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良帶領十萬人馬,出了廣成關十餘裏,便出了司州地界,來到了荊州南陽郡的地界。


    原來的南陽太守袁術被乃兄荊州刺史袁紹和董卓兩相夾擊,立不住腳,逃往壽春火並揚州刺史陳溫,南陽被袁紹和董卓瓜分,後來董卓被閻行、王允殺死,金良巧取洛陽,袁紹趁金良立足未穩,揮動十萬大軍攻打洛陽,南陽郡所有縣鄉城池都投效袁紹。


    現在金良大軍浩浩蕩蕩而來,勢不可擋,南陽郡頻臨洛陽的魯陽、雉縣、堵陽諸縣的大小城池裏麵那些維持地方秩序的牆頭草豪強們見袁紹大敗而金良大軍到來,稍作抵抗便告不敵,紛紛獻城投降。


    金良對那些牆頭草豪強沒有多少信賴,他暫時籠絡卻不能繼續讓這些人來負責地方防禦,金良讓南陽人黃忠領麾下人馬分散到南陽郡的各個縣城,組織普通民眾建立鄉兵、縣兵、郡兵全民皆兵體係以取代原來的地方豪強的私人武裝。


    金良大軍勢如破竹,不數日,便來到南陽郡治所宛城,一個很難迅速攻下的堅城。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是南陽郡蔡陽縣人,以南陽郡為龍興之地,所以當他定都洛陽以後,便選擇南陽郡治所宛城為東漢的陪都,因在洛陽之南又稱為南都,算是相當繁華富饒的地方,所以城池修造的非常堅固,城高濠深,護城河引育水而入,水勢湍急而深,城池的防禦程度雖不如洛陽,也跟襄陽等城池相比美。


    數年前,黃巾暴亂一起,黃巾渠帥孫仲、韓忠、趙弘之輩囤聚宛城,朱儁領孫堅大費周章,方才把黃巾諸賊平滅,但因兩軍死傷甚多,戰後便有瘟疫流行,南陽郡民眾亡於瘟疫者甚多,宛城已經不複原來的繁華,但南陽郡畢竟是東漢第一大郡,鼎盛時人口百萬,現在也有五六十萬人,堪稱大郡。


    若是曆史不被金良改變,董卓死後,李傕、郭汜自相殘殺後,張濟引兵攻打南陽郡,被劉表軍射殺,但劉表為了抵禦北邊曹操的威脅,與張濟侄兒張繡締結盟約,讓出南陽郡給張繡屯兵,以抗曹操勢力擴展,曹操兩度討伐張繡皆不利,後來還是賈詡勸說張繡投靠了曹操,曹操才得到了宛城。現在曆史已經被金良改變,賈詡投靠了金良,張繡、張濟相繼死於金良手裏,這對叔侄再也沒有機會屯聚宛城。


    宛城守將是袁紹麾下心腹大將蔣奇,奉袁紹將令,要他務必在此堅守,因為宛城算是襄陽北邊門戶,若是宛城落入金良手裏,中央軍便隨時都能對襄陽造成威脅。


    金良原本對蔣奇這個人不甚熟悉,但後來知道他的字以後,方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蔣義渠。


    書中暗表,三國演義裏沒有蔣奇,而三國誌裏麵沒有蔣義渠,蔣義渠的名字最早見於《後漢書》,後司馬光引入《資治通鑒》,或與蔣奇為一人,最大的可能是蔣奇字義渠。


    在曆史上,官渡之戰時,袁紹派遣淳於瓊等將兵萬餘人北迎輜重車,沮授向袁紹進諫道:“可派遣大將蔣奇前去截斷曹操糧道。”袁紹不聽從。而當袁紹在官渡之戰敗給曹操後,袁紹敗退到黎陽北岸,躲入蔣奇蔣義渠的營寨,把其手曰道:“孤以首領相付矣!”蔣奇從袁紹口中聽到官渡之戰的戰況後,找迴四散各處的殘兵敗將,使袁紹的軍隊恢複到官渡之戰以前的氣勢,蔣奇蔣義渠可算是一員良將。


