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僧一道又開始落子,兩人一來一往,漸入佳境。
兩人用的棋子叫“雲子”,是滇地所產,為弈中精品。後人有一句詩:“半山雲霧落雲子”就是說的當時對弈的境況。
進入中盤之後,棋局大變,圍棋決勝往往在中盤,二人“落子乃有仙氣,此中無複塵機,是殆天授之能,迥非凡手可及”。從棋局來看,可謂出神入化,登峰造極;關鍵之處殺法精謹,驚心動魄,意境高遠、淋漓盡致,直看得袁梅不住叫好。
眼看時光一點點流逝,日漸近午,戰局仍呈膠著狀態,兩人落子越來越慢,思考的時間越來越久,小秋大為心急,何時才休棋?他們要找的是瀚先生,不是來觀棋的啊!
他和顧夫人不住的向袁梅使眼色,提醒袁梅正事要緊,袁梅卻眼睛一直盯著棋盤,根本沒有在意他們的暗示。
下到後來,一僧一道均撚子不語,臉色凝重,一杖小小的雲子在手裏仿佛重有千鈞,遲遲無法落下。
小秋忍不住悄聲問袁梅:“他們怎麽不弈了?”
袁梅搖搖頭:“不是他們不弈,是沒法再弈下去了。”
“為什麽?”
“因為他們下出了三個劫。”袁梅說:“棋盤上出現三個劫的局麵,當一方在其中一處提出劫時,另兩處便成為對手的劫材,而三劫都關係到整盤棋勢,誰也沒法粘劫中斷劫爭。”
“那怎麽辦?”
袁梅咬著嘴唇說:“棋局隻得以無勝負告終。”
果然,一僧一道幾乎同時投子認和,隻是,兩人絲毫沒有如釋重負的樣子,反而顯得憂心忡忡,仿佛看到了一件不祥的事。
※※※
“聽說東瀛曾經有人下過三劫之局。”袁梅說:“想不到今日也出現了同樣的結局。”
僧道一起微微點頭:“嗯,早有所聞。”
“據說東瀛戰國時期,名將織田信長在與另一位諸侯毛利輝元的戰爭中行軍至本能寺,為調劑心情請到當時東瀛圍棋第一國手日海和當時另一位棋道高手鹿鹽利玄前來對局,弈至中盤時,就下出了同今日一樣的三劫之局。”袁梅說:“當時,那盤棋詭異的終局竟似暗示著緊隨其後重大變故的發生。”
――“就在三劫之局的當天夜裏,織田家重臣明智光秀起兵叛亂,全無防備的信長無力與抗,知道大勢已去,隻好關在房間裏自殺,享年49歲。在結束生命前,他把最心愛的茶器放在身邊,放火將之燒毀,連同他的身體發膚在火焰中化為灰燼。”
――“織田信長的一生,正如同他最喜歡的歌謠:”人生五十年,與天地長久相較,如夢又似幻;一度得生者,豈有不滅者乎?‘就這樣結束了他一代英雄的生涯。“
――“這便是日本戰國時代著名的本能寺之變。‘三劫局乃不祥之兆’的說法,也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命運之輪無情地不停轉動著,在戰亂的時代沒有人能夠預知自己明天的榮辱和生死。明智光秀雖然打倒了織田信長,但緊跟著便在和信長遺臣羽柴秀吉的對決中敗北,又過了數年,羽柴秀吉最終得到了天下,成為太閣,改姓豐臣。東瀛戰國時代的紛爭也終於進入了尾聲。”
――“所以,三劫之局預示的本能寺之變,史家稱為東瀛戰國時期一個重大轉折點,那麽今天的這一局棋又預示著什麽呢?”
※※※
“世事如局,棋如人生,人生無常,難也預料。”僧歎了口氣:“流水不爭先,棋中的天道、事理,又豈是一時半晌能參透的?”
