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北地都尉,羌人常亂
高武三國:自易命序列開始長生 作者:我不會咕咕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洛陽城外五十裏,山峽天一線。
消災樓奉宦官之命前來截殺,卻被袁曹二人所阻。
大戰之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送項稷離去,與他告別。
皇城中的時日雖短暫,但三人的經曆與收獲卻是不少,彼此亦有情誼。
至此,項稷終於踏上了涼州之路,迎接他的,不知會是怎樣的光景。
日上中天,金輝熾烈。
漫漫官道上黃沙滾滾,前路茫茫。
項稷盤坐在廂房內,閉目養神;甄憐自顧自的翻看著醫書,目光偶爾偷偷看來,瞥一眼就收迴,不知在想些什麽。
直到過了穀關,後方的護衛隊才終於追趕上來,他們也被消災樓的人手阻住道路,原本的職責就是護送項稷上任涼州,自然不能耽擱。
“右監大人,此次赴任是北地郡,靈州縣,我等護送到任後,便迴返洛陽。”
當先一人輕敲廂房門戶,並不掀簾,隻立在門外請示,告知目的地。
“有勞諸位了。”項稷仍是閉目,隻淡淡頷首,屈指一彈間便有銀兩飛出,被真氣裹挾著均勻落在每一位護送者的手中。
謝右監大人賞賜!眾人頓時麵露喜色,腰板一挺,精神煥發,就連護衛巡邏也更專注了幾分。
見到這一幕,甄憐不禁眨了眨眼,露出一抹微妙的神色。
“北地郡,靈州縣,這次的羌人叛亂,真的有那麽簡單?
鬼劫仙功就是再誘人,那也是極難修成的,恐怕另有緣由。”
項稷心神暗動,思索著北地郡的情報,早些時候楊府早已將這些東西送來了,消息很完備。
北地郡有3122戶人家,人口18637,麾下足有六縣;富平縣、泥陽縣、弋居縣、廉縣、參縣以及將要赴任的靈州縣。
而這次的叛亂就是集中在北地郡、金城郡、以及河關等地的羌人舉事叛亂,甚至欲要聯合匈奴,對抗經曆數年的腐敗和亂政、已然衰弱的中央統治,徹底打破東漢的邊疆防線、長驅直入。
當然,這背後也隱隱有西域大羅刹宗的影響,讓這些人有了底氣和聯合的希望。
畢竟當代大羅刹已經可以說是真的前無古人了,探皇陵奪仙丹,打破了曆代宗主的二十七大限,至少也能活到五十歲,而且是越活越強,越臨近越恐怖!
曆代大羅刹宗主在二十七歲時都能問鼎天下前十的寶座,那麽這一代要是活到五十歲,會有多強?誰也不敢想。
加上涼州官員對於羌人的剝削與壓榨從未停止,他們越是造反、剝削的就越狠,剝削的越狠自然就越要造反,已經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需要一個在羌人與涼州都有威望的人來從中調和平定。
而當出司州邊境時,驛站內便有護龍山莊的捕頭出現,風塵仆仆的送來新情報。
“右監大人,驛站有新情報來了。”護衛隊長送來縑帛,乃是洛陽書院差人收集到的。
項稷接過情報翻看,赫然發現涼州局勢又變了,其他的一些小族在羌人的拱火下也加入了進來,想要在這個腐朽王朝的邊疆分一杯羹。
在他們看來,而今的大漢天下已經紛亂四起,跟大廈將傾沒有什麽區別,此時不興風作浪更待何時?平穩時期誰找死啊!
就在昨日,金城郡官府開了竅,決定募兵平叛,以羌治羌,畢竟造反的也隻是部分;結果沒想到的是,募來的派遣平叛的由羌人和小月氏人組成的義從軍在令居兵變反抗漢朝長官,加入叛軍。
這支義軍的首領於夢中得神授開悟,自號‘伊尹使者",率眾斬殺了大漢護羌校尉,使事態升級;而更讓金城郡頭疼的是,兩股叛軍合兵,打起了伊尹神顯靈、驅逐侵掠者的旗號,要團結聯合其他所有的羌人,勢頭很猛。
此次聯合意味著叛軍控製了涼州西南部地帶,並不斷向周圍蠶食,與匈奴聯合也變得容易起來。
而伊尹,則是羌族神話中的開創者與統治者,曾率領族人擊退侵略者,建立首都;叛軍自號得伊尹神授,其中之意不言而喻。
這與項稷印象裏,黃巾之亂後那場聲勢浩大的叛亂還差了些,區別在與規模與旗號,後續的叛亂可不曾有什麽伊尹神降的說話,涼州這片區域隻能說是造反專業戶,可以當後世白蓮教的祖師爺了。
金城郡在經曆變故後,也隻能向軍力最強的北地郡求援,他們的郡守之位並不是正兒八經得來,而是靠賄賂宦官買來的。
由中常侍張讓進言,給他搏了個金城郡守的位置;而既然花了大價錢買官,那麽上任後自然是要變本加厲的給撈迴來。
在這種思想推動下,金城郡落到今天的局麵也並不奇怪。
而在邊境驛站裏,望著項稷車馬遠去的煙塵,一位老道人緩緩站起,目送他離去。
老人麵容清臒,右眼卻是與常人不同的綠色,手中握著一根竹杖,佇立在風中。
“嘿,你這徒弟可真了不得,身上還有大天魔的氣息,依那家夥的性子居然還未附體,是否需要本座去他身上做做樂,會一會老朋友了?”
