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眼中看到欣慰之意,眼前的年輕男子充滿自信,豪俊不凡,有著一種君臨天下的氣概,令人心折。
滕瑞走向前方河邊的一處密林,用腳踩了踩地麵,迴頭笑道:“天助我軍。”
宇文景倫步上前去,蹲下細看,又用手按了按,望向涓水河麵:“難道,這河床―――”
“不錯,涓水河沿這鄆州全線,俱是極深的爛泥,無法下樁。唯獨這處,河床是較硬的土質,而且河床較高,隻要打下木樁,架起浮橋,騎兵便可過河。”
宇文景倫道:“為什麽會這樣?華朝無人知道嗎?”
滕瑞知他心思向來慎密,必要弄清楚成因,才會決定下步計策,微笑道:“約六十年前,鄆州與東萊兩地的百姓,決定在這處建一堤壩,以便旱蓄澇排。趁著某年冬旱,水位較低,兩地派出水工選址,建了最初步的土基,但又因為工銀的問題擱置了下來。第二年鄆州東萊春澇,遇上大洪災,百姓流離失所,存活下來的當地百姓少之又少,再也無人提起。又過去了這麽多年,土基埋在河底,當是無人再知此事。”
他又道:“從華朝軍隊隻駐防在赤石渡,而這處少人巡防便知,他們尚以為我們隻能以戰船過河,其餘河段沒辦法於短時間內搭橋鋪路。”
宇文景倫卻還有疑問:“這處河床較硬,能不能打入木樁?還有,能不能搶在一夜之內搭好浮橋?”
滕瑞道:“當年隻是用稍硬一些的泥土和著小碎石加固墊高了一下河床,我們在木樁的外麵套上一層鐵鍥,便可釘入河床。這處河麵狹窄,也是當年選址建壩的主要原因,所以抓緊一些,多派些士兵前來打樁,再架浮橋,估計大半夜功夫,能成。”
易寒點頭道:“我們虛張聲勢,裝作要從赤石渡進攻,吸引華軍全部主力,再派一些水性好、武功高強的飛狼營士兵潛到對岸,幹掉可能前來巡防的華軍,估計能成。”
宇文景倫將手一合:“好!華軍以為我們要從赤石渡以水軍發動進攻,我們就偏從這處過騎兵,然後火燒連營,讓他們腹背受敵!”
駐守涓水河以南的華朝軍隊,由成郡退下來的三萬長風騎,和原鄆州、鬱州、鞏安一帶的殘兵,及臨時從東萊、河西趕來的援兵組成,共計八萬人馬。
桓國鐵騎攻破成郡,一路南下,鄆州等地也相繼被攻下,華軍們節節敗退,直至退至涓水河以南,方得暫時的喘息。
夕陽西下,長風騎副將田策體
格粗壯,身形魁梧,眼神利如鷹隼,站於哨台上。看到對岸戰船旌旗飄揚,桓軍相繼登船,船頭盔甲明晃晃一片,心中暗自思忖。
他下得哨台,東萊駐軍統領邢公卿大步走了過來:“田將軍,他們又打起來了,咱們得去勸勸。”
田策心中惦記著寧劍瑜的囑咐,微笑道:“邢將軍,這架是不好勸的,搞不好還惹火燒身。我看桓國人似是有異動,隻怕今晚會發動進攻。”
邢公卿語帶不屑:“桓國人要和我們打水仗,那是棄長取短。咱們東萊的水師可不是吃素的。”
他將田策一拉:“鄆州和鞏安的互相指責,現在動了刀子,你是這裏軍職最高的,可不能不管。”
田策心中暗罵:你個邢包子,叫我接這個燙手山芋,好向你家主子邀功,當我不知?!
