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目光滿是疼惜之意。見他白衣微皺,伸手替他輕輕理平,低聲喚道:“無瑕。”
衛昭轉過頭去,凝望著滿山蒼翠,一動不動。
淳於離有些不安,猶豫著道:“無瑕,若是―――,你早日迴來吧。”
衛昭麵上浮起淺淺的笑,平靜道:“蕭離。”
“屬下在。”淳於離麵容一肅,單膝跪下。
衛昭的聲音不起一絲波瀾:“你迴去後,將烏雅殺了。”
“―――是。”
“族長雖年幼,但人很聰慧。你讓蘇俊收他為徒,由你監政。我希望,十多年後,我月落,能出一個堪與裴琰和宇文景倫相抗衡的英才!”
“屬下謹遵教主吩咐,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衛昭低頭望著淳於離,一字一句道:“還有,隻要我一天不迴月落,蘇俊便一直是教主,你的任務,就是輔佐他和族長,你-可-明-白?!”
淳於離心中鈍痛,沉默著。
衛昭眯著眼睛盯住他,他雖未抬頭,也感受到這目光的巨大壓力,沉重得讓他喘不過氣來,終拜伏於地:“是,教主。”
衛昭俯身將他扶起,淳於離反握住他冰冷的雙手,心潮難平,強自抑製,從懷中取出一本小冊子,奉給衛昭:“教主,這是我多年來在隴北各地安插的人員名單,還有,薄賊這些年收買朝廷官員,向各人行賄的記錄,都在其中。”
二人轉身踏入山洞,齊齊一愣。
石凹前,江慈跪在地上,將阿柳的屍身抱在胸前,正用布條蘸了泉水,擦拭著阿柳身上的血跡與傷痕。
她的動作極輕柔,衛昭與淳於離默默地站著,看著江慈替阿柳拭淨上身,又替他將上衫穿好。
江慈欲替阿柳將散亂的頭發束好,可他身子已近僵硬,隻能平放於地,便有些不方便。衛昭大步過來,將阿柳抱於胸前,江慈撕下一截衣襟,以指為梳,將阿柳的烏發輕輕梳順束好。
她輕撫著阿柳冰冷的額頭,抬眼望向衛昭,眸中盡是懇求之意,衛昭微微搖頭,江慈卻仍懇求地望著他。
二人長久對望,衛昭眼神終有些微變化。他抱起阿柳,交給淳於離,猶豫頃刻,道:“你帶上阿遠,將阿柳的骨灰帶迴去,供奉在星月洞中,隻是別告訴他家人真相,就說教主派了任務給他,暫時不能迴去。”
此時已是夕陽西下,金色霞暉由洞外透進來
,映得衛昭立於洞口的身形,如同被抹上了一層瑰麗的色彩。
江慈慢慢走過來,與衛昭並肩而立,望著淳於離負著阿柳,消失在夕陽下,輕聲道:“他真傻。”
衛昭不語,江慈輕輕歎息:“親人們敬他、護他都來不及,又怎會―――”
風吹得二人前方的灌木搖晃了一下,透過來的霞光讓衛昭的麵容閃過一道金光。他猛然舉步,向山頂走去。
江慈急急跟上,荒山野嶺,荊刺叢生,衛昭的白袍在夕陽下閃著淡金的光芒,他修長的身影在灌木叢中越行越遠,江慈提起全部的力氣方能勉強跟上。
在最後一抹霞光的照映下,衛昭站上山頂的巨石。他負手而立,遙望西麵天際,靜靜地,望著夕陽慢慢落入遠處的山巒之後,望著夜色悄無聲息地籠罩四野。
江慈立於石旁,靜靜地,看著暮色將衛昭的身影包圍,看著最後一縷餘光將他俊美的側麵輕輕勾勒,又迅速隱去,任黑暗肆虐蒼茫大地。