忽的,自他右眼內,附身的大天妖元神傳出意識,敏銳察覺到了自己宿敵的氣息。
大天魔元神,就有部分在那項稷身上,隻不過情況很古怪,還另有兩股力量在阻止它。
但這些天妖並不會說出來,他有意如此,點出張角徒弟的危險,放大其難處卻又不說解決辦法,就是為了蠱惑、刺激這宿主為他所用。
可惜,張角意誌清醒,並不受蠱惑,隻是平靜迴應“天妖,你敗過,敗給大天魔。
所以,你在見到它氣息出現在山河身上時,你便怕了。
而現在,你不停的蠱惑牽引,是否,又是在尋求我的幫助,我的庇護?”
此言一出,天妖元神便怪笑起來“好你個張角,反倒蠱惑起本座來了,昔年是輸給大天魔不假,但你可不是它,差的太遠太遠,還奢望如他一般敗我,抵抗合一嗎?
本座附於你身,是因為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帝星在世者,漢天子。
而本座還是那個條件,你修行天妖屠神法,本座助你擺平這些天災人怨,但當代漢天子,必須要死,本座要他的元神。”
話雖這麽說,但大天妖元神心中暗動,他這樣的老妖孽自然不可能
就這麽把真實目的擺出來,話隻是說了一半而已。
他真正的目標,是附體宏帝,吞食紫微命格取而代之,化妖星為無上妖帝之心!
天妖成皇,千秋萬世!
麵對這樣的蠱惑,張角卻是露出了笑意,他不在乎這些,甚至不在乎自己的生命。
夙願理想,更重過自己的命,自古雖有死,獻誌可慨歌!
他一手緩緩抽出黃巾,將之係在了額頭上,目光變得波瀾不驚,望向萬古不變的蒼天道“我從未想過要敗你,而是要降伏你,為我所用。
為我,為黃天,掃平這世上腐朽的障礙,為這天下的紛亂畫上休止。
至於天子,至於我,也不過都是這芸芸眾生中的滄海一粟罷了。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轟隆!
伴著晴空間一道青色雷霆劈落,場中已再無張角身影。
良久之後,一道身披紫色八卦袍的老人匆匆趕來。
“古怪,天妖波動內斂,竟然沒有妖氣外泄?
是被某種器物所鎮壓,還是世上真有人能對抗其附身?”
來者正是洛陽城內的當代天師,一路推算天妖元神出世痕跡來到這裏,卻發現事情跟自己想的並不一樣。
難不成,那天妖元神被關了這麽多年,也原因改性子,跟人合作對付自己的克星,當代漢天子了?
與此同時,北地郡與金城郡相連處,煙塵四起。
這片地帶左邊兩裏便是延綿無際的山脈,地勢古怪險惡,羌人遊離其中讓人防不勝防。
嗚~
倏爾有號角吹響,可道路上兩邊都是空空蕩蕩地渺無人蹤。
然而那號角聲一聲緊似一聲,仿佛永無斷絕之時,到後來簡直四麵八方都有相同的號角聲吹響迎和,聲音彼伏此起,東西相連,忽遠忽近,時輕時重。
雖則始終不見敵人影蹤,然而其中氣象,卻儼然就有十萬冤魂厲鬼,挾無盡怨氣同時從地獄十八層的最深處爬出來重現人間。
“羌人又來了,他們這是使的什麽邪術,如此難防,莫不是真的得了神物相助?”
城中郡守蹙眉,這些時日來連戰不利,士氣已不斷跌落,不知為何羌人所結戰爭很是古怪,一旦陷入其中便分不清東南西北,更有各種怨魂惡靈浮現,好似天地都在跟他們作對似的。
“大人,北地郡的援軍來了!”就在此時,有人前來稟報,帶來了好消息。
郡守頓露喜色,走上城牆遠眺,頓見一片旗海靠來,在微風中飄揚,壯觀非常。
屬於北地郡的戰軍漫山遍野地出現在遠方的地平線上,旗幟鮮明,聲勢浩大,數千人的隊伍,不聞絲毫嘻吵的聲音。
“可大人,若是他們知曉了咱們幹的那些事,招惹出的大麻煩,又該如何?”此時,郡丞卻是露出了憂色,就算解了眼前的燃眉之急,他們接下來的日子也不好受啊。
郡守搖搖頭“記住,小錯,人人都可能犯;花點金銀就能擺平的事情,那就不叫事情。”
“這若叫小錯,那什麽才叫大錯?”郡丞聞言苦笑,他們可不僅僅是剝削羌人,開掘陵寢那麽簡單,而是真的捅出了一個大簍子。
沒有嗬斥,郡守隻是輕輕將兩手按到城牆上,目光幽幽的盯住那片旗海道“被人發現了,那便是大錯。”
涼州邊境,前往北地郡的官道上。
項稷思慮再三,決定還是繞道而行,依照那些個宦官與消災樓的性子,官道上不會沒有埋伏。
且王甫黨羽段熲可是在這片地帶有不小的關係,他爺爺曾是西域都護,在涼州結交下諸多人脈,加上而今叛軍作亂,自然能避免一些麻煩是一點。
駕車的護衛領命,很快就定下了全新的路線,當即改變方向離開大道,走上了一條偏僻小道。
項稷外放巽風真氣,周身穴竅打開,三百六十五顆星辰對應域外星河,源源不斷的汲取著自然之力轉化真氣籠罩車廂十丈範圍。
霎時一眾護衛隻覺身輕如燕,行軍速度翻倍,帶著虎車急速奔騰,趕赴北地郡的靈州縣。
不到三日,他們便來到了靈州縣所在。
目光所見林木凋敝,山水渾濁,雖談不上窮山惡水,卻也好不到哪裏去,但縣內人家生活尚可,對到來的兵士也沒有什麽懼怕的意思,反而好奇的打量起來。
縣城毗鄰安定郡,大軍開拔已有數日,留守的軍官不多,但知曉項稷是前來赴任後也沒有怠慢。
隨車護軍取出詔書與官印,以證明身份,這才通過了關卡,得以進入縣衙。
項稷也帶著甄憐自車中走出,目光所見頓感不同,這裏的士兵一個個皆壯碩威猛,身上散發著鐵血氣息,與他交手過的甲士完全不同,這些是常年廝殺在邊疆戰場的兇人。
就在此時,縣衙內走出了一個戎裝鐵甲的方臉漢子,見到項稷後二話不說就是一禮“北地軍司馬·方冕,見過都尉!”
