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朱高煦既等不來張輔傳來的消息,也等不來漢王世子朱瞻坦發來的消息,焦急萬分,又不敢輕舉妄動。
此時楊榮已快馬加鞭迴到了北京。楊榮入得皇宮徑直跑到奉天殿,奉天殿外,李崇見楊榮來了,便問:“楊次輔怎麽迴來了?”楊榮上氣不接下氣,“李公公,殿下……殿下……”李崇趕忙說道:“殿下在裏麵呢。”楊榮不待通傳便闖了進去。
奉天殿內朱高熾與楊士奇正在批閱奏疏,見楊榮如此匆忙跑進來,都頗為驚訝,朱高熾站起身來問道:“先生怎麽迴來了?”楊榮顧不上向太子施禮,徑直跑到案桌旁氣喘籲籲說道:“殿下速速準備登基,陛下......陛下駕崩了。”聽聞此話,朱高熾慟絕,後退幾步險些栽倒在地,楊士奇趕忙上前攙扶。漸緩過來的朱高熾悲傷得流著淚,口中不斷叫著“父皇......父皇......”。楊士奇震悼之餘急忙向楊榮問道:“漢王可知道此事了?”楊榮答道:“尚且不知,軍中隻有趙王妃、金學士、馬公公與我四人知曉,我四人已商定秘不發喪,隻是英國公這些時日也分外注意著陛下病況。陛下病危之時囑咐我等助太子登基,我等怕事情有變,所以陛下駕崩一事不敢讓英國公知曉。”楊士奇急忙說道:“殿下,速速準備登基事宜,漢王現在肯定做好了兵變的準備,隻待得到陛下駕崩之訊了。”朱高熾忙說道:“快遣皇太孫出居庸關,赴開平迎喪,登基事宜本宮這便去準備。”楊榮應道:“臣這便去告訴皇太孫。”說完,楊榮趕忙奔向了慈慶宮。朱高熾對楊士奇說道:“勞煩先生去準備登基的事,楊洗馬、蹇尚書、黃學士皆在詔獄,若不是因為保本宮,他們怎會在詔獄中受苦十年?還有夏尚書、方尚書、吳尚書他們還在掖庭獄,本宮要去親自將他們接出來。”楊士奇拱手說道:“殿下盡管去詔獄與掖庭獄將咱們東宮之臣接迴,登基事宜,臣這便去辦。”
於是,朱高熾親自去詔獄將洗馬楊溥、尚書蹇義、學士黃淮接到文華殿,又到掖庭獄將戶部尚書夏元吉、兵部尚書方賓、刑部尚書吳中釋放。自永樂十二年,由於受到漢王朱高煦的構陷,洗馬楊溥、尚書蹇義、學士黃淮便被朱棣關入了詔獄,如今已是十年過去了。那楊溥在詔獄當中心無旁騖地讀了十年書,因為他沒有力量走出詔獄,輔佐太子,他隻能在詔獄那等惡劣的環境中悉心苦讀,盼望有朝一日,用自己平生所學,輔佐朱高熾而盡心於大明的江山社稷。東宮的臣子們為了保住皇太子朱高熾的儲君之位,為了繼承皇位的是一位仁義明君,他們或如楊溥、蹇義、黃淮一般甘願在詔獄中受苦,或如解縉一般為了太子殿下而萬劫不複。他們的付出與犧牲並沒有白費,他們忠君報國、忠於社稷的信念終於將一位有道明君扶上了皇位。
永樂二十二年八月十五,大軍行至北京,此時朱高熾已做好了登基的一切準備。朱高熾率眾著素衣親自到承天門迎駕。待打開龍輦之時,趙王妃柳如願著素衣走下龍輦,眾人再向龍輦中看去,隻見朱棣的龍櫬置於龍輦當中,此時眾人才知曉朱棣已駕崩。楊士奇說道:“登基之事已妥當,請太子殿下迎陛下聖體入宮,隨後更衣行登基大典。”於是,當把朱棣的屍身接入皇宮之後,朱高熾換衣登基。
