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鳥迴來的段生祥隔窗唿喚一聲:“起來吃飯嘍!”
“起來嘍,起來嘍……”掛在葡萄架下的鷯哥隨聲附和。
“話多得很!啥事都有你呢!再甭潑煩!”老漢嗬斥鳥兒。
“再甭潑煩,再甭潑煩……”鳥兒似乎越加來勁。
“嘿!你成了尕娃娃的牛牛子嘍,越撥拉越硬了。嗬嗬。”老漢說罷自己失笑了。
另外一個鳥籠裏的兩隻虎皮鸚鵡也開始相對吟唱,院裏的空氣頓時活躍起來。
孔祥西伸個懶腰,伸手拉開窗簾,明媚的陽光伴隨歡快的鳥鳴立即穿窗而入。他起身到堂屋洗臉。臉盆裏嶽母已經倒入了熱水。孔祥西很喜歡嶽父母家這樣的溫馨小院裏的和睦小家。他甚至認為,倘若兩千年前的孔聖人自家有這樣的溫馨小院,周遊列國的誌趣一定會打折扣。
院裏一張小方桌上四碟涼菜已經擺好。一碟醬豬頭肉和豬耳絲,一碟手撕燒雞,一碟蒜拌茄子,一碟粉絲、胡蘿卜絲、海帶絲合成的涼拌三絲。細脖酒壺、小酒盅和那瓶孔祥西帶迴來的“世紀金徽”也擺在桌上。小方桌兩邊各擺一把木撐帆布躺椅。老漢已經在其中一把躺椅上坐定,揮手攆開在方桌上方盤旋的兩隻蒼蠅,從衣兜裏摸出打火機點燃了半截又黑又粗的雪茄,問剛從屋裏出來的女婿:“酒喝熱的還是涼的?”
“隨便你,我無所謂。”女婿迴答。
“尕蛋媽——”老漢朝廚房喊,“端一缸子開水把酒燙一下。”
“尕蛋媽——尕蛋媽——”籠子裏的鷯哥又開始學舌。
“嗬嗬,把他家的,這個雜巴孫,人在你跟前說不成話嘍。”老漢又失笑了。
“我去端。”孔祥西去了廚房。
這時,院門被推開了,進來一個看上去與段生祥年齡相仿的白頭老漢,一隻手裏拎著個塑料袋。
“啊唷,親家來了!”段生祥急忙起身迎上去。老伴聞聲也從廚房出來,腰間還係著圍裙,看到親家公手裏的袋子趕忙接過來,用客套的口吻說:“大老遠的,提這麽重的東西幹啥!現在啥都不缺嘛。”
“桂英媽給裝了些新鮮百合,還專門給親家烙了幾個油鍋盔。她把親家你牽心著哩,知道你愛吃。”看到端著大茶缸的孔祥西從廚房出來,打招唿道:“姑爺在呢哦。”
“來了?姨父。”孔祥西也不知道為何稱唿小舅子的嶽父為“姨父”,反正頭一迴介紹相識時就是這個稱唿。
“尕蛋咋樣了?我還沒去醫院。”親家爹在躺椅上坐下,問道。
“小孔今天早上迴來說好多了。血壓、心跳都正常著呢。你再甭去醫院了,人還昏迷沒醒哩,你去了他也不知道。下午我們老弟兄喝兩盅好好喧一陣。”“喧”就是聊天。“小孔,你快快地跑上一趟張蘇灘,把尕蛋他舅爺接過來,就說親家來了,過來一起喝兩盅。把車開上,從灘尖子鄉政府那條路繞一下,沒警察。”
黃頂綠身的桑塔納出租車停放在院門口,孔祥西掀掉車上的罩子,發動後開走了。
“他媽——先給親家沏杯茶,酒我們等他舅爺來了一起喝。”
“來了,沏好了。”老伴端出三件套的蓋碗茶杯擺到親家麵前,又送過來一隻暖水瓶。