北地郡都尉,這是項稷赴涼州升遷的官職,背後自然是袁紹的人情以及弘農楊氏與洛陽書院的運作。
由羽林右監兼北地都尉,前者秩六百石,後者秩一千石,故而也可以算是升遷,但涼州又是邊疆戰亂之地,自然比不上羽林右監的安分快意,其中得失,很不好說。
“我初來乍到,對北地甚不熟悉,冒行冒失自是不好,行事還需依仗諸位,請起。”項稷目光一掃周遭兵士,見他們皆隨方冕而動便明白過來,此人在北地軍地位不低,也較得軍心,若是想快速掌握自己的兵力,他便是需要的助力;當下便邁步上前,麵含笑意的將方冕扶起,拍了拍他的肩膀。
見到這一幕,周遭兵士目光微動,這似乎與此前來上任的那些人不同,過往那些年輕人趾高氣昂,就差把‘鍍金廝混"四個字刻臉上了,戰是一次不打,功勞是一迴不落,撈完就跑。
軍司馬方冕也鬆了一口氣,是位審時度勢的主兒就好,他們最怕的就是那種年輕氣盛,不懂非要裝懂,還要強拉著別人跟他們一起犯傻的新官,眼下這情況倒是比他們想的好很多。
看來這位龍虎榜上無虛士,這位小霸王是真的有些本事。
“進去說,方冕你便說說眼下北地郡的局勢,我也好有個準備,至於留守的諸位,我
也自洛陽帶來些東西來,談不上名貴,都是些吃食與金銀布匹,你們便一同分了吧。”
項稷笑笑,吩咐隨行的護衛軍打開車廂,將內裏的箱子一一搬出,有真氣溫養庇護,食物自然不會腐爛;此刻取出也香氣依舊,看的眾人目光留連。
對這位新上任的都尉也不禁有了些好感,一來就發錢發好處,還不瞎指揮,不比以前那些人好多了?
所謂對比分高下,項稷能一舉立下好形象,也是托了前幾任草包的福。
“還不謝謝都尉賞賜!大人的軍令都不遵守嗎!”方冕見狀也是花花轎子抬人,眾人這才笑嘻嘻的上前分潤,每個人也不多拿,基本都是平均,可以看得出軍紀尚可,讓項稷也滿意的點了點頭,發好處自然也是有其他心思的,眼下來看這北地郡還是較為穩固,難怪還有餘力出兵救援金城郡。
而北地郡郡守不僅來自皇甫家族,更是一步步立功升上來的猛人,自然與金城郡那買官來的不同。
走進縣衙正廳,方冕也不拖遝,直接將近來北地郡與金城郡發生的事情講述了出來,對於金城郡募兵失敗還反被圍攻的局麵他們也很無語,當真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項稷也大概明白了過來,眼下屬於是羌人為首,其餘小族跟隨,但不過是見風使舵,一旦羌人落入頹勢,他們便會立馬叛變;故而眼下北地郡等地的方針便是集中力量打擊羌人,逼迫那些跟隨的小族倒戈一擊,而在解圍金城郡後,最先要進攻的區域就是隴西郡·河關縣。
而他這都尉官職較之西漢時也有所變化,以前京畿三輔或近邊的郡,於太守外還承秦製置尉,漢景帝時改尉為都尉,都尉專管本郡軍事戍防,其治所別立,置官屬,在郡中與太守並重,有時代行太守職務。
郡都尉本為郡守副手,側重在軍事方麵協助太守,但由於邊郡的軍事防務太重,往往需要把邊郡劃分成若幹個防區,因而僅靠郡都尉一人是不行的,所以許多邊郡都在不同的防區設置部都尉,類似於近世的軍分區司令。
但到了眼下的東漢時代,都尉的地位改變,中興建武六年在內地郡國取消都試,省略都尉,其職由太守兼,隻在邊郡繼續保持都尉及屬國都尉,或出現極端情況時,臨時設立,故而邊境都尉的俸祿從六百石到兩千石以下不等。
北地都尉則是北地郡武官,官一千石,獨領一軍,也是一營兵馬。
方冕所屬,便是這一營,足有四百人;原本還有其他營,但被調往支援金城郡去了。
而讓項稷生出其他想法的,還是護羌校尉被殺一事,這就有些耐人尋味了,若能做到那個位置上,可就十分的不錯。
護羌校尉屬官有長史、司馬二人,皆秩六百石,又有護羌從事,多以邊郡太守、都尉轉任。
除監護內附羌人各部落外,亦常與羌兵協同作戰,戍衛邊塞;護羌校尉一人,比二千石。
同秩類似的官職還有使匈奴中郎將、護烏桓校尉;朝廷對西域、匈奴似乎也更為重視,都為之配備了副職“副校尉”,而護羌校尉、護烏桓校尉都沒有副職。