山風勁吹,夜色漸深。
衛昭仍是一動不動,他的白袍在風中颯颯輕響。江慈已看不清他的麵容,卻能感覺到他身軀散發出的冰冷之意。
她默默地取出火摺子,尋來枯枝,在大石後點燃一堆小小篝火。
衛昭再看了一眼西邊的夜空,慢慢合上雙眸,轉身躍落,依住大石,在篝火邊坐落。
江慈從腰間解下水囊,遞給衛昭。衛昭抬眼看了看她,篝火的光芒在他眼中跳躍,他接過水囊,喝了一口,又閉上雙眼,斂去眸中的光芒。
江慈不斷拾來枯枝,衛昭隻是依石而憩,始終不曾開口。
夜風越來越盛,江慈挑了挑篝火,低頭間,見衛昭的白袍被荊棘勾裂了一道長長的口子,到腰間束帶的夾囊中找了找,尋出針線來。
她挪了挪,坐到衛昭身邊,將他白袍的下擺輕輕撩起,靜靜地縫補著。
衛昭紋絲不動,過得一陣,睜開眼,鳳目微眯,凝望著江慈低頭的側影,她圓潤秀麗的側麵,讓他神思恍惚,卻再也移不開視線。
江慈低頭,咬斷絲線,微笑道:“三爺的那件袍子我洗好了,下山後再換吧,今晚先將就著。”
她抬起頭來,與衛昭目光相觸,時間仿佛有些凝滯。山間的夜是這般寂靜,靜得能聽到劇烈的心跳與唿吸聲;篝火是這般朦朧,讓她一時看不清衛昭的麵容,隻看見他似是嘴唇微動了動,卻終沒有說
出一個字。
二人長久對望,篝火卻慢慢熄滅。
江慈醒覺,忙轉身將篝火重新挑燃。衛昭忽然出語:“不用了。”
江慈迴頭,衛昭卻不再說話,他從懷中取出竹簫,在手心頓了頓,閉上雙眸,簫聲漸起。
黑沉的夜色下,簫聲嗚咽,和著山風的唿嘯聲,在江慈的心間纏繞著,她愣愣看著眼前篝火完全熄滅,看著火堆的餘灰由金紅轉為灰暗。
不知過了多久,簫聲忽轉悲愴,熟悉的曲調讓江慈眼眶逐漸濕潤,和著這簫聲輕聲吟唱。
“日落西山兮月東升,長風浩蕩兮月如鉤;
梧桐引鳳兮月半明,烏雲遮天兮月半陰;
玉殿瓊樓兮天月圓,清波起蕩兮地月缺;
明月皎皎兮照我影,對孤影歎兮起清愁;
明月圓圓兮映我心,隨白雲飄兮去難歸;
明月彎彎兮照萬裏,千萬人泣兮思故鄉。”
她的歌聲逐漸哽咽,唱到“隨白雲飄兮去難歸”時,想起再也迴不去了的鄧家寨,想起眼前這人隻能佇立石上、遙望故鄉的身影,淚流滿麵,泣不成聲。簫聲也頓了片刻,待她重新起調,方幽幽接了下去。
簫聲斷斷續續,吹了一夜,直到弦月隱入西邊天際,晨星隱現,衛昭方放下竹簫,緩緩站起。
江慈抬頭看著他,他迴過頭,慢慢伸出右手。江慈望著他晶亮的眼神,見他眼神中充滿柔和之意,靜默片刻,終伸出左手,輕輕地,將手放入他的手心。
衛昭修長的手指輕柔地合攏,將她的手握住,帶著她向山下走去。晨曦漸濃,二人一路向南,誰都沒有開口說上一句話。
震天的馬蹄聲踏破黎明的靜謐,留守牛鼻山的長風騎被這蹄聲驚得紛紛鑽出營帳,不多時有人歡唿:“侯爺迴來了!”
軍營刹那間沸騰,將士們齊齊列隊,敬慕的眼光望著那紫袍銀甲的身影策著黑色駿馬,漸馳漸近。看著那白袍銀甲的身影並肩而來,馳於他身側,長風騎追隨於後,將士們轟然歡唿。
裴琰勒住駿馬,朗聲而笑:“弟兄們辛苦了!”
