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日根接著說:“五年前草原上的遊牧人歸順了察哈爾,如今大阪坡上的原本的牛羊躲避這支人馬,可以斷定這支人馬不會是察哈爾。“


    老人在地圖上用手量了量從沈陽到狼山川的距離,“我就怕愛新金國的大營就在離大阪坡不遠的地方。”


    楊日天在黑暗中抬起燭光映照下忽明忽暗的臉:“派一隊人去青山嘴接應一下斥候隊!”


    孫一問道:“你的意思是派楊六郎去?”


    楊日天猶豫了。


    楊六郎的狀態並不適合出戰,但是鐵木營能帶兵的將領實在是太少了。


    莫日根毛遂自薦道:”我跑一趟吧。“


    孫一和楊日天對視一眼。


    莫日根經過上次的草原大戰,熟悉草原上的情況。


    ”隻是“,孫一有些不放心,”莫日根大叔,你這麽大年紀了,身體能頂得住嗎?“


    莫日根笑笑:”琪琪格交給了力德爾,了卻了我一樁心事。和勝鄉加入了鐵木營,了卻了我第二件心事。如今我沒什麽牽掛,是時候做點我想做的事了。“


    樣日天提醒:”大叔,你走了和勝鄉的事情誰來管?“


    莫日根迴答:”咱鐵木營的規矩是選舉鄉長。和勝鄉的遊牧百姓住得分散,一時聚不齊,我隻不過是臨時管個事,可以讓巴特爾先頂一段時間。“


    巴特爾直搖頭:”我要從軍,我要贏一個巴特爾尊號。“


    鐵木營的“英雄”功名,對應成蒙語就是“巴特爾”。


    莫日根便隻好從三名能說會道的遊說人中臨時指定了一個鄉長。


    …………


    話說尕李廣帶領八名斥候下山,奉命去尋找大阪坡上的牧民了解情況。


    一隊人才下到半山,天色已經轉暗,斥候隊便在山上露宿。


    第二天天色剛亮,尕李廣就發現大阪坡的牛羊群開始四散。


    尕李廣第一個念頭就是:“出事了!”


    返迴山頂,還是繼續下山?


    情況發生了變化,返迴山頂斥候隊雖然不用擔什麽責任,可是總部還是搞不清楚山下的遊牧人是什麽情況。


    尕李廣狠狠心,繼續下山。


    天近傍晚的時候,斥候隊下到了一處山穀。隻要順著山穀,斥候隊就能走出青山。


    前麵的尖兵突然舉起了拳頭。


    後麵的斥候立刻散開。


    一陣嗚哩哇啦的蒙古話傳來。


    說話聲越來越近,出現三個遊牧打扮的人。


    這三人每人頭上都帶了一頂特別的氈帽,帽簷向上翻起,帽子中間高高突起成一個尖兒,係著紅色的櫻子。身上的衣服滿是塵土,腰帶上掛著匕首,背上背著弓箭。


    三人絲毫沒有察覺地踏入了斥候隊的埋伏。


    一聲柳木哨,幾名斥候現身,端著電三眼銃對準三人。


    三個遊牧人中,一人大叫一聲雙手捂住耳朵趴在地上,一人疾步衝向持電銃的斥候,一人伸手就摘弓箭。


    “轟!”


    尕李廣的電銃斜指天空,升起一團白煙,火藥的轟鳴在山穀中不停地迴響。


    衝向斥候的遊牧人一躍撲在地上,摘弓的遊牧人“噌”地蹲下身子。


    一名會蒙語的斥候高喝一聲,蹲在地上的遊牧人立刻把手裏的弓箭扔出老遠。


    尕李廣掏掏被三眼銃迴聲震得有些發癢的耳朵,高聲吩咐這名斥候,“問問他們都是什麽人。”


    話音未落,趴在地上捂著耳朵的遊牧人立刻用晉北方言高喊:“我們是好韃子。”


    尕李廣樂了,第一迴聽到有人這麽稱唿,“你是哪一家的韃子?”


    好韃子忙不迭地迴答:“我是宣鎮獨石口外的守邊韃子。”


    尕李廣“咦”了一聲,收起了手中的三眼銃。


    所謂守邊韃子,是指替大明守護邊牆以外區域的原阿勒坦金國人馬。守邊韃子屬於雇傭軍性質,當兵的從大明領月餉,金國汗每年從大明領取一個固定的“超值軍費”,稱為“額賞”。


    守邊韃子並不歸屬明朝邊軍,但是普遍同明朝邊軍關係都不錯。


    尕李廣問:“你既然是宣鎮守邊夷,怎麽跑到這裏來了?”


    守邊韃子連忙說:“五年前守邊夷歸順了察哈爾家,察哈爾王子今年二月去打科爾沁家,我是被抽調來的。”


    明朝的稱唿,叫察哈爾的林丹汗為王子。


    尕李廣皺眉:“科爾沁在明明在東邊……”


    守邊韃子道:“察哈爾王子去打科爾沁是幌子,實際上是躲避愛新金國。察哈爾的人馬和愛新金國的人馬在草原上已經兜了好幾個大圈子了。”


    尕李廣詢問:“察哈爾的人馬、愛新金國的人馬現在何處?”


    守邊韃子毫不猶豫地招供;“察哈爾人馬三天前剛經過這裏往北去了,愛新金國的人馬在東麵離這裏隻有一天路程。”


    尕李廣望望山頂。


    要是有對講機就好了,這麽重要的情報總部一定急於知道。


    尕李廣放緩語氣:“他們兩個也是守邊夷嗎?”