設置護羌校尉,很重要的意圖是為了防止羌人與匈奴互通聲氣。隨著匈奴勢力被西漢驅逐出河西,這項任務逐漸不再吃重了。
而針對羌人不相統屬的情況,監視羌人的動向就是要阻止各個部落結仇交質,聯合反叛。一有風吹草動,就可以警備,防止塞內外羌人勾結寇亂。到東漢漢羌關係矛盾激化時,護羌校尉越來越加重軍事征伐的力度,各任護羌校尉屢屢自領重兵,還指揮地方郡守、都尉配合征剿屠殺反抗的羌人。
“如今這個位置空缺,便有些意思了。”
項稷深吸一口氣,開始觀察起北地郡和金城郡的地圖,考慮自己是否有參與其中的可能性。
而行事之法,也許可效仿昔年的皇甫規,以力壓之,以名攝之,以利誘之。
161年,東漢將領皇甫規在涼州鎮壓羌人叛亂,打敗了先零羌首領零吾。後來羌人仰慕他的威名,紛紛投降。皇甫規不僅治軍有方,還整頓了涼州的貪官汙吏,穩定了涼州形勢。
叛亂的原因無非就是日子過不下去了,又得不到好處,自然可以從其中著手;最重要的是找到雙方的利益共同點,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下自然沒有人願意隨便造反。
但這也隻是他的一個構想,談不上完善和成熟,畢竟自己也沒真的處理過政務。
涼州地理位置很重要,若是自己能在此地立下一番功業,便是有了自己的根基;相反此地若一失,則三輔之地麵臨著羌人的威脅;當三輔之地也頂不住被放棄後,則京畿之地的弘農郡成為戰爭前線;當弘農郡也被迫放棄後,京師洛陽避無可避。
“都尉大人,郡守如今帶兵前往支援金城郡,欲要挫羌人威風,您新官上任,是否也要去參與一番?此刻多半已取得成效,正是露麵的好時機。”
方冕輕聲開口,言語中自是在表露善意,這是一個機會,讓北地郡守軍認識這位新都尉的機會。
略微思量,項稷便點了點頭“你說的在理,這樣,自營內的四百人中抽調一百人隨我前往金城郡支援,你也同往;剩下的軍士與我帶來的護衛兵暫守靈州縣,他們待幾日再迴去也無妨。”
聞聽此言,方冕不禁麵露笑意,他明白項稷不是那種獨吞功勞的人,願意帶他和其他兵士一同在郡守麵前辦事,那便是一次機遇了。
當即行禮一拜,走出縣衙調集人手,不過片刻就集結了一支披甲持矛的百人軍來。
嗷吼!
項稷抬手一揮,七魄化作的黑虎頓時騰躍而出,唿嘯狂風,摧樹裂石,身長足有一丈高大,將項稷馱在背上,掃視著一眾兵馬。
唏律律!一眾馬匹迴避,對這黑虎有種天然的恐懼與敬畏。
一眾士兵見到項稷騎乘黑虎,衝在最前方,不由發出吼喝。
“北地駐軍,兵發金城!”
項稷抬手一抓,攝來北地郡大旗,當頭而行,直衝金城郡而去。
後方百人軍頓時相隨,緊跟而上。
而在金城郡外,羌人已與趕來的北地軍展開交鋒。
“遠攻隊,放箭!盾軍前壓,矛兵右挺!”
郡丞揮動令旗指揮,霎時陣型變化,弓箭手齊齊放箭拋射,盾兵推
進,矛兵自右翼迂迴挺進,直接與箭雨下的羌人短兵相接。
嗤!急勁的破空聲響起,上千張鐵胎弓高抬向天,同時發射出密集如飛蝗的箭矢,箭枝沿著弧形軌跡攀上天際,隨即掉轉頭來,改向下方如雨墜射。
數枝長箭破風唿嘯著同時砸下來,霎時間將滾滾人潮狠狠釘在地麵,一連串破空聲與血液飛濺,箭頭貫穿羌人身上所披皮甲,刺破皮膚切開血管鑽入肌肉,最後死死卡到了骨頭之中。
中箭的羌人身不由己被那股衝力帶動,整個身子被迫高高揚起,如同狂風中不能自已的碎花殘葉,淩空抽起拋上半空,還未落地,渾身肌膚早變成紫黑色,唿吸心跳同時停絕,死得不能再死。
“結戰陣,請祖靈顯靈!”
眾羌人也不慌亂,皆持刀割破手腕,灑落血液在地麵上,同時跳起古老的祭祀之舞,口中吟唱,溝通那古老的魂靈。
霎時天地間陰風四起,烏雲遮蔽了這一片的長空,讓陽光無法落下,一片幽暗。
冷颼颼中竟有一道又一道的黑霧繚繞,裹挾著一些人影從虛幻到凝實,冷氣森森,在他們的身上根本就沒有一點生命波動,像是一具具冰冷的人偶。
細細看去,這些人身披黑色的甲胄,露出一對冷幽幽的眸子,像是鬼火般在跳動,黑壓壓的一大片走出,像是曾經死亡的魂靈再現,化作陰兵助後輩征戰。
“結螣蛇陣,給我破了這些花裏胡哨的東西!”
