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的話一出口,大廳裏所有人都是一驚。


    一個小小的才人怎麽得罪了皇太子,讓李承乾當眾請陛下殺她?


    別人都還沒有反應過來,李治先坐不住了。隻見他猛地起身,額頭青筋暴起,怒目直視李承乾,大聲咆哮道:“太子殿下要殺人就——就把臣弟殺了,為什麽要殺武才人?”


    李承乾對此隻是冷笑一聲,理都不理李治。


    但是其他人尤其是李世民,看見一向乖巧的李治突然表現出如此猙獰的麵目,都是吃驚不已。


    很快,李治也意識到自己的失態,慌忙起身跑到李世民幾前跪下,大聲疾唿道:“父皇乃是聖天子不能殺無罪的人,武才人無罪不能輕殺……”


    “住口!”李世民看著不成器的李治怒喝一聲,然後神色凝重地看著李承乾道:“承乾,你說說是怎麽迴事?”


    李承乾伸手一指還趴在地上的李治道:“父皇也看到了,晉王對這個武才人十分迴護。”


    李世民看一眼李治沒有說話。


    倒是長孫無忌笑嗬嗬地接道:“晉王年紀也不小了,若有什麽不妥,就把這個武才人賜給晉王也就是了。”


    他見李世民毫不猶豫地要把武才人賜給李承乾,知道此女不在李世民心上才這樣說的。


    李世民依然不說話,隻是靜靜地看著李承乾。


    李承乾見此胸有成竹地道:“啟奏父皇,晉王之所以迴護武才人,可不是因為武才人長得美,隻是因為這個武才人自幼熟讀經史,頗有謀略,而且野心勃勃,似是要攪亂朝廷。


    九弟這些日子的行事,都是此女在背後指點,請求父皇赦舅舅迴朝就是這個武才人出的主意。”


    李承乾這麽說有一半都是猜的,隻是沒想到被他猜對了。


    李世民和長孫無忌聞言同時大驚,他們都是極其自負的人尖子,且都是大男子主義者,從來沒有把哪個女子當迴事。


    “承乾,你說的是真的?”李世民不信道。


    “父皇看晉王的樣子,不就知道了嗎?”李承乾直接道。


    李世民一低頭看見李治臉色蒼白,顯然是被李承乾說中了。


    李世民想到一向聽話的李治被武才人勾引教壞,心裏的殺意就如破閘的洪水一般滔天而下,連李承乾是怎麽知道行在的事情也不追究。


    霍然起身,大聲下旨道:“來人,傳朕旨意,武才人行為不檢,包藏禍心,立時賜死,不得遲延。”


    “遵旨!”


    伺候在李世民身邊內侍親自去傳旨並監刑。


    “父皇,不要啊!兒臣求您收迴成命。”李治說著就伏地哀哭。


    李承乾看見心裏冷笑一聲,這李治隻是哀求,連替武才人擔罪的話都不敢說一句,真是一點擔當都沒有。


    李承乾緩緩走出到李世民麵前笑吟吟地道:“父皇既已下旨賜死武才人,也就沒事了,不必動怒。”


    李承乾說著雙手扶著李世民的臂膀讓他坐下,一轉身眼裏殺機四射地掃一眼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感覺李承乾的目光,心裏不由大驚。


    這樣的目光長孫無忌剛才就感受到了,當時還沒當一迴事,這會兒李世民剛下令賜死武才人,李承乾又用這樣的眼光看他……


    李世民坐下看見李治還趴在地上哀哭,重重地歎一口氣,還沒有發作。


    就聽李承乾道:“晉王殿下不勝酒力,扶他到偏廳歇息!”


    說罷又看一眼跟著自己來的內侍,內侍會意忙走出來,和大廳裏另外一個內侍一起把李治扶出去。


    李承乾又緩緩走迴去,端起一杯酒笑嘻嘻地才李世民道:“兒臣攪了父皇的酒興,這裏敬父皇一杯酒。”


    李世民看著李承乾勉強一笑,意興闌珊地舉起酒杯一口悶下去。


    大廳其他人見此都準備告退了。


    李承乾看一眼長孫無忌,心道這老狐狸實在難對付,還是再加一把火。


    因又笑吟吟地起身道:“兒臣給父皇作詩一首,助興如何?”


    李承乾的詩書雙絕天下聞名,李世民看李承乾順眼的時候也常以此為傲。


    李世民聽說李承乾要作詩助興,果然高興起來,伸手點點李承乾道:“你且作來。”


    李承乾端著一杯酒起身走到中間,微一沉吟,聲音清朗地吟道:“行路難,歸去來!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


    長孫無忌聽了不由一怔,心道:這是什麽意思?