他苦笑道:“怎麽管?劉副將的師兄死在謝副將師叔刀下,這仇恨,怕不是我們能夠化解的。”又道:“連議事堂出麵,都沒能調停好,我們就一邊看著吧。”
邢公卿歎道:“可這樣下去,隻怕桓國人沒打過來,自家倒先鬥得血流成河了。”
田策眼光掃過對岸,靈機一動,沉吟道:“既是如此,我就去調停調停,但這二位手下眾多,我得多帶些人馬過去。這裏就交給邢統領,桓國人若是攻過來了,邢統領就響號通知,我再趕過來。”
邢公卿心中暗樂,忙道:“田將軍快去快迴。”
邢公卿見田策帶著人馬離去,也有些怕桓國戰船攻過來,命手下將強弓架起,火箭備下,又檢查了一下船頭的投石機,方稍稍安心。
聽得身後半裏處傳來震天的吵鬧和兵刃聲,邢公卿暗自得意。鄆州鬱州等地駐兵早就不和,前段時間各門派互相尋仇,更是激化了矛盾。自家主子莊王早就下令,讓自己不要摻和進去,但要想辦法讓長風騎吃點虧。田策此番前去調停,定會火上澆油,若是出了啥事,說不定這八萬人馬,便由自己統轄了。
他正胡思亂想,卻聽得對岸炮聲齊鳴,號角高揚,十餘般戰船趁著蒙蒙夜色,駛了過來。邢公卿水軍出身,並不驚慌,隻是傳令,嚴陣以待。
東萊水師所配硬弓皆在八十石以上,士兵們將箭尖塗上火油,架上強弓,執火在側,隻待桓國船隻再近些許,便行開弓。
悠長的號角響於涓水河上空,隨著號角之聲,火箭四起,一輪箭雨過後,便是投石機投出的滿天石子,濺起高高的水花,方擋
住桓國的第一波進攻。
桓國戰船退後些許,不多時又再度攻來。邢公卿眼見敵軍這次是勢在必得,忙命人上高台吹響緊急號角,擂響戰鼓,希望田策能及時趕迴支援。
田策立於小山丘上,看著坡下的一片混戰,又望向河岸方向,微笑轉頭道:“傳令,讓弟兄們在林中好好休息,聽好咱們自己的號角聲,隨時準備撤往河西。”
邢公卿見田策遲遲未帶兵迴援,桓軍又攻得甚緊,正有些慌神,部屬匆匆奔來:“統領,那邊還在打,死了不少人,一片混戰,找不到田將軍。”
邢公卿無奈,隻得繼續指揮防禦,隻盼能熬到援軍趕來。
這一戰,直進行了大半夜,桓國船隻輪流進攻,卻不冒進,雙方箭來矢去,火光滿天,始終在膠著狀態。
滕瑞早看好了星象,自是選了雲層厚重,星月皆隱的今夜發動進攻。
眼見戰船駛向對岸,易寒麵有疑慮之色,宇文景倫笑道:“易先生有話請說。”
“王爺,恕易寒多嘴,滕瑞終非我―――”
宇文景倫右手輕舉,止住易寒的話語:“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負手前行,易寒跟上,聽著號角齊鳴,宇文景倫歎道:“五年前,我在上京偶遇滕瑞,便將他引入王府,視為左膀右臂,不計較他是華朝出身,先生可知是何緣故?”
“願聞其詳。”
“因為,他有他的抱負。”宇文景倫悠悠道:“他雖是華朝人,卻希望南北統一、民族融合,更希望他的滿身藝業能得施展。這樣一個治世之才,隻要能讓他得展所長,必不會讓我失望。”
他迴頭望了望戰船上卓然而立的滕瑞:“我和先生,終還是站在咱們桓國人的立場上去看待南北對峙、統一天下的問題。但滕先生,卻已經是站在了整個天下的高度,選擇了輔佐我,來實現他的這個抱負。對他而言,心中已沒有了桓國與華國之人的區別。”
易寒歎道:“滕先生誌向高遠,令人佩服。可是,隻怕他想得太過理想。”
“是啊。”宇文景倫也歎道:“先不說能不能拿下華朝,就是我們國內,要不要與華朝進行這一戰;是偏安於北域,還是以北統南;或是南下之後,以儒學治國還是沿我族世統,都是難以調和的矛盾,前路艱難啊!”
