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木聯軍這次作戰充分吸取了上次長勝鄉剿匪連軸轉的教訓,十分注意各支人馬的輪流休息。
當上遊莫日根、卜十九“激戰”的時候,李廣校尉的任務很輕鬆:帶領連日作戰的“明軍”看守營地。
李廣和新提拔的一名遼東鎮總旗坐在黃河邊,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
這名總旗官姓孔,在大淩河城的時候就是總旗,現在算是官複原職。隻是大淩河的時候他統領五十名明軍軍士,現在隻能給他十個兵。
孔總旗官有些話癆,隻要李廣不打斷,他能一個人聊個不停。
“李校尉,你幹啥老望往山上瞅?黑燈瞎火的,你還能看見山上的黃羊不成不成?我跟你說,我們遼東那疙瘩的麅子可傻了,打麅子的時候先喊一聲,傻麅子不知道跑,傻乎乎地支棱起腦袋看咋迴事,這時候你一箭射過去,就跟射箭靶子一樣,一射一個準。那麅子肉,和大蘿卜一起燉,那味道,老美了。李校尉,你吃過麅子肉的餃子沒有?我跟你說,過年的時候我們遼東包了餃子,擱外頭一凍,硬梆梆的能吃一冬天,和酸菜一起煮,那家夥,不能說了,口水都出來了。哎,李校尉,你聽沒聽我說話?你老往山上瞅啥?山上有寶啊?看你那眼神,就象你媳婦住在山上一樣。”
李廣咧嘴笑了笑,“山上還真有寶呢!”
觀察哨這次立了大功。先是發現要增援的信號及時拯救了斥候隊,後是發現愛新國兵馬的異常調動及時讓鐵木聯軍布下埋伏。
俗話說,“站的高看得遠”,道理誰都懂,可是愛新金國萬萬不會想到在高高的青山頂上有一雙眼睛在時刻監視他們。因為憑借這時候的通訊手段,在那麽交通隔絕的地方,即使發現了什麽情況,消息也送不出來。
山頂的觀察哨立功了,也受苦了。
李廣的斥候隊下山的時候給觀察哨留下了足夠的幹糧,但是山上卻沒有水源。觀察哨通過對講機報告他們喝光了留下的水囊,已經開始喝自己的尿。
李廣聽說這事當時就要派人背水上山。
先是莫日根老人攔住了他。老人通過對講機向觀察哨詳細介紹了山上可能的野果,哪種可以吃,哪種可以補水。
接著遠在樹林子的力德爾爺也通過對講機傳授了隔空取水的秘法。
力德爾爺的辦法很簡單,用斥候儲水的皮囊罩住一叢茂密的樹枝,或者蓋住一片茂盛的草甸,用石塊壓住皮囊一角,葉子裏的水汽就會在此處匯集,一天下來積攢的水正好夠一人一天飲用。
這辦法讓李廣心裏癢癢的,總希望可以派自己上山去換班,因為山上比山下涼快多了。
不過這些話不能同孔總旗講,山上的觀察哨現在是聯軍的頭等機密。
孔總旗根本也不在意,一個人接著絮絮叨叨:“要說山上的寶貝,還是我們遼東那嘎達多,人參貂皮烏拉草。李校尉你知道咋挖人參嗎?得拿個紅繩子先套住她,要不人參娃娃不等你動土就化成一股風跑了。要說土,我們那嘎的土才叫土,黑唿唿的能捏出油,種莊稼扔下種子都不用管。哪像這裏,說是土其實就薄薄的一層,比攤煎餅還薄,連棵樹都種不活。”
李廣沒見過能捏出油的黑土,歪著頭想像一下,感覺真好。
“孔哥”,既然是閑聊,尕李廣就換了稱唿,“你們那兒都種什麽莊稼?”
孔總旗驕傲地數落:“高粱、大豆、麥子、大米。”
李廣從小沒吃過大米,從小沒見過稻田,對他來說能種大米的地方就是天堂一般的存在。
想想自己從小生活的山區,李廣由衷地讚歎:“你們那裏真好!”
孔總旗突然不做聲。
一個滔滔不絕的人突然成了啞巴,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李廣不放心地詢問:“孔哥,你咋了?”