痛哭流涕的朱高燧行至如願麵前,“父皇怎麽就走了?”如願說道:“殿下節哀,妾要去一趟五軍都督府。”高燧愣住了,“為何去五軍都督府?”如願亮出手上的白玉扳指說道,“助皇兄登基。”高燧見是朱棣的白玉扳指,立刻明白了,就在此刻楊榮牽著兩匹汗血寶馬走到如願麵前,“趙王妃,兵符與印信皆在臣這裏,請趙王妃與臣去五軍都督府調軍,護太子殿下登基。”楊榮與如願飛身上馬,一路狂奔至五軍都督府。
如願著素衣來到五軍都督府,召集了三大營的將領,如願將手臂高高舉起,亮出拇指上的白玉扳指,高聲說道:“永樂先皇白玉扳指在此,見此扳指,如見永樂先皇。”三大營將領見了扳指齊刷刷跪倒在地。如願接著說道:“永樂先皇有令,皇太子朱高熾仁厚賢德、恭謹孝悌,多次監國、政務嫻熟,特將大明江山交予皇太子朱高熾,並立皇太孫朱瞻基為皇太子。若有奸人圖謀不軌,篡逆奪嫡,必發兵討之,固我大明萬世基業。此刻,皇太子正行登基大典,特命五軍營將士守衛宮城、三千營將士守衛皇城,神機營將士守衛京師內、外城,以保皇太子順利登基,以成永樂先皇遺願。”楊榮舉起兵符與印信,“兵符、印信在此,眾將領護衛太子殿下登基。”三大營的將領聽令齊喊:“遵旨。”於是三大營將士分別守城,護衛皇太子朱高熾登基。
朱高煦早便藏身於北京城外等候動靜,可遲遲得不到朱棣駕崩的消息,正在萬分焦急之時,突然漢王世子朱瞻坦匆忙趕來,“父王,皇爺爺早已駕崩了,方才皇爺爺的龍輦行至皇宮,趙王妃著素衣走下龍輦,太子、太子妃著素衣接駕,據宮裏的宦官說,皇爺爺的龍櫬就在龍輦當中。父皇快快行動,此刻太子已準備登基了。”朱高煦聽聞,立刻說道:“快傳信英國公,密令三大營將士接應本王。”婁權匆匆趕來,“不好了殿下,趙王妃已調集三大營將士守衛北京了。”朱高煦大驚,“柳如願如何能調軍?”婁權迴道:“先皇白玉扳指在趙王妃手上。據說是先皇臨終所托,讓趙王妃助太子登基。加之楊榮持兵符與印信同往,三大營將士將北京圍得水泄不通。”朱高煦大驚失色,“胡說,那白玉扳指,定是父皇駕崩後,柳如願那賤婦從父皇手上拿下來的。假傳聖意,私調軍隊,柳如願死罪。待本王攻下北京,殺了那賤婦。”說著,朱高煦拔劍出鞘便要發兵。朱瞻坦趕忙相攔,“父王不可,三大營何等厲害,我們去了等於送死。”婁權也趕忙勸道:“殿下,世子所言極是,此時起兵,等同謀逆。不如收兵迴樂安,再圖大事。”朱高煦思索半晌,把劍收入鞘中,大喝一聲:“迴樂安。”
皇太子朱高熾順利登基為帝,改明歲為洪熙元年,進楊士奇為禮部左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楊榮為太常寺卿;楊溥為翰林學士;金幼孜為戶部侍郎仍兼大學士;黃淮任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學士。楊士奇、楊榮、楊溥、金幼孜、黃淮俱掌內製。
不久,朱高煦也自是攜漢王世子等進京奔喪,朝臣上奏漢王朱高煦欲兵變奪位之事,可朱高熾念在手足之情,並未處置朱高煦,奔喪過後便親送朱高煦於午門。朱高熾對朱高煦說道:“高煦,你我親兄弟,以前的事便讓他過去。如今父皇、母後都不在了,朕這做大哥的會好生照顧好你與高燧,迴到樂安,你與鳳娘好生過日子。”朱高煦拱手說道:“大哥放心。”迴樂安的路上,婁權問道:“殿下,咱們這便迴漢王府了?”朱高煦冷冷說道:“迴府,靜待時機。”