    因為對蔣義渠在曆史上的表現有些許認知,知道他不是一般有勇無謀的將領,袁紹能夠放心地把宛城交給他鎮守,想必他必有兩把刷子,金良便收起自己之前的大意,謹慎以對。


    蔣義渠頗有將略,麾下也有一萬多人馬,依托宛城的城高壕深,對抗金良十萬大軍,絲毫不怯。


    金良催動大軍攻城,連續攻打了十天,不能拿下宛城,卻折損了五六千人馬。


    金良想起曆史上曹操攻打張繡占據的宛城時的艱難,意識到這常規攻城戰真的是甚為消耗兵力,金良又見麾下兵馬實在疲憊不堪,便下令休戰,隻是把宛城團團圍住,一邊讓征戰日久疲憊不堪的中央將士休息,一邊抓緊時間打造攻城利器霹靂車,一邊整編此前俘虜的七萬多俘虜。


    袁紹領十萬大軍攻打洛陽,到最後隻剩下他和親信文臣武將二十多人倉皇逃迴襄陽,算得上是全軍覆沒,這十萬人馬裏麵當場陣亡、戰後重傷不治者有二萬多人,剩下的七萬多人全部被中央軍俘虜。


    因為這些士卒多是荊州本地人,金良嫌棄這東漢末年荊州兵的戰力,不準備從裏麵選人來補充中央軍的損耗,除了編入閻行、呂曠、呂翔,剩下的都劃歸到即將籌建的荊州遊擊兵團和荊州建設兵團裏麵。


    金良授意南陽人黃忠為荊州遊擊兵團將軍,黃權為荊州建設兵團的屯田中郎將,讓他們從現在開始就著手對南陽郡進行經營。


    在金良大軍圍困宛城時,逃迴襄陽的袁紹唯恐宛城有失,便派金威璜、韓金子領兩萬人馬前去支援蔣義渠,但金良早就從安插在襄陽的暗部特工處獲取了準確的消息,便圍城打援,讓張頜、徐晃、趙雲三師伏擊金威璜、韓金子,韓金子被徐晃斬殺,金威璜被趙雲擒拿,兩萬人馬被斬殺三千餘人,逃迴襄陽一千餘人,餘下全部投降。


    金良讓呂曠、呂翔出馬,說服金威璜投效自己,金威璜最終同意投靠金良。


    金良一邊加緊攻城,讓蔣義渠疲於應付,一邊讓趙雲部假扮金威璜、韓金子的援兵,著上荊州兵的盔甲旗幟,裏麵亦有許多投誠的荊州兵摻雜其中,金威璜一馬當先,從南邊直衝中央軍的營寨,似是費了好大勁,才衝到宛城門下。


    蔣義渠見到是金威璜帶領的援兵,又見士卒裏有許多熟悉麵孔,不疑有詐,便打開城門,放金威璜進來,金威璜進來了,趙雲也進來了,趙雲趁蔣義渠不備,猿臂一伸,將蔣義渠生擒活拿,趙雲這兩萬人馬火速進城,控製了宛城四門。


    金良、張頜、徐晃部亦迅速進城,徹底占領了宛城。


    金良愛惜蔣義渠是個將才,親自勸降,蔣義渠卻感念袁紹對自己的知遇之恩,寧死不降,金良便派幾個荊州降兵逃迴襄陽散布蔣義渠獻城投降的消息,袁紹勃然大怒,腦子一熱,便滅了蔣義渠在襄陽的滿門老小。蔣義渠聽到一家老小盡被袁紹所殺,哭昏在地,醒來以後便嗔目大叫道:“不殺袁紹,誓不為人!”


    金良得蔣義渠為將,在他的帶領下,金良大軍勢如破竹,迅拿下了南陽郡的其他大小城池,如穰縣、育陽、新野、湖陽、朝陽諸縣都被金良大軍占領,金良大軍前腳占領,以黃忠部為基石的荊州遊擊兵團和黃權的荊州建設兵團迅跟進,組織起當地民眾建立起郡縣鄉兵體係,以鞏固金良對南陽郡的統治。


    與此同時,袁紹惱恨於張虎、陳生二人在大穀偵察不力沒有偵測到金良的伏兵,準備把張虎、陳生二人處死,而張虎、陳生二人提前得知袁紹的意圖,便領麾下四五千士卒重新落草為寇,跑到襄陽西邊的群山中,打著響應金良中央大軍的旗號,經常襲擊小股荊州軍,搞得荊州上下人心惶惶。


    當袁紹得知宛城失陷,金良大軍兵鋒直指襄陽,他六神無主,忙著要遷往江陵以避金良,他麾下謀士如郭圖、審配、逢紀、辛評之輩也在一路逃亡中被金良大軍嚇破了膽,匆忙間想不出什麽辦法,能夠想出辦法的許攸又因一路受苦又有傷病。已經病倒了。