四十來歲的孔總旗抹了抹眼睛,“李校尉,不瞞你說,都沒了,我剛剛說的那些事兒都沒了。自打滿諸和明朝朝鮮蒙古開了戰,這些都沒了。我在愛心國軍營裏憋得久了,其實就想找人嘮嘮嗑。這些話你就當是我胡說八道。”
孔總旗顯然是想起了傷心事,力德爾爺囑咐過對遼東鎮的兄弟大淩河之戰一個字也不問。李廣換了問法:“孔哥,想你這樣想家的人,愛心國大營裏多嗎?”
孔總旗定定心神,“多,多了去了。愛心國現在把人馬分成十個旗。滿諸兵和諸申兵一共八個旗,外帶一個蒙軍旗和一個漢軍旗。說的好聽十個旗一視同仁,可八旗兵根本信不過蒙軍旗和漢軍旗,八旗兵是親兒子,蒙軍旗和漢軍旗就是野種。拿阿濟格的先鋒營一千人來說,應該是十個旗每旗出一百人,可是愛新國根本不敢讓蒙軍旗打先鋒,要不是指望漢軍旗的火炮火銃,先鋒營裏也不會有漢軍旗的位置。別的旗我不敢說,漢軍旗裏有至少一半人都不想給愛心國當兵。可是刀把子在愛心國金覺羅一家人手裏攥著,明朝老朱家又打不過愛心國,一個小當兵的能有什麽辦法呢?”
尕李廣眼珠轉動,“孔哥,你敢不敢和我趁夜摸過河,咱們給漢軍旗的弟兄捎個話,叫他們迴家?”
孔總旗一口唾沫吐在地上:“切!死都死幾迴的人了,有啥不敢的!”
李廣校尉把這個狂野的計劃報告給指揮部裏留守的楊日天,楊總兵嚇了一大跳。“尕李,是不是太冒險了?”
尕李廣迴答:“楊叔,你假裝是愛新國的先鋒營主帥想一想,白天剛吃了敗仗,晚上憋著一口氣計劃偷渡,會不會想到居然會有一支人馬會去偷營?”
楊日天老實地搖搖頭。
李廣接著勸說,“楊叔,你想想,就憑咱們三國聯軍這麽點人馬,不出點歪招邪招,咱能扛得住愛新國大軍?不如乘著愛新國還沒摸不著頭腦,再捅他一刀。”
楊日天琢磨一陣,一拳頭砸在手掌裏,“行!咱就拚死再捅他一刀!”
當上遊莫日根、卜十九“激戰”的時候,李廣校尉的任務很輕鬆:帶領連日作戰的“明軍”看守營地。
李廣和新提拔的一名遼東鎮總旗坐在黃河邊,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
這名總旗官姓孔,在大淩河城的時候就是總旗,現在算是官複原職。隻是大淩河的時候他統領五十名明軍軍士,現在隻能給他十個兵。
孔總旗官有些話癆,隻要李廣不打斷,他能一個人聊個不停。
“李校尉,你幹啥老望往山上瞅?黑燈瞎火的,你還能看見山上的黃羊不成不成?我跟你說,我們遼東那疙瘩的麅子可傻了,打麅子的時候先喊一聲,傻麅子不知道跑,傻乎乎地支棱起腦袋看咋迴事,這時候你一箭射過去,就跟射箭靶子一樣,一射一個準。那麅子肉,和大蘿卜一起燉,那味道,老美了。李校尉,你吃過麅子肉的餃子沒有?我跟你說,過年的時候我們遼東包了餃子,擱外頭一凍,硬梆梆的能吃一冬天,和酸菜一起煮,那家夥,不能說了,口水都出來了。哎,李校尉,你聽沒聽我說話?你老往山上瞅啥?山上有寶啊?看你那眼神,就象你媳婦住在山上一樣。”
李廣咧嘴笑了笑,“山上還真有寶呢!”
