊大眼之子,受奸人所迫,前來投靠於朕?”梁帝不緊不慢的問道。
“是!”
“永昌侯,這楊大眼也算北朝名將,也曾與你對陣,是你的手下敗將。如今他的兒子卻來投靠我大梁,你怎麽看?”
“永昌侯?那便是赫赫有名的韋虎——韋睿!”楊白華心中一邊想,一邊用目光左右掃視,要一睹這威震南北的名將風采。
一名瘦高的老者緩緩站了出來,年事已高,須發皆白,但身姿依然挺拔,眼神明亮敏銳,聲音也是渾厚穩重,“陛下,為今南北對峙,正是用人之際。而仇池楊氏,在北魏軍中甚有威望,他若是真心來投,陛下當厚待之,以讓北人感念陛下仁德,使人心歸附我大梁。”
“當然是真心來投!”鄴王站了出來,在楊白華身旁跪伏下來,“小王願以性命擔保,楊白華絕無二心!”
楊白華想起鄴王的囑咐,要他表現得急切,於是俯首高聲說道,“楊白華真心歸順大梁,末將願為陛下馬前卒,領軍北伐,定鼎中原,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這一來就想領軍,還妄稱北伐,莫非是笑話我大梁無將可用嗎?”一個陰沉的聲音響起。
楊白華循聲望去,說話的是一名麵容瘦削的男人,年紀看起來和自己差不多,臉上掛滿不屑的神情,眼裏透著無盡的狡黠。
“彥和,你有何看法?”梁帝轉而向那男人問道。
“陛下,雖然近年感陛下天威浩蕩,傾心來附的北人不少,但此人一來便想要領軍,如此急切,怕是另有所圖,不得不防啊!”
“唔……”梁帝若有所思的捋著胡須。
陳慶之這時站了出來,“陛下,永昌侯和中書舍人所言,皆有道理,以微臣的愚見,不如先賜其宅院,以示陛下厚恩;再將其留在建康,暫不授職權,以作觀察,假以時日,若確無二心,再擇機任用,如此豈不兩全其美。”
“子雲所言,甚合朕心!”梁帝高興的說道,“此事便交由子雲去處置吧。”
散朝之後,太極殿外,陳慶之扶著韋睿,正緩緩而行。
“今日這楊白華,若有其父的勇猛,對我大梁可算是添了一員虎將。”韋睿喃喃的說道,“隻是他初來乍到,今日確實表現得過於急切了些,連老夫也猜不透他是否真心歸降。”
“不瞞先生,其實學生前幾日已經與楊白華見過……”陳慶之低聲將事情來龍去脈簡要說與韋睿。
“原來如此,這楊白華看來是無法為我大梁所用了,可惜。”韋睿歎息著。
“不過,楊氏擅馭騎兵,先生也說過,當年其父所率之鐵騎,可謂當世最強。如今他願意指導學生騎兵之法,還可以詳細了解北魏騎兵的組織,戰法,也算一件難得的好事。”
“騎兵是北朝曆來的優勢,也是我們最大的劣勢,若能更深入的了解北騎的情況,甚至能訓練出一支可與其抗衡的精銳,下一次南北之戰,必將獲益良多啊。不過你要記住,臨陣交戰,兵種,裝備,甚至兵力,這些都不是決定因素,士氣和指揮方為關鍵,決死之師,可潰數倍烏合之眾。”
“學生謹記!”
“說起來,你讓楊白華故意表現得急切,看來中書舍人朱異的反應,也是你意料之中咯?”韋睿笑嗬嗬的問。
“朱彥和生性多疑,又一向不喜歡那些北朝降臣,甚至常常輕視羞辱,所以隻要楊白華表現出爭取的樣子,他必然會打壓反對,而陛下向來寵信中書舍人,肯定會聽取他的意見,學生隻不過順水推舟而已。”
“你倒是給了這楊白華一個天大的人情啊!”韋睿笑著指了指陳慶之,“而且還誰都不得罪,你這和稀泥的本事,老夫不及也。”
“對了,剛才散朝時,鄴王對學生說,在淮月樓設宴,還要學生一定邀先生同往。”
“鄴王也是精明之人啊!”韋睿輕撚著白須,“本來一直也沒有什麽交集,現在借楊白華之事,同時交好你我二人,鄴王深諳此道啊。”
“那,先生要去嗎?”
