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膳過後,楊士奇正在書房讀書,柳如願捧著一個食案款款走至楊士奇案桌之前,“哥哥該進藥了。”楊士奇抬起頭來,“如願,怎麽是你?”“梅英姐姐照顧府中諸事太過辛苦,如願便去熬藥給哥哥送來。”楊士奇聽罷,一笑問道:“這藥是你熬的?”如願笑著點點頭,“是啊,哥哥可還記得,梅園中,長椅上,如願有一次聽哥哥講史,伏在哥哥膝上睡著了。哥哥便把鬥篷蓋在如願身上,自己便一動不動地看書,直至如願醒來。如願醒來時對哥哥說的什麽?哥哥可還記得?”士奇想了想,“如願說待哥哥年老,你便在塌前送藥照顧。如今看來,你果然沒有食言啊!”“隻是哥哥還未年老。”楊士奇笑了笑,指著自己的頭發:“還未年老?你看哥哥頭上都有幾許白發啦。哥哥比你年長將近三十歲呢。如何不老?”“哥哥如美玉般溫潤,自是不會老的。”士奇聽罷,大笑起來,“如願會說話,竟把哥哥比作美玉。”“哥哥喜玉,品格也自然如玉一般。”“你是如何知曉我喜玉的?當時你不是還小啊?”“曆代文人雅客皆愛玉之品格,哥哥是大雅之士,自也如此,何況哥哥還贈了如願這玉鎖。”士奇笑著看看如願脖頸上的玉鎖,說道:“這玉鎖是我母親的陪嫁之物,幼時隨身攜帶,當年你降生的時候我便親手戴在了你的頸上,隻願這玉鎖能保佑我的如願平平安安,事事如願。”如願細細看看自己的表哥,表哥眉清目秀,麵如冠玉,溫潤儒雅,氣宇非凡,那鬑鬑胡須與淺淺皺紋在如願眼中是歲月在表哥臉上沉澱下來的最迷人印記。如願說道:“從我記事開始,哥哥在我心中便如神一般,好像就沒有哥哥不懂的事情。而且哥哥待我甚好,便如親生父親一般,如願是最喜與哥哥在一起的。前些時日聽聞要來京城看望哥哥,如願高興得很,如願永遠都不想與哥哥分離。”楊士奇笑了,“那你便永遠住在哥哥府中。”如願笑笑從食案上端起藥碗,“哥哥快些進藥,不然藥就涼了。”士奇端起碗來,將藥喝下,如願又趕忙從食案上拿起些蜜煎,“良藥苦口,哥哥吃些蜜煎。”待士奇吃了蜜煎,如願說道:“哥哥看書吧,如願先迴房了。聽梅英姐姐說哥哥明日就要去文淵閣當值了,再說哥哥病還未痊愈,宜早些歇息。”楊士奇點著頭,“好。”如願嫣然一笑,關門迴房了。


    這日,朱棣與王玉竹正在禦花園散步,隻聽玉竹說道:“陛下看這禦花園中的花開得多旺,朵朵嬌豔欲滴,真是美極了。”朱棣看著滿園的花朵,又看了看玉竹,“花朵再嬌豔,也不及朕的玉竹美。”王玉竹嬌羞著低下頭,“陛下說笑了,妾哪裏比得上這般姹紫嫣紅?”朱棣看著玉竹讚道:“名花傾國兩相歡。”


    二人正說笑著,王玉竹遠遠看見解縉走來,便對朱棣說道:“陛下,解學士來了。”原來,是解縉奉了朱棣的召來禦花園了,這大明第一才子解縉已被朱棣封為翰林學士,入了內閣,由於身負大才,且為朱棣草擬了即位詔書,深得朱棣的信任。


    王玉竹見解縉快要走近了,忙對朱棣說道:“陛下,這解學士乃是我大明第一才子,妾聽聞解學士年幼時便有神童之稱,一次他在河中洗澡,把衣衫掛在了樹上,縣令聽聞解神童有大才,便出了上聯:‘千年老樹為衣架’,若是對不出,縣令便會將其衣衫拿走,誰知年幼的解學士脫口而出:‘萬裏長江作浴盆’,那縣令也便隻好將衣衫還予他了。”朱棣看了看解縉,“待朕一會也考考他。”