北地郡守從容指揮,令旗一變陣型也收縮成四方正形,盾兵矛兵搭隊,拱衛據守,但見長槍林立,刀鋒勝雪,陣勢森嚴,牢牢抵禦住陰兵的衝擊。
也就在此時,項稷率兵趕來,自峰巒上遙遙相望,看向這兩軍交接,廝殺之地。
消災樓奉宦官之命前來截殺,卻被袁曹二人所阻。
大戰之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送項稷離去,與他告別。
皇城中的時日雖短暫,但三人的經曆與收獲卻是不少,彼此亦有情誼。
至此,項稷終於踏上了涼州之路,迎接他的,不知會是怎樣的光景。
日上中天,金輝熾烈。
漫漫官道上黃沙滾滾,前路茫茫。
項稷盤坐在廂房內,閉目養神;甄憐自顧自的翻看著醫書,目光偶爾偷偷看來,瞥一眼就收迴,不知在想些什麽。
直到過了穀關,後方的護衛隊才終於追趕上來,他們也被消災樓的人手阻住道路,原本的職責就是護送項稷上任涼州,自然不能耽擱。
“右監大人,此次赴任是北地郡,靈州縣,我等護送到任後,便迴返洛陽。”
當先一人輕敲廂房門戶,並不掀簾,隻立在門外請示,告知目的地。
“有勞諸位了。”項稷仍是閉目,隻淡淡頷首,屈指一彈間便有銀兩飛出,被真氣裹挾著均勻落在每一位護送者的手中。
謝右監大人賞賜!眾人頓時麵露喜色,腰板一挺,精神煥發,就連護衛巡邏也更專注了幾分。
見到這一幕,甄憐不禁眨了眨眼,露出一抹微妙的神色。
“北地郡,靈州縣,這次的羌人叛亂,真的有那麽簡單?
鬼劫仙功就是再誘人,那也是極難修成的,恐怕另有緣由。”
項稷心神暗動,思索著北地郡的情報,早些時候楊府早已將這些東西送來了,消息很完備。
北地郡有3122戶人家,人口18637,麾下足有六縣;富平縣、泥陽縣、弋居縣、廉縣、參縣以及將要赴任的靈州縣。
而這次的叛亂就是集中在北地郡、金城郡、以及河關等地的羌人舉事叛亂,甚至欲要聯合匈奴,對抗經曆數年的腐敗和亂政、已然衰弱的中央統治,徹底打破東漢的邊疆防線、長驅直入。
當然,這背後也隱隱有西域大羅刹宗的影響,讓這些人有了底氣和聯合的希望。
畢竟當代大羅刹已經可以說是真的前無古人了,探皇陵奪仙丹,打破了曆代宗主的二十七大限,至少也能活到五十歲,而且是越活越強,越臨近越恐怖!
曆代大羅刹宗主在二十七歲時都能問鼎天下前十的寶座,那麽這一代要是活到五十歲,會有多強?誰也不敢想。
加上涼州官員對於羌人的剝削與壓榨從未停止,他們越是造反、剝削的就越狠,剝削的越狠自然就越要造反,已經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需要一個在羌人與涼州都有威望的人來從中調和平定。
而當出司州邊境時,驛站內便有護龍山莊的捕頭出現,風塵仆仆的送來新情報。
“右監大人,驛站有新情報來了。”護衛隊長送來縑帛,乃是洛陽書院差人收集到的。
項稷接過情報翻看,赫然發現涼州局勢又變了,其他的一些小族在羌人的拱火下也加入了進來,想要在這個腐朽王朝的邊疆分一杯羹。
在他們看來,而今的大漢天下已經紛亂四起,跟大廈將傾沒有什麽區別,此時不興風作浪更待何時?平穩時期誰找死啊!
就在昨日,金城郡官府開了竅,決定募兵平叛,以羌治羌,畢竟造反的也隻是部分;結果沒想到的是,募來的派遣平叛的由羌人和小月氏人組成的義從軍在令居兵變反抗漢朝長官,加入叛軍。
這支義軍的首領於夢中得神授開悟,自號‘伊尹使者",率眾斬殺了大漢護羌校尉,使事態升級;而更讓金城郡頭疼的是,兩股叛軍合兵,打起了伊尹神顯靈、驅逐侵掠者的旗號,要團結聯合其他所有的羌人,勢頭很猛。
此次聯合意味著叛軍控製了涼州西南部地帶,並不斷向周圍蠶食,與匈奴聯合也變得容易起來。
而伊尹,則是羌族神話中的開創者與統治者,曾率領族人擊退侵略者,建立首都;叛軍自號得伊尹神授,其中之意不言而喻。
這與項稷印象裏,黃巾之亂後那場聲勢浩大的叛亂還差了些,區別在與規模與旗號,後續的叛亂可不曾有什麽伊尹神降的說話,涼州這片區域隻能說是造反專業戶,可以當後世白蓮教的祖師爺了。
金城郡在經曆變故後,也隻能向軍力最強的北地郡求援,他們的郡守之位並不是正兒八經得來,而是靠賄賂宦官買來的。
由中常侍張讓進言,給他搏了個金城郡守的位置;而既然花了大價錢買官,那麽上任後自然是要變本加厲的給撈迴來。
在這種思想推動下,金城郡落到今天的局麵也並不奇怪。
而在邊境驛站裏,望著項稷車馬遠去的煙塵,一位老道人緩緩站起,目送他離去。
老人麵容清臒,右眼卻是與常人不同的綠色,手中握著一根竹杖,佇立在風中。
“嘿,你這徒弟可真了不得,身上還有大天魔的氣息,依那家夥的性子居然還未附體,是否需要本座去他身上做做樂,會一會老朋友了?”