“不去豈不是辜負了鄴王美意。在朝中多個朋友,總歸是好事。”
“那學生陪先生迴府更衣,然後一同前往。”
淮月樓就坐落於秦淮河畔。四層樓閣,丹楹刻桷,富麗堂皇。
陳慶之和韋睿一同乘著車架前來。剛下了車,便看見鄴王與楊白華早已等候在大門口。
眾人上前見禮。“永昌侯與陳主書能大駕光臨,元樹深感榮幸,深感榮幸啊!”鄴王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鄴王太多禮了,我等何德何能,竟讓鄴王親自到門口迎接,實在是讓老夫誠惶誠恐啊。”韋睿客氣的答禮。
“永昌侯乃我大梁柱石,如何敬重都不為過,理當如此。”鄴王側身,“裏麵請!”
進到雅間,大家分主賓入座。案上早已擺上各式珍饈美味,醇香的美酒也已斟滿酒盞;樂師們奏起清雅的音樂,婀娜的舞女們衣袂飄飄,起舞效霓裳,踏歌齊舒張。
鄴王端起酒盞,“今日之事,感謝二位相助,小王敬二位一盞。”
“老夫隻是直言而已,並非刻意幫誰。路上子雲已將原委告訴我了,老夫為此深感可惜啊。”
“實在愧對永昌侯的美意,楊某真是無顏以對……”
韋睿擺擺手,“楊將軍無須自責,老夫理解。說起來,我與令尊也算舊識,你如今南投,令尊如何自處啊?”
“家父已仙逝了。”
“真是人生無常啊,”韋睿低聲歎息著,“令尊年紀應該還小我許多,想不到竟已駕鶴而去。當年在鍾離,我二人賭上了自己的一切,對決沙場。令尊親率麾下鐵騎,數次衝擊我方車陣,讓老夫深切感受到了北魏鐵騎的精銳悍勇。雖然最終老夫僥幸獲勝,但無論是令尊,還是北魏統帥中山王元英,皆為值得敬佩的對手……”
“家父也常說,永昌侯乃當世名將,敗在你手上,心服口服。”
“那是令尊謬讚了。”韋睿抬起頭,“這人上了年紀,就容易感念過往,還望諸位見諒。”
“永昌侯說哪裏話,此乃英雄惜英雄。今日沒有外人,來,咱們共敬南北的英靈們一盞!”鄴王端起酒盞提議道。
之後眾人推杯換盞,相談甚歡。鄴王不停的殷勤敬酒,最後酩酊大醉,在家仆的攙扶下迴府歇息。楊白華還算清醒,與韋睿和陳慶之二人行禮告別後,也迴朱雀棧了。陳慶之陪著韋睿上了車架,朝著永昌侯府而去。
伴隨著車架的搖晃,陳慶之用手腕揉著額頭,“還是先生海量啊,學生已是暈頭轉向了。”
韋睿氣定神閑的端坐在車內,雖然臉上也泛著紅暈,但神思仍保持著清晰,“子雲,陛下將楊白華的安置交由你處理,你打算怎麽做?”
“學生準備在自己的宅邸附近為他尋一處宅院,這樣也方便向他討教騎兵之法。在此之前,便請他繼續暫住於朱雀棧。”
“酒宴上,聽楊白華說了如今北魏局勢,看來比我們了解的情況更為混亂不堪,老夫心中惴惴不安,恐怕不出數年,南北又要再起幹戈了……”
“北魏內亂,我大梁趁機北伐,這不正是先生一直在期盼的時機嗎?”
“隻是不知我這把老骨頭,還能不能撐到那一天啊。”韋睿顯得憂心忡忡,“我大梁近年將才凋零,老夫擔心,時機到來之時,有沒有人能擔起統軍的重任。犬子韋放,雖常年在外統兵,但勇猛有餘,而謀劃不足;而你……”韋睿的眼中閃過一絲猶豫,“雖然老夫認同你的天賦和才能,但畢竟,你還從未上過陣……”
“不是還有裴邃裴淵明將軍嘛?”
“他也隻是比老夫年輕一些罷了,若到時能由他統籌全軍,老夫倒放心了。”
“如果北魏真的發生內亂,自顧不暇,也就不足為慮了吧,我大梁傾國而出,直搗洛陽,必能一戰定天下!”