    二人正說笑著,解縉已走上前來給朱棣、王玉竹施禮。朱棣將解縉扶起,“大紳快免禮,王貴妃方才還誇讚大紳有大才,不如你就拿這園中的雞冠花為題作首詩如何?”解縉,字大紳,由於朱棣寵幸解縉非常,朱棣便親切地稱唿解縉為大紳。解縉看著園中的雞冠花,思索了一會,脫口而出:“雞冠本是胭脂染。”不待他說第二句,朱棣便打斷了他,“你可看清了?哪裏是胭脂紅?這朵雞冠花可是白色的。”解縉看去,隻見朱棣從身後摘下一朵白色雞冠花,解縉怔了一下,開口說道:“雞冠本是胭脂染。今日為何淡淡妝?隻因五更貪報曉,至今戴卻滿頭霜。”話音剛落,王玉竹不禁讚道:“解學士果然好才學!”朱棣一笑接著說:“昨夜裏有妃嬪誕下了龍嗣。”解縉脫口而出:“吾皇昨夜降金龍。”朱棣說道:“是位公主。”解縉接著吟道:“化作仙女下九重。”朱棣又說:“可惜夭折了。”解縉忙對:“料是人間留不住。”朱棣繼續說:“丟到河裏了。”解縉接著對:“翻身跳入水晶宮。”王玉竹不禁在一旁拍手叫絕:“果然是我大明第一才子,哪裏有什麽公主降生?陛下如此刁難解學士,解學士都對答如流,解學士的才學怕是無人能及了。”王玉竹又轉身又對朱棣施禮,“恭喜陛下得此賢才。”


    朱棣滿意地看著解縉,說道:“朕嗣承鴻基,勔思纘述,尚惟有大混一之時,必有一統之製作。所以齊政治而同風俗,序百王之傳,總曆代之典。近些時日,朕一直思索著要修這樣一部書,它收集曆朝曆代的古籍,將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醫術、陰陽、占卜、釋莊、道經、工技、農藝等分門別類收入到書中。朕都想好了,就叫它《永樂大典》。看來這擔子隻有大紳可以擔得起了。明日,你便去準備此事,所需人員、財力,朕定會全力支持。能為往聖繼絕學,為後世留奇書,乃是功德一件。”解縉趕忙施禮,“臣定當盡心竭力。”


    正在此時,徐令儀領著朱瞻基來到了禦花園,隻聽徐令儀說道:“這瞻基一大早就說想他皇爺爺,便要本宮帶他找皇爺爺玩耍。”朱瞻基此時已經五歲,他走上前去,先向朱棣、王玉竹施禮,隨後便轉身向解縉問了句:“解學士好!”解縉受寵若驚,“皇孫可折煞微臣了。恭喜陛下有此聖孫啊。”朱棣大笑著抱過瞻基。王玉竹忙誇讚道:“高熾與若蘭本就溫潤明理,自然教導出好聖孫。”徐令儀聽王玉竹如此一說,便趁機問朱棣:“陛下建此功業,分封功臣,恩澤六宮,可唯獨不封皇太子之位,高熾嫡出,且為長子,自小明理賢德。陛下是否該考慮早立太子一事?”朱棣沉思了半晌說道:“朕奉天靖難之時,幾次性命危矣,都是高煦拚死相救。再說高煦英勇善戰,大明若有如此君王,方肯無憂。”徐令儀搖搖頭,“陛下,自古以來立儲都是立長立嫡,高熾為嫡長子,在陛下龍潛燕王府之時,他便是太祖皇帝欽點的燕王世子,若如今立了高煦,豈不亂了綱常?再說君王以仁德治天下,帶兵打仗那是將帥之責。平定匈奴也隻是衛青、霍去病之職,何須漢武帝親自帶兵。”朱棣說道:“唐太宗便可帶兵打仗。”“唐太宗文韜武略,世間能有幾人?我朝有陛下一人媲美唐代太宗足矣。”朱棣聽聞徐令儀將自己比作唐太宗,心中甚是歡喜,思索了一下,說道:“皇後莫急,容朕考慮考慮。”王玉竹聽了徐令儀的話,也在一邊幫襯著:“陛下,妾不懂朝中大事,妾隻知道自古以來,立儲之事,都是立長立嫡方可服眾。再者,高熾寬厚仁愛,若蘭貞靜賢淑,瞻基聰慧孝順。高熾、若蘭、瞻基各有長處,陛下確該考慮立高熾為太子。”朱棣說道:“你們說的都有理,朕記在心上了。今日難得閑來無事,咱們還是不談國事為好,你們都先迴去。朕與大紳去魚塘垂釣。馬煜,去準備著。”聽朱棣如此說,徐令儀、王玉竹也不好再說什麽,隻好帶著朱瞻基先行告退了。