“侯爺辛苦了!”長風騎齊聲唿道,上萬人整齊的唿聲震得營地邊的青鬆都顫了一顫。
晨風拂麵,裴琰隻覺神清氣爽,他躍下馬,將馬鞭丟給長風衛,向中軍大帳走去,笑道:“薄雲山這塊難啃的骨頭總算被咱們拿下了,隴州
那邊有童敏,薄雲山的兒子是個草包,偽帝更不足為慮,薄雲山一人逃走,也成不了什麽氣候。咱們隻要一鼓作氣,再將宇文景倫趕迴桓國,天下指日可定。”
寧劍瑜也感染到了裴琰的誌得意滿,笑道:“可笑薄雲山籌謀多年,隻一戰便敗在侯爺手上,桓軍雖兇悍,也必不是咱們長風騎的對手。”
“嗯,桓軍雖強,但也隻強在騎兵,蠻夷之人又向來逞匹夫之勇,咱們有子明,到時巧施妙計,不怕他宇文景倫不上當。”裴琰轉向崔亮笑道。
崔亮微微笑了笑,並不接話。
“傳令下去,休整一個時辰,大軍便出發,馳援青茅穀!”裴琰想了想道。
陳安忙去傳軍令,長風衛周密過來,附耳說了幾句話,裴琰麵色微變,笑容漸斂。半晌方道:“衛大人也沒迴?”
“是。光明司宋大人被抬迴來後,隻說遭人暗算,未看清暗襲之人。”
裴琰攏了攏手,眉頭微蹙,再沉默片刻,道:“走,帶我去那裏看看。”又轉向寧劍瑜:“你準備拔營事宜,我去去便迴。”
周密領著裴琰向北而行,剛穿過一片樹林,便見北麵山巒上,兩個人影悠然而下,越行越近。
九十、傷心碧血
衛昭帶著江慈一路向南,遙見前方樹林邊的身影,轉身間鬆開右手,望著江慈,淡淡道:“你先迴去吧。”
江慈慢慢收迴左手,看了看他,也未說話,低著頭走向樹林,自裴琰身邊擦肩而過,周密忙即跟上。
裴琰冷著臉,看著衛昭悠然走到麵前,方露出微笑:“三郎好雅興,登山賞月。”
衛昭一笑:“少君迴得倒是及時。”
二人並肩往營地走去,衛昭道:“這邊大局已定,咱們得盡快迴援青茅穀才行。”
“那是自然,正等著三郎。”
江慈迴轉軍營,見將士們正忙著拔營,忙奔入自己的小帳。崔亮正在帳中,見她進來,喚道:“小慈。”
“嗯。”江慈知即刻要起營,手忙腳亂地收拾著必帶物品。
“小慈,你昨晚―――”
江慈心中一慌,知崔亮定已去軍醫處問過,笑道:“昨天在山裏迷了路,所以―――”
崔亮不再問,待她收拾好東西,二人出了營帳,見裴琰與衛昭並肩過來,崔亮忽道:“小慈,這一路,你跟著我。”
“好
。”江慈將行囊紮上腰間,抬頭間見裴琰和衛昭走近,垂目移步,隱於崔亮身後。
拔營事畢,三萬長風騎集結待命,人人鐵甲寒光,扶鞍執轡,士氣高昂,鬥誌鼎盛,望向帥旗下諸人。
長風衛牽過黑騮駿馬,裴琰翻身上馬,寧劍瑜等人相繼跟上。紫色帥旗在空中颯然劃過,號角齊吹,戰馬嘶鳴,劍戈生輝,將士們齊聲吆喝上馬,各營依列跟在帥旗後,向西疾馳。
收兵號角響起,桓軍井然有序,似流水般從壕溝前撤迴。
王旗下方,宇文景倫與滕瑞對望一眼,齊齊迴轉大帳。二人入帳後,俱陷入沉思之中,易寒及數名大將有些納悶,卻均端坐下方,並不多言。
一名騎帶入帳,下跪稟道:“稟王爺,已審過,共擒迴十二名俘虜,九人為河西本地人氏,兩人為雲騎營士兵,一人為長風騎。”
