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號星期五,裏士滿大雨傾盆。
雨從黎明時分就開始了,一陣接一陣,怎麽也止不住,打得百合花隻剩下光裸的莖幹,柏油路上、人行道上遍布吹落的殘葉。街上出現了小河,球場和草地有了新生的池塘。我在雨水敲打石瓦的聲音中朦朧入睡,這個綿綿長夜融解成迷霧茫茫的星期六清晨,我做了個恐怖的夢。
我看到被雨絲割裂的玻璃窗外有一張白色的臉,一張沒有形狀、不似人臉的臉,像由尼龍絲襪紮成、不成模樣的洋娃娃臉。臥室的窗原本一團漆黑,但突然之間,那張臉出現在那裏,那個惡魔正看著我。我驚醒過來,瞎子般望向黑暗深處。直到鈴聲再度響起,我才知道自己是被電話吵醒。摸也不摸,我便找到了聽筒。
“斯卡佩塔醫生?”
“是。”我伸手開燈。現在是淩晨兩點三十三分。我的心緊抽了一下。
“我是彼得·馬裏諾。柏克萊大道5602號出了事,我想你最好來一趟。”
接下來他解釋,被害人叫洛麗·彼得森,白人女子,三十歲左右。她的丈夫約半小時前發現了她的屍體。
細節無關緊要。一聽出是馬裏諾警官,我就知道怎麽迴事了,更可能我一聽到電話鈴響就已完全明白。相信狼人傳說的人害怕滿月的夜晚,我則對星期五午夜至星期六淩晨三點這段時間憂心忡忡,其間整個城市的人大半都處於無意識的睡夢中。
被叫到兇殺現場的通常是輪值的法醫。但這可不是尋常的案子。出現了第二個受害人之後,我就撂下話來:隻要事情再發生,不管任何時間,一定要馬上通知我。馬裏諾對此很不以為然。自從我在兩年前被任命為弗占尼亞州首席法醫,他就一直別扭得要命。我不知道他是討厭女人,還是討厭我。
“柏克萊大道在柏克萊城中區,靠南邊,”他輕蔑地說,“你知道怎麽來嗎?”
我坦承不知,隨手抓起電話旁的記事紙,草草寫下方向,掛上電話,起身下床。腎上腺素像濃縮咖啡般衝擊我的神經。整棟房子仍靜悄悄的,我一把抓起老舊磨損的醫事包。
淩晨的空氣像清涼的蒸汽浴,鄰居家的窗口沒有透出一絲光。我一邊把深藍色旅行車退出車道,一邊注意走廊另一頭一樓窗邊明亮的燈光,那間客房裏睡著我十歲的外甥女露西。在這孩子的生命裏我又錯過了一天。星期三晚上我去機場接她,但到現在為止,我們鮮有機會共進一餐。
上公路前的一
路上空蕩蕩的,幾分鍾後我疾駛過詹姆斯河。遠處的後車燈像閃爍的紅寶石,而市中心的摩天大樓鬼影憧憧般顯現於後視鏡中。從兩側延伸出一塊塊黑暗的平原,隻在邊緣有細細一圈模糊的光暈。在遠處某個地方,有那個男人,我知道。他可以是任何人,他直立行走,睡覺時有一片屋瓦罩在頭上,手指和腳趾也各有十根。他很可能是白人,比四十來歲的我年輕很多。照一般標準,他再平常不過:大概不開寶馬,不光顧酒吧,也不去商業區購買高檔服裝。
但話說迴來,也不是沒有那樣的可能。他可以是芸芸眾生中的任何一個,那種你獨自與他同搭電梯上了二十樓,過後再也記不起來的人。
他成為這個城市自命的黑暗統治者,占據成千上萬與他從未謀麵的人的心頭,此刻他占據了我的心頭。無名氏先生。
這些兇殺案兩個月前才開始,他可能最近才從監獄或精神病院出來。至少上個星期人們這麽猜測,但這樣的說法隨著案情在修正。
我的推論卻不曾改變。他一定剛來這城市不久,在其他地方已經作過案,但從未在監獄或法院緊鎖的門後關過一天。他不是沒條理,也不是沒經驗,更非一般人所說的“瘋狂”。
再兩個紅綠燈後,左邊是衛爾歇街,之後第一處右轉便到了柏克萊。
兩條街外就可以看到警車上閃爍的監紅警燈。柏克萊5602號前燈火通明,簡直像是災區。一輛引擎悶吼的救護車停在兩輛沒有標誌但閃著警燈的警車旁,附近還有三輛燈光無比強烈的白色巡邏車。十二台的記者剛剛抵達現場。整條街上都閃著燈,好兒個身穿睡衣或家居服的人站在各自門口。
我將車停住新聞轉播車的後麵時,一個攝影記者疾走過街。我低下頭,豎起卡其色雨衣的衣領蓋住耳朵,沿磚牆快步走到正門。我一向厭惡看到自己出現在晚間新聞中。裏士滿的勒殺案發生以來,我的辦公室就被同一幫記者重複的粗魯問題所淹沒。
“如果這是連環殺手幹的,斯卡佩塔醫生,是不是表示這樣的案子還會發生?”
好像他們希望這樣。
“可不可以請你證實,上一個被害人身上有被咬的痕跡?”