“切莫輕敵!北人英傑輩出,即使裴邃將軍,也是出身河東裴氏。若有英雄於混亂中乘勢而起,於我大梁絕非幸事。”
“先生的擔憂不無道理啊……”
“北魏的禍亂就在眼前,而我大梁,亦有隱憂啊!”韋睿坐直了身子,麵色凝重,“我下麵說的話,你隻可牢記於心,斷不能與外人道之!”
韋睿的話,讓陳慶之的酒意頓時煙消雲散,他立刻正身而坐,目光炯炯的凝視著麵前這位老人。
“我大梁雖國力日盛,但近年奢靡之風盛行,貪圖享樂,安逸現狀;陛下又崇佛,早已沒有了當年的意氣風發與進取之心;而最大的隱患,老夫認為,就在朱異此人!”
“中書舍人?”陳慶之不由自主的瞪大了眼睛。
“老夫自認還是有識人之明的。朱異身居中書舍人的要職,卻對陛下一味阿諛奉承,以至於陛下現在聽不得半點逆耳忠言;他仗著陛下的寵信,貪財冒賄,廣受饋遺,你看看他在東陂起的豪宅,窮奢極欲,比當年王謝大家的宅邸還要氣派!”韋睿說著激動起來,不由發出一陣劇烈的咳嗽。
陳慶之忙靠過去為韋睿撫背,“先生切莫動氣,保重身體啊!”
“無妨。”韋睿喘息了一陣,慢慢平複下來,“身居高位,卻隻存一己私欲,而不能心懷社稷,老夫擔心長此以往,我大梁的國運,會禍害在這小人之手……”
“朱彥和與學生同是寒門出身,他也確有理政之才,能有今日的地位,實屬不易。然而其為人,學生也深為不齒。”陳慶之蹉歎著,“可他畢竟深得陛下信任,學生要想一展抱負,還不得不對其笑臉相迎……”
“你做得對!”韋睿語氣肯定的說道,“大丈夫當能屈能伸,雖然你自幼就跟隨陛下,可如今的朱異,要讓你與陛下產生隔閡,易如反掌。這個時候,你絕不能與之翻臉,等到再與北魏開戰之時,你若真能立下軍功,不!你必須要立下軍功!方有與其抗衡的資本。隻要將來你能對其有所製衡,維護我大梁朝綱穩定,即使黃泉之下,老夫亦瞑目了。”
“先生憂國之心,著實令學生感動。先生放心,學生字字銘記在心!”
“另外,時不我待,留給你準備的時間應該不會太長了。你在家鄉義興征募的子弟兵,一定要抓緊嚴格操練。另外,我會讓韋放盡力為你提供一些甲胄兵器,隻盼你不要辜負了老夫的期待。”
“多謝先生,學生感激不盡!”
“還有一點!兵者,兇器也。你尚未經曆過戰事,但你仍要明白,士兵不是棋子,他們是父親,兄弟,丈夫,兒子,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是大梁的根基,你要珍惜他們的性命,臨戰一定要謀定而後動。”韋睿的眼神深邃而憂傷,“和你我一樣,從出征那刻開始,也有人日夜盼著他們能活著歸家……”
陳慶之將韋睿送迴府後,心中一直想著方才兩人的對話,不覺思緒翻騰。見天色也還不晚,便獨自在城裏閑逛起來。
建康城市井繁華,陳慶之置身於熙熙攘攘的街頭,叫賣吆喝之聲夾雜著討價還價以及各種閑言碎語,家長裏短,不時還會混入幾句咒罵叫囂,這些濃烈嘈雜的市井氣息環繞在他的周圍,卻並不讓人覺得吵鬧,反而讓他的思緒慢慢平複下來。
也許是出身寒門的原因,在建康這些年來,陳慶之一直都很喜歡這份市井生活的氣息。他使勁吸了幾口空氣,“這便是安居樂業的味道吧!”
繼續走了一陣,陳慶之看到前方的街口處,許多人圍成一圈,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發生什麽事情了嗎?”陳慶之快步跑過去,撥開重重人牆擠進圈子。
隻見在幾名家丁的簇擁下,一名身穿錦衣的公子哥,正一手捂著臉頰,一手指著前方,口中罵罵咧咧;在他們的對麵,一名少年,一名小和尚,還有一位姑娘,正對著那群人怒目而視。
“咦,你們不是與楊兄一起的後生嘛。”陳慶之走到了圈子裏麵。
“你是那位陳主書!想不到在這裏遇見。”幾人也認出了陳慶之。
“發生什麽事了?”陳慶之望了望對麵那群人。
“我們在街上遊玩,這惡少聽咱們不是本地口音,欺咱們是生人。”少年憤慨的說道,“見小姐容貌秀麗,竟出言調戲,還企圖動手動腳,惹惱了小姐,便賞了他一個大耳光!”
