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shumilou.co


    清晨,白茫茫的蜃氣像灰色的大網,籠罩在宜蘭平原上。


    太陽很快從地平線後麵升了上來,原野上飄忽的霧氣立時淡了許多,蘭陽溪東岸大片大片經過整治的田園、河道、村莊漸漸露了出來。


    宜蘭是穿越團隊確定的準現代農業基地。


    宜蘭平原是一個麵積約有320平方公裏的小型平原,現有人口十一萬不到,正是開展新型農村建設的理想之地。


    杜南島青龍衛的數千學兵組成工作組像豆子一樣被撒到了宜蘭的村村寨寨,他們在宜蘭縣委縣府的統一組織下,廣泛發動群眾,組建起穩定的鄉村政權,以水銀瀉地之勢在各個鄉村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的重點,一是集村並寨,二是建設集體農莊。


    “集村並寨”就是把將宜蘭各個自然村的百姓,按小家庭為單位,打散了之後重新分配到各個新村。


    宜蘭的自然村是移民進入宜陽平原之後,同鄉同宗成員逐土而居,大多數村寨的人口都在三百人左右,布局上很不合理。


    宜蘭縣委縣府製定的新村規劃布局,早就進行了認真考證和規劃,並派人實地進行了勘查。其人數規模基本控製在兩千左右,設置有村公所、聯防隊等政= 府權力機構。每個村除了農民公寓、農村聯排別墅這些居住區之外,還設有幼兒園、小學、衛生所、供銷社、農技站、廣播電影室等等公共設施。


    新村建設是個很大的工程,需要新建相當數量的房屋。宜蘭縣府早就在蘇澳南部山區建起了一座座水泥廠、磚瓦廠、石灰廠、砂石廠,源源不斷的提供新農村建設所需的建築材料。


    新村建設不但合理規劃了鄉鎮分布,同時也打破了封建宗族關係,徹底粉碎鄉村的族權體係。在強大的武力壓製下,宜蘭鄉村的大姓、大家族全被拆散,跨村分配到各個區鎮。那些不識時務、抗拒新農村建設的不良分子受到了嚴厲打擊,一千多人被押送到蘇澳礦區下井采礦。


    “集村並寨”穩步推進的同時,集體農莊的建設也在同步推進之中。


    集體農莊建設首先是全部土地實行國有化改造,而後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工程進行整治,建設集體農莊。


    土地國有化改造進行得很快,集團農莊也順利組建起來,但土地集約化整治卻遭遇到了嚴重困難。


    宜蘭是衝積平原,地勢看起來平整,實際上還是有坡度。高標準農田中,最高可以要求每塊水田的坡度不能超過1%。


    如果土地不夠平整,不同位置水位就不一樣,隻能是保留較多田埂,以保證每個小田塊適宜水稻的生長。倘若都搞成大田塊,平整的工作量是天文數字。


    閆嶽臣是農業組的組長,也是宜蘭土地集約化整理的總設計師。他是遺傳育種博士,專攻水稻。讀博士的時候,他曾經帶一個師弟做過川東丘陵地帶的高標準農田項目,對土地集約化整治很有研究。


    根據地形地貌勘察的結果,閻嶽臣通過電腦模擬計算了一下,如按預先方案實施,需要的工作量將是巨大的,需要耗盡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看到嶽臣得到的計算結果,一向穩重的毛辟幾乎要跳了起來,“草,需要拿出這麽多的人力物力,還需要花費一整年的時間進行土地整治!”


    吳林雲歎了口氣,“一年還不一定能看到成效。”


    “這不行,團隊需要盡快看到成效!”毛辟連連搖頭,“執委會不可能容忍,我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財力,成果卻在兩三年之後才看到。”


    宜蘭推行高標準農田建設,就是想把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盡快的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多快好的生產大批糧食支援台灣工業化建設。


    軍隊三月份就會南下,拿下整個台灣。毛辟在宜蘭縣最多也就幹到四月份,他覺得應該在四月份之前結束“新農村建設”的工作。


    對於毛辟的想法,閆嶽臣心知肚明,他胸有成竹的說道,“我這裏還有個二號方案。”


    閆嶽臣根據勘察的結果,拿出了一個替代方案。替代方案主要就是因地製宜,分批推進高標準化農田。


    對於閆博士的變通,他的助手南海有些不樂意,“博士,咱們搞的是現代農業樣板工程,分批推進不說費時費力,隻怕到時候再而衰、三而竭,等我們被調度流動到其他地方,這農業樣板就廢成了半拉子工程。”


    南海是浙江人,住在城市非市民,戶籍農村又韭麥不分。南海在穿越之前,長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怨念之下自學了農業知識,想迴到農村奮鬥。


    嶽臣知道南海是半瓶醋,對土地集約化整治知之不多。他耐心的解釋道,“要想把一塊帶有緩坡的土地平整成一整塊大的水田,非常非常難。對於像宜蘭這樣雨水多的地區,徹底進行整治也不經濟。因為地塊又大又平,排灌設施就要非常高的標準。而小田塊,排灌設施小而密集,更容易設計,成本也低。”