忽的,自他右眼內,附身的大天妖元神傳出意識,敏銳察覺到了自己宿敵的氣息。
大天魔元神,就有部分在那項稷身上,隻不過情況很古怪,還另有兩股力量在阻止它。
但這些天妖並不會說出來,他有意如此,點出張角徒弟的危險,放大其難處卻又不說解決辦法,就是為了蠱惑、刺激這宿主為他所用。
可惜,張角意誌清醒,並不受蠱惑,隻是平靜迴應“天妖,你敗過,敗給大天魔。
所以,你在見到它氣息出現在山河身上時,你便怕了。
而現在,你不停的蠱惑牽引,是否,又是在尋求我的幫助,我的庇護?”
此言一出,天妖元神便怪笑起來“好你個張角,反倒蠱惑起本座來了,昔年是輸給大天魔不假,但你可不是它,差的太遠太遠,還奢望如他一般敗我,抵抗合一嗎?
本座附於你身,是因為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帝星在世者,漢天子。
而本座還是那個條件,你修行天妖屠神法,本座助你擺平這些天災人怨,但當代漢天子,必須要死,本座要他的元神。”
話雖這麽說,但大天妖元神心中暗動,他這樣的老妖孽自然不可能
就這麽把真實目的擺出來,話隻是說了一半而已。
他真正的目標,是附體宏帝,吞食紫微命格取而代之,化妖星為無上妖帝之心!
天妖成皇,千秋萬世!
麵對這樣的蠱惑,張角卻是露出了笑意,他不在乎這些,甚至不在乎自己的生命。
夙願理想,更重過自己的命,自古雖有死,獻誌可慨歌!
他一手緩緩抽出黃巾,將之係在了額頭上,目光變得波瀾不驚,望向萬古不變的蒼天道“我從未想過要敗你,而是要降伏你,為我所用。
為我,為黃天,掃平這世上腐朽的障礙,為這天下的紛亂畫上休止。
至於天子,至於我,也不過都是這芸芸眾生中的滄海一粟罷了。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轟隆!
伴著晴空間一道青色雷霆劈落,場中已再無張角身影。
良久之後,一道身披紫色八卦袍的老人匆匆趕來。
“古怪,天妖波動內斂,竟然沒有妖氣外泄?
是被某種器物所鎮壓,還是世上真有人能對抗其附身?”
來者正是洛陽城內的當代天師,一路推算天妖元神出世痕跡來到這裏,卻發現事情跟自己想的並不一樣。
難不成,那天妖元神被關了這麽多年,也原因改性子,跟人合作對付自己的克星,當代漢天子了?
與此同時,北地郡與金城郡相連處,煙塵四起。
這片地帶左邊兩裏便是延綿無際的山脈,地勢古怪險惡,羌人遊離其中讓人防不勝防。
嗚~
倏爾有號角吹響,可道路上兩邊都是空空蕩蕩地渺無人蹤。
然而那號角聲一聲緊似一聲,仿佛永無斷絕之時,到後來簡直四麵八方都有相同的號角聲吹響迎和,聲音彼伏此起,東西相連,忽遠忽近,時輕時重。
雖則始終不見敵人影蹤,然而其中氣象,卻儼然就有十萬冤魂厲鬼,挾無盡怨氣同時從地獄十八層的最深處爬出來重現人間。
“羌人又來了,他們這是使的什麽邪術,如此難防,莫不是真的得了神物相助?”
城中郡守蹙眉,這些時日來連戰不利,士氣已不斷跌落,不知為何羌人所結戰爭很是古怪,一旦陷入其中便分不清東南西北,更有各種怨魂惡靈浮現,好似天地都在跟他們作對似的。
“大人,北地郡的援軍來了!”就在此時,有人前來稟報,帶來了好消息。
郡守頓露喜色,走上城牆遠眺,頓見一片旗海靠來,在微風中飄揚,壯觀非常。
屬於北地郡的戰軍漫山遍野地出現在遠方的地平線上,旗幟鮮明,聲勢浩大,數千人的隊伍,不聞絲毫嘻吵的聲音。
“可大人,若是他們知曉了咱們幹的那些事,招惹出的大麻煩,又該如何?”此時,郡丞卻是露出了憂色,就算解了眼前的燃眉之急,他們接下來的日子也不好受啊。
郡守搖搖頭“記住,小錯,人人都可能犯;花點金銀就能擺平的事情,那就不叫事情。”
“這若叫小錯,那什麽才叫大錯?”郡丞聞言苦笑,他們可不僅僅是剝削羌人,開掘陵寢那麽簡單,而是真的捅出了一個大簍子。
沒有嗬斥,郡守隻是輕輕將兩手按到城牆上,目光幽幽的盯住那片旗海道“被人發現了,那便是大錯。”
涼州邊境,前往北地郡的官道上。
項稷思慮再三,決定還是繞道而行,依照那些個宦官與消災樓的性子,官道上不會沒有埋伏。
且王甫黨羽段熲可是在這片地帶有不小的關係,他爺爺曾是西域都護,在涼州結交下諸多人脈,加上而今叛軍作亂,自然能避免一些麻煩是一點。
駕車的護衛領命,很快就定下了全新的路線,當即改變方向離開大道,走上了一條偏僻小道。
項稷外放巽風真氣,周身穴竅打開,三百六十五顆星辰對應域外星河,源源不斷的汲取著自然之力轉化真氣籠罩車廂十丈範圍。
霎時一眾護衛隻覺身輕如燕,行軍速度翻倍,帶著虎車急速奔騰,趕赴北地郡的靈州縣。
不到三日,他們便來到了靈州縣所在。
目光所見林木凋敝,山水渾濁,雖談不上窮山惡水,卻也好不到哪裏去,但縣內人家生活尚可,對到來的兵士也沒有什麽懼怕的意思,反而好奇的打量起來。
縣城毗鄰安定郡,大軍開拔已有數日,留守的軍官不多,但知曉項稷是前來赴任後也沒有怠慢。
隨車護軍取出詔書與官印,以證明身份,這才通過了關卡,得以進入縣衙。
項稷也帶著甄憐自車中走出,目光所見頓感不同,這裏的士兵一個個皆壯碩威猛,身上散發著鐵血氣息,與他交手過的甲士完全不同,這些是常年廝殺在邊疆戰場的兇人。
就在此時,縣衙內走出了一個戎裝鐵甲的方臉漢子,見到項稷後二話不說就是一禮“北地軍司馬·方冕,見過都尉!”
