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令儀的病越來越重,朱棣心中焦急萬分,遂命戴原禮早晚切脈,用盡了名貴藥材,可就是不見好轉。


    這日,朱棣正在奉天殿與輔臣們議事,突然馬煜來稟報:“陛下,皇後娘娘快不行了。”朱棣躍身而起,直奔坤寧宮,輔臣們也慌忙相隨而來。朱棣行至坤寧宮,王公貴戚都已跪在坤寧宮外。朱棣對禦醫們大喊:“治不好皇後的病,朕就要你們這些廢物去陪葬。”此時令儀在內室有氣無力地喊道:“陛下……”朱棣忙走到內室,坐到床頭,“令儀,你感覺如何了?朕去給你倒杯水喝。”說著朱棣便要起身去倒水,令儀拉住朱棣的手,“陛下,陛下坐下來。”朱棣又坐在了床頭,看著令儀蒼白的麵龐,心中不由得酸楚。令儀緩緩說道:“妾若走了,請陛下饒過禦醫們。當年孝慈高皇後在病榻之上不服藥,便是怕自己過世後,太祖皇帝遷怒於禦醫們。妾這一生都想著給陛下做一賢德妻子,就如孝慈高皇後對太祖皇帝一般,禦醫們都盡心了,是妾天命不永,就請陛下饒過禦醫們可好?”朱棣拭去眼角的淚水點點頭。令儀從枕下取出一枚同心結,“陛下,埋葬妾時,定要將這同心結配在妾的身上。”朱棣接過同心結哽咽著自語道:“‘腰中雙綺帶。夢為同心結。’這是朕……”“這是陛下親手結與妾的。那年新婚之夜,陛下揭開妾的文王百子錦袱,對妾說:‘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朱棣點點頭,“正是,朕掀開錦袱,隻覺得那小姑娘甚美,婉轉峨眉,雙瞳剪水,是那般桃羞李讓,仙姿佚貌。心中歡喜得不得了,心想著與她結為夫妻真是太好了,便不自覺吟出了‘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的詩來。”令儀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說道:“妾心中何嚐不歡喜,妾見陛下英武非凡,又聽陛下吟了這句詩,心中甚是歡喜,便說:‘既已結為夫妻就請殿下給妾結一枚同心結如何?’”“待咱們飲下了合巹酒,朕便坐在床頭親自結了這枚同心結,朕記得當時結這同心結生疏得很,還是令儀你坐在朕的身旁指教著。”令儀粲然一笑,“待結好了這同心結,陛下放在妾的手中,對妾說:‘腰中雙綺帶,夢為同心結。’從那以後,這同心結便沒有離開過妾。時間過得真快呀,轉眼間幾十年了,可妾還想在陛下身邊多侍奉幾年,隻是恐怕老天不給妾這個機會了。妾走後,陛下定要照顧好自己。”令儀說著,淚已流下來。朱棣趕忙緊緊握住令儀的手,“不,令儀,你不能走,你要留在朕的身邊,朕此生就你這一個皇後。”令儀也用盡了渾身的力氣,緊緊攥住了朱棣的手,“請陛下答應妾幾件事情可好?”朱棣趕緊說道:“隻要是令儀開口,朕什麽都答應。”令儀支撐著坐起身來,說道:“其一,陛下得江山不易,陛下切要勤於政事,親賢遠佞,將這大明江山治理得海清河晏,國泰民安。讓後世看到永樂皇帝的功績,妾也要在天上親眼看著。陛下還記不記得令儀的話?盛世開創之日,便是天下歸心之時。”朱棣流著淚點了點頭,“朕永遠記著,皇後放心。”令儀接著說道:“其二,高熾仁厚,且有治國之才,他日必為聖主,陛下一定要傳位於高熾,一來有利於我大明江山,二來有利於他兄弟和睦。若他日高熾惹怒了陛下,請陛下切要用心觀人,切勿冤枉了高熾。”朱棣又點點頭,“朕記下了。”令儀繼續說道:“其三,妾走後,請陛下善待諸人,不管是朝堂上還是後宮裏,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切勿因小事而傷人性命。就如禦醫們,他們已經盡力了,是妾天命不永,陛下且放過他們。”朱棣點頭應道:“聽令儀的。”令儀聽了朱棣的承諾,鬆了一口氣,再也沒有坐著的力氣,倒在了朱棣的懷中,“陛下切要多保重,妾不能再相伴左右了。隻要陛下順遂,家國安好,大明昌盛,妾便瞑目了。”說著,徐令儀便撒手人寰。朱棣見令儀去了,緊緊摟住令儀的屍身大哭:“令儀、令儀……”


