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不阿身上裝束看來似是所謂江湖中人,祖承訓心下疑問不少:緣何這人會不遠千裏來這朝鮮,那李蒼鎮又是什麽人物,銘劍山莊身在何處。言語間眾人竟已穿越民房出了城門。城內喊殺聲已不如之前般響亮,兵器的碰撞聲也隻是零零散散,倒像是市場上稱量時候的秤砣聲。
眾人出得城來後,均是心有餘悸,仿若由鬼門打了個轉悠。祖承訓心中淒然,畢竟諸多軍士是折在了自己手中,當下難有逃出的喜悅。但自打見了唐不阿,猜忌勝於不悅,當下還在思索如何應對眼前這人。一時間城中喊聲如雷震,就算身在城外也可聽見是倭寇慶祝的喊聲。那聲音極其嘹亮高昂,卻聽得眾人黯然神傷,步伐如鐵鏽一般,而腦中也如灌了滿滿的烈酒似的暈沉。
待得走入城外樹林中方才停下,但仍可隱約聽見城中倭寇聲響。眾人悶作一團,當中多是首次見了戰場,未免心有餘悸,此時手腳還在如風鈴一般顫抖。鄭仁弘身為首領,心中縱然有千萬懼意,仍要生吞,以顯風範。
唐不阿行走江湖許久,所見場麵當然比之一眾義勇要多得多。而手刃活人這等舉動是從來未有過的,自己一直以來均是與人比武點到為止,而今一日便殺了數名倭寇,縱是定力十足也免不了心寒。當此時正心下暗念《金剛經》以穩定心神。稍一迴複,以餘光瞧了眾人,除祖承訓幾人官軍無恙,均是如自己一般麵如死灰。
祖承訓見眾人適才英勇,而現今一蹶不振,心料眾人不過是一時之用,至多也是那李蒼鎮布置了得,本有的拉攏之意也逐漸褪去。見眼前眾人中也唯有唐不阿與鄭仁弘值得勸誘,便開口道:“本官祖承訓,乃遼東副總兵,此番出師不利,多謝諸位相救,在此拜謝。”說罷一抬手,深鞠了一躬。
眾人迴過神來,稀稀疏疏地起了身子迴禮,唯有唐不阿與鄭仁弘較為快些。祖承訓見眾人態度,心下不滿,但礙於身份以及禮義不宜發作。又道:“今日我軍遭此失利,本官迴朝必然稟告,以求得更多軍士相援。”
“本道朝鮮百年人不識兵,如今看來,眾位如此驍勇,必能給予倭寇痛擊,朝鮮收複有望,本將此番便祝諸位愈戰愈勇、愈戰愈強。可惜本將此時不可再與諸位一同,不然我軍必是如虎添翼,百戰百勝。”
“朝鮮國王與我大明天子情同手足,如今倭寇如此猖獗,我大明天子早有恨意。隻可惜本將辜負天子,出師不利,本應以死謝罪。但今日之恥如何不雪,若是死了隻怕更無機會一洗,此番便姑且留本將一條性命,準許本將戴罪立功。”
不曉得漢語的義勇當然不去理會,但聽得明白的人,尤其是唐不阿與鄭仁弘卻聽得耳朵生刺。祖承訓表麵是對眾人恭維了一番,語氣間實在是瞧不起山野之人,每句必將自己置於眾人之上。而後乃至冠冕堂皇替自己開脫,以“一雪前恥”為由,免了自己出師不利的罪名,反倒成了一個知恥後勇的良將。
一番說辭之後,眾人又行了一陣。待得天色漸暗便停了腳步造飯,數人拿了多餘的鋪蓋給了祖承訓幾人。好在祖承訓仍是將官,習慣了行軍之中的粗糙器械,不然照他性格免不了要暗自記仇。
眾人分散圍坐在十餘個火堆旁,那火映得眾人心涼。仿佛那搖曳的並非是火苗,而是今日死於平壤眾多將士的魂魄。那魂魄跳著舞步,時高時低,眾人看得心醉。四下沒被魂魄映見的地方便是黑漆的懸崖,眾人無法進入。一旦進入便無法出來,隻得一直在那懸崖中沉睡。唯有時不時聽見懸崖下有碰撞之聲,許是哪裏的人或牲畜失足而陷入萬劫不複之境了。
祖承訓緩緩走近唐不阿與鄭仁弘,二人臉色在火中仍顯得陰冷。
二人見得祖承訓過來,便準備起身施禮。祖承訓將手搭在兩人肩上,示意不需起身,自己在兩人身邊坐下。開口道:“今日還多謝二位了,帶了眾多弟兄前去搭救。”
“大人不用客氣,倭寇之流侵犯我等家園,我等早就盼著有機會殺敵了。”鄭仁弘憤憤答道。“正巧還碰見了兩位大明朝的兄弟,教了我等厲害的陣法,才讓弟兄們有機會將將軍救出。”
祖承訓本是粗野之人,毫無心機,言語中隻是將自己真情實感說出。而祖承訓身處官場多年,早習慣了爾虞我詐,此時聽鄭仁弘言語反倒畫蛇添足,以為其心思縝密,知曉自己的意圖,便主動請辭,還道鄭仁弘是個棘手貨色。殊不知正是這添足之舉使得祖承訓放棄收攏鄭仁弘的舉動,而將心思盡數放在唐不阿身上。
“鄭大哥言重了。雖是臨時的義勇,但在鄭大哥手下均如虎狼一般。若非如此,蒼鎮的陣法縱然再好也無用武之地。而我更無用處,今日手刃兩名倭寇也顯得力不從心,何來相助之理。”唐不阿道。
“唐少俠,莫要再謙虛了。今日你出手利落,武藝高強,何須畏畏縮縮藏於人後呢。若有真本事何不顯出,為抗擊倭寇出更多力氣。”祖承訓道。
“大人,某要再數落唐某人了。唐某人無才無德,隻求多殺一名倭寇,不奢求有何作為。”
“少俠此話差矣,除去一名倭寇有何作為?倭寇軍士少說十萬,少俠即便如今日一般勇武,何時可盡數殺去?況且若個個都如少俠一般的散兵遊勇,隻消倭寇盡舉精兵逐破之,那還那來抗倭的義勇?”