北地郡都尉,這是項稷赴涼州升遷的官職,背後自然是袁紹的人情以及弘農楊氏與洛陽書院的運作。
由羽林右監兼北地都尉,前者秩六百石,後者秩一千石,故而也可以算是升遷,但涼州又是邊疆戰亂之地,自然比不上羽林右監的安分快意,其中得失,很不好說。
“我初來乍到,對北地甚不熟悉,冒行冒失自是不好,行事還需依仗諸位,請起。”項稷目光一掃周遭兵士,見他們皆隨方冕而動便明白過來,此人在北地軍地位不低,也較得軍心,若是想快速掌握自己的兵力,他便是需要的助力;當下便邁步上前,麵含笑意的將方冕扶起,拍了拍他的肩膀。
見到這一幕,周遭兵士目光微動,這似乎與此前來上任的那些人不同,過往那些年輕人趾高氣昂,就差把‘鍍金廝混"四個字刻臉上了,戰是一次不打,功勞是一迴不落,撈完就跑。
軍司馬方冕也鬆了一口氣,是位審時度勢的主兒就好,他們最怕的就是那種年輕氣盛,不懂非要裝懂,還要強拉著別人跟他們一起犯傻的新官,眼下這情況倒是比他們想的好很多。
看來這位龍虎榜上無虛士,這位小霸王是真的有些本事。
“進去說,方冕你便說說眼下北地郡的局勢,我也好有個準備,至於留守的諸位,我
也自洛陽帶來些東西來,談不上名貴,都是些吃食與金銀布匹,你們便一同分了吧。”
項稷笑笑,吩咐隨行的護衛軍打開車廂,將內裏的箱子一一搬出,有真氣溫養庇護,食物自然不會腐爛;此刻取出也香氣依舊,看的眾人目光留連。
對這位新上任的都尉也不禁有了些好感,一來就發錢發好處,還不瞎指揮,不比以前那些人好多了?
所謂對比分高下,項稷能一舉立下好形象,也是托了前幾任草包的福。
“還不謝謝都尉賞賜!大人的軍令都不遵守嗎!”方冕見狀也是花花轎子抬人,眾人這才笑嘻嘻的上前分潤,每個人也不多拿,基本都是平均,可以看得出軍紀尚可,讓項稷也滿意的點了點頭,發好處自然也是有其他心思的,眼下來看這北地郡還是較為穩固,難怪還有餘力出兵救援金城郡。
而北地郡郡守不僅來自皇甫家族,更是一步步立功升上來的猛人,自然與金城郡那買官來的不同。
走進縣衙正廳,方冕也不拖遝,直接將近來北地郡與金城郡發生的事情講述了出來,對於金城郡募兵失敗還反被圍攻的局麵他們也很無語,當真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項稷也大概明白了過來,眼下屬於是羌人為首,其餘小族跟隨,但不過是見風使舵,一旦羌人落入頹勢,他們便會立馬叛變;故而眼下北地郡等地的方針便是集中力量打擊羌人,逼迫那些跟隨的小族倒戈一擊,而在解圍金城郡後,最先要進攻的區域就是隴西郡·河關縣。
而他這都尉官職較之西漢時也有所變化,以前京畿三輔或近邊的郡,於太守外還承秦製置尉,漢景帝時改尉為都尉,都尉專管本郡軍事戍防,其治所別立,置官屬,在郡中與太守並重,有時代行太守職務。
郡都尉本為郡守副手,側重在軍事方麵協助太守,但由於邊郡的軍事防務太重,往往需要把邊郡劃分成若幹個防區,因而僅靠郡都尉一人是不行的,所以許多邊郡都在不同的防區設置部都尉,類似於近世的軍分區司令。
但到了眼下的東漢時代,都尉的地位改變,中興建武六年在內地郡國取消都試,省略都尉,其職由太守兼,隻在邊郡繼續保持都尉及屬國都尉,或出現極端情況時,臨時設立,故而邊境都尉的俸祿從六百石到兩千石以下不等。
北地都尉則是北地郡武官,官一千石,獨領一軍,也是一營兵馬。
方冕所屬,便是這一營,足有四百人;原本還有其他營,但被調往支援金城郡去了。
而讓項稷生出其他想法的,還是護羌校尉被殺一事,這就有些耐人尋味了,若能做到那個位置上,可就十分的不錯。
護羌校尉屬官有長史、司馬二人,皆秩六百石,又有護羌從事,多以邊郡太守、都尉轉任。
除監護內附羌人各部落外,亦常與羌兵協同作戰,戍衛邊塞;護羌校尉一人,比二千石。
同秩類似的官職還有使匈奴中郎將、護烏桓校尉;朝廷對西域、匈奴似乎也更為重視,都為之配備了副職“副校尉”,而護羌校尉、護烏桓校尉都沒有副職。
設置護羌校尉,很重要的意圖是為了防止羌人與匈奴互通聲氣。隨著匈奴勢力被西漢驅逐出河西,這項任務逐漸不再吃重了。