事實並非如此,但不論我怎麽迴答都沒用。若說“不予置評”,他們立刻假設那是真的;說“不是真的”,那麽他們會立刻刊出“凱·斯卡佩塔醫生否認在被害人身上發現咬痕……”,那個和所有人一樣看報的兇手就有了新啟發。
最近的新聞報道大肆渲染命案,還詳述了不必要的細節。他們所做的早已超出警告市民的目的,把婦女特別是獨居婦女嚇得魂不附體。第三樁謀殺案發生一個星期後,手槍和安全門鎖的銷量上升了百分之五十,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的狗也被搶購一空,不用說,這般大恐慌立刻成了頭條新聞。昨天,那個惡名昭彰卻也頻頻得獎的政法記者艾比·特恩布爾再度展現一貫的剽悍作風,跑到我的辦公室,打著言論自由法案的招牌,逼迫我的部屬提供驗屍報告。當然,她並沒有成功。
裏士滿的罪案報道一向生猛,這個有二十二萬居民的弗吉尼亞老城去年被聯邦調查局列為全美謀殺率次高的城市。英國的法醫病理學家在我的辦公室一待半個月進修槍傷是很平常的事。同樣平常的,是像彼得·馬裏諾那樣的職業警官離開了瘋狂的紐約或芝加哥,結果發現裏士滿更糟。
這些性殘殺案非比尋常。一般市民對毒品案或家事糾紛漠不關心,一個醉漢為了一瓶瘋狗牌廉價劣酒砍殺另一個酒鬼更不在他們心上。但這些被謀殺的女人是他們鄰桌的同事,是他們會相約同去購物或來家小坐的朋友,或是那個在派對裏和他們閑談的點頭之交,是那個在超市結賬時和他們一起排隊的人。她們是某些人的鄰居、姊妹、女兒或愛人。她們待在自己的家,睡在自己的床上,那個無名氏先生卻徑直爬進她們的窗戶。
兩個身穿警服的男子站在正門兩旁。正門洞開,但攔了一根黃色的帶子,上麵標示警告:“犯罪現場,請勿跨越。”
“大夫。”這個身穿藍製服、站在階梯上層的男孩年輕得可以做我的兒子。他側身挑起帶子,讓我彎腰走過。
客廳整理得一塵不染,以溫暖怡人的玫瑰色調布置。角落有一座優雅的桃花心木櫃,裝著一台小電視機和cd播放機。旁邊的架子上放著唱片與小提琴。在掛著窗簾、望出去可以看到前麵草坪的窗戶下是一組沙發,沙發前的玻璃茶幾上整齊地堆著半打雜誌,其中有《科學》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間有一塊粉色襯著扁圓玫瑰和中國龍圖案的地毯,另一頭是一個胡桃木書櫃,依照醫學院課程表排列的大部頭醫學書擺滿了兩層書架。
敞開的門通到與房子等長的走廊。在我右邊有幾間房間,左邊有廚房,馬裏諾和一個年輕警官在同一個我猜是受害人丈夫的男子說話。
我模糊地意識到流理台的台麵很幹淨,地板和家電用品是那種半白不白,廠商們稱為杏仁色的顏色,壁紙與窗簾則是
淡黃色。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那張桌子上。上麵躺著一個紅色尼龍背包,裏麵的東西警察已經仔細檢查過了:聽診器、小手電簡、曾經裝過餐點的塑料盒、最新版的《外科年刊》、《柳葉刀》和《外傷期刊》。到目前為止,我毫無頭緒。
馬裏諾冷冷地看著我立在桌邊,然後把我介紹給受害者的丈夫,馬特·彼得森。彼得森癱在一張椅子裏,臉因震驚而變形。他極為英俊,簡直可說是俊美,臉上的線條像是天工鑿就,發色漆黑,皮膚平滑,透著曬過陽光的痕跡。他肩膀很寬,修長而優美的上身隨意地罩著一件白色的襯衫,下身穿一條退色的藍牛仔褲。他的眼睛往下望,手僵硬地放在膝上。
“這是她的東西?”我必須確認。那些醫學書籍也可能屬於她的丈夫。
馬裏諾嗯了一聲算是迴答。
彼得森緩緩地往上看,湛藍的眼睛滿布血絲,目光落在我身上時似乎放鬆了下來。醫生到了,帶來了一線原來沒有的希望。
他顯得傷心欲絕、驚駭無比,沒頭沒腦地喃喃道:“我跟她通電話。昨天她告訴我她大概十二點半到家,從弗吉尼亞醫學院的急診室迴來。我到家,發現燈沒開,我以為她已經睡了。然後我走進來。”他的聲音逐漸升高,顫抖著,深吸了一口氣。“我走進去,進到臥室。”他的眼睛無路可逃,淚如泉湧。他懇求我:“拜托你!我不希望別人看她,看到她現在這個樣子。拜托!”
我溫和地對他說:“我們必須檢查她,彼得森先生。”
他的怒氣霍然爆發,一拳捶在桌麵上。“我知道!”他眼神狂亂。“但所有的人,警察和所有的人!”他聲音顫抖,“我知道會是怎麽一迴事!記者,所有的人會爬過每個角落。我不準那些狗娘養的,外加他們的弟兄瞪著她!”
馬裏諾的眼睛一眨不眨。“嗨。我也有太太,馬特。我明白你的感受,我保證我們會尊敬她。如果這事發生在我身上,我也會要我太太得到同樣的尊敬。”
謊言是甜蜜的藥膏。
死去的人沒有自衛能力。就像其他被害人一樣,這個女人必須麵對的冒瀆現在才剛剛開始。我知道,非得等到洛麗·彼得森的內髒都被翻出來,每一寸身體都被照了相,而且每個部分都公之於眾,讓專家、警察、律師、法官和每個陪審員都審視過後,冒瀆才會終止。不僅如此,審訊時還會有對她身體特征的看法和說辭,更會有無聊的玩笑和尖刻的閑話,這個人的每一個部分、生活的方式都會
遭受細密的檢查、評論,有時甚至還會受到貶損。
死於非命是一樁公眾事件。依我個人的感覺而言,我很難接受自己的職業中這殘酷的一麵。我一直盡力維護被害人的尊嚴,然而一旦一個人變成了一個案子的號碼,一項被人傳來傳去的證據,我可以出力的地方就非常有限了。死者的隱私就像其已被剝奪的生命,完完全全被摧毀了。
馬裏諾領我走出廚房,留下一個警官繼續查問彼得森。
“你拍照沒有?”我問。
“id在裏麵,在到處撒粉采指紋。”他說,指的是鑒定組的人正在現場采證,“我告訴過他們別動屍體。”
我們在走廊停住。
牆上掛著幾幅不錯的水彩畫,以及很多夫妻倆各自的畢業照。還有一張是兩人的彩色合影:背景是海邊,他們靠著一排飽經侵蝕的木樁,褲腳卷上小腿,海風吹拂著發絲,他們的臉被曬得通紅。她生前麵容娟秀,金發閃耀,五官細致,淺笑迷人。她從布朗大學畢業,然後進入哈佛醫學院。她丈夫之前在哈佛念大學。他們一定是在那裏認識的,很顯然,他比她年輕。
她,洛麗·彼得森,畢業幹布朗大學和哈佛大學,聰慧過人,三十歲,即將實現心中的夢想。經過至少八年的奮鬥,終於通過行醫訓練,正式成為醫生。但在一個勒殺兇手享受了幾分鍾變態的歡愉後,這一切都化作烏有。
馬裏諾碰了碰我的胳膊肘。
我轉過身,他要我注意左前方打開的門。
“他是這樣進來的。”他說。
這是一個貼著白瓷磚和灰藍壁紙的小房間,有馬桶、洗瞼台和一個草編的洗衣籃。馬桶上方的窗戶大開,清涼潮濕的空氣從那個深黑的方塊湧入,吹動了漿硬的白窗簾。窗外漆黑濃密的樹上,知了賣力地叫著。
“紗窗被割開了。”馬裏諾麵無表情地看我一眼,“它頂在屋後。窗下有野餐桌凳。看來他把桌凳拉過去,踩著爬了進來。”
我掃視地板,洗臉台和馬桶的上端,沒有看到泥土、汙跡或腳印。不過從我站的地方,很難確定到底有沒有,我可不願意冒任何可能破壞證據的風險踏進去。
“這扇窗鎖了嗎?”我問。
“不像。其他窗戶倒是都鎖好了,我們已經查過。看來她沒費神檢查這扇。其實在所有窗子裏,這扇最危險,接近地麵,又位於後方,萬一出了事也沒人會看到,比臥室的窗戶更理想。如果兇
手手腳利落,她根本聽不到他在割紗窗,然後遠遠地從走廊的另一端爬進來。”
“門呢?她丈夫進來時是鎖上的嗎?”