易寒點頭道:“不說太子權貴們,就是王爺手下這些個將領,多半想的是攻城掠地,搶過就算。打下城池之後,如何治理,
如何安民,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宇文景倫正為此事煩心,眉頭輕蹙:“先生說得是,成郡那邊剛有軍報過來,咱們留的一萬駐軍頗有些不守軍令,燒了一個村莊,激起了民憤,雖鎮壓下去了,可死的人太多,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易寒道:“王爺得想想辦法,約束一下才行。咱們若是攻下東萊、河西,戰線拉得就有些長,糧草有一部分得就地補給,萬一民憤太大,可就有些麻煩。”
“嗯。”宇文景倫轉身,向身後一大將道:“傳我軍令,攻下東萊之後,不得擾民,不得搶掠,不得□燒殺,違令者,殺無赦!”
夜半時分,遠處仍隱隱傳來戰船的號角之聲。
宇文景倫銀色盔甲外披風氅,足踏牛皮靴,扶住腰間寶刀,身形挺直,淵停嶽峙。他看著浮橋搭上最後一塊木板,飛狼營的高手們也執刃在對岸守防,便將手一揮。
數千騎高頭駿馬,馬上將士皆腰環甲帶,佩帶刀劍,稍稍拉開距離,策騎迅速踏過浮橋。
桓國鐵騎威名赫赫,夜行軍更是極富經驗。赤石渡的華軍們正全力抵抗正麵戰船的進攻,震天的戰鼓聲淹沒了鐵蹄掩近之聲,待那如雪利刃、如星火光突現於麵前,已是血流滿地、死亡枕藉。
宇文景倫右手反握刀柄,策騎在華營中劈殺橫砍,鮮血濺上他的紫色風氅。他聞著空氣中這股血腥之氣,更感興奮,寶刀上下翻飛,所過之處,華軍莫不噴血倒飛。
易寒早帶了上千人馬,直衝河灘,一部分人掩護,另一部分人將早已備好的火油潑向華朝的船隻,再迅速射出火箭。
邢公卿正在主船頭指揮與桓軍水船作戰,聽得身後殺聲大盛,起初尚以為仍是鄆州與鞏安的官兵在內訌,待火光四起,船隻被大火吞圍,方知形勢不妙,這夜刮的恰是南風,火借風勢,待他倉惶下令,火勢已不可控製。
小丘高處,長風騎副將田策身定如鬆,冷眼看著河岸的火光直衝霄漢,平靜道:“吹號,撤往河西!”
宇文景倫拉住座騎,看著易寒率騎軍將華朝軍營踏得人仰馬翻,看著滕瑞的戰船駛近河岸,隻覺意氣風發。他橫刀向天,宏亮的聲音在戰場上遠遠傳開:“桓國的兒郎們,拿下東萊,直攻河西!”
“拿下東萊,直攻河西!”飛狼營的精兵們簇擁在他身邊,齊齊舉刀高唿。
華朝承熹五年三月十日夜,桓國以水師騎兵並用,攻過涓水河,敗東萊水師於赤
石渡,同夜攻破東萊城。
東萊統領邢公卿陣亡,東萊、鄆州、鬱州等地駐軍死傷殆盡,長風騎副將田策率殘部約三萬餘人退至河西城以北,拚死力守“迴雁關”。
三月十二日,大將王朗率四萬精兵趕到“迴雁關”,和田策殘部會合,高築工事,挖壕築溝,與桓國宣王宇文景倫所率之十二萬大軍對峙於“迴雁關”。
春雨綿綿。
京城西郊,魏家莊。
夜深人靜,僅餘一兩戶人家屋中透著微弱的燭光,在雨絲中凝起一團光影。
村東魏五家的媳婦將門掩上,上好閂,迴頭道:“婆婆,您早些歇著吧,明日再做便是。”
魏五嬸納著布鞋,並不抬頭:“我再做一陣,你先睡吧,小子們還得你哄著才能睡著。”
媳婦輕應一聲,正待轉身走向西屋,忽然眼前一花,一個黑影一手拎著一個小男孩從西屋中走了出來。她驚叫聲隻唿出一半,那黑影已點上她的穴道。
聽得媳婦的驚唿聲,魏五嬸猛然抬頭,嚇得全身哆嗦,半晌方想起來要唿人,卻喉間一麻,被那人點住啞穴,發不出聲。
黑影冷冷地盯著她,聲音寒得讓人發抖:“想不想你媳婦和孫子活命?”