道士亦點頭:“天機難測啊。”
僧說:“修行的路隻有三條:要麽任意放縱不加節製,要麽苦苦壓抑而不得超生,要麽成為神。所以一定要走對路才行。”
道士沉思說:“下棋也一樣,就是在關健的時候,下出關健的妙手,打開關鍵的局麵。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關鍵時代,站在關鍵位置,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有意而為,有的放矢。”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似君,誰為不平事。”小秋朗聲笑著說:“高僧與大師說的有理,不過,我一向不在乎所謂預測。”
袁梅搖搖頭:“小秋,天地萬物,變幻無常,你也不要太輕敵了。”
“以鬥爭求江湖則江湖存,以退讓求江湖則江湖亡。”小秋堅定地說:“我寧可為正義和尊嚴去麵對死亡,也決不為苟且偷生去向列強屈膝,而躲藏迴避。”
“嗯,說得好。”道土鼓掌說:“這樣吧,我送你們一幅對聯。”
他在棋盤輕輕一拍,所有黑色的“雲子”就拋向空中,白子卻紋絲不動,牢牢地放在棋盤上,其用力之巧,聞所未聞,但見黑棋前前後後在空中排成了一幅對聯:“請看世局如棋,天演竟爭,萬國人情同劇裏;好向湖亭舉酒,煙波浩緲,雙峰劍影落樽前。”最後拋上天的黑子組成橫批:“笑看人生。”
僧見狀大笑,也輕輕地在棋盤上一拍,剩下的所有白子立刻激射而出,嵌入山壁萬仞之中,組成了“世事勝棋局”五個草書大字,行如流水,一氣嗬成。
棋盤也化為灰燼。
一僧一道相偕長嘯,高呤“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嶽夢中飛”,一左一右從小秋一行身邊側身飛過,大笑著下山去了。
小秋聽得熱血沸騰,也忍不住長嘯相應。嘯聲在山穀中迴蕩,久久不絕。
※※※
白節三華山,一代名山,群山中的主峰。
三華山因山上主峰是三座山峰拔地而起,形似筆架,而得名“三華”,又名“筆架山”。三華山呈東西走向,北麵是錯落有至的緩坡,森林繁茂,鬱鬱蔥蔥,是典型的岩區。南麵是懸崖絕壁,高達數百米。與對麵普照山相望。
山上竟又是一番景象,山腳是層層梯田,眺望田園,春日草長鶯飛,夏季雲霧繞山,秋天一片金黃,冬雪明鏡映天。
山上住著七裏、團結、銀頂三個村,500餘戶,2000多人,無人能說清楚他們在這裏繁衍生息多少年了。在山中,村落有至,紅磚碧瓦,欣欣向榮,炊煙煙炊,環繞山間,直上青雲,三村相連;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有山必水,山水相連。
三華山最著名的就是“瀚源”茶。
“白節小店沽灑,三華新煙煮茶。”無獨有偶,最有名氣的西湖龍井茶,從古自今,最有名氣,味道最好,曾被皇帝禦封的茶園,也就是三個村。一到夜裏“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待到春風二三月,石爐敲火試新茶”。
何等的田園詩畫!
※※※
上得山來,一覽眾山小,別有一樣風情。
舉目四顧,淡淡的薄霧中,成片成片半人高的茶樹錯落有致,一行又一行,鬱鬱蔥蔥,讓人心曠神怡,樂而忘返。采茶的姑娘們正提著背簍,一邊唱著歡愉的茶歌,一邊采茶,一幅“幽人采摘日當午,黃鳥流歌聲正長”的景象。
瀚住在一處前有池塘,後有竹林的農舍中。
輕扣柴扉,出來一白青衣童子,顧夫人上前說:“青童,瀚在嗎?”
青童說:“夫人,實在是不巧,瀚先生一早就出去采茶了,至今未歸。”
“先生什麽時候迴來?”
“這說不清楚,少則一日,多則三五日。”青童說:“先生說要去采瀚源茶的獨芽,這種獨芽一定要在清晨起霧的時候,在露水還沒有幹之前采下來,算時辰如果今天迴來早就該到了,現在沒有迴來,今天可能就不會迴來了。”
眾人大失所望。
※※※
忽然,青童跳起來,指著遠處說:“先生迴來了!”