“他說是。”
“那麽兇手進出於同一個地方。”我下了結論。
“很可能。好個身手幹淨的畜生,你說呢?”他緊緊抓住門框,身體前傾但沒有踏進去。“這裏看不出什麽究竟,可能他擦過了,所以沒在馬桶或地板上留下任何痕跡。雨已經下了一整天。”他停在我身上的目光宛如鐵板一塊,看不出任何信息。“他的腳應該是濕的,可能還沾了泥。”
我猜不透馬裏諾。他這人很難懂,我一直無法斷定他到底是城府極深,還是隻是反應遲緩。如果我可以選擇,他正是我要避開的那種警探——一個自以為是的老大,絕無溝通的可能。他快五十了,滿臉風霜,長而稀薄的頭發從腦殼較低的一邊分線,然後梳過去遮蓋光禿的部分。他至少有六英尺高,多年來灌下的波本威士忌和啤酒造就了他的啤酒肚。經過多年夏天的汗水浸潤,他脖子上那條不合潮流的紅藍條紋寬領帶已經油膩不堪。馬裏諾是電影裏的那種硬漢——一個庸俗、粗魯的警探,家裏可能養了隻滿嘴髒話的鸚鵡當寵物,更別提那滿桌的《人物》雜誌。
我來到走廊盡頭,停在主臥室外邊。突然間,我的內心深處像被掏挖一空。
一個采指紋的警官正忙著在所有物件表麵撒上一層黑粉,另一個警官則在巨細靡遺地錄像。
洛麗·彼得森躺在床上,藍白相間的毯子從床頭垂落。上麵那層被單被踢開,攏在腳下,壓在她身體下的床單上角則被拉鬆,露出下麵的床墊,枕頭擠在她頭部的右邊。在這擺著光滑橡木家具的中產階級臥室裏,散發出一股不受幹擾的文明氣息,然而就在這種氣息的環繞下,那張床仿佛處在暴風雨的旋渦中。
她一絲不掛。床右邊的彩塊地毯上有件淡黃色的棉布睡袍,從衣領到下擺被一刀割開,這與前麵發生過的三個案子相符。靠近門的床邊小桌上有部電話,電話線已被生生從牆上扯下。床頭兩側的兩盞燈都不亮,電線已遭割斷。她的手腕被一根電線綁在背後,另一根也如同前三個案子那樣結成殘忍但很有創意的圖案,有一圈繞住她的脖子,穿過她背後那根綁住她手腕的電線,最後緊緊纏住她的腳踝。隻要她的膝蓋彎曲,繞著她脖子的那一圈就不會收緊;一旦她的腿伸直,不論是因痛苦的自然反應,還是由於殺手壓在她身上的重量,那根繞在她脖子上的電線就會
立刻收緊,成為致命的套索。
窒息而死隻需要幾分鍾的時間。但當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狂喊著索要空氣時,那可是非常漫長的幾分鍾。
“你可以進來了,大夫,”那個拿著錄像機的警官說,“我拍完了。”
我看著地麵,小心走近床邊,把醫事包放在地上,取出外科手套戴上。我拿出相機,就屍體的現狀照了幾張。她的臉扭曲變形,腫得無法辨識,脖子上的套索造成鮮血上湧,使她一臉紫黑,血水從口鼻處冒出,弄髒了床單。她麥秸色的金發也一團混亂。她算是高個子,至少有五英尺七英寸,但比起走廊照片裏年輕時胖了許多。
她的身體外觀很重要,因為這組案子的無固定模式變成了它的模式。四個勒殺案被害人的外表似乎沒有相似之處,就連人種也不一樣。第三個是個很瘦的黑人女子;第一個則是紅發,很胖;第二個一頭棕發,很矮。她們的職業也不同,分別是教師、作家和接待員,現在這個則是醫生。她們住在城裏不同的區域。
我從醫事包裏拿出一根很長的化學溫度計,先量室溫,再量她的體溫。室溫是華氏七十一度,她的體溫為九十三點五度。死亡的時間比一般人想象的更難確定,除非有目擊證人,或死者的手表當即停擺,否則不可能準確推算。但可以看出,洛麗·彼得森的死亡時間不超過三小時。她的體溫每小時降低一兩度,身上的小塊肌肉也開始變得僵硬。
我著手尋找任何可能在去停屍間途中會遭破壞的物證。她皮膚上並沒有掉落的頭發,但我發現了多種纖維,當然,絕大多數是從被單上掉下來的。我用鑷子取了樣,其中有些細白,有些則似乎來自某種深藍或黑色的東西。我把它們都裝進放證據的小金屬盒。最明顯的證據是那股麝香的味道,一塊類似幹掉的膠液的透明殘餘物粘在她雙腿的前而和背麵。
這組案子裏全都檢驗出精液,但以血清學來看,這項證據並沒有多少價值。這個兇手和百分之二十的人一樣,是所謂的非分泌者。這表示他的血型抗原不能在他的體液如口水、精液或汗水裏找到。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血液樣本,就無法得知他的血型。
隻不過兩年前,兇手若具有這種非分泌的特質,必定會對調查造成嚴重打擊。但現在隻要警察先抓到嫌犯,取得其生物樣本,同時確認其沒有同卵雙胞胎,用最新引進的dna測試就可以排除其他所有人,指認兇手。
馬裏諾走進臥室,緊貼在我身後。
“那浴
室的窗子,”他邊說邊看著屍體,“嗯,據她丈夫說,”他一彎拇指指向廚房,“沒關的理由是他上個星期打開了它。”
我靜靜地聽著。
“他說他們很少用那間浴室,除非有朋友來。看來他上周末換了紗窗,說做完後可能忘記鎖上,那間浴室整個星期都沒人用過。而她……”他再朝屍體望了一眼,“沒理由想去關,她以為一定鎖上了。”他停了一下。“奇怪的是那兇手好像隻試了那扇,沒關的那扇,其他紗窗都沒有被割開。”
“房子後麵有幾扇窗?”我問。
“三扇。廚房一扇,那間浴室一扇,在這裏的浴室一扇。”
“所有的窗都有滑動窗框,最上麵有栓?”