“還從來沒人敢打我的臉,你們這幾個臭窮酸,今天非要教訓一番!”那公子哥氣急敗壞的叫囂著。
少年往前跨了一步,用手指了指那些家丁,“就憑這幾個雜碎?我一人把他們全部幹翻,氣都不帶喘的,你信不信?”
“臭小子,居然如此狂妄,給我上!”
家丁們咿咿呀呀叫嚷著朝少年一擁而上。
“喂!不能動手啊!”陳慶之一見有些急了,抬步就要衝過去阻止。
小和尚一把拉住陳慶之的手腕,“陳主書,不要過去,小心被誤傷了。”
“但是他一人……”
“陳主書無須擔心,不會有事的。”
話音剛落,那些家丁已經橫七豎八的躺在地上,發出陣陣痛苦的呻吟。
少年拍了拍手,瞟了一眼目瞪口呆的公子哥,“我可是手下留情了,他們都沒有傷筋動骨,識相的就快滾!”
家丁們掙紮著爬起來,帶著那位公子哥,連滾帶爬的離開了。
“小兄弟好身手啊!”陳慶之忍不住對少年發出由衷的讚歎。
“對付這種貨色,還談不上身手,過獎了。”少年笑嘻嘻的迴應。
“對了,之前咱們隻是一麵之緣,還沒正式介紹。”陳慶之拱手行禮,“在下陳慶之,字子雲。”
“我叫徐晉,見過陳主書。”
“小僧惠澤,見過主書。”
“小女子是楊白華之女——楊嫣然,見過陳主書。”
“你們不要主書主書的叫,不嫌棄的話,叫我陳大哥吧。”陳慶之笑著說道。
“我也覺得拗口,行,叫陳大哥。”徐晉爽快的答應。
“晉,不可無禮!”惠澤和嫣然異口同聲的嗬斥徐晉。
“誒,你們又不是官場中人,叫陳大哥,我也覺得親切。”
聽陳慶之這樣說,惠澤和嫣然也不好再多說。
“你們還準備去哪裏啊?”陳慶之問道。
“今日也差不多該迴去了。”嫣然迴答。
“反正這會兒也沒什麽事,我陪你們迴朱雀棧吧。”
四人結伴而行,邊走邊聊。
陳慶之問道,“你們這一路南下,想必也不容易吧。”
“是啊,若不是遇到楊大哥,我和惠澤還不知能否到得了建康呐。”
“噢,你們不是一直同行的嗎?”
“這說來可就話長了,我與惠澤,其實也是途中相識的……”
迴到朱雀棧,楊白華熱情的迎接了陳慶之。
“真是有勞子雲兄了,還要你親自送他們迴來。”
“哪裏,在下隻是碰巧遇見,便與他們同行而已。”
“今日酒宴,大家都飲了不少,永昌侯沒什麽吧?”
“永昌侯雖然年事已高,但可是出了名的海量,楊兄放心,無事。”
“那就好,那就好。”
“還要委屈楊兄,在朱雀棧多住幾日,在下會盡快為你安排合適的宅邸。”
“子雲兄大恩,楊某感激不盡!”
“楊兄不必客氣,等一切安置妥當,在下還要請教你騎兵之法呐。”
“何須等一切妥當,不如今日我倆秉燭夜談,詳細為子雲兄講解我楊氏精騎的調練,陣法,戰術!”
“甚好,甚好!有勞楊兄了!”
“我今日要向陛下舉薦你,陳主書吩咐,讓你一定要表現得想急於謀個高位的樣子,主動提出要為大梁領軍,他自有辦法達成你的目的。”鄴王向楊白華叮囑道。
“一切都聽鄴王與陳主書的安排。”楊白華畢恭畢敬的迴答。
台城壯麗巍峨,殿閣崇偉。穿過重重的宮垣,來到了台城的正殿——太極殿。
“你且在此等候,稍後自會宣你上殿。”
“有勞鄴王殿下了。”
獨自站在殿外,楊白華正開始有些百無聊奈的時候,裏麵傳來洪亮的聲音,“宣!仇池楊白華覲見!”
