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誰也躲不過二十世紀中葉的大饑荒。寅的爸爸身遭政治厄運,對寅的奶奶如雪上加霜。若不是這樣,每月會按時寄錢來,一家人總還有個依靠。而現在寅的爸爸被流放,媽媽又從工業局下放到了橡膠廠。二人的工資收入減少了百分之七十,再不能往家裏寄錢。寅的二哥和大妹妹都是吃李村的李奶母娘的奶長大的,那時不能因奶孩子而影響工作。但是國家卻發給足夠的保育費和保姆費,足夠養育孩子的需要,寅三歲以前在石家莊有專門的保姆。現在爸媽的許多待遇已經取消了,可李奶母娘每月按時來要工錢。其實,二哥早已斷奶,卻再也離不開奶母娘,每次爺爺把他接迴來,他每天總是哭,無奈,隻得再送他迴八裏外的李村。大哥在城裏上中學也需要錢。這時偏偏奶奶又把寅領迴家裏來,一家人的生活就更成了問題。而這時的水坊村已經開始餓死人了。
一九五九年,村裏的大食堂開始每人一天供應一個玉米麵窩窩頭,後來每人供應一個高粱麵窩窩頭,再後來每人每天供應一個糠窩窩頭,並且窩窩頭的個頭越變越小。一家人一天的飯不夠一個人吃一頓的。隨著饑餓的惡性循環,人們的眼睛變得越來越藍,每天都在尋覓著充饑的東西。地裏的野菜還沒有長出來,於是乎喂豬的紅薯葉和喂驢牛騾馬的棉籽餅成了上好的“糧食”,都通過人們的泡、蒸、煮、餾進入了人的食道、腸胃,於是乎,人們遠離了烹、炸、炒、煎這種基本的做飯方式而采取了泡、餾、蒸、煮這種及其原始的類似於給豬餷食的方式。隨著春暖花開,樹上綠葉長出來了,地裏的野菜長出來了,人們又找到並發明了新的吃飯方式。
寅在這個家裏享受著最高的待遇。首先寅能吃飽。其次,當大家吃紅薯葉子的時候,寅仍能吃上糠窩窩頭。但是連續吃了七天,寅就有三天沒有大便了,但是寅覺得自己的肛門到直腸這一段象有石頭一樣的東西死死地堵著。他就上茅房,但是無論如何不見一點動靜,他憋住氣使足勁,直到把臉憋得通紅,仍不見一點動靜。他嚇得高聲哭了起來。奶奶知道怎麽迴事,掂著一把老鎖的鑰匙走過來說:“別哭,別哭。來,奶奶給你掏。”我把腚撅起來,一任奶奶象掏石灰渣子一樣一點一點的掏出來。奶奶邊掏邊說:“哎,作孽啊,老天爺爺,睜開眼看看,叫這麽小的孩子遭這樣的罪,這是咋說哩!”