“沒錯。”
“這表示,如果你在外麵拿手電筒照窗栓,或許可以看到上鎖了沒有,是不是?”
“說不定。”那種平板、毫不友善的眼神又出現了。“但你得爬高才行,從地麵上看不到。”
“你提到有野餐桌凳。”我提醒他。
“問題是後院那天殺的地奇軟無比,如果那家夥拿了椅子到其他窗戶下,然後站在椅子上看,椅子腿應該在草地上留下痕跡才對。我派了幾個人去外而查看,另外兩扇窗下一點痕跡也沒有,看起來兇手壓根兒沒有走近那裏,他應該徑直就去了走廊盡頭的那扇窗。
“那扇窗會不會留了一道縫,所以兇手就一路走了過去?”
馬裏諾讓了我一招:“嗨,都有可能。不過如果有道縫,說不定上周她也會注意到。”
可能有也可能沒有,後見之明很容易。但大多數人並不會費心留意家裏的各種瑣碎細節,特別是那種很少用到的房間。
在那扇可以望到街頭且掛了窗簾的窗戶下,有些讓人震驚的東西擺在桌上,它們在提醒我:洛麗·彼得森和我是同行。《外科原理》和《多蘭》雜誌等數本醫學期刊散放在記事簿上。鵝頸狀銅燈下有兩張軟盤,標簽上用簽字筆簡明地寫著日期“6/1”,又注明“i”與“2”。軟盤是最常見的可以用在ibm兼容電腦上的那種,上麵可能有洛麗在弗吉尼亞醫學院工作的資料,醫學院裏有許多電腦可供學生和醫生使用,但他們家裏似乎沒有個人電腦。
屋角的衣櫃與窗戶間有一把椅子,上麵整整齊齊地堆了一疊衣服,外加一條白色棉質長褲,紅白相間的短袖上衣和內衣。這些衣服微微起皺,看上去像是穿了一天後隨
手搭在椅子上。有時候我太累時,也懶得把衣服掛起來。
我迅速審視衣櫥間與浴室。大致說來,主臥還算整潔,絲毫沒有被攪亂。所有跡象顯示,搗毀這間房間或下手搶劫並不在兇手的計劃中。
馬裏諾注視著在進行鑒定的警官,他們正打開衣櫃的抽屜。
“關於她丈夫,你還知道些什麽?”我問。
“弗吉尼亞大學的研究生,周一到周五住在夏洛茨維爾,星期五迴家過周末,星期天晚上再迴夏洛茨維爾。”
“他念什麽?”
“他說是文學,”馬裏諾迴答,眼睛四處張望,就是不看我,“在念博士學位。”
“哪一科?”
“文學。”他又說了一遍,慢慢咀嚼每個字母。
“哪種文學?”
他棕色的眼睛終於毫不留情地停在我身上。
“他說是美國文學,不過給我的印象是他真正的興趣在戲劇。看來他現在就已經參加演出。我想他說的是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他演過不少戲,有電影在附近開拍時也會在裏麵軋個小角色。還拍過電視廣告。”
進行鑒定的警官們停了下來。其中一個轉過身,手裏的刷子停在半空中。
馬裏諾指著桌上的軟盤大聲宣布,聲音洪亮得保證每個人都聽得到:“看來我們最好檢查那裏麵有什麽,說不定是他正在寫的劇本,嗯?”
“我們可以在我辦公室看,我們有幾台ibm兼容的個人電腦。”我建議道。
“個人電腦,”他慢吞吞地說,“哼,可打敗了我的打字機。皇家牌,標準型,黑匣子般的塊頭,黏糊糊的鍵盤,拉拉雜雜的一堆。”
一個警官從衣櫃最下層抽屜裏的一疊毛衣下麵抽出一樣東西來——一把長刃的野外求生刀,刀把上配有指南針,刀鞘上有個小袋子裝著小磨刀石。他小心地盡量不多碰觸,把它裝到一個放證物的塑料袋裏。
在同一個抽屜裏找出了一盒保險套。我向馬裏諾指出這不尋常,因為就我在臥室所見,洛麗用口服避孕藥。
馬裏諾和其他警官果然開始往壞處想。
我脫丁手套,塞進醫事包。“你們可以動她了。”我說。
這些家夥不約而同地轉過身,好像忽然才記起,在攪亂翻倒的床中央有個被殺的女人。她的嘴被往後扯,痛苦似乎從牙齒間傳出,眼睛腫得隻剩下一條細
雨從黎明時分就開始了,一陣接一陣,怎麽也止不住,打得百合花隻剩下光裸的莖幹,柏油路上、人行道上遍布吹落的殘葉。街上出現了小河,球場和草地有了新生的池塘。我在雨水敲打石瓦的聲音中朦朧入睡,這個綿綿長夜融解成迷霧茫茫的星期六清晨,我做了個恐怖的夢。
我看到被雨絲割裂的玻璃窗外有一張白色的臉,一張沒有形狀、不似人臉的臉,像由尼龍絲襪紮成、不成模樣的洋娃娃臉。臥室的窗原本一團漆黑,但突然之間,那張臉出現在那裏,那個惡魔正看著我。我驚醒過來,瞎子般望向黑暗深處。直到鈴聲再度響起,我才知道自己是被電話吵醒。摸也不摸,我便找到了聽筒。
“斯卡佩塔醫生?”