朱高熾的仁慈並沒有感化他的弟弟,對於皇位的執著使得朱高煦在迴到樂安之後私造兵器,陰養死士,八百兵士起兵靖難成功的朱棣,是朱高煦此生最大的榜樣。朱高煦認為他自己與他父皇一樣神勇,他一定有機會坐上他此生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可他料想不到的是,不是所有人都像自己的長兄那般仁慈。就在兩年之後,他將被自己的侄兒——明宣宗朱瞻基活活炙死在銅缸內,而他的嫡妻韋鳳娘以及兒子們全部被處斬,漢王一脈僅僅留下了鳳陽高牆內的朱瞻圻。幸虧當年楊士奇的運籌帷幄,才使得張若蘭沒有失信於徐令儀,為漢王留下了瞻圻一脈。
永樂二十二年十月,朱高熾立太子妃張若蘭為皇後,冊封郭詠絮為貴妃、李海棠為賢妃、王靜姝為淑妃、王靜孌為昭容。冊封皇太孫朱瞻基為皇太子、皇太孫妃胡善祥為太子妃。
按明朝的製度,皇帝駕崩,要有妃嬪殉葬,太祖皇帝駕崩之時,伺寢宮人便盡數殉葬了。朱棣駕崩,殉葬的妃嬪共有三十餘人,這三十餘名妃嬪被引入一間殿中,殿中設好了宴,待這三十餘名妃嬪用膳完畢,哭聲響徹了大殿。隨後宦官們將三十餘根白綾懸於屋梁之上,每根白綾下皆置一小木凳,緊接著,在宦官們的強迫下,殉葬妃嬪們將頭納入到係好的白綾中,待宦官們踢倒木凳,她們便結束自己的生命。那平日裏吃齋念佛的麗妃韓彩霓將脖頸置於白綾中哭喊著:“奶娘,好生照顧自己,奶娘,我去了,奶娘,我去了,我……”話音未落,宦官便踢開木凳,韓彩霓氣絕身亡。過了一會,哭聲震天的大殿頓時死一般的寂靜。這些殉葬嬪妃的家人作為“朝天女戶”得到了大明的賞賜,可這些年輕的女子們就這樣永遠長眠地下。
張清瑤在未央宮中,召來了朱晴柔與穆肅,“殉葬的妃嬪可都去了?”晴柔答道:“去了,那殿中哭聲震天。”清瑤說道:“若母妃也在其中,定是笑著去,能為自己最愛之人殉葬,此生何求。”穆肅說道:“母妃別說這種話,幸好母妃位份高,又誕育了公主,才被封為太妃,免了殉葬之災。不然兒臣與公主如何舍得下母妃。”張清瑤將晴柔與穆肅的手拉起來,“肅兒,能結為夫妻,是幾世修來的緣分,你要好好待晴柔。”穆肅點點頭,“母妃放心。公主是兒臣結發愛妻,兒臣此生都會待公主好。”“如此,母妃便放心了。母妃累了,你們先退下吧。”穆肅遲疑了一下,“母妃,我二人不走,這幾日,日暮十分,兒臣出宮,可公主會在宮中陪伴您。”“不必了,你們都迴公主府便好。”穆肅接著說道:“若是兒臣沒猜錯,我二人離開後,母妃便要自盡。”晴柔大驚失色,“母妃……”穆肅走到床前,掀開床被,拿出了一個藥瓶,“這裏的藥,乃是用烏頭、砒霜、馬錢子熬製而成的。這麽毒的藥,母妃放在床帳中,不是尋死是為何?若不是兒臣在錦衣衛當差,恐怕今夜,公主便會為母妃肝腸寸斷。”晴柔大哭著,“母妃,兒臣知道你愛父皇,可母妃如何這般狠心,撇下晴柔便要去了。”穆肅勸道:“母妃百年之後自會見到父皇,到時候便永遠陪伴父皇身側,何不多陪伴我們些。”清瑤早便淚如雨下。晴柔一把奪過那毒藥,“若是母妃做出傻事,兒臣便與母妃同去。”清瑤大驚喊道:“晴柔你幹什麽?”晴柔跪倒在地,“隻要母妃答應兒臣好好活下去,兒臣便常伴母妃身側,不然,咱母女二人一同追隨父皇而去。”清瑤放聲痛哭,“母妃答應你,可是沒了你父皇,母妃生不如死。”晴柔起身抱住清瑤,“母妃還有兒臣,兒臣就在母妃身側。”