    “如果有足夠時間,足夠人力物力,想要一鼓作氣,也不是說不可以。”閆嶽臣嗬嗬一笑,“就怕工程才幹了一半,夏天來它幾次台風,神馬都白玩了。老百姓看不到實惠,就會消極抵禦。”


    “台風~~,這倒是不能不防。”南海立即眉頭緊蹙起來。他是浙江人,知道台風的威力。


    “所以,我們必須首先搞出一個樣板,讓整個宜蘭看到現代農業的發展前景。”閆嶽臣嗬嗬一笑,“有了金光閃閃的錢途,宜蘭百姓自然會主動,積極的跟進。”


    嶽臣的二號方案一報上去,立即得到執委會的首肯。


    一月初,隨著等級公路的修通,大批機械物資源源不斷的運進到了宜蘭平原。宜蘭縣土地集約化整理正式拉開了序幕。


    數十輛拖拉機、挖掘機、推土機、壓路機轟隆隆的開進了田野,數萬農民被組織起來,帶著工具、車輛和牛馬配合著機器作業。


    宜蘭像個扇形,為蘭陽溪衝積作用所產生之衝積平原。宜蘭又是一個雨量特別充沛的地方,台風也經常過來襲擾。閻嶽臣的土地治理方案,首先從興建溝渠、路、林三網結合布局。


    排水溝是最密集的網絡,每隔100m左右1條,順坡降方向由上向下展布;在排水溝的基礎上配建灌溉溝,每隔200m左右1條,與排水溝相鄰或相間布局;配建生產機耕道,順坡向間距200~300m,橫坡向間距500~1000m,與排水溝相鄰;林帶縱橫間距500~1000m,與主排水溝、機耕道相鄰布局。


    高標準稻田規劃單元選擇在田地相對集中連片、灌溉水源有保障的區域進行。土地特別平整的區域以1000x667平方米為一個規劃單元,對地形坡度小於10度的衝、壟田進行規劃,以一個衝、壟為一個規劃單元,麵積在200x667平方米以上。


    所謂的規劃單元,在工程上就是指這裏要出一套圖(總平、截麵、斷麵等等)。一個規劃單元內,往往分成幾十或者上百個田塊不等。


    經過一個月的奮力苦幹,蘭陽溪下遊已經整治成筆直的河道,蘭陽溪東岸與宜蘭城之間的大批土地得到徹底整治。整體調整為水平展布、形狀規則、麵積較大、便於機械耕作的方格大田,成為大明農科所的標準示範田。


    一月三十日,宜蘭西郊農科所的一間大教室內,宜蘭農村建設二期培訓班的四百多學員,認真聽著農科所所長閻嶽臣的講課。


    “……


    大明新農村建設,主要就是通過田、水、路、林、村的綜合整治,達到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漬能降的效果,大大的增加有效耕地麵積,提高了耕地質量,極大的改善了宜蘭平原的生產條件。”


    “地形較為平坦的地方先行建設高標準大方田,幹支渠、鬥農渠硬化處理;在大田中,設農機下田坡道,用條石加固下田坡道,勾連機耕道。機耕道用煤矸石夯實,連接鄉村公路。”


    “稍微有坡度的地方,按著地形盡量把一個水平麵的劃到一塊,在落差處做硬化堡坎,保持水土。”


    學員們坐得端端正正,聚精會神的聽著閆博士的授課。他們都是宜蘭各個新村的農家子弟,在村學讀過幾天書。大明強勢進入宜蘭之後,他們和他們的家人審時度勢,表示堅決支持華夏複興。工作組把他們發展成華夏複興先鋒隊的成員,並把他們選送到農村建設培訓班學習。


    在培訓班裏,這些學員不光要學習大明國子學的小學教程,還在學習大量的現代農業生產技術。


    農科所外麵原本是原本橫七豎八、彎彎繞繞的田埂。現在全部變成了四四方方的1000畝標準大田。星羅棋布的小河、土溝也都被拉直、拓寬,變成縱橫交錯、灌排分開的河網、渠道係統。


    一塊示範田的田埂邊上,聚集著一期培訓班的一百多學員。農科所副所長南海正帶領他們,進行進行水稻拋秧技術的現場展示。


    農業組帶來的適應台灣當地水土的優良稻種,已經在培育成秧苗。秧苗連帶秧盤一起拔起,被直接運了過來。


    “拋栽技術沒有巧,關鍵要點掌握好。一是田要整平水少;二是秧要拋得高,最好3米以上,越高越遠越好;三是是保證基本苗,每畝60-80盤,移密補稀……”


    南海拿著育秧軟盤,取下一大把秧苗,用力向一拋,一道綠色弧線在空中散開,一根根秧苗穩穩當當紮進泥土裏,濺起一朵朵水花。


    學員們紛紛搶著田邊軟盤開始拋秧,南海一邊示範要領,一邊逐個糾正,不到半個小時,3畝示範田添上了淺淺的新綠。


    <b>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幕降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仲夏雷暴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仲夏雷暴夜並收藏鐵幕降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