這時在東屋住房的供銷社由保管一家人也搬進供銷社去住了。在此以前,由保管一家在東屋住了近五年。看著寅及附近的各家都在挨餓,覺著尷尬,就搬到供銷社大院裏去了。由保管家的大平比寅大一歲,有時跟寅玩得好,有時跟寅鬧別扭。大平個子大,有力氣,寅打不過他,總是受他的氣。一次,大平象往常一樣揪住寅的衣領就想把寅拉一個趔趄,寅伸嘴就咬住了大平的袖子,嚇得大平立即鬆了手……
寅再也不敢吃糠窩窩。但是依然被饑餓折磨著。一天上午,寅跟隨爺爺去公社的養豬場——想不到人這麽挨餓,竟然還能養活好多頭豬。寅就更感到奇怪,就跟爺爺去養豬場。
爺爺大概也在養豬組。養豬場在村東的公路南麵,往南、往東都是田野,地點很朝陽。想不到這些豬圈都修建得比村民們住的房子還漂寅,最起碼比養豬場裏的那座兩間屋的房子要好。寅太矮小,看不到圈裏麵的豬們,爺爺好象也不想讓他看到裏麵的豬。這時正值春天,還有些許涼意,寅就在豬圈前麵的空地上投坷拉玩兒,爺爺則去西側那兩間屋裏去了。
寅玩了一會兒,就有一股強烈的甜絲絲的味道,其中還夾雜著一點點香味兒飄了過來,饑餓中的寅對甜味及其敏感,他以為爺爺在那個小屋裏給他做好吃的,讓他好好地解解饞。於是寅就扔下土坷拉,朝著飄出甜香味兒的地方——那兩間屋裏去找爺爺。
一進屋,但見屋裏還有兩個人,兩個人都比爺爺的年紀要小許多。寅看見火爐上的確燉著一隻鐵鍋,鍋裏也的確冒著熱氣和香甜的氣味,其中一個年輕一點的人正用一把鐵勺,正在攪動那裏麵的食物。見寅進來,那兩個年輕人詫異地停了停手中的勺子,看了寅一眼,就繼續攪拌鍋裏的食物。爺爺則站在一邊,嘴裏饞得幾乎要流出口水,寅同時還看到爺爺的喉結在不停地滾動著,和寅一樣,爺爺已經控製不住這種甜香的誘惑了。
寅以為鍋裏的甜粥做好後就會給爺爺和自己每人盛上一碗的。所以寅就顯得很有耐心的樣子,認真地等待著喝那香甜的粥。那的確是高粱麵的粥,並且用文火熬得很到火口,再加上兩個年輕人的不斷攪拌,因此那甜香味兒越發濃鬱起來。
直到攪拌得快結疙渣,那兩個人才罷手,寅就用目光先找碗,卻沒找到,寅以為那兩個人一定知道碗在哪裏,所以就耐住性子等。結果那兩個年輕人首先拿過一隻鐵筲,往那筲裏盛那甜香的粥,寅看到沒盛一勺,爺爺的喉結就滾動一下。一共滾動了十九下,鍋裏就幹淨了。寅以為一定會給爺爺和他自己剩一些的,現在看是不會剩在鍋裏,那麽是要去別的屋裏與別的人們一起吃嗎?
那兩個人提著半鐵筲甜香的粥出了兩間屋,寅就緊緊地跟在他們身後,以為總會和別的人一起去吃這半筲粥。但是眼看著那兩個人徑直朝豬圈裏走去,寅這才明白,這甜香的粥竟然是豬食……
一九五九年,村裏的大食堂開始每人一天供應一個玉米麵窩窩頭,後來每人供應一個高粱麵窩窩頭,再後來每人每天供應一個糠窩窩頭,並且窩窩頭的個頭越變越小。一家人一天的飯不夠一個人吃一頓的。隨著饑餓的惡性循環,人們的眼睛變得越來越藍,每天都在尋覓著充饑的東西。地裏的野菜還沒有長出來,於是乎喂豬的紅薯葉和喂驢牛騾馬的棉籽餅成了上好的“糧食”,都通過人們的泡、蒸、煮、餾進入了人的食道、腸胃,於是乎,人們遠離了烹、炸、炒、煎這種基本的做飯方式而采取了泡、餾、蒸、煮這種及其原始的類似於給豬餷食的方式。隨著春暖花開,樹上綠葉長出來了,地裏的野菜長出來了,人們又找到並發明了新的吃飯方式。
寅在這個家裏享受著最高的待遇。首先寅能吃飽。其次,當大家吃紅薯葉子的時候,寅仍能吃上糠窩窩頭。但是連續吃了七天,寅就有三天沒有大便了,但是寅覺得自己的肛門到直腸這一段象有石頭一樣的東西死死地堵著。他就上茅房,但是無論如何不見一點動靜,他憋住氣使足勁,直到把臉憋得通紅,仍不見一點動靜。他嚇得高聲哭了起來。奶奶知道怎麽迴事,掂著一把老鎖的鑰匙走過來說:“別哭,別哭。來,奶奶給你掏。”我把腚撅起來,一任奶奶象掏石灰渣子一樣一點一點的掏出來。奶奶邊掏邊說:“哎,作孽啊,老天爺爺,睜開眼看看,叫這麽小的孩子遭這樣的罪,這是咋說哩!”