宇文景倫與滕瑞再互望一眼,宇文景倫嘴角隱露笑意,揮了揮手:“易先生留下。”其餘將領忙都行禮退了出去。
宇文景倫沉吟片刻,抬頭道:“易先生,我問句話,您莫見怪。”
易寒忙道:“王爺折煞易寒。”
“先生曾兩度與裴琰交手,我想聽聽先生對裴琰的評價。”
易寒眼波瞬間銳利,話語卻極平和:“長風山莊一戰,覺此人極善利用每一個機會,好攻心之術;使臣館一事,覺此人心機似海,步步為營,算無遺漏。”
“滕先生呢?您這些年負責收集裴琰情報,對他有何評價?”宇文景倫轉向滕瑞。
滕瑞飲了口茶,唇角微微向上一牽,悠然吐出三句話:“一代梟雄,亂世奸雄,戰場英雄。”
宇文景倫嗬嗬一笑:“先生這三雄,精辟得很。”
易寒頗感興趣:“先生詳細說說。”
“裴琰才武絕世,謀略過人,環顧宇內,唯王爺可與其並駕齊驅,是為一代梟雄;其野心勃勃,手腕高超,做大事不拘小節,甚至可稱得上卑鄙無恥,行事不乏陰狠毒辣之舉,若處亂世,定為奸雄;但其又有著大帥胸襟,英雄氣度,果斷堅毅,識人善用,麾下不乏能人悍將,在戰場稱得上是個英雄。”滕瑞侃侃而談。
“滕先生對裴琰評價倒是挺高。”宇文景倫笑道:“不過,我對先生的後話更感興趣。”
滕瑞笑容意味深長,緩緩道:“在我看來,不管他是梟雄、奸雄還是英雄,他終究是個玩弄權術之人。
”
宇文景倫點了點頭:“不錯,若說裴琰是為了什麽民族大義、百姓蒼生,來力挽狂瀾、征戰沙場,我倒有幾分不信。”
“所謂民族大義,隻是裴琰用來收買人心、鼓舞士氣的堂皇之言。若論其根本目的,之所以願意出山來打這一仗,為的,無非是權利二字。”滕瑞道:“若能拿下薄雲山,他便能占據隴北平原;若能取得對我軍的勝利,河西府以北,將都是他的勢力範圍。”
易寒也漸明白:“加上王朗已死,華帝又將北麵的軍權都交予裴琰一人,他實際上操控了華朝半壁江山。”
“是,但這半壁江山不是那麽好控製的,特別有一方勢力,裴琰不得不忌。”
易寒想了想,道:“河西高氏?”
“不錯,河西高氏乃華朝第一名門望族,勢力強大,連華帝都頗忌憚。高氏一族,在河西至東萊一帶盤根錯節,甚至還有了私下的武裝勢力,莊王在京城炙手可熱,壓過太子風頭,全賴有高氏撐腰。”
易寒想起先前騎帶所稟審訊俘虜的迴話,猛然醒悟:“先生是說,裴琰現在正借我軍之手,除去河西高氏?就連長風騎退至青茅穀,逼高氏出手,也是他之預謀?!”
滕瑞隻是微笑,並不迴答。
宇文景倫望向滕瑞,頷首道:“先生講的很有道理,與本王想的差不離,現在關鍵是,裴琰用了這招借刀殺人,是不是就證明,他並不在這青茅穀?”
易寒也道:“是啊,他可以不露麵,讓河西高氏的人上來送死,待差不多時再出來收拾戰局。”
“裴琰其人,沒有好處的事是絕不會做的,同理,他做任何事,都要獲取最大利益。他若到了青茅穀,這十多天來不露真容,隻是一味讓河西高氏的人馬送死,還不如趕去牛鼻山,一鼓作氣收拾了薄雲山,再趕來這處。”
“先生的意思,裴琰極有可能並不在這青茅穀,而是去了牛鼻山?”
滕瑞肅然起身:“請王爺決斷。”
宇文景倫緘默良久,道:“先生,那‘射日弓’,這些日子製出多少?”