“攤上這種事我捉摸把老哥一定愁壞了。老哥的氣色看上去還不錯,不愧是提得起放得下的人,有大將風度哩。”親家爹稱讚。
“有啥大將風度哩,臉和老天爺的一樣今天才晴下。幾天了一直漲氣著呢。今天小孔提的酒迴來才好些了。親家爹你說,和公家漲氣不是氣死活該嘛!整天價唱《打漁殺家》哩,裏麵的唱詞沒記住嗎?‘貧不與富鬥,民不與官鬥’,人家肖桂英一個女娃都知道呢……”老伴在旁邊絮叨起來,話還沒完被老漢打斷了:
“去,去。廚房裏再做兩個菜去!你比那鷯哥的話還多了。你知道啥?照你的說法毛主席就不領導鬧革命了。”
“哈哈,菜再不要多做了,我吃過出來時間不大,不餓。”親家爹解圍。
“不餓也得多做兩個。一會兒我師傅來了我們好好喝一場。來,吃個紙煙還是卷煙?”雪茄被叫做“卷煙”。
親家爹姓崔,是城西區崔家崖人。兩個親家爹最初相識還有段故事。
正月十五耍社火,“崔家崖的獅子”聞名全市。親家爹老崔年輕時曾經是耍獅頭的,頗有些功夫。段生祥年輕時也喜歡耍社火,每年正月如果單位不組織活動他就要迴來參加村裏的社火隊,耍的也是獅頭。每年正月十五社火隊祭隍廟,都是崔家崖的獅子拔頭籌,可有一年段家灘的獅子耍得超過了崔家崖。段生祥和老崔當時正是各自村裏的獅頭。過後老崔上門拜訪段生祥這個對手,二人交了朋友,後來竟成了兒女親家。老崔的女兒官名崔桂英。桂英這個名字段生祥喜歡,和《打漁殺家》裏殺死惡霸丁員外的肖恩之女同名。兩親家爹都是秦腔戲迷,到了一起難免說戲。
段生祥起身說:“我給你放vcd去,你想聽《周仁迴府》還是《火焰駒》?”
“放《火焰駒》吧,《周仁迴府》太悲了。”
不一陣兒,屋內傳出淒婉的唱腔:
“小鳥兒哀鳴聲聲歎/小鳥兒哀鳴聲不斷/它好像與人訴屈冤……”
“起來嘍,起來嘍……”掛在葡萄架下的鷯哥隨聲附和。
“話多得很!啥事都有你呢!再甭潑煩!”老漢嗬斥鳥兒。
“再甭潑煩,再甭潑煩……”鳥兒似乎越加來勁。
“嘿!你成了尕娃娃的牛牛子嘍,越撥拉越硬了。嗬嗬。”老漢說罷自己失笑了。
另外一個鳥籠裏的兩隻虎皮鸚鵡也開始相對吟唱,院裏的空氣頓時活躍起來。
孔祥西伸個懶腰,伸手拉開窗簾,明媚的陽光伴隨歡快的鳥鳴立即穿窗而入。他起身到堂屋洗臉。臉盆裏嶽母已經倒入了熱水。孔祥西很喜歡嶽父母家這樣的溫馨小院裏的和睦小家。他甚至認為,倘若兩千年前的孔聖人自家有這樣的溫馨小院,周遊列國的誌趣一定會打折扣。
院裏一張小方桌上四碟涼菜已經擺好。一碟醬豬頭肉和豬耳絲,一碟手撕燒雞,一碟蒜拌茄子,一碟粉絲、胡蘿卜絲、海帶絲合成的涼拌三絲。細脖酒壺、小酒盅和那瓶孔祥西帶迴來的“世紀金徽”也擺在桌上。小方桌兩邊各擺一把木撐帆布躺椅。老漢已經在其中一把躺椅上坐定,揮手攆開在方桌上方盤旋的兩隻蒼蠅,從衣兜裏摸出打火機點燃了半截又黑又粗的雪茄,問剛從屋裏出來的女婿:“酒喝熱的還是涼的?”