“是。”我伸手開燈。現在是淩晨兩點三十三分。我的心緊抽了一下。
“我是彼得·馬裏諾。柏克萊大道5602號出了事,我想你最好來一趟。”
接下來他解釋,被害人叫洛麗·彼得森,白人女子,三十歲左右。她的丈夫約半小時前發現了她的屍體。
細節無關緊要。一聽出是馬裏諾警官,我就知道怎麽迴事了,更可能我一聽到電話鈴響就已完全明白。相信狼人傳說的人害怕滿月的夜晚,我則對星期五午夜至星期六淩晨三點這段時間憂心忡忡,其間整個城市的人大半都處於無意識的睡夢中。
被叫到兇殺現場的通常是輪值的法醫。但這可不是尋常的案子。出現了第二個受害人之後,我就撂下話來:隻要事情再發生,不管任何時間,一定要馬上通知我。馬裏諾對此很不以為然。自從我在兩年前被任命為弗占尼亞州首席法醫,他就一直別扭得要命。我不知道他是討厭女人,還是討厭我。
“柏克萊大道在柏克萊城中區,靠南邊,”他輕蔑地說,“你知道怎麽來嗎?”
我坦承不知,隨手抓起電話旁的記事紙,草草寫下方向,掛上電話,起身下床。腎上腺素像濃縮咖啡般衝擊我的神經。整棟房子仍靜悄悄的,我一把抓起老舊磨損的醫事包。
淩晨的空氣像清涼的蒸汽浴,鄰居家的窗口沒有透出一絲光。我一邊把深藍色旅行車退出車道,一邊注意走廊另一頭一樓窗邊明亮的燈光,那間客房裏睡著我十歲的外甥女露西。在這孩子的生命裏我又錯過了一天。星期三晚上我去機場接她,但到現在為止,我們鮮有機會共進一餐。
上公路前的一
路上空蕩蕩的,幾分鍾後我疾駛過詹姆斯河。遠處的後車燈像閃爍的紅寶石,而市中心的摩天大樓鬼影憧憧般顯現於後視鏡中。從兩側延伸出一塊塊黑暗的平原,隻在邊緣有細細一圈模糊的光暈。在遠處某個地方,有那個男人,我知道。他可以是任何人,他直立行走,睡覺時有一片屋瓦罩在頭上,手指和腳趾也各有十根。他很可能是白人,比四十來歲的我年輕很多。照一般標準,他再平常不過:大概不開寶馬,不光顧酒吧,也不去商業區購買高檔服裝。
但話說迴來,也不是沒有那樣的可能。他可以是芸芸眾生中的任何一個,那種你獨自與他同搭電梯上了二十樓,過後再也記不起來的人。
他成為這個城市自命的黑暗統治者,占據成千上萬與他從未謀麵的人的心頭,此刻他占據了我的心頭。無名氏先生。
這些兇殺案兩個月前才開始,他可能最近才從監獄或精神病院出來。至少上個星期人們這麽猜測,但這樣的說法隨著案情在修正。
我的推論卻不曾改變。他一定剛來這城市不久,在其他地方已經作過案,但從未在監獄或法院緊鎖的門後關過一天。他不是沒條理,也不是沒經驗,更非一般人所說的“瘋狂”。
再兩個紅綠燈後,左邊是衛爾歇街,之後第一處右轉便到了柏克萊。
兩條街外就可以看到警車上閃爍的監紅警燈。柏克萊5602號前燈火通明,簡直像是災區。一輛引擎悶吼的救護車停在兩輛沒有標誌但閃著警燈的警車旁,附近還有三輛燈光無比強烈的白色巡邏車。十二台的記者剛剛抵達現場。整條街上都閃著燈,好兒個身穿睡衣或家居服的人站在各自門口。
我將車停住新聞轉播車的後麵時,一個攝影記者疾走過街。我低下頭,豎起卡其色雨衣的衣領蓋住耳朵,沿磚牆快步走到正門。我一向厭惡看到自己出現在晚間新聞中。裏士滿的勒殺案發生以來,我的辦公室就被同一幫記者重複的粗魯問題所淹沒。
“如果這是連環殺手幹的,斯卡佩塔醫生,是不是表示這樣的案子還會發生?”
好像他們希望這樣。
“可不可以請你證實,上一個被害人身上有被咬的痕跡?”