滕瑞答道:“既有樣弓,明其製作訣竅,做起來便快,現在已有五千弓了。”
宇文景倫負手踱至帳門,遙望南方,暮色下,雲層漸厚,黑沉沉,似要向蒼茫大地壓過來。他眼神漸亮,似一把即將出鞘的利劍,又如擇狼而噬的猛虎。
他沉默良久,緩緩開口,
聲音沉
衛昭轉過頭去,凝望著滿山蒼翠,一動不動。
淳於離有些不安,猶豫著道:“無瑕,若是―――,你早日迴來吧。”
衛昭麵上浮起淺淺的笑,平靜道:“蕭離。”
“屬下在。”淳於離麵容一肅,單膝跪下。
衛昭的聲音不起一絲波瀾:“你迴去後,將烏雅殺了。”
“―――是。”
“族長雖年幼,但人很聰慧。你讓蘇俊收他為徒,由你監政。我希望,十多年後,我月落,能出一個堪與裴琰和宇文景倫相抗衡的英才!”
“屬下謹遵教主吩咐,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衛昭低頭望著淳於離,一字一句道:“還有,隻要我一天不迴月落,蘇俊便一直是教主,你的任務,就是輔佐他和族長,你-可-明-白?!”
淳於離心中鈍痛,沉默著。
衛昭眯著眼睛盯住他,他雖未抬頭,也感受到這目光的巨大壓力,沉重得讓他喘不過氣來,終拜伏於地:“是,教主。”
衛昭俯身將他扶起,淳於離反握住他冰冷的雙手,心潮難平,強自抑製,從懷中取出一本小冊子,奉給衛昭:“教主,這是我多年來在隴北各地安插的人員名單,還有,薄賊這些年收買朝廷官員,向各人行賄的記錄,都在其中。”
二人轉身踏入山洞,齊齊一愣。
石凹前,江慈跪在地上,將阿柳的屍身抱在胸前,正用布條蘸了泉水,擦拭著阿柳身上的血跡與傷痕。
她的動作極輕柔,衛昭與淳於離默默地站著,看著江慈替阿柳拭淨上身,又替他將上衫穿好。
江慈欲替阿柳將散亂的頭發束好,可他身子已近僵硬,隻能平放於地,便有些不方便。衛昭大步過來,將阿柳抱於胸前,江慈撕下一截衣襟,以指為梳,將阿柳的烏發輕輕梳順束好。
她輕撫著阿柳冰冷的額頭,抬眼望向衛昭,眸中盡是懇求之意,衛昭微微搖頭,江慈卻仍懇求地望著他。
二人長久對望,衛昭眼神終有些微變化。他抱起阿柳,交給淳於離,猶豫頃刻,道:“你帶上阿遠,將阿柳的骨灰帶迴去,供奉在星月洞中,隻是別告訴他家人真相,就說教主派了任務給他,暫時不能迴去。”
此時已是夕陽西下,金色霞暉由洞外透進來
,映得衛昭立於洞口的身形,如同被抹上了一層瑰麗的色彩。
江慈慢慢走過來,與衛昭並肩而立,望著淳於離負著阿柳,消失在夕陽下,輕聲道:“他真傻。”
衛昭不語,江慈輕輕歎息:“親人們敬他、護他都來不及,又怎會―――”
風吹得二人前方的灌木搖晃了一下,透過來的霞光讓衛昭的麵容閃過一道金光。他猛然舉步,向山頂走去。
江慈急急跟上,荒山野嶺,荊刺叢生,衛昭的白袍在夕陽下閃著淡金的光芒,他修長的身影在灌木叢中越行越遠,江慈提起全部的力氣方能勉強跟上。
在最後一抹霞光的照映下,衛昭站上山頂的巨石。他負手而立,遙望西麵天際,靜靜地,望著夕陽慢慢落入遠處的山巒之後,望著夜色悄無聲息地籠罩四野。