    徐令儀與王玉竹離開了禦花園,路上二人閑敘,王玉竹說道:“姐姐,看來陛下還是有意立高煦為太子。”“陛下向來偏愛高煦,靖難之時,高煦又多次救得陛下性命。陛下隻是礙於高煦是次子,才遲遲未立高煦。”王玉竹皺了皺眉,“若立了高煦,豈不傷了高熾的心?”徐令儀長歎了一口氣,“不隻是傷了高熾的心,恐怕會斷送了陛下的江山。高煦絕不是治國之才,本宮的兒子,本宮了解得很。高熾仁愛且多謀,他才能擔當得起治國大任。不論是為我大明著想,還是為咱們的夫君著想,玉竹,你切要幫著姐姐勸諫陛下,立高熾為太子。”“姐姐放心,玉竹記下了。”


    朱棣帶著解縉來到魚塘畔,馬煜已將垂釣事宜準備妥當,朱棣、解縉君臣二人便開始垂釣,過了半晌,解縉已釣上來好幾條大魚,而朱棣卻一條魚都未釣上來,朱棣臉上露出了幾分尷尬,解縉偷偷看了一眼朱棣,見龍顏不悅,便自口中吟道:“數丈絲綸落水中,金鉤拋去永無蹤。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隻釣龍。”朱棣聽解縉如此說,放聲大笑,“你在朕的魚塘中釣走了這麽多魚,用這幾句詩便將朕糊弄了。”解縉趕忙說道:“陛下,臣所言不虛,陛下應天命而登帝位,乃為真龍天子,與我等凡夫俗子自是不同的。”朱棣的臉上露出幾分得意,扭頭看著解縉,問道:“方才在禦花園,皇後提到了立太子一事,朕也甚是為難,你覺得該立誰為太子呢?”解縉不假思索地答道:“立嫡以長。況且皇長子仁孝,若立為太子,必定天下歸心,有如此仁厚的儲君,實乃我大明之幸。”朱棣聽解縉如此說,心中頗為不悅,因為朱棣一直想立朱高煦為皇太子,解縉自然看得出朱棣的心思,解縉微微一笑說了三個字:“好聖孫。”朱棣聽了“好聖孫”三字,滿意地點著頭笑了,因為朱棣最是喜愛自己的長孫朱瞻基。朱瞻基自小聰慧,且他降生之時,朱棣又夜夢朱元璋賜其大圭,朱棣一直認為朱瞻基必定不凡,日後定是天平天子。解縉是當代大儒,立嫡以長的規矩在他心中根深蒂固,加之朱高熾仁厚非常,朱高煦潑皮狠辣,在立皇太子這一問題上,解縉是堅決站在朱高熾這一邊的。解縉早便敏銳地觀察到了朱棣對朱瞻基的喜愛,於是用“好聖孫”這三字增加了朱高熾成為儲君的籌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世明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傾世明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傾世明玉並收藏盛世明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