魏五嬸嚇得雙目圓睜,本能下將頭點得雞啄米一般。
黑衣蒙麵人冷聲道:“你隨我去一個地方,照顧一個病人,不得離那園子半步,不得多問半句,伺候好了,我自會饒你家人性命,放你一家團聚。”
七二、中宵獨立
迴雁關,位於河西府以北二百餘裏處。一直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王朗與田策立於迴雁關的高堡之上,看著關下的桓軍軍容齊整,漸對迴雁關完成合圍之勢,俱是心情沉重。
王朗眉頭微鎖:“桓國的步兵和水師精進之快讓人吃驚,這個宇文景倫,倒真是不可小看。”
田策點點頭:“看來他軍中必有高人相助,這攻城戰,還用上了咱們華朝的投石與噴火機,他這次南侵,是勢在必得啊。”
王朗輕歎一聲,思忖良久,道:“他必定要用車輪戰,北、東兩麵尚無可懼,但我總擔心西北角出問題。”
“那裏靠著仙鶴嶺,一線天過去是懸崖峭壁,應該不可能從那邊突破吧?”
王朗搖了搖頭:“桓國騎兵架浮橋過涓水河,證明他軍內有熟知我華朝地形之人。”他
轉身下了高台,邊行邊道:“迅速召開將領會議,同時下令,在軍中召集熟知‘迴雁關’地形的士兵,如無,馬上到附近村莊去找。”
春月泄影,夜風生涼。
宇文景倫與滕瑞用過晚飯,正說話間,易寒掀簾進來。
見他麵帶微笑,宇文景倫和滕瑞互望一眼,滕瑞將地形圖攤開,易寒指著圖上的仙鶴嶺:“滕先生所言不差,確有一條隱蔽的石道,可以下到一線天,一線天過去就是仙鶴嶺,正靠著迴雁關。”
宇文景倫道:“石道有沒有人走過的痕跡?”
“看上去沒有,雜草灌木叢生,應是荒廢了多年的石道。”
“那條石道,是當年砌迴雁關高堡時,從山上采石料留下來的。”滕瑞道:“不過這可不比涓水河,知道那條石道的人多,應該還有存活於世的,難保附近莊子的石匠們有知道的。”
宇文景倫思忖道:“石道狹窄,馬匹不能過,即使派飛狼營的突到迴雁關內,估計也難打開關門。”
易寒點頭:“這迴騎兵不能過,王朗手下高手如雲,不可莽撞。”
宇文景倫與易寒同時陷入沉思之中,滕瑞卻隻是微笑。
一陣風將帳簾吹開,撲入帳內,燭火搖晃。宇文景倫猛然抬頭,看到滕瑞的神情,瞬間與他心意相通,相視而笑。
守關戰進行了數日,桓軍分成數十個攻城隊,晝夜不停,向“迴雁關”發動如潮水般的進攻。火箭、強弩、雲梯、樓車齊齊上陣,戰鼓號角時刻迴響,迴雁關內外死傷遍地。
王朗素以儒將著稱,行事穩重,又多年堅守長樂城,於守城一道極富經驗,麵對桓軍的進攻,倒不慌亂。他知己方雖人數上處於劣勢,但有險關為憑,隻要能拖上一段時日,桓軍疲乏,說不定還有反攻之機。
聽著傳來的震天號鼓聲,他心中思忖著數件大事,見田策進來,觸動心事,緩緩道:“田副將。”
“末將在。”
王朗道:“還
滕瑞走向前方河邊的一處密林,用腳踩了踩地麵,迴頭笑道:“天助我軍。”
宇文景倫步上前去,蹲下細看,又用手按了按,望向涓水河麵:“難道,這河床―――”
“不錯,涓水河沿這鄆州全線,俱是極深的爛泥,無法下樁。唯獨這處,河床是較硬的土質,而且河床較高,隻要打下木樁,架起浮橋,騎兵便可過河。”
宇文景倫道:“為什麽會這樣?華朝無人知道嗎?”