楊白華忙來到殿門前,脫下鞋子,拱手快步進到殿裏,稽首叩拜,“偽臣楊白華,參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一個溫潤平和的聲音傳過來。
“謝陛下。”楊白華抬起頭朝皇座看去,隻見一名慈眉善目的老人端坐於上,頭戴白紗帽,手執玉如意,須髯灰白,目光矍鑠,儒雅卻又不失威嚴。
“這就是梁帝蕭衍了,果然有帝王之相!”楊白華心中默想。
“聽鄴王說,你是北魏楊大眼之子,受奸人所迫,前來投靠於朕?”梁帝不緊不慢的問道。
“是!”
“永昌侯,這楊大眼也算北朝名將,也曾與你對陣,是你的手下敗將。如今他的兒子卻來投靠我大梁,你怎麽看?”
“永昌侯?那便是赫赫有名的韋虎——韋睿!”楊白華心中一邊想,一邊用目光左右掃視,要一睹這威震南北的名將風采。
一名瘦高的老者緩緩站了出來,年事已高,須發皆白,但身姿依然挺拔,眼神明亮敏銳,聲音也是渾厚穩重,“陛下,為今南北對峙,正是用人之際。而仇池楊氏,在北魏軍中甚有威望,他若是真心來投,陛下當厚待之,以讓北人感念陛下仁德,使人心歸附我大梁。”
“當然是真心來投!”鄴王站了出來,在楊白華身旁跪伏下來,“小王願以性命擔保,楊白華絕無二心!”
楊白華想起鄴王的囑咐,要他表現得急切,於是俯首高聲說道,“楊白華真心歸順大梁,末將願為陛下馬前卒,領軍北伐,定鼎中原,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這一來就想領軍,還妄稱北伐,莫非是笑話我大梁無將可用嗎?”一個陰沉的聲音響起。
楊白華循聲望去,說話的是一名麵容瘦削的男人,年紀看起來和自己差不多,臉上掛滿不屑的神情,眼裏透著無盡的狡黠。
“彥和,你有何看法?”梁帝轉而向那男人問道。
“陛下,雖然近年感陛下天威浩蕩,傾心來附的北人不少,但此人一來便想要領軍,如此急切,怕是另有所圖,不得不防啊!”
“唔……”梁帝若有所思的捋著胡須。
陳慶之這時站了出來,“陛下,永昌侯和中書舍人所言,皆有道理,以微臣的愚見,不如先賜其宅院,以示陛下厚恩;再將其留在建康,暫不授職權,以作觀察,假以時日,若確無二心,再擇機任用,如此豈不兩全其美。”
“子雲所言,甚合朕心!”梁帝高興的說道,“此事便交由子雲去處置吧。”
散朝之後,太極殿外,陳慶之扶著韋睿,正緩緩而行。
“今日這楊白華,若有其父的勇猛,對我大梁可算是添了一員虎將。”韋睿喃喃的說道,“隻是他初來乍到,今日確實表現得過於急切了些,連老夫也猜不透他是否真心歸降。”
“不瞞先生,其實學生前幾日已經與楊白華見過……”陳慶之低聲將事情來龍去脈簡要說與韋睿。
“原來如此,這楊白華看來是無法為我大梁所用了,可惜。”韋睿歎息著。
“不過,楊氏擅馭騎兵,先生也說過,當年其父所率之鐵騎,可謂當世最強。如今他願意指導學生騎兵之法,還可以詳細了解北魏騎兵的組織,戰法,也算一件難得的好事。”
“騎兵是北朝曆來的優勢,也是我們最大的劣勢,若能更深入的了解北騎的情況,甚至能訓練出一支可與其抗衡的精銳,下一次南北之戰,必將獲益良多啊。不過你要記住,臨陣交戰,兵種,裝備,甚至兵力,這些都不是決定因素,士氣和指揮方為關鍵,決死之師,可潰數倍烏合之眾。”
“學生謹記!”