永樂二十二年臘月十九,太宗文皇帝朱棣葬於長陵,三十餘名宮嬪殉葬。
此時楊榮已快馬加鞭迴到了北京。楊榮入得皇宮徑直跑到奉天殿,奉天殿外,李崇見楊榮來了,便問:“楊次輔怎麽迴來了?”楊榮上氣不接下氣,“李公公,殿下……殿下……”李崇趕忙說道:“殿下在裏麵呢。”楊榮不待通傳便闖了進去。
奉天殿內朱高熾與楊士奇正在批閱奏疏,見楊榮如此匆忙跑進來,都頗為驚訝,朱高熾站起身來問道:“先生怎麽迴來了?”楊榮顧不上向太子施禮,徑直跑到案桌旁氣喘籲籲說道:“殿下速速準備登基,陛下......陛下駕崩了。”聽聞此話,朱高熾慟絕,後退幾步險些栽倒在地,楊士奇趕忙上前攙扶。漸緩過來的朱高熾悲傷得流著淚,口中不斷叫著“父皇......父皇......”。楊士奇震悼之餘急忙向楊榮問道:“漢王可知道此事了?”楊榮答道:“尚且不知,軍中隻有趙王妃、金學士、馬公公與我四人知曉,我四人已商定秘不發喪,隻是英國公這些時日也分外注意著陛下病況。陛下病危之時囑咐我等助太子登基,我等怕事情有變,所以陛下駕崩一事不敢讓英國公知曉。”楊士奇急忙說道:“殿下,速速準備登基事宜,漢王現在肯定做好了兵變的準備,隻待得到陛下駕崩之訊了。”朱高熾忙說道:“快遣皇太孫出居庸關,赴開平迎喪,登基事宜本宮這便去準備。”楊榮應道:“臣這便去告訴皇太孫。”說完,楊榮趕忙奔向了慈慶宮。朱高熾對楊士奇說道:“勞煩先生去準備登基的事,楊洗馬、蹇尚書、黃學士皆在詔獄,若不是因為保本宮,他們怎會在詔獄中受苦十年?還有夏尚書、方尚書、吳尚書他們還在掖庭獄,本宮要去親自將他們接出來。”楊士奇拱手說道:“殿下盡管去詔獄與掖庭獄將咱們東宮之臣接迴,登基事宜,臣這便去辦。”
於是,朱高熾親自去詔獄將洗馬楊溥、尚書蹇義、學士黃淮接到文華殿,又到掖庭獄將戶部尚書夏元吉、兵部尚書方賓、刑部尚書吳中釋放。自永樂十二年,由於受到漢王朱高煦的構陷,洗馬楊溥、尚書蹇義、學士黃淮便被朱棣關入了詔獄,如今已是十年過去了。那楊溥在詔獄當中心無旁騖地讀了十年書,因為他沒有力量走出詔獄,輔佐太子,他隻能在詔獄那等惡劣的環境中悉心苦讀,盼望有朝一日,用自己平生所學,輔佐朱高熾而盡心於大明的江山社稷。東宮的臣子們為了保住皇太子朱高熾的儲君之位,為了繼承皇位的是一位仁義明君,他們或如楊溥、蹇義、黃淮一般甘願在詔獄中受苦,或如解縉一般為了太子殿下而萬劫不複。他們的付出與犧牲並沒有白費,他們忠君報國、忠於社稷的信念終於將一位有道明君扶上了皇位。
永樂二十二年八月十五,大軍行至北京,此時朱高熾已做好了登基的一切準備。朱高熾率眾著素衣親自到承天門迎駕。待打開龍輦之時,趙王妃柳如願著素衣走下龍輦,眾人再向龍輦中看去,隻見朱棣的龍櫬置於龍輦當中,此時眾人才知曉朱棣已駕崩。楊士奇說道:“登基之事已妥當,請太子殿下迎陛下聖體入宮,隨後更衣行登基大典。”於是,當把朱棣的屍身接入皇宮之後,朱高熾換衣登基。
痛哭流涕的朱高燧行至如願麵前,“父皇怎麽就走了?”如願說道:“殿下節哀,妾要去一趟五軍都督府。”高燧愣住了,“為何去五軍都督府?”如願亮出手上的白玉扳指說道,“助皇兄登基。”高燧見是朱棣的白玉扳指,立刻明白了,就在此刻楊榮牽著兩匹汗血寶馬走到如願麵前,“趙王妃,兵符與印信皆在臣這裏,請趙王妃與臣去五軍都督府調軍,護太子殿下登基。”楊榮與如願飛身上馬,一路狂奔至五軍都督府。