滕瑞知他心思向來慎密,必要弄清楚成因,才會決定下步計策,微笑道:“約六十年前,鄆州與東萊兩地的百姓,決定在這處建一堤壩,以便旱蓄澇排。趁著某年冬旱,水位較低,兩地派出水工選址,建了最初步的土基,但又因為工銀的問題擱置了下來。第二年鄆州東萊春澇,遇上大洪災,百姓流離失所,存活下來的當地百姓少之又少,再也無人提起。又過去了這麽多年,土基埋在河底,當是無人再知此事。”
他又道:“從華朝軍隊隻駐防在赤石渡,而這處少人巡防便知,他們尚以為我們隻能以戰船過河,其餘河段沒辦法於短時間內搭橋鋪路。”
宇文景倫卻還有疑問:“這處河床較硬,能不能打入木樁?還有,能不能搶在一夜之內搭好浮橋?”
滕瑞道:“當年隻是用稍硬一些的泥土和著小碎石加固墊高了一下河床,我們在木樁的外麵套上一層鐵鍥,便可釘入河床。這處河麵狹窄,也是當年選址建壩的主要原因,所以抓緊一些,多派些士兵前來打樁,再架浮橋,估計大半夜功夫,能成。”
易寒點頭道:“我們虛張聲勢,裝作要從赤石渡進攻,吸引華軍全部主力,再派一些水性好、武功高強的飛狼營士兵潛到對岸,幹掉可能前來巡防的華軍,估計能成。”
宇文景倫將手一合:“好!華軍以為我們要從赤石渡以水軍發動進攻,我們就偏從這處過騎兵,然後火燒連營,讓他們腹背受敵!”
駐守涓水河以南的華朝軍隊,由成郡退下來的三萬長風騎,和原鄆州、鬱州、鞏安一帶的殘兵,及臨時從東萊、河西趕來的援兵組成,共計八萬人馬。
桓國鐵騎攻破成郡,一路南下,鄆州等地也相繼被攻下,華軍們節節敗退,直至退至涓水河以南,方得暫時的喘息。
夕陽西下,長風騎副將田策體
格粗壯,身形魁梧,眼神利如鷹隼,站於哨台上。看到對岸戰船旌旗飄揚,桓軍相繼登船,船頭盔甲明晃晃一片,心中暗自思忖。
他下得哨台,東萊駐軍統領邢公卿大步走了過來:“田將軍,他們又打起來了,咱們得去勸勸。”
田策心中惦記著寧劍瑜的囑咐,微笑道:“邢將軍,這架是不好勸的,搞不好還惹火燒身。我看桓國人似是有異動,隻怕今晚會發動進攻。”
邢公卿語帶不屑:“桓國人要和我們打水仗,那是棄長取短。咱們東萊的水師可不是吃素的。”
他將田策一拉:“鄆州和鞏安的互相指責,現在動了刀子,你是這裏軍職最高的,可不能不管。”
田策心中暗罵:你個邢包子,叫我接這個燙手山芋,好向你家主子邀功,當我不知?!
