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琰不管怎樣穩沉,畢竟還隻是個小姑娘,聽說出去玩,立刻高興起來。


    竇昭就問她:「你想去哪裏登山?香山這幾天葉子紅了,正是賞景的時候,可有點遠。免兒山和旋磨山不錯,就怕到時候皇上也會去,要戒嚴。」


    蔣琰都沒有去過,也就談不上想去哪裏不想去哪裏了。


    她抱了竇昭胳膊笑道:「我跟著嫂嫂!」


    那種全然信任的口吻,讓竇昭的心都軟了。


    她吩咐若彤去針線房看看給她和蔣琰做的新衣裳都做好了沒有,又吩咐若丹吩咐廚房開始準備做栗糕,釀菊花酒,和蔣琰商量著帶著些丫鬟婆子一起去。


    頤誌堂頓時熱鬧起來。


    延安侯府的世子夫人安氏來訪。


    竇昭頗有些意外。


    昨天宋翰認親,延安侯府並沒有人來,按理說他們這幾天應該避一避才是,怎麽會急急地來拜訪她?


    她請安氏到宴息室坐了。


    安氏沒有拐彎,用過茶點,問了問元哥兒,就說明了來意:「聽說五軍都督府胡主薄的太太給你們家表小姐說了門親事,你們同意了。不知道這門親事定下來了沒有?」


    竇昭心中微跳,笑道:「不過是提了提,世子爺那邊還沒有機會說,哪就能定下來!」


    安氏長長地籲了氣,笑道:「我們不是旁的交情,我也就有話直說了。我第一次見到你們家表小姐的時候就有心給她保樁媒,隻是不知道你們要為表小姐找個怎樣的人家,這才躊躇到了今日。現在聽說有人來給你們家表小姐提親,我又急起來,生怕你把表小姐許了人家。」她說著,抿了嘴笑,「對方是我娘家的一個從兄。今年二十八歲了,年紀雖然和表小姐不相當,可這年紀大也有年紀大的好處,至少知道心痛人。


    「他先頭的妻子是難產生的。留下了一個姐兒,今年也有九歲了,再過幾年,就該嫁了。家裏有兩個田莊。一個生藥鋪子,一個當鋪,一個糧油行,家裏稱不上萬貫家財。可也吃喝不愁。人又是個老實厚忠的,怕續弦了姐兒受委屈,才一直拖到了現在。


    「你和世子爺商量商量。看我這從兄他可瞧得上眼。」


    年紀有點大不說。還沒有功名,這並不是一樁好姻緣。


    想必安氏也是這麽想的,所以之前想做媒卻又遲遲沒有動靜。如今見胡太太介紹的那樣他們都有相看的意思,她也就無所顧忌地來求親了。


    這就好比是拋磚引玉,當初收入胡太太的線箋有了效果。


    至於說宋墨同不同意,這就好比是瞎子吃湯圓,大家心裏都有數。不過是個推脫的藉口罷了,竇昭同意了,難道宋黑還會攔著不成?


    竇昭笑盈盈地點頭。


    安氏心中微定,和竇昭說了會閑話,起身告辭。


    在內室聽了個一清二楚的蔣琰沒有露出絲毫的羞怯之姿,反而白色蒼白,沉默不語。


    竇昭感覺到了不對勁,遣了丫鬟小聲地問她:「你是不是覺得這家的條件不如你的意?」


    蔣琰搖頭,欲言又止。


    竇昭嘆氣。


    黎窕娘真是害人不淺!


    好好一個女孩子,養成了這樣個怯懦的性子。


    她溫聲地勸她:「我們是你在這上僅有的幾個親人之一了,你有什麽話不能跟我們說的?若是怕麻煩怕責怪一味地自己忍著,你難過,我們看見了也跟著心痛。此時有什麽話說出來,縱然不如我和你哥哥的意,可你自己過得舒坦,我們看著也能放心啊!」


    蔣琰聽著眼珠子直轉,緊緊地握了竇昭的手,低聲道:「我,我不想嫁人。」


    是因為從前的創傷還留在她心裏嗎?


    竇昭道:「從前的事又不是你的錯,你也受害人。我們也不會勉強你嫁人,可你也試著把從前的事都忘記,重新開始生活。好不好?」


    蔣琰感激地點頭。


    晚上宋墨迴來,竇昭不免和他感嘆幾句。


    宋墨沒有作聲,到書房裏練字的時候卻叫了陸鳴過來:「那個姓韋的和姓賀的,你可要好好的照應他們,不要讓他們出了什麽意外才是。」


    陸鳴打了個寒顫,恭聲應是,退了下去。


    宋墨一聲不吭地寫完了三張紙,這才迴到內室。


    就像開了扇窗,大家才這發現窗內的情景似的,連著幾天,都有人來給蔣琰做媒。


    竇昭非常的為難,和來家裏串門的蔣驪珠道:「我要是一個都不同意,反顯得我矯情,這個也看不上那個也瞧不中。可我要是同意相看,琰妹妹又一時半會沒這個心情。早知如此,我就不應該那麽快答應胡太太的。」


    蔣驪珠笑著道:「您也沒有想到投機的人麽多吧?」


    投機?


    仔細想想,還真是這迴事!