如願著素衣來到五軍都督府,召集了三大營的將領,如願將手臂高高舉起,亮出拇指上的白玉扳指,高聲說道:“永樂先皇白玉扳指在此,見此扳指,如見永樂先皇。”三大營將領見了扳指齊刷刷跪倒在地。如願接著說道:“永樂先皇有令,皇太子朱高熾仁厚賢德、恭謹孝悌,多次監國、政務嫻熟,特將大明江山交予皇太子朱高熾,並立皇太孫朱瞻基為皇太子。若有奸人圖謀不軌,篡逆奪嫡,必發兵討之,固我大明萬世基業。此刻,皇太子正行登基大典,特命五軍營將士守衛宮城、三千營將士守衛皇城,神機營將士守衛京師內、外城,以保皇太子順利登基,以成永樂先皇遺願。”楊榮舉起兵符與印信,“兵符、印信在此,眾將領護衛太子殿下登基。”三大營的將領聽令齊喊:“遵旨。”於是三大營將士分別守城,護衛皇太子朱高熾登基。
朱高煦早便藏身於北京城外等候動靜,可遲遲得不到朱棣駕崩的消息,正在萬分焦急之時,突然漢王世子朱瞻坦匆忙趕來,“父王,皇爺爺早已駕崩了,方才皇爺爺的龍輦行至皇宮,趙王妃著素衣走下龍輦,太子、太子妃著素衣接駕,據宮裏的宦官說,皇爺爺的龍櫬就在龍輦當中。父皇快快行動,此刻太子已準備登基了。”朱高煦聽聞,立刻說道:“快傳信英國公,密令三大營將士接應本王。”婁權匆匆趕來,“不好了殿下,趙王妃已調集三大營將士守衛北京了。”朱高煦大驚,“柳如願如何能調軍?”婁權迴道:“先皇白玉扳指在趙王妃手上。據說是先皇臨終所托,讓趙王妃助太子登基。加之楊榮持兵符與印信同往,三大營將士將北京圍得水泄不通。”朱高煦大驚失色,“胡說,那白玉扳指,定是父皇駕崩後,柳如願那賤婦從父皇手上拿下來的。假傳聖意,私調軍隊,柳如願死罪。待本王攻下北京,殺了那賤婦。”說著,朱高煦拔劍出鞘便要發兵。朱瞻坦趕忙相攔,“父王不可,三大營何等厲害,我們去了等於送死。”婁權也趕忙勸道:“殿下,世子所言極是,此時起兵,等同謀逆。不如收兵迴樂安,再圖大事。”朱高煦思索半晌,把劍收入鞘中,大喝一聲:“迴樂安。”
皇太子朱高熾順利登基為帝,改明歲為洪熙元年,進楊士奇為禮部左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楊榮為太常寺卿;楊溥為翰林學士;金幼孜為戶部侍郎仍兼大學士;黃淮任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學士。楊士奇、楊榮、楊溥、金幼孜、黃淮俱掌內製。
不久,朱高煦也自是攜漢王世子等進京奔喪,朝臣上奏漢王朱高煦欲兵變奪位之事,可朱高熾念在手足之情,並未處置朱高煦,奔喪過後便親送朱高煦於午門。朱高熾對朱高煦說道:“高煦,你我親兄弟,以前的事便讓他過去。如今父皇、母後都不在了,朕這做大哥的會好生照顧好你與高燧,迴到樂安,你與鳳娘好生過日子。”朱高煦拱手說道:“大哥放心。”迴樂安的路上,婁權問道:“殿下,咱們這便迴漢王府了?”朱高煦冷冷說道:“迴府,靜待時機。”