    守邊韃子搖搖頭:“他們五年前整個部落被愛新金國搶了去,去年趁著愛新金國和明朝打仗逃了迴來,投奔了察哈爾王子。我們一共四個人,是外圍的哨兵,今天不小心被愛新金國的探馬發現,戰死了一人,我們三個逃了迴來。”


    尕李廣琢磨一陣,問道:“你叫什麽名字?”


    守邊韃子迴到:“我叫武智遠。文武的武,智慧的智,遠近的遠。”


    尕李廣奇了怪:“你到底是漢人還是遊牧人?”


    武智遠迴道:“我祖上是斡達兒,所以漢姓武,我按族譜排智字輩。”


    尕李廣有些冒汗,自己堂堂正正漢人苗裔還沒有族譜,斡達兒遊牧人倒比自己還像漢人。


    ——————————


    參考資料(與情節無關,不感興趣的讀者可跳過)


    明朝兵部題奏


    眾所周知,17世紀的蒙古編年史都迴避記述“當代史”,對林丹汗的事跡很少提及。因為明朝滅亡,末代皇帝崇禎沒有正式的實錄,雖有私修實錄問世,其可信性存在很大問題。清朝開國時期的檔案文獻,主要是記述愛新國方麵的豐功偉績。


    在明清改朝換代之際,大部分檔案毀於戰火。流傳至今的明朝檔案(以下簡稱“明檔”),為數不多。“明檔”中兵部題行檔案占多數,而其中天啟(1621—1627)、崇禎(1628—1644)兩朝檔案占壓倒多數。其中一些涉及到崇禎五年的草原大戰。


    文書種類有兵部題稿、題行稿、行稿和兵科抄出稿、題行稿、行稿、塘報等。這些文書的原作者大體有三種人:一是欽差大臣;二是宣府、大同等地將軍、地方大臣等;三是監視各地的太監。其中,宣大總督、宣大巡撫、宣大總兵、宣府總兵等人的題本和塘報占多數。


    從文書的結構上講,一個文書往往包括很多份多層次的文書。大體說來,最底層的士兵、特務、翻譯、下級官吏等人將所掌握的軍事情報口聽報給自己的頂頭上司,他們再將這些口報寫成書麵材料稟報到自己的上司,依次往上一級一級的呈報,最後報到皇帝麵前。每一級官員在寫報告時不得轉述下級的報告內容,而必須逐字抄錄。若需要發表自己的意見,在下級報告內容後麵另加“據此看得”等字樣,而後再發表議論。


    所以,プ魑史料,明朝兵部題行有很強的可信度。


    現摘錄幾條:


    兵部尚書梁崇禎四年二月八日題,據宣府巡撫沈塘報,“崇禎四年二月初五日據插酋下夷使武刀兒計等口稟,有宣鎮、獨石邊外住牧白彥台吉下部夷哭刊顆少氣從奴酋營內逃迴,隨帶男婦千餘名口來投王子”。


    ————蒙古人如此大規模地逃離愛新國,轉投察哈爾的記載,在清代滿文文獻裏是見不到的。


    兵部崇禎五年二月二十日行稿。據宣鎮監視王坤題,據撫夷守備尹來春稟稱,“插使田宰生等說稱,王子要親從獨石邊外沿邊前來張家口講討賞物。……據中軍武俊稟稱,訪得,夷人特哈特奈宰生說稱,領得宣賞米糧,在插營喂養馬匹練兵,隻在二三月間要犯搶各處。本年二月十五日又據武俊稟稱,原差探聽家丁趙奉等報稱,訪得,插酋將各處精壯夷人並好馬連日俱調赴東行,早晚不知要搶何處。本月十六日據張家口堡守備黃忠稟報,本月十四日夷人討賣密說,插酋差人每哨調去夷人二十名,要往南朝作歹。”


    兵部崇禎五年三月一日塘報,據監視宣鎮太監題,據張家口堡守備黃忠於二月二十六日稟呈,“本日據直門長哨陳耀報稱,插酋王子於本日巳時分從邊外地名新修庫房起身前往正北去,又將市圈內貨賣夷人俱調出邊外等因稟報到臣。”


    兵部崇禎五年三月二十日題,據宣鎮太監王坤題,宣府總兵官董繼舒報降夷事,“審得來夷名鵝毛兔,原係遼陽人,年方八歲,被哈喇漢家達子將役父母一家五口搶去。後母到草地又生下召力兔,今已四十餘年。於天啟六年,被插漢兒將役弟兄二人搶來,分與頭目在打兒漢宰生,住在地名恰束太駐牧五年,自己過度。崇禎四年,插漢兒王子率眾夷前往好兒趁家廝殺,本年十月內方迴。今又聞說,好兒趁下夷人三四名來投插漢王子,報說,好兒趁、古爾班啞不哈家要往東與奴酋合兵一處,剿殺插酋。今插酋恐各家會合勢眾,於崇禎五年二月二十三四、將銀米約有二三萬,給賞各部夷人,有賞二三十兩,有賞一二十兩,有賞米麵等物,俱賞完,帶領夷人約有數萬,星夜前往好兒趁、古爾班啞不哈。”


    ———林丹汗於二月二十一日親自到張家口邊外,二十六日,林丹汗突然離開明邊,往北去。


    根據投降的鵝毛兔供詞,科爾沁(=好兒趁)和阿魯蒙古(=古爾班啞不哈)將與滿洲人聯合,征戰察哈爾。林丹汗“恐各家會合勢眾”,在二十三、四日,將所得賞物分給部下,連忙離開明邊,準備迎戰敵人。


    可見,滿清史書中所稱:林丹汗四月知道消息後立刻倉皇西逃是完全錯誤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河複生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簡並收藏長河複生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