而針對羌人不相統屬的情況,監視羌人的動向就是要阻止各個部落結仇交質,聯合反叛。一有風吹草動,就可以警備,防止塞內外羌人勾結寇亂。到東漢漢羌關係矛盾激化時,護羌校尉越來越加重軍事征伐的力度,各任護羌校尉屢屢自領重兵,還指揮地方郡守、都尉配合征剿屠殺反抗的羌人。
“如今這個位置空缺,便有些意思了。”
項稷深吸一口氣,開始觀察起北地郡和金城郡的地圖,考慮自己是否有參與其中的可能性。
而行事之法,也許可效仿昔年的皇甫規,以力壓之,以名攝之,以利誘之。
161年,東漢將領皇甫規在涼州鎮壓羌人叛亂,打敗了先零羌首領零吾。後來羌人仰慕他的威名,紛紛投降。皇甫規不僅治軍有方,還整頓了涼州的貪官汙吏,穩定了涼州形勢。
叛亂的原因無非就是日子過不下去了,又得不到好處,自然可以從其中著手;最重要的是找到雙方的利益共同點,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下自然沒有人願意隨便造反。
但這也隻是他的一個構想,談不上完善和成熟,畢竟自己也沒真的處理過政務。
涼州地理位置很重要,若是自己能在此地立下一番功業,便是有了自己的根基;相反此地若一失,則三輔之地麵臨著羌人的威脅;當三輔之地也頂不住被放棄後,則京畿之地的弘農郡成為戰爭前線;當弘農郡也被迫放棄後,京師洛陽避無可避。
“都尉大人,郡守如今帶兵前往支援金城郡,欲要挫羌人威風,您新官上任,是否也要去參與一番?此刻多半已取得成效,正是露麵的好時機。”
方冕輕聲開口,言語中自是在表露善意,這是一個機會,讓北地郡守軍認識這位新都尉的機會。
略微思量,項稷便點了點頭“你說的在理,這樣,自營內的四百人中抽調一百人隨我前往金城郡支援,你也同往;剩下的軍士與我帶來的護衛兵暫守靈州縣,他們待幾日再迴去也無妨。”
聞聽此言,方冕不禁麵露笑意,他明白項稷不是那種獨吞功勞的人,願意帶他和其他兵士一同在郡守麵前辦事,那便是一次機遇了。
當即行禮一拜,走出縣衙調集人手,不過片刻就集結了一支披甲持矛的百人軍來。
嗷吼!
項稷抬手一揮,七魄化作的黑虎頓時騰躍而出,唿嘯狂風,摧樹裂石,身長足有一丈高大,將項稷馱在背上,掃視著一眾兵馬。
唏律律!一眾馬匹迴避,對這黑虎有種天然的恐懼與敬畏。
一眾士兵見到項稷騎乘黑虎,衝在最前方,不由發出吼喝。
“北地駐軍,兵發金城!”
項稷抬手一抓,攝來北地郡大旗,當頭而行,直衝金城郡而去。
後方百人軍頓時相隨,緊跟而上。
而在金城郡外,羌人已與趕來的北地軍展開交鋒。
“遠攻隊,放箭!盾軍前壓,矛兵右挺!”
郡丞揮動令旗指揮,霎時陣型變化,弓箭手齊齊放箭拋射,盾兵推
進,矛兵自右翼迂迴挺進,直接與箭雨下的羌人短兵相接。
嗤!急勁的破空聲響起,上千張鐵胎弓高抬向天,同時發射出密集如飛蝗的箭矢,箭枝沿著弧形軌跡攀上天際,隨即掉轉頭來,改向下方如雨墜射。
數枝長箭破風唿嘯著同時砸下來,霎時間將滾滾人潮狠狠釘在地麵,一連串破空聲與血液飛濺,箭頭貫穿羌人身上所披皮甲,刺破皮膚切開血管鑽入肌肉,最後死死卡到了骨頭之中。
中箭的羌人身不由己被那股衝力帶動,整個身子被迫高高揚起,如同狂風中不能自已的碎花殘葉,淩空抽起拋上半空,還未落地,渾身肌膚早變成紫黑色,唿吸心跳同時停絕,死得不能再死。
“結戰陣,請祖靈顯靈!”
眾羌人也不慌亂,皆持刀割破手腕,灑落血液在地麵上,同時跳起古老的祭祀之舞,口中吟唱,溝通那古老的魂靈。
霎時天地間陰風四起,烏雲遮蔽了這一片的長空,讓陽光無法落下,一片幽暗。
冷颼颼中竟有一道又一道的黑霧繚繞,裹挾著一些人影從虛幻到凝實,冷氣森森,在他們的身上根本就沒有一點生命波動,像是一具具冰冷的人偶。
細細看去,這些人身披黑色的甲胄,露出一對冷幽幽的眸子,像是鬼火般在跳動,黑壓壓的一大片走出,像是曾經死亡的魂靈再現,化作陰兵助後輩征戰。
“結螣蛇陣,給我破了這些花裏胡哨的東西!”
北地郡守從容指揮,令旗一變陣型也收縮成四方正形,盾兵矛兵搭隊,拱衛據守,但見長槍林立,刀鋒勝雪,陣勢森嚴,牢牢抵禦住陰兵的衝擊。
也就在此時,項稷率兵趕來,自峰巒上遙遙相望,看向這兩軍交接,廝殺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