    眾人見徐皇後病故,皆跪地大哭。張清瑤與王玉竹見朱棣大哭,都上前相勸,“陛下節哀,龍體要緊。”朱棣痛徹心扉,哭聲不止。楊士奇見狀,趕忙走上前去,“陛下如此哭泣,傷及龍體可如何了得,再說皇後的喪葬事宜還待陛下做主呢。”朱棣哭著說道:“徐皇後母儀天下、慈徳昭彰,貞靜淑儀,德澤後宮,諡曰仁孝皇後。著太常寺辦理皇後喪葬事宜,徐皇後喪葬,禮視孝慈高皇後,皇子皇孫們為皇後服齊衰之孝。”說完朱棣一陣猛咳,玉竹趕忙遞上羅帕,朱棣接過羅帕,捂著嘴又咳了一陣,待拿下羅帕之時,那羅帕上竟然有了血絲,眾人大驚,楊士奇趕忙說道:“二位貴妃娘娘,快,快著人扶陛下迴乾清宮,戴太醫同往。”張清瑤點點頭,疾步來到朱棣麵前,王玉竹也趕忙伸出手來,二人欲扶朱棣,朱棣卻擺擺手在淚眼中看見了跪在地上哭泣的柳如願,朱棣起身走到柳如願身前,如願跪在地上正啼哭,抬頭看見了朱棣已站在身前,朱棣哭泣著伸出手來,楊士奇見狀趕忙說道:“請趙王妃扶陛下迴乾清宮歇息。”如願趕忙起身,扶著朱棣走了。


    在去乾清宮的路上,朱棣一邊哭泣一邊對如願說道:“皇後十四歲便嫁與朕了。朕自幼喪母,又不受父皇寵愛,皇後溫良體貼,勤謹侍奉。朕為燕王之時,整日想著奮發圖強,得父皇重視,皇後便傾力相助,相夫教子。後來朕奉天靖難,征戰四方。皇後便留守北平,整日為朕擔驚受怕。朕榮登大統,富有四海,皇後和睦六宮,恩澤眾人。朕勵精圖治,治理江山,皇後為朕忙前忙後,皇後自嫁與朕,一日養尊處優的日子都沒有過,皇後便走了,令儀走了。這世間再無令儀了......”


    如願第一次看見如此勇武的永樂皇帝竟如此脆弱,她突然想到了徐皇後對她說的話:“若是母後哪日去了,你定要好生勸慰你的父皇。母後十四歲便嫁與了你們的父皇,從燕王府到皇宮,從北平到京師,幾十年了,母後這一走,你父皇必定傷心至極。你父皇如此寵你,那時候你多陪他說說話也是好的。”想到這,如願哽咽著勸道:“母後如此關懷父皇,她定是不願見父皇傷心如此以致損傷龍體。如願說句大不敬的話,夫妻之間哪能一同離開,父皇細想,若是父皇先母後而去,此刻如此傷懷的便是母後,所以父皇隻當是心疼母後,免了母後痛徹心扉之苦。請父皇節哀,如願就陪在父皇身邊。”


    朱棣踉踉蹌蹌地走著,如願便在一旁攙扶,戴原禮等人在後隨行,直至行到乾清宮,朱棣斜躺在龍床上,戴原禮上前切脈,過了一會,戴原禮說道:“陛下近日既操勞國事又憂心皇後,咳疾的病症早便犯了,今日更是急火攻心,才猛咳了那一陣,羅帕上的血乃是咳破了喉嚨所致。臣這便去禦藥房熬藥去,勞煩趙王妃先服侍陛下進些清水,潤潤喉嚨。”如願點點頭,“好,有勞戴太醫了。”戴原禮退出了乾清宮。如願喂朱棣進了些清水,又將被子蓋在朱棣身上說道:“父皇近日忙於政事,幾夜都沒合眼,太常寺已去準備母後喪葬事宜,父皇在此休息一會,如願在側伺候。”朱棣此刻恐怕不需要如願用任何語言去安慰,隻是守在他身邊便能緩解一份傷痛。


    長壽宮裏,韓彩霓穿著素衣正在抄寫佛經,聽到外麵的喧鬧聲,便喚來了金黑,問道:“奶娘,今日外麵怎的如此喧鬧?”金黑哽咽著答道:“娘娘,徐皇後歿了。”話音剛落,驚得韓彩霓將手上的筆掉在了地上,韓彩霓頓時淚如雨下,起身指著西北方問道:“那可是坤寧宮的方向?”金黑答道:“正是。”韓彩霓朝著坤寧宮的方向跪了下來,含淚叩了三個響頭。


    深夜了,悲傷至極的朱棣還不曾用膳,馬煜拿著一個四層的食盒走進乾清宮,勸道:“陛下都一天未進膳了,尚膳監都將禦膳熱了好幾遍了。陛下節哀,要保重聖躬,您就起身吃一點吧。”朱棣有氣無力地說道:“朕吃不下,你先下去吧。”馬煜看看一邊的如願,如願走到馬煜麵前,“有勞馬公公,馬公公勞累了一日,暫且歇息一會,本宮侍奉父皇進膳。”馬煜將食盒交與如願,“謝趙王妃,老奴告退。”如願點點頭,馬煜便退下了。


