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紫光殿,李承乾麵上罩著一層寒霜。


    伊川的事情已送到他的桌上了。


    李承乾現在才知道洛州刺史戴至德是道王的大舅子。


    而李世民也不知發什麽神經,自己在洛陽好好住著也就是了,居然還把幾個王爺召過去伴駕?


    李承乾對於洛州各地官員上奏疏彈劾杜正倫本來就十分不滿,發明旨斥責隻是第一步,同時也下令調查這些官員。


    昨天丘神績才送過來一些官員資料,今天就又報上來伊川縣百姓圍困薛大鼎的事。


    雖然李義府還沒有到地方,但是李承乾本能地覺得這件事不簡單,所以他準備在伊川縣和嵩縣兩地打開一個突破口。


    明天又是大朝的日子,李承乾準備把事情安排在大朝上一則辦成就是朝廷共識,二來也看看還有什麽人跳出來。


    ------------------------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


    ……


    逢九的大朝日,李承乾擺駕嘉德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因為李承乾剛以雷霆手段處理了盧承慶和張文瓘等人,又把十個監察禦派出去巡視地方,所以大朝很安靜。


    當然文武百官心裏清楚,洛州官員上疏彈劾杜正倫的事還沒有結束,都在看著李承乾能死保杜正倫到什麽時候。


    因為李世民現在就住在洛陽,所以一些官員甚至認為這是李世民要對杜正倫盅惑李承乾施以懲誡,不過即便是這樣的想的大臣也不敢輕易出頭。


    各種禮儀行畢,劉葵便站出來大聲喊道:“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喊完稍等一下,見大殿裏沒有人站出來,便又喊一遍。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接著站在大殿門口的東宮親衛,一齊對著站在殿外廣場上百官大喊道:“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數名親衛一連三遍齊聲高喊,聲音傳遍東宮,讓站在廣場的上低級官員都能聽見。


    大殿裏百官聽見心裏今天肯定沒有官員在大朝上議事了,就等著李承乾宣布散朝了。


    李承乾身著冕服高據寶座,靜靜地看著下麵的百官,聽見殿前親衛三遍喊完也沒有下令退朝。


    百官正疑惑時就聽見殿外傳一聲高喊:“臣有事上奏。”


    這聲喊也傳遍了殿前廣場,廣場上的文武官員都朝聲音發出的地方看去。


    隻一個身材矮小的綠袍官員,正快步走向丹陛。


    廣場上有認識的都知道這個官員很有名,他叫周晉曾考中明經科,因為身高不滿四尺形容猥瑣不得授官,前年經過李承乾重新考試名列第一授詹事府書吏。


    後來追隨李承乾北上伐薛延陀,因功升為七品詹事府司直。


    對周晉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他們因為外表不受人待見,所以性格有些孤僻,不懂得通融,辦什麽事都照按規矩辦。


    周晉一心忠於李承乾是李承乾的心腹,他在大朝上站出來顯然是太子殿下有話要說。


    周晉的腳步很快,不一會兒就來到嘉德殿門口,手執竹笏高聲道:“臣詹事府司直周晉有事上奏。”


    大殿裏很多高官沒有聽說過周晉,但是聽說是他詹事府司直,都不由朝寶座上的李承乾看去。


    “宣周晉進殿。”


    李承乾不理會大臣的目光,直接示意劉葵宣周晉進殿。


    站在殿門口的周晉聞言整理一下衣冠,便大步走進嘉德殿。


    百官有第一次見周晉的,看他身高不滿四尺,像小孩子一樣,但走路舉止都是老成持重的樣子,臉上不由都露出輕蔑地笑意。


    當然也有人覺得讓這麽一個小矮人上殿有礙觀詹,想稍後上奏免了他的官。


    “臣周晉參見太子殿下。”


    在百官複雜的目光下,周晉已經走大殿中間。


    “平身!”李承乾聲音平靜地道。“周卿家有何事要奏?”