江慈立於石旁,靜靜地,看著暮色將衛昭的身影包圍,看著最後一縷餘光將他俊美的側麵輕輕勾勒,又迅速隱去,任黑暗肆虐蒼茫大地。
山風勁吹,夜色漸深。
衛昭仍是一動不動,他的白袍在風中颯颯輕響。江慈已看不清他的麵容,卻能感覺到他身軀散發出的冰冷之意。
她默默地取出火摺子,尋來枯枝,在大石後點燃一堆小小篝火。
衛昭再看了一眼西邊的夜空,慢慢合上雙眸,轉身躍落,依住大石,在篝火邊坐落。
江慈從腰間解下水囊,遞給衛昭。衛昭抬眼看了看她,篝火的光芒在他眼中跳躍,他接過水囊,喝了一口,又閉上雙眼,斂去眸中的光芒。
江慈不斷拾來枯枝,衛昭隻是依石而憩,始終不曾開口。
夜風越來越盛,江慈挑了挑篝火,低頭間,見衛昭的白袍被荊棘勾裂了一道長長的口子,到腰間束帶的夾囊中找了找,尋出針線來。
她挪了挪,坐到衛昭身邊,將他白袍的下擺輕輕撩起,靜靜地縫補著。
衛昭紋絲不動,過得一陣,睜開眼,鳳目微眯,凝望著江慈低頭的側影,她圓潤秀麗的側麵,讓他神思恍惚,卻再也移不開視線。
江慈低頭,咬斷絲線,微笑道:“三爺的那件袍子我洗好了,下山後再換吧,今晚先將就著。”
她抬起頭來,與衛昭目光相觸,時間仿佛有些凝滯。山間的夜是這般寂靜,靜得能聽到劇烈的心跳與唿吸聲;篝火是這般朦朧,讓她一時看不清衛昭的麵容,隻看見他似是嘴唇微動了動,卻終沒有說
出一個字。
二人長久對望,篝火卻慢慢熄滅。
江慈醒覺,忙轉身將篝火重新挑燃。衛昭忽然出語:“不用了。”
江慈迴頭,衛昭卻不再說話,他從懷中取出竹簫,在手心頓了頓,閉上雙眸,簫聲漸起。
黑沉的夜色下,簫聲嗚咽,和著山風的唿嘯聲,在江慈的心間纏繞著,她愣愣看著眼前篝火完全熄滅,看著火堆的餘灰由金紅轉為灰暗。
不知過了多久,簫聲忽轉悲愴,熟悉的曲調讓江慈眼眶逐漸濕潤,和著這簫聲輕聲吟唱。
“日落西山兮月東升,長風浩蕩兮月如鉤;
梧桐引鳳兮月半明,烏雲遮天兮月半陰;
玉殿瓊樓兮天月圓,清波起蕩兮地月缺;
明月皎皎兮照我影,對孤影歎兮起清愁;
明月圓圓兮映我心,隨白雲飄兮去難歸;
明月彎彎兮照萬裏,千萬人泣兮思故鄉。”
她的歌聲逐漸哽咽,唱到“隨白雲飄兮去難歸”時,想起再也迴不去了的鄧家寨,想起眼前這人隻能佇立石上、遙望故鄉的身影,淚流滿麵,泣不成聲。簫聲也頓了片刻,待她重新起調,方幽幽接了下去。
簫聲斷斷續續,吹了一夜,直到弦月隱入西邊天際,晨星隱現,衛昭方放下竹簫,緩緩站起。
江慈抬頭看著他,他迴過頭,慢慢伸出右手。江慈望著他晶亮的眼神,見他眼神中充滿柔和之意,靜默片刻,終伸出左手,輕輕地,將手放入他的手心。
衛昭修長的手指輕柔地合攏,將她的手握住,帶著她向山下走去。晨曦漸濃,二人一路向南,誰都沒有開口說上一句話。
震天的馬蹄聲踏破黎明的靜謐,留守牛鼻山的長風騎被這蹄聲驚得紛紛鑽出營帳,不多時有人歡唿:“侯爺迴來了!”
軍營刹那間沸騰,將士們齊齊列隊,敬慕的眼光望著那紫袍銀甲的身影策著黑色駿馬,漸馳漸近。看著那白袍銀甲的身影並肩而來,馳於他身側,長風騎追隨於後,將士們轟然歡唿。
裴琰勒住駿馬,朗聲而笑:“弟兄們辛苦了!”