他苦笑道:“怎麽管?劉副將的師兄死在謝副將師叔刀下,這仇恨,怕不是我們能夠化解的。”又道:“連議事堂出麵,都沒能調停好,我們就一邊看著吧。”
邢公卿歎道:“可這樣下去,隻怕桓國人沒打過來,自家倒先鬥得血流成河了。”
田策眼光掃過對岸,靈機一動,沉吟道:“既是如此,我就去調停調停,但這二位手下眾多,我得多帶些人馬過去。這裏就交給邢統領,桓國人若是攻過來了,邢統領就響號通知,我再趕過來。”
邢公卿心中暗樂,忙道:“田將軍快去快迴。”
邢公卿見田策帶著人馬離去,也有些怕桓國戰船攻過來,命手下將強弓架起,火箭備下,又檢查了一下船頭的投石機,方稍稍安心。
聽得身後半裏處傳來震天的吵鬧和兵刃聲,邢公卿暗自得意。鄆州鬱州等地駐兵早就不和,前段時間各門派互相尋仇,更是激化了矛盾。自家主子莊王早就下令,讓自己不要摻和進去,但要想辦法讓長風騎吃點虧。田策此番前去調停,定會火上澆油,若是出了啥事,說不定這八萬人馬,便由自己統轄了。
他正胡思亂想,卻聽得對岸炮聲齊鳴,號角高揚,十餘般戰船趁著蒙蒙夜色,駛了過來。邢公卿水軍出身,並不驚慌,隻是傳令,嚴陣以待。
東萊水師所配硬弓皆在八十石以上,士兵們將箭尖塗上火油,架上強弓,執火在側,隻待桓國船隻再近些許,便行開弓。
悠長的號角響於涓水河上空,隨著號角之聲,火箭四起,一輪箭雨過後,便是投石機投出的滿天石子,濺起高高的水花,方擋
住桓國的第一波進攻。
桓國戰船退後些許,不多時又再度攻來。邢公卿眼見敵軍這次是勢在必得,忙命人上高台吹響緊急號角,擂響戰鼓,希望田策能及時趕迴支援。
田策立於小山丘上,看著坡下的一片混戰,又望向河岸方向,微笑轉頭道:“傳令,讓弟兄們在林中好好休息,聽好咱們自己的號角聲,隨時準備撤往河西。”
邢公卿見田策遲遲未帶兵迴援,桓軍又攻得甚緊,正有些慌神,部屬匆匆奔來:“統領,那邊還在打,死了不少人,一片混戰,找不到田將軍。”
邢公卿無奈,隻得繼續指揮防禦,隻盼能熬到援軍趕來。
這一戰,直進行了大半夜,桓國船隻輪流進攻,卻不冒進,雙方箭來矢去,火光滿天,始終在膠著狀態。
滕瑞早看好了星象,自是選了雲層厚重,星月皆隱的今夜發動進攻。
眼見戰船駛向對岸,易寒麵有疑慮之色,宇文景倫笑道:“易先生有話請說。”
“王爺,恕易寒多嘴,滕瑞終非我―――”
宇文景倫右手輕舉,止住易寒的話語:“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負手前行,易寒跟上,聽著號角齊鳴,宇文景倫歎道:“五年前,我在上京偶遇滕瑞,便將他引入王府,視為左膀右臂,不計較他是華朝出身,先生可知是何緣故?”
“願聞其詳。”
“因為,他有他的抱負。”宇文景倫悠悠道:“他雖是華朝人,卻希望南北統一、民族融合,更希望他的滿身藝業能得施展。這樣一個治世之才,隻要能讓他得展所長,必不會讓我失望。”
他迴頭望了望戰船上卓然而立的滕瑞:“我和先生,終還是站在咱們桓國人的立場上去看待南北對峙、統一天下的問題。但滕先生,卻已經是站在了整個天下的高度,選擇了輔佐我,來實現他的這個抱負。對他而言,心中已沒有了桓國與華國之人的區別。”
易寒歎道:“滕先生誌向高遠,令人佩服。可是,隻怕他想得太過理想。”
“是啊。”宇文景倫也歎道:“先不說能不能拿下華朝,就是我們國內,要不要與華朝進行這一戰;是偏安於北域,還是以北統南;或是南下之後,以儒學治國還是沿我族世統,都是難以調和的矛盾,前路艱難啊!”
