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日根老人如約而至。
隨同老人一起來的,還有一大群羊和九匹馬。
羊群是按照約定,給長勝堡的軍民提供現場鮮奶的。
九匹馬依著草原的風俗,叫做一個九,老人說是琪琪格的嫁妝,其中的那匹白馬是專門送給孫一的。
這是擺在明處的賄賂選票,鐵木營上下卻沒法拒絕。
而且鐵木營也實在是急需大牲口。一匹馬的消耗頂得上六個士兵,所以楊日天輾轉來到郎山川的途中,皮糙肉厚好養活但不能下崽的騾子留了一些,嬌貴的馬匹舍棄了很多,牛則一頭也沒有。
孫一同老人寒暄之後,提出了一個建設性的想法。
孫一提議,長勝鄉正在忙著開墾土地,和勝的遊牧人幹脆趕著牛群下來,由長勝鄉租用和勝的牛耕地,租金用日後的糧食支付。
孫一後世的蒙族哥們有句話,“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說的是遊牧民牛羊成群,折合成人民幣輕易就上了百萬,卻過著貧苦的日子。就是因為放牧實在是一個投入大、周期長、風險大的行業,遊牧過程中沒有現金流入,還要不停地投入,幾年不間斷的辛苦勞作隻要一個天災就能讓你一夜迴到解放前。
和勝的百姓隻要趕著牛群下來且牧且耕,就能有收入,長勝的百姓多得了土地,雙贏。孫一為自己這個天才的想法感到激動,等著老人的誇讚。
莫日根沒說話。
琪琪格扽了扽孫一的衣角,拚命地搖頭,”一哥,和勝的牛不會耕地。”
孫一愕然,牛居然不會耕地?
莫日根開了口,牛要耕地,有三道關。
第一關是牛在小的時候,要先煽掉,要不然牛脾氣太大。
第二關是牛在一歲的時候,要穿牛鼻子,牛才能老老實實地被人牽著走。
第三關就是牛長到可以犁地的時候,要請專門的師傅來馴服,一要耕牛走得直,二要耕牛到了地頭會拐彎。
和勝的牛都是肉牛和奶牛,早錯過了成為耕牛的時候。
孫一尷尬地笑笑,“看來我不僅五穀不分,六畜更摸不著門。”
莫日根開解道:“力德爾的這個主意倒是好主意,我迴頭讓人用馬試試。”
孫一眉毛挑了起來,不敢相信,“馬也能耕地?”
莫日根老人寬厚地笑笑,“和勝也有土地,這兩年都是馬耕。”
孫一搖搖頭,“算了算了,讓長勝鄉和你們直接協商吧,你們就是拿綿羊耕地我也不管了。我還是老老實實摻乎些自己有把握的事吧。”
比如高效打酥油的機器,孫一就很有把握,而且已經試製成功了。
說實話,工匠們這麽快就能拿出樣機,孫一根本就沒想到。
從和勝迴來,孫一就向工匠交代了研製打酥油機的任務。沒想到一名耒耜廳的大把式,不,現在叫博士了,脫口而出,“這事情扇車就能幹,容易得很!”