“說起來,你讓楊白華故意表現得急切,看來中書舍人朱異的反應,也是你意料之中咯?”韋睿笑嗬嗬的問。
“朱彥和生性多疑,又一向不喜歡那些北朝降臣,甚至常常輕視羞辱,所以隻要楊白華表現出爭取的樣子,他必然會打壓反對,而陛下向來寵信中書舍人,肯定會聽取他的意見,學生隻不過順水推舟而已。”
“你倒是給了這楊白華一個天大的人情啊!”韋睿笑著指了指陳慶之,“而且還誰都不得罪,你這和稀泥的本事,老夫不及也。”
“對了,剛才散朝時,鄴王對學生說,在淮月樓設宴,還要學生一定邀先生同往。”
“鄴王也是精明之人啊!”韋睿輕撚著白須,“本來一直也沒有什麽交集,現在借楊白華之事,同時交好你我二人,鄴王深諳此道啊。”
“那,先生要去嗎?”
“不去豈不是辜負了鄴王美意。在朝中多個朋友,總歸是好事。”
“那學生陪先生迴府更衣,然後一同前往。”
淮月樓就坐落於秦淮河畔。四層樓閣,丹楹刻桷,富麗堂皇。
陳慶之和韋睿一同乘著車架前來。剛下了車,便看見鄴王與楊白華早已等候在大門口。
眾人上前見禮。“永昌侯與陳主書能大駕光臨,元樹深感榮幸,深感榮幸啊!”鄴王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鄴王太多禮了,我等何德何能,竟讓鄴王親自到門口迎接,實在是讓老夫誠惶誠恐啊。”韋睿客氣的答禮。
“永昌侯乃我大梁柱石,如何敬重都不為過,理當如此。”鄴王側身,“裏麵請!”
進到雅間,大家分主賓入座。案上早已擺上各式珍饈美味,醇香的美酒也已斟滿酒盞;樂師們奏起清雅的音樂,婀娜的舞女們衣袂飄飄,起舞效霓裳,踏歌齊舒張。
鄴王端起酒盞,“今日之事,感謝二位相助,小王敬二位一盞。”
“老夫隻是直言而已,並非刻意幫誰。路上子雲已將原委告訴我了,老夫為此深感可惜啊。”
“實在愧對永昌侯的美意,楊某真是無顏以對……”
韋睿擺擺手,“楊將軍無須自責,老夫理解。說起來,我與令尊也算舊識,你如今南投,令尊如何自處啊?”
“家父已仙逝了。”
“真是人生無常啊,”韋睿低聲歎息著,“令尊年紀應該還小我許多,想不到竟已駕鶴而去。當年在鍾離,我二人賭上了自己的一切,對決沙場。令尊親率麾下鐵騎,數次衝擊我方車陣,讓老夫深切感受到了北魏鐵騎的精銳悍勇。雖然最終老夫僥幸獲勝,但無論是令尊,還是北魏統帥中山王元英,皆為值得敬佩的對手……”
“家父也常說,永昌侯乃當世名將,敗在你手上,心服口服。”
“那是令尊謬讚了。”韋睿抬起頭,“這人上了年紀,就容易感念過往,還望諸位見諒。”
“永昌侯說哪裏話,此乃英雄惜英雄。今日沒有外人,來,咱們共敬南北的英靈們一盞!”鄴王端起酒盞提議道。
之後眾人推杯換盞,相談甚歡。鄴王不停的殷勤敬酒,最後酩酊大醉,在家仆的攙扶下迴府歇息。楊白華還算清醒,與韋睿和陳慶之二人行禮告別後,也迴朱雀棧了。陳慶之陪著韋睿上了車架,朝著永昌侯府而去。
伴隨著車架的搖晃,陳慶之用手腕揉著額頭,“還是先生海量啊,學生已是暈頭轉向了。”
韋睿氣定神閑的端坐在車內,雖然臉上也泛著紅暈,但神思仍保持著清晰,“子雲,陛下將楊白華的安置交由你處理,你打算怎麽做?”
“學生準備在自己的宅邸附近為他尋一處宅院,這樣也方便向他討教騎兵之法。在此之前,便請他繼續暫住於朱雀棧。”
“酒宴上,聽楊白華說了如今北魏局勢,看來比我們了解的情況更為混亂不堪,老夫心中惴惴不安,恐怕不出數年,南北又要再起幹戈了……”
“北魏內亂,我大梁趁機北伐,這不正是先生一直在期盼的時機嗎?”
“隻是不知我這把老骨頭,還能不能撐到那一天啊。”韋睿顯得憂心忡忡,“我大梁近年將才凋零,老夫擔心,時機到來之時,有沒有人能擔起統軍的重任。犬子韋放,雖常年在外統兵,但勇猛有餘,而謀劃不足;而你……”韋睿的眼中閃過一絲猶豫,“雖然老夫認同你的天賦和才能,但畢竟,你還從未上過陣……”
“不是還有裴邃裴淵明將軍嘛?”