眾人迴頭,就看到遠處一男一女兩個茶農模樣的人,各背著一簍的茶,正往這邊走。
眾人忙上前相迎。
第一眼看到瀚,其溫文爾雅的儒雅風範、深厚的文化底蘊、散發著淡淡茶香的氣質,給小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讓小秋驚訝的是,瀚是一位精神矍鑠、樂觀開朗的中年人,在他的想法中,一個對刺繡癡迷的男人,多多少少都是有些女性化的、不男不女的人。更不可思議的是,顧夫人對瀚異常尊敬,一來就行大禮,不象是對徒弟的樣子,瀚卻是淡淡的點點頭,倒似瀚是師,顧是徒一般。
見有訪客,瀚很高興,大笑著讓他們在院壩落座,並要青童沏茶。他的夫人叫源,是個相貌清秀的東瀛女人,在一旁靜靜微笑。
青童泡的茶,叫“瀚源”茶,是以瀚先生和源夫人兩人的名字共同命名的。
※※※
當時,在東瀛,“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源是一個貴族女孩,受中國茶文化的影響,“以茶行道,以茶雅誌”,一心想學習中國茶道和文化,偷偷隨商船遠來中原,在茫茫人海中,茶牽線搭橋,穿針引線,以茶為媒,以茶結緣,遇上了同樣喜歡茶的瀚,相識、相知、想愛,展開了一場浪漫的跨國之戀。
瀚先生屬龍,龍是中國一種文化的凝聚、積澱和圖騰。龍與水有關,在廣大的浩瀚大江、大海中才能騰雲駕霧,龍起必有雲相伴隨,乘雲雨而行走。
作為龍的傳人,瀚意誌堅強、行事果敢,潛心研究茶藝,在源的幫助下,經過多年的努力,曆盡無數失敗與挫折,在山高林密,雲霧多,茶樹得雲霧之滋潤,無寒暑之侵襲的白節三華山,開發出了衝泡後杯中白雲翻滾,清香襲人的一代名茶——“瀚源茶”。
“九曲三華采獨芽,一溪活水煮瀚源”,該茶芽葉細嫩、勻齊,成茶條索緊細,色澤鮮綠,勻齊挺直,狀如鬆針,香氣清鮮,滋味甘醇。瀚如山、源似水,一則陽、一則陰、一則剛、一則柔,天人合一,完美而和諧。
――“當瀚遇上了源,則一切都有可能”。
兩人用的棋子叫“雲子”,是滇地所產,為弈中精品。後人有一句詩:“半山雲霧落雲子”就是說的當時對弈的境況。
進入中盤之後,棋局大變,圍棋決勝往往在中盤,二人“落子乃有仙氣,此中無複塵機,是殆天授之能,迥非凡手可及”。從棋局來看,可謂出神入化,登峰造極;關鍵之處殺法精謹,驚心動魄,意境高遠、淋漓盡致,直看得袁梅不住叫好。
眼看時光一點點流逝,日漸近午,戰局仍呈膠著狀態,兩人落子越來越慢,思考的時間越來越久,小秋大為心急,何時才休棋?他們要找的是瀚先生,不是來觀棋的啊!
他和顧夫人不住的向袁梅使眼色,提醒袁梅正事要緊,袁梅卻眼睛一直盯著棋盤,根本沒有在意他們的暗示。
下到後來,一僧一道均撚子不語,臉色凝重,一杖小小的雲子在手裏仿佛重有千鈞,遲遲無法落下。
小秋忍不住悄聲問袁梅:“他們怎麽不弈了?”
袁梅搖搖頭:“不是他們不弈,是沒法再弈下去了。”
“為什麽?”
“因為他們下出了三個劫。”袁梅說:“棋盤上出現三個劫的局麵,當一方在其中一處提出劫時,另兩處便成為對手的劫材,而三劫都關係到整盤棋勢,誰也沒法粘劫中斷劫爭。”
“那怎麽辦?”