事實並非如此,但不論我怎麽迴答都沒用。若說“不予置評”,他們立刻假設那是真的;說“不是真的”,那麽他們會立刻刊出“凱·斯卡佩塔醫生否認在被害人身上發現咬痕……”,那個和所有人一樣看報的兇手就有了新啟發。
最近的新聞報道大肆渲染命案,還詳述了不必要的細節。他們所做的早已超出警告市民的目的,把婦女特別是獨居婦女嚇得魂不附體。第三樁謀殺案發生一個星期後,手槍和安全門鎖的銷量上升了百分之五十,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的狗也被搶購一空,不用說,這般大恐慌立刻成了頭條新聞。昨天,那個惡名昭彰卻也頻頻得獎的政法記者艾比·特恩布爾再度展現一貫的剽悍作風,跑到我的辦公室,打著言論自由法案的招牌,逼迫我的部屬提供驗屍報告。當然,她並沒有成功。
裏士滿的罪案報道一向生猛,這個有二十二萬居民的弗吉尼亞老城去年被聯邦調查局列為全美謀殺率次高的城市。英國的法醫病理學家在我的辦公室一待半個月進修槍傷是很平常的事。同樣平常的,是像彼得·馬裏諾那樣的職業警官離開了瘋狂的紐約或芝加哥,結果發現裏士滿更糟。
這些性殘殺案非比尋常。一般市民對毒品案或家事糾紛漠不關心,一個醉漢為了一瓶瘋狗牌廉價劣酒砍殺另一個酒鬼更不在他們心上。但這些被謀殺的女人是他們鄰桌的同事,是他們會相約同去購物或來家小坐的朋友,或是那個在派對裏和他們閑談的點頭之交,是那個在超市結賬時和他們一起排隊的人。她們是某些人的鄰居、姊妹、女兒或愛人。她們待在自己的家,睡在自己的床上,那個無名氏先生卻徑直爬進她們的窗戶。
兩個身穿警服的男子站在正門兩旁。正門洞開,但攔了一根黃色的帶子,上麵標示警告:“犯罪現場,請勿跨越。”
“大夫。”這個身穿藍製服、站在階梯上層的男孩年輕得可以做我的兒子。他側身挑起帶子,讓我彎腰走過。
客廳整理得一塵不染,以溫暖怡人的玫瑰色調布置。角落有一座優雅的桃花心木櫃,裝著一台小電視機和cd播放機。旁邊的架子上放著唱片與小提琴。在掛著窗簾、望出去可以看到前麵草坪的窗戶下是一組沙發,沙發前的玻璃茶幾上整齊地堆著半打雜誌,其中有《科學》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間有一塊粉色襯著扁圓玫瑰和中國龍圖案的地毯,另一頭是一個胡桃木書櫃,依照醫學院課程表排列的大部頭醫學書擺滿了兩層書架。
敞開的門通到與房子等長的走廊。在我右邊有幾間房間,左邊有廚房,馬裏諾和一個年輕警官在同一個我猜是受害人丈夫的男子說話。
我模糊地意識到流理台的台麵很幹淨,地板和家電用品是那種半白不白,廠商們稱為杏仁色的顏色,壁紙與窗簾則是
淡黃色。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那張桌子上。上麵躺著一個紅色尼龍背包,裏麵的東西警察已經仔細檢查過了:聽診器、小手電簡、曾經裝過餐點的塑料盒、最新版的《外科年刊》、《柳葉刀》和《外傷期刊》。到目前為止,我毫無頭緒。
馬裏諾冷冷地看著我立在桌邊,然後把我介紹給受害者的丈夫,馬特·彼得森。彼得森癱在一張椅子裏,臉因震驚而變形。他極為英俊,簡直可說是俊美,臉上的線條像是天工鑿就,發色漆黑,皮膚平滑,透著曬過陽光的痕跡。他肩膀很寬,修長而優美的上身隨意地罩著一件白色的襯衫,下身穿一條退色的藍牛仔褲。他的眼睛往下望,手僵硬地放在膝上。
“這是她的東西?”我必須確認。那些醫學書籍也可能屬於她的丈夫。
馬裏諾嗯了一聲算是迴答。
彼得森緩緩地往上看,湛藍的眼睛滿布血絲,目光落在我身上時似乎放鬆了下來。醫生到了,帶來了一線原來沒有的希望。
他顯得傷心欲絕、驚駭無比,沒頭沒腦地喃喃道:“我跟她通電話。昨天她告訴我她大概十二點半到家,從弗吉尼亞醫學院的急診室迴來。我到家,發現燈沒開,我以為她已經睡了。然後我走進來。”他的聲音逐漸升高,顫抖著,深吸了一口氣。“我走進去,進到臥室。”他的眼睛無路可逃,淚如泉湧。他懇求我:“拜托你!我不希望別人看她,看到她現在這個樣子。拜托!”
我溫和地對他說:“我們必須檢查她,彼得森先生。”
他的怒氣霍然爆發,一拳捶在桌麵上。“我知道!”他眼神狂亂。“但所有的人,警察和所有的人!”他聲音顫抖,“我知道會是怎麽一迴事!記者,所有的人會爬過每個角落。我不準那些狗娘養的,外加他們的弟兄瞪著她!”
馬裏諾的眼睛一眨不眨。“嗨。我也有太太,馬特。我明白你的感受,我保證我們會尊敬她。如果這事發生在我身上,我也會要我太太得到同樣的尊敬。”
謊言是甜蜜的藥膏。
死去的人沒有自衛能力。就像其他被害人一樣,這個女人必須麵對的冒瀆現在才剛剛開始。我知道,非得等到洛麗·彼得森的內髒都被翻出來,每一寸身體都被照了相,而且每個部分都公之於眾,讓專家、警察、律師、法官和每個陪審員都審視過後,冒瀆才會終止。不僅如此,審訊時還會有對她身體特征的看法和說辭,更會有無聊的玩笑和尖刻的閑話,這個人的每一個部分、生活的方式都會
遭受細密的檢查、評論,有時甚至還會受到貶損。
死於非命是一樁公眾事件。依我個人的感覺而言,我很難接受自己的職業中這殘酷的一麵。我一直盡力維護被害人的尊嚴,然而一旦一個人變成了一個案子的號碼,一項被人傳來傳去的證據,我可以出力的地方就非常有限了。死者的隱私就像其已被剝奪的生命,完完全全被摧毀了。
馬裏諾領我走出廚房,留下一個警官繼續查問彼得森。
“你拍照沒有?”我問。
“id在裏麵,在到處撒粉采指紋。”他說,指的是鑒定組的人正在現場采證,“我告訴過他們別動屍體。”
我們在走廊停住。
牆上掛著幾幅不錯的水彩畫,以及很多夫妻倆各自的畢業照。還有一張是兩人的彩色合影:背景是海邊,他們靠著一排飽經侵蝕的木樁,褲腳卷上小腿,海風吹拂著發絲,他們的臉被曬得通紅。她生前麵容娟秀,金發閃耀,五官細致,淺笑迷人。她從布朗大學畢業,然後進入哈佛醫學院。她丈夫之前在哈佛念大學。他們一定是在那裏認識的,很顯然,他比她年輕。
她,洛麗·彼得森,畢業幹布朗大學和哈佛大學,聰慧過人,三十歲,即將實現心中的夢想。經過至少八年的奮鬥,終於通過行醫訓練,正式成為醫生。但在一個勒殺兇手享受了幾分鍾變態的歡愉後,這一切都化作烏有。
馬裏諾碰了碰我的胳膊肘。
我轉過身,他要我注意左前方打開的門。
“他是這樣進來的。”他說。
這是一個貼著白瓷磚和灰藍壁紙的小房間,有馬桶、洗瞼台和一個草編的洗衣籃。馬桶上方的窗戶大開,清涼潮濕的空氣從那個深黑的方塊湧入,吹動了漿硬的白窗簾。窗外漆黑濃密的樹上,知了賣力地叫著。
“紗窗被割開了。”馬裏諾麵無表情地看我一眼,“它頂在屋後。窗下有野餐桌凳。看來他把桌凳拉過去,踩著爬了進來。”
我掃視地板,洗臉台和馬桶的上端,沒有看到泥土、汙跡或腳印。不過從我站的地方,很難確定到底有沒有,我可不願意冒任何可能破壞證據的風險踏進去。
“這扇窗鎖了嗎?”我問。
“不像。其他窗戶倒是都鎖好了,我們已經查過。看來她沒費神檢查這扇。其實在所有窗子裏,這扇最危險,接近地麵,又位於後方,萬一出了事也沒人會看到,比臥室的窗戶更理想。如果兇
手手腳利落,她根本聽不到他在割紗窗,然後遠遠地從走廊的另一端爬進來。”
“門呢?她丈夫進來時是鎖上的嗎?”