扇車是一種農具,用來揚穀。就是在莊稼收割和脫粒之後,用扇車把糠秕、碎稻稈和籽粒分開。
手工揚穀叫做揚場,在有大風時將穀粒拋入空中,糠秕被風吹走,而籽粒落到地上,其速度緩慢而又費力。
古代中國的工匠們在漢代就發明了扇車,又稱“風扇車”。倒入風扇車加料鬥中的穀物,不停地受到扇輪旋轉產生的強大氣流衝擊。風把糠秕通過一個位於扇車尾部的漏孔吹到地上,籽粒則滑落到扇車下麵放著的盛器裏。
扇輪由一根木軸和固定在其上的六到八片扇葉構成,安裝在圓形的箱體內,可以用手搖的小曲柄來操作,也可以由與曲柄相連的腳踏板來操作,這樣操作人員就可以騰出手來同時幹其他的活。
《武經總要》、《天工開物》都有扇車的記載,《天工開物》還配有扇車的插圖。扇車綜合利用流體力學、慣性、杠杆等原理,是世界農具史上的“高科技”產品,在中國一直使用到1970年代。
扇車於公元1700年至公元1720年之間由荷蘭船員帶到歐洲。而在此之前,西方主要是用揚穀和用簸箕簸穀的辦法。他們驚奇地發現,來自中國的扇車一天能加工17桶穀(一桶約等於1.6立方米)。歐洲的工程師雷厲風行地改進了設計,使之適合於歐洲穀粒的大小,並使之與機器打穀結合起來。
樹林子老營的工匠們已經做出了兩台現成的扇車。運來的一台扇車當晚孫一和工匠們就完成了改裝,依著明朝的風俗習慣,凡是能轉的都叫車,被命名為“奶油車”。
孫一帶著莫日根來到“奶油車”樣機前。
這台機器有半人來高。原來的穀物入料口改成了入奶口,鮮奶由入奶口直接進入扇輪箱體,在扇輪的擊打和攪拌下,被甩到箱體側麵原來出風口的高度。在這裏鮮奶進入奶道,在重力的作用下經過一小片蘆席的過濾後重新迴到扇輪箱體。周而複始的擊打和過濾,在蘆席濾網上就會逐漸沉積下白花花黏糊糊的奶油。隻要更換蘆席濾網,整個過程就可以連續不斷的進行。
琪琪格興奮地給莫日根演示。
她惦著腳尖把一桶剛擠的羊奶倒入“奶油車”,腳丫子踩動踏板,“奶油車”唿唿地響了起來。
原來用桶打酥油,要數著打夠一千下。奶油車的扇輪轉一圈就是八下,一轉眼的功夫扇輪就能轉好多圈。
用桶打酥油一千下以後奶裏還有沒有油誰也不知道,現在隻要不停腳,看一眼蘆席片就能知道奶油是不是榨幹淨了。
莫日根笑開了懷,
“力德爾,我原本是想用鮮奶換一些打蟲子的藥,現在怕是不得不改主意了,要不然迴去姑娘們不會饒過我這把老骨頭的。”
孫一幫著琪琪格向奶油車裏加了一桶奶,
“莫日根大叔,打蟲子的藥先不要著急。等你們加入了鐵木營以後就不用拿東西換了,我可是打算是給每個百姓都免費發放幾次打蟲藥的。”
隨同老人一起來的,還有一大群羊和九匹馬。
羊群是按照約定,給長勝堡的軍民提供現場鮮奶的。
九匹馬依著草原的風俗,叫做一個九,老人說是琪琪格的嫁妝,其中的那匹白馬是專門送給孫一的。
這是擺在明處的賄賂選票,鐵木營上下卻沒法拒絕。
而且鐵木營也實在是急需大牲口。一匹馬的消耗頂得上六個士兵,所以楊日天輾轉來到郎山川的途中,皮糙肉厚好養活但不能下崽的騾子留了一些,嬌貴的馬匹舍棄了很多,牛則一頭也沒有。
孫一同老人寒暄之後,提出了一個建設性的想法。
孫一提議,長勝鄉正在忙著開墾土地,和勝的遊牧人幹脆趕著牛群下來,由長勝鄉租用和勝的牛耕地,租金用日後的糧食支付。
孫一後世的蒙族哥們有句話,“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說的是遊牧民牛羊成群,折合成人民幣輕易就上了百萬,卻過著貧苦的日子。就是因為放牧實在是一個投入大、周期長、風險大的行業,遊牧過程中沒有現金流入,還要不停地投入,幾年不間斷的辛苦勞作隻要一個天災就能讓你一夜迴到解放前。
和勝的百姓隻要趕著牛群下來且牧且耕,就能有收入,長勝的百姓多得了土地,雙贏。孫一為自己這個天才的想法感到激動,等著老人的誇讚。
莫日根沒說話。
琪琪格扽了扽孫一的衣角,拚命地搖頭,”一哥,和勝的牛不會耕地。”
孫一愕然,牛居然不會耕地?
莫日根開了口,牛要耕地,有三道關。
第一關是牛在小的時候,要先煽掉,要不然牛脾氣太大。
第二關是牛在一歲的時候,要穿牛鼻子,牛才能老老實實地被人牽著走。
第三關就是牛長到可以犁地的時候,要請專門的師傅來馴服,一要耕牛走得直,二要耕牛到了地頭會拐彎。
和勝的牛都是肉牛和奶牛,早錯過了成為耕牛的時候。
孫一尷尬地笑笑,“看來我不僅五穀不分,六畜更摸不著門。”
莫日根開解道:“力德爾的這個主意倒是好主意,我迴頭讓人用馬試試。”
孫一眉毛挑了起來,不敢相信,“馬也能耕地?”