袁梅咬著嘴唇說:“棋局隻得以無勝負告終。”
果然,一僧一道幾乎同時投子認和,隻是,兩人絲毫沒有如釋重負的樣子,反而顯得憂心忡忡,仿佛看到了一件不祥的事。
※※※
“聽說東瀛曾經有人下過三劫之局。”袁梅說:“想不到今日也出現了同樣的結局。”
僧道一起微微點頭:“嗯,早有所聞。”
“據說東瀛戰國時期,名將織田信長在與另一位諸侯毛利輝元的戰爭中行軍至本能寺,為調劑心情請到當時東瀛圍棋第一國手日海和當時另一位棋道高手鹿鹽利玄前來對局,弈至中盤時,就下出了同今日一樣的三劫之局。”袁梅說:“當時,那盤棋詭異的終局竟似暗示著緊隨其後重大變故的發生。”
――“就在三劫之局的當天夜裏,織田家重臣明智光秀起兵叛亂,全無防備的信長無力與抗,知道大勢已去,隻好關在房間裏自殺,享年49歲。在結束生命前,他把最心愛的茶器放在身邊,放火將之燒毀,連同他的身體發膚在火焰中化為灰燼。”
――“織田信長的一生,正如同他最喜歡的歌謠:”人生五十年,與天地長久相較,如夢又似幻;一度得生者,豈有不滅者乎?‘就這樣結束了他一代英雄的生涯。“
――“這便是日本戰國時代著名的本能寺之變。‘三劫局乃不祥之兆’的說法,也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命運之輪無情地不停轉動著,在戰亂的時代沒有人能夠預知自己明天的榮辱和生死。明智光秀雖然打倒了織田信長,但緊跟著便在和信長遺臣羽柴秀吉的對決中敗北,又過了數年,羽柴秀吉最終得到了天下,成為太閣,改姓豐臣。東瀛戰國時代的紛爭也終於進入了尾聲。”
――“所以,三劫之局預示的本能寺之變,史家稱為東瀛戰國時期一個重大轉折點,那麽今天的這一局棋又預示著什麽呢?”
※※※
“世事如局,棋如人生,人生無常,難也預料。”僧歎了口氣:“流水不爭先,棋中的天道、事理,又豈是一時半晌能參透的?”
道士亦點頭:“天機難測啊。”
僧說:“修行的路隻有三條:要麽任意放縱不加節製,要麽苦苦壓抑而不得超生,要麽成為神。所以一定要走對路才行。”
道士沉思說:“下棋也一樣,就是在關健的時候,下出關健的妙手,打開關鍵的局麵。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關鍵時代,站在關鍵位置,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有意而為,有的放矢。”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似君,誰為不平事。”小秋朗聲笑著說:“高僧與大師說的有理,不過,我一向不在乎所謂預測。”
袁梅搖搖頭:“小秋,天地萬物,變幻無常,你也不要太輕敵了。”
“以鬥爭求江湖則江湖存,以退讓求江湖則江湖亡。”小秋堅定地說:“我寧可為正義和尊嚴去麵對死亡,也決不為苟且偷生去向列強屈膝,而躲藏迴避。”
“嗯,說得好。”道土鼓掌說:“這樣吧,我送你們一幅對聯。”
他在棋盤輕輕一拍,所有黑色的“雲子”就拋向空中,白子卻紋絲不動,牢牢地放在棋盤上,其用力之巧,聞所未聞,但見黑棋前前後後在空中排成了一幅對聯:“請看世局如棋,天演竟爭,萬國人情同劇裏;好向湖亭舉酒,煙波浩緲,雙峰劍影落樽前。”最後拋上天的黑子組成橫批:“笑看人生。”
僧見狀大笑,也輕輕地在棋盤上一拍,剩下的所有白子立刻激射而出,嵌入山壁萬仞之中,組成了“世事勝棋局”五個草書大字,行如流水,一氣嗬成。
棋盤也化為灰燼。
一僧一道相偕長嘯,高呤“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嶽夢中飛”,一左一右從小秋一行身邊側身飛過,大笑著下山去了。
小秋聽得熱血沸騰,也忍不住長嘯相應。嘯聲在山穀中迴蕩,久久不絕。
※※※
白節三華山,一代名山,群山中的主峰。
三華山因山上主峰是三座山峰拔地而起,形似筆架,而得名“三華”,又名“筆架山”。三華山呈東西走向,北麵是錯落有至的緩坡,森林繁茂,鬱鬱蔥蔥,是典型的岩區。南麵是懸崖絕壁,高達數百米。與對麵普照山相望。
山上竟又是一番景象,山腳是層層梯田,眺望田園,春日草長鶯飛,夏季雲霧繞山,秋天一片金黃,冬雪明鏡映天。
山上住著七裏、團結、銀頂三個村,500餘戶,2000多人,無人能說清楚他們在這裏繁衍生息多少年了。在山中,村落有至,紅磚碧瓦,欣欣向榮,炊煙煙炊,環繞山間,直上青雲,三村相連;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有山必水,山水相連。
三華山最著名的就是“瀚源”茶。
“白節小店沽灑,三華新煙煮茶。”無獨有偶,最有名氣的西湖龍井茶,從古自今,最有名氣,味道最好,曾被皇帝禦封的茶園,也就是三個村。一到夜裏“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待到春風二三月,石爐敲火試新茶”。
何等的田園詩畫!