“多謝大人教誨,但在下實在微不足道……”嘴上雖然如是說,但唐不阿心下如何不清楚這祖承訓故意繞遠,便是意圖令唐不阿歸在自己帳下效力。而自己諸多的推搪許也是在對方意料之中。自己並非無意,若自己可入軍中,於李蒼鎮來說無疑是多了一個眼線,而自己並未受錦衣衛過度防範,活動起來也較為輕鬆。更甚者若不是故意所謂,錦衣衛並不曉得李蒼鎮安好,這一明一暗配合起來也更能有所作為。
“唐不阿!我說這些話語你當真聽不明白麽!”祖承訓突然一聲怒吼,引得周圍眾人眼光紛紛投向此處。怒吼聲之重,仿佛連那火焰中的魂魄也畏懼了,不住地動搖。
“我大明朝與朝鮮唇亡齒寒,倭寇雖攻朝鮮,本意卻在大明。今日你來到此處見了平壤慘狀,即便不是為我大明朝,隻是為了那飽受災禍的朝鮮百姓,難道便不應使出自己的本事,將那倭寇趕出朝鮮嗎!”
“你一人之力能有何作為,若不加入三軍,你便隻得一直做些小勾當,如何配得上此處眾多鄉眾義勇!”
唐不阿麵色驚異,心下卻早在等著祖承訓這番話,心道:這機會來得巧,祖承訓既然走了這一步,便以為我是那等一心報國之人,或是隻求利祿,自以為給了我台階,我便順著他意罷。
於是怯道:“大人教訓得是,在下明白了。”
眾人出得城來後,均是心有餘悸,仿若由鬼門打了個轉悠。祖承訓心中淒然,畢竟諸多軍士是折在了自己手中,當下難有逃出的喜悅。但自打見了唐不阿,猜忌勝於不悅,當下還在思索如何應對眼前這人。一時間城中喊聲如雷震,就算身在城外也可聽見是倭寇慶祝的喊聲。那聲音極其嘹亮高昂,卻聽得眾人黯然神傷,步伐如鐵鏽一般,而腦中也如灌了滿滿的烈酒似的暈沉。
待得走入城外樹林中方才停下,但仍可隱約聽見城中倭寇聲響。眾人悶作一團,當中多是首次見了戰場,未免心有餘悸,此時手腳還在如風鈴一般顫抖。鄭仁弘身為首領,心中縱然有千萬懼意,仍要生吞,以顯風範。
唐不阿行走江湖許久,所見場麵當然比之一眾義勇要多得多。而手刃活人這等舉動是從來未有過的,自己一直以來均是與人比武點到為止,而今一日便殺了數名倭寇,縱是定力十足也免不了心寒。當此時正心下暗念《金剛經》以穩定心神。稍一迴複,以餘光瞧了眾人,除祖承訓幾人官軍無恙,均是如自己一般麵如死灰。
祖承訓見眾人適才英勇,而現今一蹶不振,心料眾人不過是一時之用,至多也是那李蒼鎮布置了得,本有的拉攏之意也逐漸褪去。見眼前眾人中也唯有唐不阿與鄭仁弘值得勸誘,便開口道:“本官祖承訓,乃遼東副總兵,此番出師不利,多謝諸位相救,在此拜謝。”說罷一抬手,深鞠了一躬。
眾人迴過神來,稀稀疏疏地起了身子迴禮,唯有唐不阿與鄭仁弘較為快些。祖承訓見眾人態度,心下不滿,但礙於身份以及禮義不宜發作。又道:“今日我軍遭此失利,本官迴朝必然稟告,以求得更多軍士相援。”
“本道朝鮮百年人不識兵,如今看來,眾位如此驍勇,必能給予倭寇痛擊,朝鮮收複有望,本將此番便祝諸位愈戰愈勇、愈戰愈強。可惜本將此時不可再與諸位一同,不然我軍必是如虎添翼,百戰百勝。”
“朝鮮國王與我大明天子情同手足,如今倭寇如此猖獗,我大明天子早有恨意。隻可惜本將辜負天子,出師不利,本應以死謝罪。但今日之恥如何不雪,若是死了隻怕更無機會一洗,此番便姑且留本將一條性命,準許本將戴罪立功。”
不曉得漢語的義勇當然不去理會,但聽得明白的人,尤其是唐不阿與鄭仁弘卻聽得耳朵生刺。祖承訓表麵是對眾人恭維了一番,語氣間實在是瞧不起山野之人,每句必將自己置於眾人之上。而後乃至冠冕堂皇替自己開脫,以“一雪前恥”為由,免了自己出師不利的罪名,反倒成了一個知恥後勇的良將。