    如願悄聲將食盒上的黃布袱取下來,打開食盒,將四層膳食都放在案桌上,然後將徐皇後賜予她的碧玉簪改插在發髻顯眼的位置上,再走到朱棣龍床前,俯下身來說道:“父皇,該進膳了。”朱棣緩緩睜開眼睛,正好看到了如願發髻上的碧玉簪,說道:“你母後把這碧玉簪給了你了?”“是,母後說,這是父皇當年給母後的,把這碧玉簪留給兒臣,或許用得上。”朱棣說道:“那還是在燕王府的時候,那幾日,你母後心神不寧,不思飲食,朕在陰陽生那裏求了這碧玉簪,為的便是給你母後寧神、進食。皇後真是了解朕,她都料到了今日是你陪在父皇這裏,便把這碧玉簪留給了你。”朱棣說到這裏,眼角又淌下了淚水,哽咽著說道:“如願,扶父皇起身,你母後讓朕進膳。”


    如願扶著朱棣坐在案桌前,朱棣拿起筷箸,便吃了起來。可朱棣吃著吃著,突然失聲痛哭起來。如願輕輕說道:“父皇哭著進膳,這龍體如何受得了?”朱棣哭著說道:“朕想念令儀。”如願拔下那碧玉簪放在朱棣手中,“母後何嚐不想念父皇?其實母後走的時候很安詳。她伏在父皇的肩上,父皇靜靜地將送她走了。如願未入宮之時,常聽家中的長輩說,夫妻之間,先走的那位是有福之人。”朱棣問道:“那是為何呢?”“因為有此生最愛在側,人走的時候有人送便是好的,何況還是與自己相伴一生的最愛。”“那待朕走的時候,便孤苦一人了。”如願趕忙說道:“父皇還有我們。”朱棣看了看如願,“到時候,如願送父皇走好不好?”如願趕緊跪在地上,“父皇別說如此晦氣的話,父皇萬壽無疆……”如願還未說完,就被朱棣扶起來。朱棣歎了口氣,“人哪有不走的?朕才不學那些糊塗帝王尋什麽長生之法。朕隻求在有生之年一展胸中抱負,為太祖締造個太平盛世,為子孫奠定下萬代基業,為百姓實現那家給人足。到時候,朕與令儀葬在一處,永不分開。”如願用羅帕拭去朱棣眼角的淚水,說道:“永樂盛世的宏願,父皇定會達成。”朱棣看著如願,說道:“朕走的時候,如願送父皇走吧?”如願點點頭,“好,父皇放心,待父皇年紀大了,父皇若哪一日臥病在床,如願便盡心侍奉著,直到把父皇送走。”朱棣滿意地點了點頭,如願將筷箸遞到朱棣手中,“父皇快進膳吧。”朱棣接過筷箸,自語道:“令儀,待大明家給人足,斯民小康,朕便來陪你。”說完,朱棣勉強著繼續進膳。


    令儀還未安葬,朱棣便急忙召來了楊榮,楊榮跪倒在地,朱棣說道:“勉仁,你帶著陰陽生到北京去,尋一處吉壤,朕要建陵。”“陛下是想在北京安葬皇後?”朱棣用堅定的目光看著楊榮,“對,朕是定要將國都遷到北京的,朕不能將皇後孤單的葬在南京,百年之後,朕要與皇後合葬。”楊榮問道:“隻是建陵要好些年。治喪期過,皇後安葬何處?”朱棣說道:“先將皇後葬在南京,待北京皇陵建成後,再將皇後遷葬。”聽朱棣如此吩咐,楊榮趕忙說道:“臣領旨。”


    徐令儀被暫時葬在了南京,隨後朱棣降旨,將北京昌平地區的一塊吉壤圈為陵區,封其山為天壽山。朝臣看出了朱棣遷都的心思。對於朱棣的這道旨意,朝臣紛紛上疏反對。朱棣盛怒之下,謫貶了一批官員,這才將北京圈陵的風波平息。


    這日,朱棣思念令儀,不知不覺走到了坤寧宮。陶菊等婢女宦官們都趕忙施禮,朱棣說道:“朕此生不會再立後,這坤寧宮就給徐皇後留著,你們還像往常一樣在這坤寧宮伺候著,坤寧宮的擺設就如皇後在時一般,不準有改動。陶菊,坤寧宮中的菊花你要照看好,待到秋日,這滿園的菊花便開了。皇後自小傾慕陶淵明,總想著能與朕采菊東籬,每年菊花開的時節,朕都會來坤寧宮陪皇後采菊,從前是,以後還是。”陶菊哽咽著應道:“是,陛下。”朱棣轉身看著坤寧宮的菊園,此時不是菊花盛開的季節,菊園中一片碧綠,一陣微風吹來,那滿園綠色的枝葉隨風搖擺著,朱棣頓覺一陣淒涼,悲聲說道:“‘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令儀,你可記得?當年你在燕王府吟這首詩的時候,朕說日後會送你滿園的菊花。如今朕富有四海,可你宮中就空剩下這滿園菊花了。不過你放心,朕絕不會將你獨自留在南京。等北京皇陵建好,你便先住進去。待朕把這大明江山治理好,給子孫們留下太平盛世,朕便來陪伴你,到時候,咱們夫妻永遠不分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世明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傾世明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傾世明玉並收藏盛世明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