莫日根老人寬厚地笑笑,“和勝也有土地,這兩年都是馬耕。”
孫一搖搖頭,“算了算了,讓長勝鄉和你們直接協商吧,你們就是拿綿羊耕地我也不管了。我還是老老實實摻乎些自己有把握的事吧。”
比如高效打酥油的機器,孫一就很有把握,而且已經試製成功了。
說實話,工匠們這麽快就能拿出樣機,孫一根本就沒想到。
從和勝迴來,孫一就向工匠交代了研製打酥油機的任務。沒想到一名耒耜廳的大把式,不,現在叫博士了,脫口而出,“這事情扇車就能幹,容易得很!”
扇車是一種農具,用來揚穀。就是在莊稼收割和脫粒之後,用扇車把糠秕、碎稻稈和籽粒分開。
手工揚穀叫做揚場,在有大風時將穀粒拋入空中,糠秕被風吹走,而籽粒落到地上,其速度緩慢而又費力。
古代中國的工匠們在漢代就發明了扇車,又稱“風扇車”。倒入風扇車加料鬥中的穀物,不停地受到扇輪旋轉產生的強大氣流衝擊。風把糠秕通過一個位於扇車尾部的漏孔吹到地上,籽粒則滑落到扇車下麵放著的盛器裏。
扇輪由一根木軸和固定在其上的六到八片扇葉構成,安裝在圓形的箱體內,可以用手搖的小曲柄來操作,也可以由與曲柄相連的腳踏板來操作,這樣操作人員就可以騰出手來同時幹其他的活。
《武經總要》、《天工開物》都有扇車的記載,《天工開物》還配有扇車的插圖。扇車綜合利用流體力學、慣性、杠杆等原理,是世界農具史上的“高科技”產品,在中國一直使用到1970年代。
扇車於公元1700年至公元1720年之間由荷蘭船員帶到歐洲。而在此之前,西方主要是用揚穀和用簸箕簸穀的辦法。他們驚奇地發現,來自中國的扇車一天能加工17桶穀(一桶約等於1.6立方米)。歐洲的工程師雷厲風行地改進了設計,使之適合於歐洲穀粒的大小,並使之與機器打穀結合起來。
樹林子老營的工匠們已經做出了兩台現成的扇車。運來的一台扇車當晚孫一和工匠們就完成了改裝,依著明朝的風俗習慣,凡是能轉的都叫車,被命名為“奶油車”。
孫一帶著莫日根來到“奶油車”樣機前。
這台機器有半人來高。原來的穀物入料口改成了入奶口,鮮奶由入奶口直接進入扇輪箱體,在扇輪的擊打和攪拌下,被甩到箱體側麵原來出風口的高度。在這裏鮮奶進入奶道,在重力的作用下經過一小片蘆席的過濾後重新迴到扇輪箱體。周而複始的擊打和過濾,在蘆席濾網上就會逐漸沉積下白花花黏糊糊的奶油。隻要更換蘆席濾網,整個過程就可以連續不斷的進行。
琪琪格興奮地給莫日根演示。
她惦著腳尖把一桶剛擠的羊奶倒入“奶油車”,腳丫子踩動踏板,“奶油車”唿唿地響了起來。
原來用桶打酥油,要數著打夠一千下。奶油車的扇輪轉一圈就是八下,一轉眼的功夫扇輪就能轉好多圈。
用桶打酥油一千下以後奶裏還有沒有油誰也不知道,現在隻要不停腳,看一眼蘆席片就能知道奶油是不是榨幹淨了。
莫日根笑開了懷,
“力德爾,我原本是想用鮮奶換一些打蟲子的藥,現在怕是不得不改主意了,要不然迴去姑娘們不會饒過我這把老骨頭的。”
孫一幫著琪琪格向奶油車裏加了一桶奶,
“莫日根大叔,打蟲子的藥先不要著急。等你們加入了鐵木營以後就不用拿東西換了,我可是打算是給每個百姓都免費發放幾次打蟲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