觀察哨這次立了大功。先是發現要增援的信號及時拯救了斥候隊,後是發現愛新國兵馬的異常調動及時讓鐵木聯軍布下埋伏。
俗話說,“站的高看得遠”,道理誰都懂,可是愛新金國萬萬不會想到在高高的青山頂上有一雙眼睛在時刻監視他們。因為憑借這時候的通訊手段,在那麽交通隔絕的地方,即使發現了什麽情況,消息也送不出來。
山頂的觀察哨立功了,也受苦了。
李廣的斥候隊下山的時候給觀察哨留下了足夠的幹糧,但是山上卻沒有水源。觀察哨通過對講機報告他們喝光了留下的水囊,已經開始喝自己的尿。
李廣聽說這事當時就要派人背水上山。
先是莫日根老人攔住了他。老人通過對講機向觀察哨詳細介紹了山上可能的野果,哪種可以吃,哪種可以補水。
接著遠在樹林子的力德爾爺也通過對講機傳授了隔空取水的秘法。
力德爾爺的辦法很簡單,用斥候儲水的皮囊罩住一叢茂密的樹枝,或者蓋住一片茂盛的草甸,用石塊壓住皮囊一角,葉子裏的水汽就會在此處匯集,一天下來積攢的水正好夠一人一天飲用。
這辦法讓李廣心裏癢癢的,總希望可以派自己上山去換班,因為山上比山下涼快多了。
不過這些話不能同孔總旗講,山上的觀察哨現在是聯軍的頭等機密。
孔總旗根本也不在意,一個人接著絮絮叨叨:“要說山上的寶貝,還是我們遼東那嘎達多,人參貂皮烏拉草。李校尉你知道咋挖人參嗎?得拿個紅繩子先套住她,要不人參娃娃不等你動土就化成一股風跑了。要說土,我們那嘎的土才叫土,黑唿唿的能捏出油,種莊稼扔下種子都不用管。哪像這裏,說是土其實就薄薄的一層,比攤煎餅還薄,連棵樹都種不活。”
李廣沒見過能捏出油的黑土,歪著頭想像一下,感覺真好。
“孔哥”,既然是閑聊,尕李廣就換了稱唿,“你們那兒都種什麽莊稼?”
孔總旗驕傲地數落:“高粱、大豆、麥子、大米。”
李廣從小沒吃過大米,從小沒見過稻田,對他來說能種大米的地方就是天堂一般的存在。
想想自己從小生活的山區,李廣由衷地讚歎:“你們那裏真好!”
孔總旗突然不做聲。
一個滔滔不絕的人突然成了啞巴,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李廣不放心地詢問:“孔哥,你咋了?”
四十來歲的孔總旗抹了抹眼睛,“李校尉,不瞞你說,都沒了,我剛剛說的那些事兒都沒了。自打滿諸和明朝朝鮮蒙古開了戰,這些都沒了。我在愛心國軍營裏憋得久了,其實就想找人嘮嘮嗑。這些話你就當是我胡說八道。”
孔總旗顯然是想起了傷心事,力德爾爺囑咐過對遼東鎮的兄弟大淩河之戰一個字也不問。李廣換了問法:“孔哥,想你這樣想家的人,愛心國大營裏多嗎?”
孔總旗定定心神,“多,多了去了。愛心國現在把人馬分成十個旗。滿諸兵和諸申兵一共八個旗,外帶一個蒙軍旗和一個漢軍旗。說的好聽十個旗一視同仁,可八旗兵根本信不過蒙軍旗和漢軍旗,八旗兵是親兒子,蒙軍旗和漢軍旗就是野種。拿阿濟格的先鋒營一千人來說,應該是十個旗每旗出一百人,可是愛新國根本不敢讓蒙軍旗打先鋒,要不是指望漢軍旗的火炮火銃,先鋒營裏也不會有漢軍旗的位置。別的旗我不敢說,漢軍旗裏有至少一半人都不想給愛心國當兵。可是刀把子在愛心國金覺羅一家人手裏攥著,明朝老朱家又打不過愛心國,一個小當兵的能有什麽辦法呢?”
尕李廣眼珠轉動,“孔哥,你敢不敢和我趁夜摸過河,咱們給漢軍旗的弟兄捎個話,叫他們迴家?”
孔總旗一口唾沫吐在地上:“切!死都死幾迴的人了,有啥不敢的!”
李廣校尉把這個狂野的計劃報告給指揮部裏留守的楊日天,楊總兵嚇了一大跳。“尕李,是不是太冒險了?”
尕李廣迴答:“楊叔,你假裝是愛新國的先鋒營主帥想一想,白天剛吃了敗仗,晚上憋著一口氣計劃偷渡,會不會想到居然會有一支人馬會去偷營?”
楊日天老實地搖搖頭。
李廣接著勸說,“楊叔,你想想,就憑咱們三國聯軍這麽點人馬,不出點歪招邪招,咱能扛得住愛新國大軍?不如乘著愛新國還沒摸不著頭腦,再捅他一刀。”
楊日天琢磨一陣,一拳頭砸在手掌裏,“行!咱就拚死再捅他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