※※※
上得山來,一覽眾山小,別有一樣風情。
舉目四顧,淡淡的薄霧中,成片成片半人高的茶樹錯落有致,一行又一行,鬱鬱蔥蔥,讓人心曠神怡,樂而忘返。采茶的姑娘們正提著背簍,一邊唱著歡愉的茶歌,一邊采茶,一幅“幽人采摘日當午,黃鳥流歌聲正長”的景象。
瀚住在一處前有池塘,後有竹林的農舍中。
輕扣柴扉,出來一白青衣童子,顧夫人上前說:“青童,瀚在嗎?”
青童說:“夫人,實在是不巧,瀚先生一早就出去采茶了,至今未歸。”
“先生什麽時候迴來?”
“這說不清楚,少則一日,多則三五日。”青童說:“先生說要去采瀚源茶的獨芽,這種獨芽一定要在清晨起霧的時候,在露水還沒有幹之前采下來,算時辰如果今天迴來早就該到了,現在沒有迴來,今天可能就不會迴來了。”
眾人大失所望。
※※※
忽然,青童跳起來,指著遠處說:“先生迴來了!”
眾人迴頭,就看到遠處一男一女兩個茶農模樣的人,各背著一簍的茶,正往這邊走。
眾人忙上前相迎。
第一眼看到瀚,其溫文爾雅的儒雅風範、深厚的文化底蘊、散發著淡淡茶香的氣質,給小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讓小秋驚訝的是,瀚是一位精神矍鑠、樂觀開朗的中年人,在他的想法中,一個對刺繡癡迷的男人,多多少少都是有些女性化的、不男不女的人。更不可思議的是,顧夫人對瀚異常尊敬,一來就行大禮,不象是對徒弟的樣子,瀚卻是淡淡的點點頭,倒似瀚是師,顧是徒一般。
見有訪客,瀚很高興,大笑著讓他們在院壩落座,並要青童沏茶。他的夫人叫源,是個相貌清秀的東瀛女人,在一旁靜靜微笑。
青童泡的茶,叫“瀚源”茶,是以瀚先生和源夫人兩人的名字共同命名的。
※※※
當時,在東瀛,“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源是一個貴族女孩,受中國茶文化的影響,“以茶行道,以茶雅誌”,一心想學習中國茶道和文化,偷偷隨商船遠來中原,在茫茫人海中,茶牽線搭橋,穿針引線,以茶為媒,以茶結緣,遇上了同樣喜歡茶的瀚,相識、相知、想愛,展開了一場浪漫的跨國之戀。
瀚先生屬龍,龍是中國一種文化的凝聚、積澱和圖騰。龍與水有關,在廣大的浩瀚大江、大海中才能騰雲駕霧,龍起必有雲相伴隨,乘雲雨而行走。
作為龍的傳人,瀚意誌堅強、行事果敢,潛心研究茶藝,在源的幫助下,經過多年的努力,曆盡無數失敗與挫折,在山高林密,雲霧多,茶樹得雲霧之滋潤,無寒暑之侵襲的白節三華山,開發出了衝泡後杯中白雲翻滾,清香襲人的一代名茶——“瀚源茶”。
“九曲三華采獨芽,一溪活水煮瀚源”,該茶芽葉細嫩、勻齊,成茶條索緊細,色澤鮮綠,勻齊挺直,狀如鬆針,香氣清鮮,滋味甘醇。瀚如山、源似水,一則陽、一則陰、一則剛、一則柔,天人合一,完美而和諧。
――“當瀚遇上了源,則一切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