“他也隻是比老夫年輕一些罷了,若到時能由他統籌全軍,老夫倒放心了。”
“如果北魏真的發生內亂,自顧不暇,也就不足為慮了吧,我大梁傾國而出,直搗洛陽,必能一戰定天下!”
“切莫輕敵!北人英傑輩出,即使裴邃將軍,也是出身河東裴氏。若有英雄於混亂中乘勢而起,於我大梁絕非幸事。”
“先生的擔憂不無道理啊……”
“北魏的禍亂就在眼前,而我大梁,亦有隱憂啊!”韋睿坐直了身子,麵色凝重,“我下麵說的話,你隻可牢記於心,斷不能與外人道之!”
韋睿的話,讓陳慶之的酒意頓時煙消雲散,他立刻正身而坐,目光炯炯的凝視著麵前這位老人。
“我大梁雖國力日盛,但近年奢靡之風盛行,貪圖享樂,安逸現狀;陛下又崇佛,早已沒有了當年的意氣風發與進取之心;而最大的隱患,老夫認為,就在朱異此人!”
“中書舍人?”陳慶之不由自主的瞪大了眼睛。
“老夫自認還是有識人之明的。朱異身居中書舍人的要職,卻對陛下一味阿諛奉承,以至於陛下現在聽不得半點逆耳忠言;他仗著陛下的寵信,貪財冒賄,廣受饋遺,你看看他在東陂起的豪宅,窮奢極欲,比當年王謝大家的宅邸還要氣派!”韋睿說著激動起來,不由發出一陣劇烈的咳嗽。
陳慶之忙靠過去為韋睿撫背,“先生切莫動氣,保重身體啊!”
“無妨。”韋睿喘息了一陣,慢慢平複下來,“身居高位,卻隻存一己私欲,而不能心懷社稷,老夫擔心長此以往,我大梁的國運,會禍害在這小人之手……”
“朱彥和與學生同是寒門出身,他也確有理政之才,能有今日的地位,實屬不易。然而其為人,學生也深為不齒。”陳慶之蹉歎著,“可他畢竟深得陛下信任,學生要想一展抱負,還不得不對其笑臉相迎……”
“你做得對!”韋睿語氣肯定的說道,“大丈夫當能屈能伸,雖然你自幼就跟隨陛下,可如今的朱異,要讓你與陛下產生隔閡,易如反掌。這個時候,你絕不能與之翻臉,等到再與北魏開戰之時,你若真能立下軍功,不!你必須要立下軍功!方有與其抗衡的資本。隻要將來你能對其有所製衡,維護我大梁朝綱穩定,即使黃泉之下,老夫亦瞑目了。”
“先生憂國之心,著實令學生感動。先生放心,學生字字銘記在心!”
“另外,時不我待,留給你準備的時間應該不會太長了。你在家鄉義興征募的子弟兵,一定要抓緊嚴格操練。另外,我會讓韋放盡力為你提供一些甲胄兵器,隻盼你不要辜負了老夫的期待。”
“多謝先生,學生感激不盡!”
“還有一點!兵者,兇器也。你尚未經曆過戰事,但你仍要明白,士兵不是棋子,他們是父親,兄弟,丈夫,兒子,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是大梁的根基,你要珍惜他們的性命,臨戰一定要謀定而後動。”韋睿的眼神深邃而憂傷,“和你我一樣,從出征那刻開始,也有人日夜盼著他們能活著歸家……”
陳慶之將韋睿送迴府後,心中一直想著方才兩人的對話,不覺思緒翻騰。見天色也還不晚,便獨自在城裏閑逛起來。
建康城市井繁華,陳慶之置身於熙熙攘攘的街頭,叫賣吆喝之聲夾雜著討價還價以及各種閑言碎語,家長裏短,不時還會混入幾句咒罵叫囂,這些濃烈嘈雜的市井氣息環繞在他的周圍,卻並不讓人覺得吵鬧,反而讓他的思緒慢慢平複下來。
也許是出身寒門的原因,在建康這些年來,陳慶之一直都很喜歡這份市井生活的氣息。他使勁吸了幾口空氣,“這便是安居樂業的味道吧!”