“他說是。”
“那麽兇手進出於同一個地方。”我下了結論。
“很可能。好個身手幹淨的畜生,你說呢?”他緊緊抓住門框,身體前傾但沒有踏進去。“這裏看不出什麽究竟,可能他擦過了,所以沒在馬桶或地板上留下任何痕跡。雨已經下了一整天。”他停在我身上的目光宛如鐵板一塊,看不出任何信息。“他的腳應該是濕的,可能還沾了泥。”
我猜不透馬裏諾。他這人很難懂,我一直無法斷定他到底是城府極深,還是隻是反應遲緩。如果我可以選擇,他正是我要避開的那種警探——一個自以為是的老大,絕無溝通的可能。他快五十了,滿臉風霜,長而稀薄的頭發從腦殼較低的一邊分線,然後梳過去遮蓋光禿的部分。他至少有六英尺高,多年來灌下的波本威士忌和啤酒造就了他的啤酒肚。經過多年夏天的汗水浸潤,他脖子上那條不合潮流的紅藍條紋寬領帶已經油膩不堪。馬裏諾是電影裏的那種硬漢——一個庸俗、粗魯的警探,家裏可能養了隻滿嘴髒話的鸚鵡當寵物,更別提那滿桌的《人物》雜誌。
我來到走廊盡頭,停在主臥室外邊。突然間,我的內心深處像被掏挖一空。
一個采指紋的警官正忙著在所有物件表麵撒上一層黑粉,另一個警官則在巨細靡遺地錄像。
洛麗·彼得森躺在床上,藍白相間的毯子從床頭垂落。上麵那層被單被踢開,攏在腳下,壓在她身體下的床單上角則被拉鬆,露出下麵的床墊,枕頭擠在她頭部的右邊。在這擺著光滑橡木家具的中產階級臥室裏,散發出一股不受幹擾的文明氣息,然而就在這種氣息的環繞下,那張床仿佛處在暴風雨的旋渦中。
她一絲不掛。床右邊的彩塊地毯上有件淡黃色的棉布睡袍,從衣領到下擺被一刀割開,這與前麵發生過的三個案子相符。靠近門的床邊小桌上有部電話,電話線已被生生從牆上扯下。床頭兩側的兩盞燈都不亮,電線已遭割斷。她的手腕被一根電線綁在背後,另一根也如同前三個案子那樣結成殘忍但很有創意的圖案,有一圈繞住她的脖子,穿過她背後那根綁住她手腕的電線,最後緊緊纏住她的腳踝。隻要她的膝蓋彎曲,繞著她脖子的那一圈就不會收緊;一旦她的腿伸直,不論是因痛苦的自然反應,還是由於殺手壓在她身上的重量,那根繞在她脖子上的電線就會
立刻收緊,成為致命的套索。
窒息而死隻需要幾分鍾的時間。但當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狂喊著索要空氣時,那可是非常漫長的幾分鍾。
“你可以進來了,大夫,”那個拿著錄像機的警官說,“我拍完了。”
我看著地麵,小心走近床邊,把醫事包放在地上,取出外科手套戴上。我拿出相機,就屍體的現狀照了幾張。她的臉扭曲變形,腫得無法辨識,脖子上的套索造成鮮血上湧,使她一臉紫黑,血水從口鼻處冒出,弄髒了床單。她麥秸色的金發也一團混亂。她算是高個子,至少有五英尺七英寸,但比起走廊照片裏年輕時胖了許多。
她的身體外觀很重要,因為這組案子的無固定模式變成了它的模式。四個勒殺案被害人的外表似乎沒有相似之處,就連人種也不一樣。第三個是個很瘦的黑人女子;第一個則是紅發,很胖;第二個一頭棕發,很矮。她們的職業也不同,分別是教師、作家和接待員,現在這個則是醫生。她們住在城裏不同的區域。
我從醫事包裏拿出一根很長的化學溫度計,先量室溫,再量她的體溫。室溫是華氏七十一度,她的體溫為九十三點五度。死亡的時間比一般人想象的更難確定,除非有目擊證人,或死者的手表當即停擺,否則不可能準確推算。但可以看出,洛麗·彼得森的死亡時間不超過三小時。她的體溫每小時降低一兩度,身上的小塊肌肉也開始變得僵硬。
我著手尋找任何可能在去停屍間途中會遭破壞的物證。她皮膚上並沒有掉落的頭發,但我發現了多種纖維,當然,絕大多數是從被單上掉下來的。我用鑷子取了樣,其中有些細白,有些則似乎來自某種深藍或黑色的東西。我把它們都裝進放證據的小金屬盒。最明顯的證據是那股麝香的味道,一塊類似幹掉的膠液的透明殘餘物粘在她雙腿的前而和背麵。
這組案子裏全都檢驗出精液,但以血清學來看,這項證據並沒有多少價值。這個兇手和百分之二十的人一樣,是所謂的非分泌者。這表示他的血型抗原不能在他的體液如口水、精液或汗水裏找到。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血液樣本,就無法得知他的血型。
隻不過兩年前,兇手若具有這種非分泌的特質,必定會對調查造成嚴重打擊。但現在隻要警察先抓到嫌犯,取得其生物樣本,同時確認其沒有同卵雙胞胎,用最新引進的dna測試就可以排除其他所有人,指認兇手。
馬裏諾走進臥室,緊貼在我身後。
“那浴
室的窗子,”他邊說邊看著屍體,“嗯,據她丈夫說,”他一彎拇指指向廚房,“沒關的理由是他上個星期打開了它。”
我靜靜地聽著。
“他說他們很少用那間浴室,除非有朋友來。看來他上周末換了紗窗,說做完後可能忘記鎖上,那間浴室整個星期都沒人用過。而她……”他再朝屍體望了一眼,“沒理由想去關,她以為一定鎖上了。”他停了一下。“奇怪的是那兇手好像隻試了那扇,沒關的那扇,其他紗窗都沒有被割開。”
“房子後麵有幾扇窗?”我問。
“三扇。廚房一扇,那間浴室一扇,在這裏的浴室一扇。”
“所有的窗都有滑動窗框,最上麵有栓?”