“隨便你,我無所謂。”女婿迴答。
“尕蛋媽——”老漢朝廚房喊,“端一缸子開水把酒燙一下。”
“尕蛋媽——尕蛋媽——”籠子裏的鷯哥又開始學舌。
“嗬嗬,把他家的,這個雜巴孫,人在你跟前說不成話嘍。”老漢又失笑了。
“我去端。”孔祥西去了廚房。
這時,院門被推開了,進來一個看上去與段生祥年齡相仿的白頭老漢,一隻手裏拎著個塑料袋。
“啊唷,親家來了!”段生祥急忙起身迎上去。老伴聞聲也從廚房出來,腰間還係著圍裙,看到親家公手裏的袋子趕忙接過來,用客套的口吻說:“大老遠的,提這麽重的東西幹啥!現在啥都不缺嘛。”
“桂英媽給裝了些新鮮百合,還專門給親家烙了幾個油鍋盔。她把親家你牽心著哩,知道你愛吃。”看到端著大茶缸的孔祥西從廚房出來,打招唿道:“姑爺在呢哦。”
“來了?姨父。”孔祥西也不知道為何稱唿小舅子的嶽父為“姨父”,反正頭一迴介紹相識時就是這個稱唿。
“尕蛋咋樣了?我還沒去醫院。”親家爹在躺椅上坐下,問道。
“小孔今天早上迴來說好多了。血壓、心跳都正常著呢。你再甭去醫院了,人還昏迷沒醒哩,你去了他也不知道。下午我們老弟兄喝兩盅好好喧一陣。”“喧”就是聊天。“小孔,你快快地跑上一趟張蘇灘,把尕蛋他舅爺接過來,就說親家來了,過來一起喝兩盅。把車開上,從灘尖子鄉政府那條路繞一下,沒警察。”
黃頂綠身的桑塔納出租車停放在院門口,孔祥西掀掉車上的罩子,發動後開走了。
“他媽——先給親家沏杯茶,酒我們等他舅爺來了一起喝。”
“來了,沏好了。”老伴端出三件套的蓋碗茶杯擺到親家麵前,又送過來一隻暖水瓶。
“攤上這種事我捉摸把老哥一定愁壞了。老哥的氣色看上去還不錯,不愧是提得起放得下的人,有大將風度哩。”親家爹稱讚。
“有啥大將風度哩,臉和老天爺的一樣今天才晴下。幾天了一直漲氣著呢。今天小孔提的酒迴來才好些了。親家爹你說,和公家漲氣不是氣死活該嘛!整天價唱《打漁殺家》哩,裏麵的唱詞沒記住嗎?‘貧不與富鬥,民不與官鬥’,人家肖桂英一個女娃都知道呢……”老伴在旁邊絮叨起來,話還沒完被老漢打斷了:
“去,去。廚房裏再做兩個菜去!你比那鷯哥的話還多了。你知道啥?照你的說法毛主席就不領導鬧革命了。”
“哈哈,菜再不要多做了,我吃過出來時間不大,不餓。”親家爹解圍。
“不餓也得多做兩個。一會兒我師傅來了我們好好喝一場。來,吃個紙煙還是卷煙?”雪茄被叫做“卷煙”。
親家爹姓崔,是城西區崔家崖人。兩個親家爹最初相識還有段故事。
正月十五耍社火,“崔家崖的獅子”聞名全市。親家爹老崔年輕時曾經是耍獅頭的,頗有些功夫。段生祥年輕時也喜歡耍社火,每年正月如果單位不組織活動他就要迴來參加村裏的社火隊,耍的也是獅頭。每年正月十五社火隊祭隍廟,都是崔家崖的獅子拔頭籌,可有一年段家灘的獅子耍得超過了崔家崖。段生祥和老崔當時正是各自村裏的獅頭。過後老崔上門拜訪段生祥這個對手,二人交了朋友,後來竟成了兒女親家。老崔的女兒官名崔桂英。桂英這個名字段生祥喜歡,和《打漁殺家》裏殺死惡霸丁員外的肖恩之女同名。兩親家爹都是秦腔戲迷,到了一起難免說戲。
段生祥起身說:“我給你放vcd去,你想聽《周仁迴府》還是《火焰駒》?”
“放《火焰駒》吧,《周仁迴府》太悲了。”
不一陣兒,屋內傳出淒婉的唱腔:
“小鳥兒哀鳴聲聲歎/小鳥兒哀鳴聲不斷/它好像與人訴屈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