朱高熾的仁慈並沒有感化他的弟弟,對於皇位的執著使得朱高煦在迴到樂安之後私造兵器,陰養死士,八百兵士起兵靖難成功的朱棣,是朱高煦此生最大的榜樣。朱高煦認為他自己與他父皇一樣神勇,他一定有機會坐上他此生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可他料想不到的是,不是所有人都像自己的長兄那般仁慈。就在兩年之後,他將被自己的侄兒——明宣宗朱瞻基活活炙死在銅缸內,而他的嫡妻韋鳳娘以及兒子們全部被處斬,漢王一脈僅僅留下了鳳陽高牆內的朱瞻圻。幸虧當年楊士奇的運籌帷幄,才使得張若蘭沒有失信於徐令儀,為漢王留下了瞻圻一脈。
永樂二十二年十月,朱高熾立太子妃張若蘭為皇後,冊封郭詠絮為貴妃、李海棠為賢妃、王靜姝為淑妃、王靜孌為昭容。冊封皇太孫朱瞻基為皇太子、皇太孫妃胡善祥為太子妃。
按明朝的製度,皇帝駕崩,要有妃嬪殉葬,太祖皇帝駕崩之時,伺寢宮人便盡數殉葬了。朱棣駕崩,殉葬的妃嬪共有三十餘人,這三十餘名妃嬪被引入一間殿中,殿中設好了宴,待這三十餘名妃嬪用膳完畢,哭聲響徹了大殿。隨後宦官們將三十餘根白綾懸於屋梁之上,每根白綾下皆置一小木凳,緊接著,在宦官們的強迫下,殉葬妃嬪們將頭納入到係好的白綾中,待宦官們踢倒木凳,她們便結束自己的生命。那平日裏吃齋念佛的麗妃韓彩霓將脖頸置於白綾中哭喊著:“奶娘,好生照顧自己,奶娘,我去了,奶娘,我去了,我……”話音未落,宦官便踢開木凳,韓彩霓氣絕身亡。過了一會,哭聲震天的大殿頓時死一般的寂靜。這些殉葬嬪妃的家人作為“朝天女戶”得到了大明的賞賜,可這些年輕的女子們就這樣永遠長眠地下。
張清瑤在未央宮中,召來了朱晴柔與穆肅,“殉葬的妃嬪可都去了?”晴柔答道:“去了,那殿中哭聲震天。”清瑤說道:“若母妃也在其中,定是笑著去,能為自己最愛之人殉葬,此生何求。”穆肅說道:“母妃別說這種話,幸好母妃位份高,又誕育了公主,才被封為太妃,免了殉葬之災。不然兒臣與公主如何舍得下母妃。”張清瑤將晴柔與穆肅的手拉起來,“肅兒,能結為夫妻,是幾世修來的緣分,你要好好待晴柔。”穆肅點點頭,“母妃放心。公主是兒臣結發愛妻,兒臣此生都會待公主好。”“如此,母妃便放心了。母妃累了,你們先退下吧。”穆肅遲疑了一下,“母妃,我二人不走,這幾日,日暮十分,兒臣出宮,可公主會在宮中陪伴您。”“不必了,你們都迴公主府便好。”穆肅接著說道:“若是兒臣沒猜錯,我二人離開後,母妃便要自盡。”晴柔大驚失色,“母妃……”穆肅走到床前,掀開床被,拿出了一個藥瓶,“這裏的藥,乃是用烏頭、砒霜、馬錢子熬製而成的。這麽毒的藥,母妃放在床帳中,不是尋死是為何?若不是兒臣在錦衣衛當差,恐怕今夜,公主便會為母妃肝腸寸斷。”晴柔大哭著,“母妃,兒臣知道你愛父皇,可母妃如何這般狠心,撇下晴柔便要去了。”穆肅勸道:“母妃百年之後自會見到父皇,到時候便永遠陪伴父皇身側,何不多陪伴我們些。”清瑤早便淚如雨下。晴柔一把奪過那毒藥,“若是母妃做出傻事,兒臣便與母妃同去。”清瑤大驚喊道:“晴柔你幹什麽?”晴柔跪倒在地,“隻要母妃答應兒臣好好活下去,兒臣便常伴母妃身側,不然,咱母女二人一同追隨父皇而去。”清瑤放聲痛哭,“母妃答應你,可是沒了你父皇,母妃生不如死。”晴柔起身抱住清瑤,“母妃還有兒臣,兒臣就在母妃身側。”
永樂二十二年臘月十九,太宗文皇帝朱棣葬於長陵,三十餘名宮嬪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