這時在東屋住房的供銷社由保管一家人也搬進供銷社去住了。在此以前,由保管一家在東屋住了近五年。看著寅及附近的各家都在挨餓,覺著尷尬,就搬到供銷社大院裏去了。由保管家的大平比寅大一歲,有時跟寅玩得好,有時跟寅鬧別扭。大平個子大,有力氣,寅打不過他,總是受他的氣。一次,大平象往常一樣揪住寅的衣領就想把寅拉一個趔趄,寅伸嘴就咬住了大平的袖子,嚇得大平立即鬆了手……
寅再也不敢吃糠窩窩。但是依然被饑餓折磨著。一天上午,寅跟隨爺爺去公社的養豬場——想不到人這麽挨餓,竟然還能養活好多頭豬。寅就更感到奇怪,就跟爺爺去養豬場。
爺爺大概也在養豬組。養豬場在村東的公路南麵,往南、往東都是田野,地點很朝陽。想不到這些豬圈都修建得比村民們住的房子還漂寅,最起碼比養豬場裏的那座兩間屋的房子要好。寅太矮小,看不到圈裏麵的豬們,爺爺好象也不想讓他看到裏麵的豬。這時正值春天,還有些許涼意,寅就在豬圈前麵的空地上投坷拉玩兒,爺爺則去西側那兩間屋裏去了。
寅玩了一會兒,就有一股強烈的甜絲絲的味道,其中還夾雜著一點點香味兒飄了過來,饑餓中的寅對甜味及其敏感,他以為爺爺在那個小屋裏給他做好吃的,讓他好好地解解饞。於是寅就扔下土坷拉,朝著飄出甜香味兒的地方——那兩間屋裏去找爺爺。
一進屋,但見屋裏還有兩個人,兩個人都比爺爺的年紀要小許多。寅看見火爐上的確燉著一隻鐵鍋,鍋裏也的確冒著熱氣和香甜的氣味,其中一個年輕一點的人正用一把鐵勺,正在攪動那裏麵的食物。見寅進來,那兩個年輕人詫異地停了停手中的勺子,看了寅一眼,就繼續攪拌鍋裏的食物。爺爺則站在一邊,嘴裏饞得幾乎要流出口水,寅同時還看到爺爺的喉結在不停地滾動著,和寅一樣,爺爺已經控製不住這種甜香的誘惑了。
寅以為鍋裏的甜粥做好後就會給爺爺和自己每人盛上一碗的。所以寅就顯得很有耐心的樣子,認真地等待著喝那香甜的粥。那的確是高粱麵的粥,並且用文火熬得很到火口,再加上兩個年輕人的不斷攪拌,因此那甜香味兒越發濃鬱起來。
直到攪拌得快結疙渣,那兩個人才罷手,寅就用目光先找碗,卻沒找到,寅以為那兩個人一定知道碗在哪裏,所以就耐住性子等。結果那兩個年輕人首先拿過一隻鐵筲,往那筲裏盛那甜香的粥,寅看到沒盛一勺,爺爺的喉結就滾動一下。一共滾動了十九下,鍋裏就幹淨了。寅以為一定會給爺爺和他自己剩一些的,現在看是不會剩在鍋裏,那麽是要去別的屋裏與別的人們一起吃嗎?
那兩個人提著半鐵筲甜香的粥出了兩間屋,寅就緊緊地跟在他們身後,以為總會和別的人一起去吃這半筲粥。但是眼看著那兩個人徑直朝豬圈裏走去,寅這才明白,這甜香的粥竟然是豬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