    正待袁紹準備放棄襄陽逃往江陵時,新近投奔袁紹的荀攸獻上一計,讓袁紹定下了堅守襄陽的心思。


    荀攸雖然不被袁紹重視亦有棄袁紹而去的意思。但在袁紹麾下一天吃袁紹一天的俸祿,他就隻能忠人之事道:“金良乃虛國遠征,冀州空虛。此時若派一善辯之士前去幽州北平,說動北平太守公孫瓚出兵冀州,金良得知冀州有失,必定迴軍,襄陽之圍可解。”


    審配一臉不以為然道:“遠水解不了近渴,此地距北平有二千多裏,派人前去說服公孫瓚,即便快馬加鞭。也有十多天,公孫瓚那裏即便同意,他調兵遣將攻入冀州又要十多天,而冀州那裏傳信給金良又要十數天,這來來往往要一個多月,金良這十萬兵馬早就打過襄陽了。”


    荀攸撚須微笑,表情甚是鎮定道:“在主公從洛陽迴軍時。我兄荀諶已經星夜兼程前去北平,現在想必已經到達北平而公孫瓚業已出兵,而襄陽那裏傳送緊急軍情是用飛鴿,兩日內金良必定能收到襄陽的急報。我斷定,金良在五日內必定退兵。”


    袁紹愕然地看著荀攸道:“未得本公的批文。荀諶前去幽州如何取信公孫瓚?”袁紹身為世家貴胄之後,最重視的就是麵子,荀諶荀攸兄弟的所作所為雖然會化解金良帶給他的困境,但袁紹一點都不感激荀氏兄弟,反倒是非常惱恨,因為他們做這些事根本沒問過自己,實在讓自己的臉麵沒處放,但一向以寬厚示人的袁紹極力壓製自己心裏的不滿,臉上硬是擠出如沐春風狀。


    荀攸便將前後經過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


    原來在袁紹從洛陽慘敗歸來後,荀攸預料到金良必定會興師討伐荊州,便向兄長荀諶提議要去給袁紹獻策,讓他引公孫瓚入侵冀州以解荊州之困,荀諶認同了荀攸的計策,便去刺史府獻策,誰知此時的袁紹因敗於金良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覺得沒臉見人,龜縮在刺史府裏是誰都不見,荀諶連續去了七八次都被門衛攔在外麵,根本見不到袁紹的麵,計策根本獻不出來,而時間距離荀攸估計的金良出兵時間越來越近。


    荀諶隻好迴府跟荀攸再商議一番,荀攸便建議荀諶先去勸服袁紹的長子袁譚,袁譚被荀諶說服,前去麵見袁紹,將荀攸荀諶說得計策當成他自己想出來的計策,像獻寶一樣地獻給袁紹,袁譚還沒說兩句,就被袁紹轟出去,因為剛剛戰敗的袁紹自尊心分外地強,另外袁紹一直看不起曠野粗疏的公孫瓚,根本羞於向公孫瓚結盟。


    袁譚退出刺史府,心裏一直琢磨荀諶跟自己說的情況,越想越覺得金良打過來的可能性大,父親十萬大軍都被金良輕鬆消滅,金良若傾大軍來攻襄陽,恐怕剩下的那些還不如原來那十萬大軍精銳的其他荊州軍抵擋不住,到時荊州被金良占領,父親袁紹被金良消滅,做不了皇帝,那自己也做不成皇帝了,想到這裏,袁譚急不可耐,便去找荀諶商議。


    荀諶見袁譚都被袁紹轟了出去,也想不出什麽好主意,便又去問荀攸,荀攸便建議袁譚從刺史府裏偷得印璽,編造公文,袁譚為了荊州不至於被金良占領,隻得冒險偷出印璽做了公文,荀諶以能言善辯著稱於世,曆史上就是他忽悠韓馥讓出冀州給袁紹的,這次他也當仁不讓地去了幽州北平麵見公孫瓚。


    荀諶一行十數人,帶了三十多匹馬,扮作客商,星夜兼程,馬不停蹄地趕去北平,荀諶到了北平便恢複袁紹謀士和荀家子弟的派頭,見了公孫瓚後,隻字不提袁軍在洛陽被金良擊敗全軍覆沒的消息,而這個消息也尚未傳到北平,荀諶先遞上厚禮,再遞上編造好的公文和書信。