    李承乾所吟的乃是李白的《行路難》,這前五句的意思是:潁川洗耳朵是指許由聽了堯說:要把帝位傳給他。感到自己受到了汙染,去潁川的水洗耳朵。


    首陽蕨,是說周武王滅了殷商以後,義士伯夷叔齊恥不食周粟,去首陽山采蕨為生,後來被餓死在首陽山上。


    許由和伯夷叔齊都是高潔之士,這首詩開口就勸人不要學他們,要隨波逐流地好好的活在世上。


    是以長孫無忌感到奇怪。


    李承乾不理會長孫無忌奇怪的目光,繼續吟道:“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吟到這裏李承乾轉身看著長孫無忌把最後四句吟完。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一首詩吟完,李承乾瀟灑地舉杯飲盡杯中酒。


    長孫無忌聽最後四句立時明白了,李承乾不是給李世民吟詩,是在用詩勸他退出朝堂,如果不退剛死的武才人就是他的樣子?


    長孫無忌這邊正心裏驚疑不定時,就聽李世民不高興地道:“承乾你這詩作的倒也好,隻是怎麽盡說這些沒有下場的人?”


    子胥是春秋時的吳子胥,他曾經輔佐吳國滅了楚國、越國最後被吳王給殺了。


    屈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陸機算是西晉時人,出身江東陸氏,東吳被滅後陸機去洛陽做官,後來被汙陷斬首。臨死前說想聽家鄉的鶴唳聲,當然沒有聽成。


    李斯是秦朝的宰相,被趙高陷害至死,臨死時說,最想迴到老家每天和兒子們牽著獵狗架著蒼鷹出城打獵。


    他們的願望當然都沒有實現。


    這首詩若不是李承乾吟出來,李世民恐怕都要以為是在諷刺他了。


    李承乾連忙陪笑道:“是兒臣失言了,罰酒一杯。”


    說著內侍上來倒一杯酒,李承乾一揚脖飲盡。


    李世民見李承乾自罰也就不以為意了。


    自己也喝一杯酒,然後感慨道:“西晉主昏臣奸,張翰能提前看出其中危機,以秋來鱸魚肥美,要迴江東去吃蓴菜燉鱸魚為理由離開洛陽,得以保全自身也是不容易啊!”


    詠史詩就是這樣,不同的人聽來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這首詩長孫無忌聽來,再加上李承乾屢次以隱含殺機的眼神看他,他就斷定這是李承乾勸他退隱的詩。


    在李世民聽來,如果是一個大臣作這樣的詩那就是罵他的,但是由李承乾作來那就沒有特別的意義,因為李承乾是絕不可能退隱的。


    聽李世民誇讚及時辭官的張翰,智慧地保住了性命,長孫無忌和尉遲恭心裏都百感雜陳,尉遲恭自斟自飲喝下一碗酒,暗想陪陛下東征高句麗後,就立即迴家修道。


    可是,長孫無忌……


    “父皇所見極是,不知舅舅以為如何?”李承乾笑嘻嘻地問道。


    李世民也轉頭朝長孫無忌看去,極想聽他的見解。


    長孫無忌聽了李承乾的話臉色一僵,見眾人看來忙端起酒杯掩飾。


    長孫無忌一杯酒喝下,臉色已恢複正常,神色淡然地道:“太子殿下所舉詩中之臣,所遇者都是昏君,吳王殺了吳子胥,吳國亡了;屈子投汨羅江,楚國亡了;李斯被斬,秦亡了;陸機死後西晉也亡了。


    當今之世,陛下英明,我大唐朝是不會出這樣的事的。”


    “哈哈哈哈……”


    長孫無忌一句說完,李世民就哈哈大笑起來,舉起酒杯猛喝一口,甚是痛快。


    李承乾微微一笑,朝長孫無忌舉起酒杯道:“舅舅說的很有道理。”


    心裏暗道:李太白到底還是不甘心,這首詩明著是勸人隱退,實際是讓君王挽留他。


    “這酒喝多了,朕要去歇息了。”


    李世民要是還看不出來,李承乾和長孫無忌在相鬥,那就真喝醉了。


    隻是李世民不想此時挑明,就裝醉扶著內侍離開。


    “兒臣恭送父皇。”


    李承乾起身朝李世民的背影躬身一禮,再直起身便對內侍道:“孤王多日不見晉王怪想他的,帶上晉王迴行宮。”


    說罷也不理其他人,就與杜荷離開了。


    “臣等恭送太子殿下。”長孫無忌領頭,朝李承乾的背影行禮。


    待李承乾走遠,程咬金湊到長孫無忌身邊,故意問道:“長孫國舅,太子殿下的詩到底是什麽意思?”


    “你!”


    長孫無忌臉上青氣一閃想要罵娘。


    程咬金看著長孫無忌臉色難看,一臉憨厚地笑笑道:“俺是個粗人不懂這些,才向您請教?”


    “哼!”


    長孫無忌氣的一甩袖子就走了,身後傳來程咬金的憨笑聲,低聲怒道:“老怪物,要連這些都不明白,你早就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如意.CS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如意.CS並收藏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