“侯爺辛苦了!”長風騎齊聲唿道,上萬人整齊的唿聲震得營地邊的青鬆都顫了一顫。
晨風拂麵,裴琰隻覺神清氣爽,他躍下馬,將馬鞭丟給長風衛,向中軍大帳走去,笑道:“薄雲山這塊難啃的骨頭總算被咱們拿下了,隴州
那邊有童敏,薄雲山的兒子是個草包,偽帝更不足為慮,薄雲山一人逃走,也成不了什麽氣候。咱們隻要一鼓作氣,再將宇文景倫趕迴桓國,天下指日可定。”
寧劍瑜也感染到了裴琰的誌得意滿,笑道:“可笑薄雲山籌謀多年,隻一戰便敗在侯爺手上,桓軍雖兇悍,也必不是咱們長風騎的對手。”
“嗯,桓軍雖強,但也隻強在騎兵,蠻夷之人又向來逞匹夫之勇,咱們有子明,到時巧施妙計,不怕他宇文景倫不上當。”裴琰轉向崔亮笑道。
崔亮微微笑了笑,並不接話。
“傳令下去,休整一個時辰,大軍便出發,馳援青茅穀!”裴琰想了想道。
陳安忙去傳軍令,長風衛周密過來,附耳說了幾句話,裴琰麵色微變,笑容漸斂。半晌方道:“衛大人也沒迴?”
“是。光明司宋大人被抬迴來後,隻說遭人暗算,未看清暗襲之人。”
裴琰攏了攏手,眉頭微蹙,再沉默片刻,道:“走,帶我去那裏看看。”又轉向寧劍瑜:“你準備拔營事宜,我去去便迴。”
周密領著裴琰向北而行,剛穿過一片樹林,便見北麵山巒上,兩個人影悠然而下,越行越近。
九十、傷心碧血
衛昭帶著江慈一路向南,遙見前方樹林邊的身影,轉身間鬆開右手,望著江慈,淡淡道:“你先迴去吧。”
江慈慢慢收迴左手,看了看他,也未說話,低著頭走向樹林,自裴琰身邊擦肩而過,周密忙即跟上。
裴琰冷著臉,看著衛昭悠然走到麵前,方露出微笑:“三郎好雅興,登山賞月。”
衛昭一笑:“少君迴得倒是及時。”
二人並肩往營地走去,衛昭道:“這邊大局已定,咱們得盡快迴援青茅穀才行。”
“那是自然,正等著三郎。”
江慈迴轉軍營,見將士們正忙著拔營,忙奔入自己的小帳。崔亮正在帳中,見她進來,喚道:“小慈。”
“嗯。”江慈知即刻要起營,手忙腳亂地收拾著必帶物品。
“小慈,你昨晚―――”
江慈心中一慌,知崔亮定已去軍醫處問過,笑道:“昨天在山裏迷了路,所以―――”
崔亮不再問,待她收拾好東西,二人出了營帳,見裴琰與衛昭並肩過來,崔亮忽道:“小慈,這一路,你跟著我。”
“好
。”江慈將行囊紮上腰間,抬頭間見裴琰和衛昭走近,垂目移步,隱於崔亮身後。
拔營事畢,三萬長風騎集結待命,人人鐵甲寒光,扶鞍執轡,士氣高昂,鬥誌鼎盛,望向帥旗下諸人。
長風衛牽過黑騮駿馬,裴琰翻身上馬,寧劍瑜等人相繼跟上。紫色帥旗在空中颯然劃過,號角齊吹,戰馬嘶鳴,劍戈生輝,將士們齊聲吆喝上馬,各營依列跟在帥旗後,向西疾馳。
收兵號角響起,桓軍井然有序,似流水般從壕溝前撤迴。
王旗下方,宇文景倫與滕瑞對望一眼,齊齊迴轉大帳。二人入帳後,俱陷入沉思之中,易寒及數名大將有些納悶,卻均端坐下方,並不多言。
一名騎帶入帳,下跪稟道:“稟王爺,已審過,共擒迴十二名俘虜,九人為河西本地人氏,兩人為雲騎營士兵,一人為長風騎。”
宇文景倫與滕瑞再互望一眼,宇文景倫嘴角隱露笑意,揮了揮手:“易先生留下。”其餘將領忙都行禮退了出去。
宇文景倫沉吟片刻,抬頭道:“易先生,我問句話,您莫見怪。”
易寒忙道:“王爺折煞易寒。”