易寒點頭道:“不說太子權貴們,就是王爺手下這些個將領,多半想的是攻城掠地,搶過就算。打下城池之後,如何治理,
如何安民,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宇文景倫正為此事煩心,眉頭輕蹙:“先生說得是,成郡那邊剛有軍報過來,咱們留的一萬駐軍頗有些不守軍令,燒了一個村莊,激起了民憤,雖鎮壓下去了,可死的人太多,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易寒道:“王爺得想想辦法,約束一下才行。咱們若是攻下東萊、河西,戰線拉得就有些長,糧草有一部分得就地補給,萬一民憤太大,可就有些麻煩。”
“嗯。”宇文景倫轉身,向身後一大將道:“傳我軍令,攻下東萊之後,不得擾民,不得搶掠,不得□燒殺,違令者,殺無赦!”
夜半時分,遠處仍隱隱傳來戰船的號角之聲。
宇文景倫銀色盔甲外披風氅,足踏牛皮靴,扶住腰間寶刀,身形挺直,淵停嶽峙。他看著浮橋搭上最後一塊木板,飛狼營的高手們也執刃在對岸守防,便將手一揮。
數千騎高頭駿馬,馬上將士皆腰環甲帶,佩帶刀劍,稍稍拉開距離,策騎迅速踏過浮橋。
桓國鐵騎威名赫赫,夜行軍更是極富經驗。赤石渡的華軍們正全力抵抗正麵戰船的進攻,震天的戰鼓聲淹沒了鐵蹄掩近之聲,待那如雪利刃、如星火光突現於麵前,已是血流滿地、死亡枕藉。
宇文景倫右手反握刀柄,策騎在華營中劈殺橫砍,鮮血濺上他的紫色風氅。他聞著空氣中這股血腥之氣,更感興奮,寶刀上下翻飛,所過之處,華軍莫不噴血倒飛。
易寒早帶了上千人馬,直衝河灘,一部分人掩護,另一部分人將早已備好的火油潑向華朝的船隻,再迅速射出火箭。
邢公卿正在主船頭指揮與桓軍水船作戰,聽得身後殺聲大盛,起初尚以為仍是鄆州與鞏安的官兵在內訌,待火光四起,船隻被大火吞圍,方知形勢不妙,這夜刮的恰是南風,火借風勢,待他倉惶下令,火勢已不可控製。
小丘高處,長風騎副將田策身定如鬆,冷眼看著河岸的火光直衝霄漢,平靜道:“吹號,撤往河西!”
宇文景倫拉住座騎,看著易寒率騎軍將華朝軍營踏得人仰馬翻,看著滕瑞的戰船駛近河岸,隻覺意氣風發。他橫刀向天,宏亮的聲音在戰場上遠遠傳開:“桓國的兒郎們,拿下東萊,直攻河西!”
“拿下東萊,直攻河西!”飛狼營的精兵們簇擁在他身邊,齊齊舉刀高唿。
華朝承熹五年三月十日夜,桓國以水師騎兵並用,攻過涓水河,敗東萊水師於赤
石渡,同夜攻破東萊城。
東萊統領邢公卿陣亡,東萊、鄆州、鬱州等地駐軍死傷殆盡,長風騎副將田策率殘部約三萬餘人退至河西城以北,拚死力守“迴雁關”。
三月十二日,大將王朗率四萬精兵趕到“迴雁關”,和田策殘部會合,高築工事,挖壕築溝,與桓國宣王宇文景倫所率之十二萬大軍對峙於“迴雁關”。
春雨綿綿。
京城西郊,魏家莊。
夜深人靜,僅餘一兩戶人家屋中透著微弱的燭光,在雨絲中凝起一團光影。
村東魏五家的媳婦將門掩上,上好閂,迴頭道:“婆婆,您早些歇著吧,明日再做便是。”
魏五嬸納著布鞋,並不抬頭:“我再做一陣,你先睡吧,小子們還得你哄著才能睡著。”
媳婦輕應一聲,正待轉身走向西屋,忽然眼前一花,一個黑影一手拎著一個小男孩從西屋中走了出來。她驚叫聲隻唿出一半,那黑影已點上她的穴道。
聽得媳婦的驚唿聲,魏五嬸猛然抬頭,嚇得全身哆嗦,半晌方想起來要唿人,卻喉間一麻,被那人點住啞穴,發不出聲。
黑影冷冷地盯著她,聲音寒得讓人發抖:“想不想你媳婦和孫子活命?”