繼續走了一陣,陳慶之看到前方的街口處,許多人圍成一圈,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發生什麽事情了嗎?”陳慶之快步跑過去,撥開重重人牆擠進圈子。
隻見在幾名家丁的簇擁下,一名身穿錦衣的公子哥,正一手捂著臉頰,一手指著前方,口中罵罵咧咧;在他們的對麵,一名少年,一名小和尚,還有一位姑娘,正對著那群人怒目而視。
“咦,你們不是與楊兄一起的後生嘛。”陳慶之走到了圈子裏麵。
“你是那位陳主書!想不到在這裏遇見。”幾人也認出了陳慶之。
“發生什麽事了?”陳慶之望了望對麵那群人。
“我們在街上遊玩,這惡少聽咱們不是本地口音,欺咱們是生人。”少年憤慨的說道,“見小姐容貌秀麗,竟出言調戲,還企圖動手動腳,惹惱了小姐,便賞了他一個大耳光!”
“還從來沒人敢打我的臉,你們這幾個臭窮酸,今天非要教訓一番!”那公子哥氣急敗壞的叫囂著。
少年往前跨了一步,用手指了指那些家丁,“就憑這幾個雜碎?我一人把他們全部幹翻,氣都不帶喘的,你信不信?”
“臭小子,居然如此狂妄,給我上!”
家丁們咿咿呀呀叫嚷著朝少年一擁而上。
“喂!不能動手啊!”陳慶之一見有些急了,抬步就要衝過去阻止。
小和尚一把拉住陳慶之的手腕,“陳主書,不要過去,小心被誤傷了。”
“但是他一人……”
“陳主書無須擔心,不會有事的。”
話音剛落,那些家丁已經橫七豎八的躺在地上,發出陣陣痛苦的呻吟。
少年拍了拍手,瞟了一眼目瞪口呆的公子哥,“我可是手下留情了,他們都沒有傷筋動骨,識相的就快滾!”
家丁們掙紮著爬起來,帶著那位公子哥,連滾帶爬的離開了。
“小兄弟好身手啊!”陳慶之忍不住對少年發出由衷的讚歎。
“對付這種貨色,還談不上身手,過獎了。”少年笑嘻嘻的迴應。
“對了,之前咱們隻是一麵之緣,還沒正式介紹。”陳慶之拱手行禮,“在下陳慶之,字子雲。”
“我叫徐晉,見過陳主書。”
“小僧惠澤,見過主書。”
“小女子是楊白華之女——楊嫣然,見過陳主書。”
“你們不要主書主書的叫,不嫌棄的話,叫我陳大哥吧。”陳慶之笑著說道。
“我也覺得拗口,行,叫陳大哥。”徐晉爽快的答應。
“晉,不可無禮!”惠澤和嫣然異口同聲的嗬斥徐晉。
“誒,你們又不是官場中人,叫陳大哥,我也覺得親切。”
聽陳慶之這樣說,惠澤和嫣然也不好再多說。
“你們還準備去哪裏啊?”陳慶之問道。
“今日也差不多該迴去了。”嫣然迴答。
“反正這會兒也沒什麽事,我陪你們迴朱雀棧吧。”
四人結伴而行,邊走邊聊。
陳慶之問道,“你們這一路南下,想必也不容易吧。”
“是啊,若不是遇到楊大哥,我和惠澤還不知能否到得了建康呐。”
“噢,你們不是一直同行的嗎?”
“這說來可就話長了,我與惠澤,其實也是途中相識的……”
迴到朱雀棧,楊白華熱情的迎接了陳慶之。
“真是有勞子雲兄了,還要你親自送他們迴來。”
“哪裏,在下隻是碰巧遇見,便與他們同行而已。”
“今日酒宴,大家都飲了不少,永昌侯沒什麽吧?”
“永昌侯雖然年事已高,但可是出了名的海量,楊兄放心,無事。”
“那就好,那就好。”
“還要委屈楊兄,在朱雀棧多住幾日,在下會盡快為你安排合適的宅邸。”
“子雲兄大恩,楊某感激不盡!”
“楊兄不必客氣,等一切安置妥當,在下還要請教你騎兵之法呐。”
“何須等一切妥當,不如今日我倆秉燭夜談,詳細為子雲兄講解我楊氏精騎的調練,陣法,戰術!”
“甚好,甚好!有勞楊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