“沒錯。”
“這表示,如果你在外麵拿手電筒照窗栓,或許可以看到上鎖了沒有,是不是?”
“說不定。”那種平板、毫不友善的眼神又出現了。“但你得爬高才行,從地麵上看不到。”
“你提到有野餐桌凳。”我提醒他。
“問題是後院那天殺的地奇軟無比,如果那家夥拿了椅子到其他窗戶下,然後站在椅子上看,椅子腿應該在草地上留下痕跡才對。我派了幾個人去外而查看,另外兩扇窗下一點痕跡也沒有,看起來兇手壓根兒沒有走近那裏,他應該徑直就去了走廊盡頭的那扇窗。
“那扇窗會不會留了一道縫,所以兇手就一路走了過去?”
馬裏諾讓了我一招:“嗨,都有可能。不過如果有道縫,說不定上周她也會注意到。”
可能有也可能沒有,後見之明很容易。但大多數人並不會費心留意家裏的各種瑣碎細節,特別是那種很少用到的房間。
在那扇可以望到街頭且掛了窗簾的窗戶下,有些讓人震驚的東西擺在桌上,它們在提醒我:洛麗·彼得森和我是同行。《外科原理》和《多蘭》雜誌等數本醫學期刊散放在記事簿上。鵝頸狀銅燈下有兩張軟盤,標簽上用簽字筆簡明地寫著日期“6/1”,又注明“i”與“2”。軟盤是最常見的可以用在ibm兼容電腦上的那種,上麵可能有洛麗在弗吉尼亞醫學院工作的資料,醫學院裏有許多電腦可供學生和醫生使用,但他們家裏似乎沒有個人電腦。
屋角的衣櫃與窗戶間有一把椅子,上麵整整齊齊地堆了一疊衣服,外加一條白色棉質長褲,紅白相間的短袖上衣和內衣。這些衣服微微起皺,看上去像是穿了一天後隨
手搭在椅子上。有時候我太累時,也懶得把衣服掛起來。
我迅速審視衣櫥間與浴室。大致說來,主臥還算整潔,絲毫沒有被攪亂。所有跡象顯示,搗毀這間房間或下手搶劫並不在兇手的計劃中。
馬裏諾注視著在進行鑒定的警官,他們正打開衣櫃的抽屜。
“關於她丈夫,你還知道些什麽?”我問。
“弗吉尼亞大學的研究生,周一到周五住在夏洛茨維爾,星期五迴家過周末,星期天晚上再迴夏洛茨維爾。”
“他念什麽?”
“他說是文學,”馬裏諾迴答,眼睛四處張望,就是不看我,“在念博士學位。”
“哪一科?”
“文學。”他又說了一遍,慢慢咀嚼每個字母。
“哪種文學?”
他棕色的眼睛終於毫不留情地停在我身上。
“他說是美國文學,不過給我的印象是他真正的興趣在戲劇。看來他現在就已經參加演出。我想他說的是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他演過不少戲,有電影在附近開拍時也會在裏麵軋個小角色。還拍過電視廣告。”
進行鑒定的警官們停了下來。其中一個轉過身,手裏的刷子停在半空中。
馬裏諾指著桌上的軟盤大聲宣布,聲音洪亮得保證每個人都聽得到:“看來我們最好檢查那裏麵有什麽,說不定是他正在寫的劇本,嗯?”
“我們可以在我辦公室看,我們有幾台ibm兼容的個人電腦。”我建議道。
“個人電腦,”他慢吞吞地說,“哼,可打敗了我的打字機。皇家牌,標準型,黑匣子般的塊頭,黏糊糊的鍵盤,拉拉雜雜的一堆。”
一個警官從衣櫃最下層抽屜裏的一疊毛衣下麵抽出一樣東西來——一把長刃的野外求生刀,刀把上配有指南針,刀鞘上有個小袋子裝著小磨刀石。他小心地盡量不多碰觸,把它裝到一個放證物的塑料袋裏。
在同一個抽屜裏找出了一盒保險套。我向馬裏諾指出這不尋常,因為就我在臥室所見,洛麗用口服避孕藥。
馬裏諾和其他警官果然開始往壞處想。
我脫丁手套,塞進醫事包。“你們可以動她了。”我說。
這些家夥不約而同地轉過身,好像忽然才記起,在攪亂翻倒的床中央有個被殺的女人。她的嘴被往後扯,痛苦似乎從牙齒間傳出,眼睛腫得隻剩下一條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