魏五嬸嚇得雙目圓睜,本能下將頭點得雞啄米一般。
黑衣蒙麵人冷聲道:“你隨我去一個地方,照顧一個病人,不得離那園子半步,不得多問半句,伺候好了,我自會饒你家人性命,放你一家團聚。”
七二、中宵獨立
迴雁關,位於河西府以北二百餘裏處。一直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王朗與田策立於迴雁關的高堡之上,看著關下的桓軍軍容齊整,漸對迴雁關完成合圍之勢,俱是心情沉重。
王朗眉頭微鎖:“桓國的步兵和水師精進之快讓人吃驚,這個宇文景倫,倒真是不可小看。”
田策點點頭:“看來他軍中必有高人相助,這攻城戰,還用上了咱們華朝的投石與噴火機,他這次南侵,是勢在必得啊。”
王朗輕歎一聲,思忖良久,道:“他必定要用車輪戰,北、東兩麵尚無可懼,但我總擔心西北角出問題。”
“那裏靠著仙鶴嶺,一線天過去是懸崖峭壁,應該不可能從那邊突破吧?”
王朗搖了搖頭:“桓國騎兵架浮橋過涓水河,證明他軍內有熟知我華朝地形之人。”他
轉身下了高台,邊行邊道:“迅速召開將領會議,同時下令,在軍中召集熟知‘迴雁關’地形的士兵,如無,馬上到附近村莊去找。”
春月泄影,夜風生涼。
宇文景倫與滕瑞用過晚飯,正說話間,易寒掀簾進來。
見他麵帶微笑,宇文景倫和滕瑞互望一眼,滕瑞將地形圖攤開,易寒指著圖上的仙鶴嶺:“滕先生所言不差,確有一條隱蔽的石道,可以下到一線天,一線天過去就是仙鶴嶺,正靠著迴雁關。”
宇文景倫道:“石道有沒有人走過的痕跡?”
“看上去沒有,雜草灌木叢生,應是荒廢了多年的石道。”
“那條石道,是當年砌迴雁關高堡時,從山上采石料留下來的。”滕瑞道:“不過這可不比涓水河,知道那條石道的人多,應該還有存活於世的,難保附近莊子的石匠們有知道的。”
宇文景倫思忖道:“石道狹窄,馬匹不能過,即使派飛狼營的突到迴雁關內,估計也難打開關門。”
易寒點頭:“這迴騎兵不能過,王朗手下高手如雲,不可莽撞。”
宇文景倫與易寒同時陷入沉思之中,滕瑞卻隻是微笑。
一陣風將帳簾吹開,撲入帳內,燭火搖晃。宇文景倫猛然抬頭,看到滕瑞的神情,瞬間與他心意相通,相視而笑。
守關戰進行了數日,桓軍分成數十個攻城隊,晝夜不停,向“迴雁關”發動如潮水般的進攻。火箭、強弩、雲梯、樓車齊齊上陣,戰鼓號角時刻迴響,迴雁關內外死傷遍地。
王朗素以儒將著稱,行事穩重,又多年堅守長樂城,於守城一道極富經驗,麵對桓軍的進攻,倒不慌亂。他知己方雖人數上處於劣勢,但有險關為憑,隻要能拖上一段時日,桓軍疲乏,說不定還有反攻之機。
聽著傳來的震天號鼓聲,他心中思忖著數件大事,見田策進來,觸動心事,緩緩道:“田副將。”
“末將在。”
王朗道:“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