一番說辭之後,眾人又行了一陣。待得天色漸暗便停了腳步造飯,數人拿了多餘的鋪蓋給了祖承訓幾人。好在祖承訓仍是將官,習慣了行軍之中的粗糙器械,不然照他性格免不了要暗自記仇。
眾人分散圍坐在十餘個火堆旁,那火映得眾人心涼。仿佛那搖曳的並非是火苗,而是今日死於平壤眾多將士的魂魄。那魂魄跳著舞步,時高時低,眾人看得心醉。四下沒被魂魄映見的地方便是黑漆的懸崖,眾人無法進入。一旦進入便無法出來,隻得一直在那懸崖中沉睡。唯有時不時聽見懸崖下有碰撞之聲,許是哪裏的人或牲畜失足而陷入萬劫不複之境了。
祖承訓緩緩走近唐不阿與鄭仁弘,二人臉色在火中仍顯得陰冷。
二人見得祖承訓過來,便準備起身施禮。祖承訓將手搭在兩人肩上,示意不需起身,自己在兩人身邊坐下。開口道:“今日還多謝二位了,帶了眾多弟兄前去搭救。”
“大人不用客氣,倭寇之流侵犯我等家園,我等早就盼著有機會殺敵了。”鄭仁弘憤憤答道。“正巧還碰見了兩位大明朝的兄弟,教了我等厲害的陣法,才讓弟兄們有機會將將軍救出。”
祖承訓本是粗野之人,毫無心機,言語中隻是將自己真情實感說出。而祖承訓身處官場多年,早習慣了爾虞我詐,此時聽鄭仁弘言語反倒畫蛇添足,以為其心思縝密,知曉自己的意圖,便主動請辭,還道鄭仁弘是個棘手貨色。殊不知正是這添足之舉使得祖承訓放棄收攏鄭仁弘的舉動,而將心思盡數放在唐不阿身上。
“鄭大哥言重了。雖是臨時的義勇,但在鄭大哥手下均如虎狼一般。若非如此,蒼鎮的陣法縱然再好也無用武之地。而我更無用處,今日手刃兩名倭寇也顯得力不從心,何來相助之理。”唐不阿道。
“唐少俠,莫要再謙虛了。今日你出手利落,武藝高強,何須畏畏縮縮藏於人後呢。若有真本事何不顯出,為抗擊倭寇出更多力氣。”祖承訓道。
“大人,某要再數落唐某人了。唐某人無才無德,隻求多殺一名倭寇,不奢求有何作為。”
“少俠此話差矣,除去一名倭寇有何作為?倭寇軍士少說十萬,少俠即便如今日一般勇武,何時可盡數殺去?況且若個個都如少俠一般的散兵遊勇,隻消倭寇盡舉精兵逐破之,那還那來抗倭的義勇?”
“多謝大人教誨,但在下實在微不足道……”嘴上雖然如是說,但唐不阿心下如何不清楚這祖承訓故意繞遠,便是意圖令唐不阿歸在自己帳下效力。而自己諸多的推搪許也是在對方意料之中。自己並非無意,若自己可入軍中,於李蒼鎮來說無疑是多了一個眼線,而自己並未受錦衣衛過度防範,活動起來也較為輕鬆。更甚者若不是故意所謂,錦衣衛並不曉得李蒼鎮安好,這一明一暗配合起來也更能有所作為。
“唐不阿!我說這些話語你當真聽不明白麽!”祖承訓突然一聲怒吼,引得周圍眾人眼光紛紛投向此處。怒吼聲之重,仿佛連那火焰中的魂魄也畏懼了,不住地動搖。
“我大明朝與朝鮮唇亡齒寒,倭寇雖攻朝鮮,本意卻在大明。今日你來到此處見了平壤慘狀,即便不是為我大明朝,隻是為了那飽受災禍的朝鮮百姓,難道便不應使出自己的本事,將那倭寇趕出朝鮮嗎!”
“你一人之力能有何作為,若不加入三軍,你便隻得一直做些小勾當,如何配得上此處眾多鄉眾義勇!”
唐不阿麵色驚異,心下卻早在等著祖承訓這番話,心道:這機會來得巧,祖承訓既然走了這一步,便以為我是那等一心報國之人,或是隻求利祿,自以為給了我台階,我便順著他意罷。
於是怯道:“大人教訓得是,在下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