    竇昭啞然失笑,道:「還是你心思通透,一語點化了我。」


    蔣驪珠笑了笑,問:「怎麽沒看見表哥?他這些日子很忙嗎?」


    竇昭很是意外,笑道:「你找你表哥有事嗎?他今年在宮裏值夜,明天下午酉時才能出宮。要不你明天酉時過後再來?」


    蔣驪珠躊躇半晌,道:「我找表哥的確是有點事……本不應該瞞著嫂嫂的,隻是一時又不知道該怎麽跟嫂嫂說好……」


    竇昭並不那種小氣的人,何況她和蔣驪珠雖然隻接觸了這幾個月,但蔣驪珠為人盪坦,她既然不知道怎麽說,竇昭自然不會追問。


    「我可沒你想像的那麽小心眼。」她笑著打趣道,「你不如明天一早就過來,在我這邊玩一天,等和你表哥說了話,用了晚膳再迴去。」


    蔣驪珠想了想,笑著應了。


    次日,竇昭安排了席麵款待她。


    蔣琰熱情陪著她四處觀花賞景。


    兩人在後花園的涼亭遇到了苗安素。


    跟在蔣琰和蔣驪珠身邊服侍的若彤忙道:「這位是我們府裏的二太太。」又向苗安素引見兩人:「這位是表小姐蔣氏。這位是蔣家的十三姑奶奶吳少奶奶。」


    雙方曲膝行禮。


    苗安素這才反應過來蔣琰是誰。


    她不由多看了蔣琰幾眼。


    蔣琰有些不自在地朝著蔣驪珠身邊躲了躲。


    苗安素看著目光一閃,和蔣琰、蔣驪珠寒暄了幾句,迴了自己的新房。


    蔣琰長長地透了口氣。


    蔣驪珠不由搖頭,道:「你這英國公府正正經經的嫡小姐。她一個庶媳,你有什麽好害怕的?」


    蔣琰喃喃地道:「我,我隻是有些不習慣罷了。」又央求她:「好姐姐,你不要跟我嫂嫂說。我嫂嫂和哥哥知道了。又要為我操心了。」


    蔣驪珠拍了拍她的手,道:「你放心,我不是那挑事的人。」


    蔣琰翹了嘴角笑,一張小臉如盛放的梨花。溫婉而又纖弱。


    蔣驪珠嘆氣。


    兩人迴到頤誌堂,管事的嬤嬤正拿了新些日子釀的菊花酒請竇昭品嚐。


    竇昭隻是聞了聞,卻讓小丫鬟給兩人各盛了一小盅。笑道:「你們也嚐嚐!」


    是用上等的稠酒釀的。入口綿和香甜。


    蔣驪珠大讚。


    竇昭就讓她帶兩壇迴去:「給你公公婆婆嚐嚐,也算是我們的一點心意。」


    蔣驪珠知道竇昭這是在給她做麵子,笑盈盈地應了,嘴上雖然什麽也沒有說,卻把這份情記在了心裏,尋思著以後若是有機會,一定要報復竇昭的提攜之恩。


    三個人在內室吃吃喝喝。逗著剛剛睡醒的元哥兒,宋墨迴來了。


    蔣驪珠和宋墨去了書房說話。


    竇昭就和蔣琰在內室試著九九重陽節登山地穿戴的衣裳首飾。


    宋墨迴屋時,炕上椅上到處都是東西,元哥兒手裏更是抓了條大紅色的帕子不放,誰動他就扁了嘴哭。


    大家被逗得哈哈大笑。


    宋墨揶揄道:「這小子長大了不會是個紈絝子弟吧?」


    竇昭笑道:「伯彥抓周的時候還抓了盒胭脂呢,他長大了還不是金榜題名進了翰林院!」


    「哦,還有這事?」宋墨大感興趣,道:「抓周的時候怎麽會有盒胭脂呢?」


    一般的人家期待子孫有大成就,是不會放這些東西的。


    竇昭笑道:「是我爹放的。我十一堂哥家的七斤抓周的時候,爹爹還放了朵珠花在上麵,等我六伯父發現的時候,韓家的人都到了,六伯母說,六伯父隻好暗暗祈禱七斤千萬別抓了那朵兒珠花。」


    蔣琰幾個聽著笑得前俯後仰。


    宋墨想到冷冷清清的靜安寺胡同,笑道:「九月初九的時候,我們也約了嶽父一起登山吧?」


    竇昭還從來沒有想到過請父親一起出遊。


    她沉默片刻,笑道:「好啊!我這就讓人去問爹爹一聲,看他那天可約了別人!」


    宋墨頷首,去了書房。


    竇昭和蔣琰陪著蔣驪珠用一晚膳,然後把蔣驪珠送到了垂花門前,等轎子走了,她們才迴房歇息。


    在床上,宋墨把蔣驪珠的來意告訴了竇昭:「五舅為了銀子和我肆鬧的事已經傳開了,大伯母在濠州都聽說了,托十三表妹來問我到底是怎麽一迴事?讓我不要跟五舅舅一般見認,說她會寫信訓斥五舅舅的,還讓十三表妹帶信給我,說東西給了我就是我的了,這也是大舅的心願,如果五舅舅不服,讓五舅舅去找她理論……」(未完待續)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重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吱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吱吱並收藏九重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