    “啟奏太子殿下,臣彈劾洛州嵩縣縣令秦懷義不孝,品德有虧難為朝廷命官。”周晉鏗鏘有地力地道。


    “周晉彈劾可有依據?”李承乾按步就班地問道。


    周晉聞言痛心疾首的道:“啟奏太子殿下,秦懷義上月上奏其母在洪州老家故去,他卻沒有迴家奔喪更別提丁憂守墓,是為大不孝,請太子殿下降旨嚴懲。”


    “天下竟有這樣的不孝之人!”李承乾故做大驚訝道,說到裏又看百官道:“諸卿以為當如處置秦懷義?”


    李承乾把球踢出去了。


    站在前頭一些大臣都是知道這肯定是東宮反擊洛州地方官員的,東宮一係的官員因為沒得到李承乾的知會,不敢貿然出頭,其他大臣都抱著看熱鬧的想法,一時沒有人出來說話。


    這當然也跟初唐時人們對於儒家禮法看的較輕有關係。


    “怎麽?諸卿對秦懷義不孝之舉,都沒有看法?”李承乾加重語氣,給殿裏大臣施壓。


    李承乾說罷還真走出來一個大臣,這個人李承乾認識就是高士廉的兒子高履行。


    李承乾看他走出心裏就是一喜,這個高履行以孝聞名,史書上記載高履行因為母親過世哀痛過度險些送命,想來他是看不慣秦懷義所做的事情。


    隻見高履行走到大殿中央神色平靜地道:“啟奏太子殿下,臣以周晉彈劾的不當。”


    “什麽?”


    不但李承乾聽了他的話感到驚訝,殿裏大臣聞言無不感到驚訝。


    這是大孝子高履行說的話嗎?


    “高卿家要為不孝之人辯護嗎?”李承乾聲音冷了下來。


    “臣不敢,臣隻是要據實上奏。


    秦懷義母親過世時他曾向吏部上疏,請求迴家奔喪守墓,隻是洛州刺史戴至德以秦懷義在嵩縣為政能善待百姓為由,上疏挽留,吏部因此沒有準秦懷義迴鄉奔喪。


    臣以為既是上官挽留,朝廷奪情,秦懷義不能算是不孝。”


    在唐朝丁憂時奪情的很多,像被賜死的詹事府詹事於誌定、房玄齡在他們母親過世後,都被李世民奪情起複過,所大臣對此也不在意。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因為李承乾不但想找秦懷義的茬,還要改規矩。


    李承乾聞言麵色一冷不說話,他等著周晉站出來反駁高履行。


    “啟奏太子殿下,臣以高侍郎所說不合情理。”周晉上前一步,直接反駁高履行。


    李承乾見高履行還要說話,便淡淡地道:“那高侍郎有什麽錯?”


    “啟奏太子殿下,高侍郎說秦懷義不迴家奔喪、守墓,是因為上官挽留,朝廷奪情不能算是秦懷義不孝。”


    “正是。”高履行聽周晉直接說自己錯了,語氣便不太好。


    周晉卻不在乎冷笑一聲道:“上官挽留原是應有之義,至於朝廷奪情不過是因為洛州刺史的原因,秦懷義身為人子受父母天高地厚的大恩,卻不再次上疏懇求迴家盡孝,就心安理得地繼續做官這不是不孝是什麽?”


    說到這裏周晉提高聲音對百官道:“這是為人子者當做的事情嗎?”


    “周司直,你是說秦懷義隻上過一次請求迴鄉奔喪的奏疏?”大理寺卿孫伏伽站出來問道。


    “正是!”


    “嗡——”


    很多官員都感到不可思議,不管怎麽說自己母親過世,就算是當朝宰相也得連篇上奏請求皇帝準其治喪,辦完喪事再起複才合理。


    一個小小的縣令能有多重要,連喪都不奔?


    “哼!”


    百官正低聲議論突然聽坐在寶座上的李承乾冷哼聲,都朝上看去,知道李承乾有話要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如意.CS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如意.CS並收藏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