“先生曾兩度與裴琰交手,我想聽聽先生對裴琰的評價。”
易寒眼波瞬間銳利,話語卻極平和:“長風山莊一戰,覺此人極善利用每一個機會,好攻心之術;使臣館一事,覺此人心機似海,步步為營,算無遺漏。”
“滕先生呢?您這些年負責收集裴琰情報,對他有何評價?”宇文景倫轉向滕瑞。
滕瑞飲了口茶,唇角微微向上一牽,悠然吐出三句話:“一代梟雄,亂世奸雄,戰場英雄。”
宇文景倫嗬嗬一笑:“先生這三雄,精辟得很。”
易寒頗感興趣:“先生詳細說說。”
“裴琰才武絕世,謀略過人,環顧宇內,唯王爺可與其並駕齊驅,是為一代梟雄;其野心勃勃,手腕高超,做大事不拘小節,甚至可稱得上卑鄙無恥,行事不乏陰狠毒辣之舉,若處亂世,定為奸雄;但其又有著大帥胸襟,英雄氣度,果斷堅毅,識人善用,麾下不乏能人悍將,在戰場稱得上是個英雄。”滕瑞侃侃而談。
“滕先生對裴琰評價倒是挺高。”宇文景倫笑道:“不過,我對先生的後話更感興趣。”
滕瑞笑容意味深長,緩緩道:“在我看來,不管他是梟雄、奸雄還是英雄,他終究是個玩弄權術之人。
”
宇文景倫點了點頭:“不錯,若說裴琰是為了什麽民族大義、百姓蒼生,來力挽狂瀾、征戰沙場,我倒有幾分不信。”
“所謂民族大義,隻是裴琰用來收買人心、鼓舞士氣的堂皇之言。若論其根本目的,之所以願意出山來打這一仗,為的,無非是權利二字。”滕瑞道:“若能拿下薄雲山,他便能占據隴北平原;若能取得對我軍的勝利,河西府以北,將都是他的勢力範圍。”
易寒也漸明白:“加上王朗已死,華帝又將北麵的軍權都交予裴琰一人,他實際上操控了華朝半壁江山。”
“是,但這半壁江山不是那麽好控製的,特別有一方勢力,裴琰不得不忌。”
易寒想了想,道:“河西高氏?”
“不錯,河西高氏乃華朝第一名門望族,勢力強大,連華帝都頗忌憚。高氏一族,在河西至東萊一帶盤根錯節,甚至還有了私下的武裝勢力,莊王在京城炙手可熱,壓過太子風頭,全賴有高氏撐腰。”
易寒想起先前騎帶所稟審訊俘虜的迴話,猛然醒悟:“先生是說,裴琰現在正借我軍之手,除去河西高氏?就連長風騎退至青茅穀,逼高氏出手,也是他之預謀?!”
滕瑞隻是微笑,並不迴答。
宇文景倫望向滕瑞,頷首道:“先生講的很有道理,與本王想的差不離,現在關鍵是,裴琰用了這招借刀殺人,是不是就證明,他並不在這青茅穀?”
易寒也道:“是啊,他可以不露麵,讓河西高氏的人上來送死,待差不多時再出來收拾戰局。”
“裴琰其人,沒有好處的事是絕不會做的,同理,他做任何事,都要獲取最大利益。他若到了青茅穀,這十多天來不露真容,隻是一味讓河西高氏的人馬送死,還不如趕去牛鼻山,一鼓作氣收拾了薄雲山,再趕來這處。”
“先生的意思,裴琰極有可能並不在這青茅穀,而是去了牛鼻山?”
滕瑞肅然起身:“請王爺決斷。”
宇文景倫緘默良久,道:“先生,那‘射日弓’,這些日子製出多少?”
滕瑞答道:“既有樣弓,明其製作訣竅,做起來便快,現在已有五千弓了。”
宇文景倫負手踱至帳門,遙望南方,暮色下,雲層漸厚,黑沉沉,似要向蒼茫大地壓過來。他眼神漸亮,似一把即將出鞘的利劍,又如擇狼而噬的猛虎。
他沉默良久,緩緩開口,
聲音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