    公孫瓚看到厚禮後,甚是高興,那個向來不把他放在眼裏的袁紹派人給自己送禮,公孫瓚感到十分榮光,便懷著極大興趣地看起公文和書信。


    在荀氏兄弟編造的公文和書信裏,奉承公孫瓚對抗鮮卑展現的英武果斷,又故意貶低公孫瓚在幽州的政敵劉虞對鮮卑采取的綏靖政策,還給公孫瓚開出空大的許諾道:“若是公孫瓚奪取了襄陽,袁紹便聯合袁家遍布天下的門生故吏推舉公孫瓚為大將軍。”


    汝南袁家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勢力甚是龐大,由他們支持,自己的勢力就不再局限於北平郡了,麵對這樣的誘惑,公孫瓚心動了,但公孫瓚心裏又泛起猶豫,因為他恐懼金良中央軍的戰力,他參加過討董聯盟,見識過金良中央軍麵對西涼騎兵時表現出的恐怖戰力,以至於後來他麾下大將田楷參與漁陽田家對抗金良的戰爭,田楷全軍覆沒田楷本人被處死,公孫瓚連屁都不敢一個,因為他怕金良會一怒之下打到北平滅了公孫一家。


    荀諶見公孫瓚的臉色一會兒紅一會兒白,就猜想到他肯定是懼怕金良中央軍的戰力,便將金良中央軍最近的軍事部署指出來道:“金良主力人馬盡在洛陽前往荊州的路上,冀州這裏隻有高順的一萬步兵,而其他郡縣兵不堪一擊,隻要公孫將軍出兵,以您橫掃鮮卑的強大騎兵,奪取襄陽占領冀州可以說是易如反掌。”


    荀諶還信誓旦旦地說道:“我家主公必當竭盡全力,將金良的主力人馬拖在荊州,讓他無法及時迴援,以便公孫將軍能成功奪取襄陽。”


    荀諶心底深處真正想的是,你公孫瓚一旦攻入冀州,我們那邊便派人告訴金良,讓他們退兵。


    公孫瓚被荀諶一陣忽悠給激起了萬丈雄心,但他又擔心幽州牧劉虞見他私自出兵攻打冀州而來攻打他的老巢北平,荀諶便說道:“劉虞最信任謀士魏攸,對他言聽計從,我去勸說魏攸,再讓魏攸勸說劉虞按兵不動,到時候公孫將軍您就可以放心地揮師攻打冀州。”


    荀諶又馬不停蹄地去了漁陽,三言兩語外帶許多財物勸說了魏攸,魏攸便勸說劉虞做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黃雀,先按兵不動,坐觀公孫瓚與金良對掐。劉虞身為金良的盟友,了解金良中央軍的戰力,料想公孫瓚這次不管能不能奪取襄陽肯定都要兵力大損,等公孫瓚兵力折損後,再找他的晦氣,可事半功倍,所以劉虞就按兵不動。


    公孫瓚見劉虞按兵不動,便放心地聚起五萬大軍,揮師南下。


    因為金良是盧植的弟子,公孫瓚也是金良的弟子,公孫瓚算是金良的師兄,兩人平時關係雖然說不上好也很少交惡過,所以中央軍對公孫瓚根本沒有多大的戒備心理,當公孫瓚突然起戰爭,河間郡和渤海郡當地郡縣兵都措手不及,被公孫瓚連奪數城。


    再加上公孫瓚的五萬人裏大半都是騎兵,跟鮮卑作戰多年,戰力頗強,而金良將大將徐榮從冀州北部調去長安,冀州北部僅有呂岱鎮守,勢單力薄,冀州的河間郡、渤海郡大部都落入公孫瓚之手,呂岱退守渤海郡治南皮城。


    袁紹正在焦頭爛額,聽到荀諶計策得售,心裏雖然惱恨荀氏兄弟的先斬後奏,卻也甚是高興,他不用將大本營遷去江陵了。


    袁紹這時聽受了荀攸的建議,擔心鎮守襄陽的高順傳信給金良太慢,便火派人去通知金良。


    金良正準備提兵南下攻打襄陽城,卻收到了袁紹派人來的密信,信裏大意是“公孫瓚去打你的冀州了,你後院起火了,趕緊迴去吧,哈哈哈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群芳尋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之天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之天狼並收藏三國之群芳尋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