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一路上沒有事,聊聊天也不錯。”袁梅說:“我可以給你一個提示。”
“請說。”
“我們是去找一個人。”
“又是去找人?”小秋說:“剛才我們已經見過卞大師唯一的弟子了,這次要去見的又是誰?”
“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一個經常和針打交道的人。”袁梅在獨輪車上斜著臉:“想想看,當今最善於用針的人是誰?”
小秋想了想,實在想不出。
“這也不能怪你,因為這個人很少行走江湖。”袁梅說:“可是,在貴族群體中,卻非常出名。”
“是啊,我和你們不在一個層次。”小秋說。
“別這麽說,英雄不問出身。”袁梅說:“人們常說,百年才能培養出貴族,貴族和一般階層不一樣,非常注重修養、禮節、氣質,就是吃、穿、住、行、乃至墓葬,都是非常講究的,有一套完整的禮儀和規範。”
小秋大笑,不屑地說:“我乃一介平民,不過,我實在不喜歡這些屍位素餐、飽食終日、寡廉鮮恥的寄生蟲,朱門生餓殍,白屋出公卿,我倒願意過平民一樣快樂、與世無爭的生活。”
“我也不喜歡這些人。”袁梅點頭說:“可是,真正的貴族不一樣,他們從小就受到很好的教養,詩、書、禮、樂、琴、棋、書、畫、經、史、子、集無一不精,既有悲天憫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又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她也承認:“這樣的貴族確實越來越少了。”
“我不喜歡所謂的貴族,人生來是平等的。”小秋脫口而出:“不過,我卻喜歡你。”
袁梅臉一紅:“我有什麽值得讓你喜歡的。”
小秋認真的說:“我喜歡你的那份從容與瀟灑,那份自然與淡定,那份高雅與嫻靜,那份高貴的氣度與風範。”可惜,袁梅是林嘯風喜歡的女人,不然的話……
袁梅雖然不以為然,還是暗暗芳心竊喜――沒有一個女人不喜歡男人讚美的,更何況這些話發自內心。她岔開了這個話題,繼續今天的主題:“貴族非常講究穿著打扮,他們的衣服都有人量身定製,我要給你說的,就是其中專門供應刺繡的繡莊。”
“聽說富家閨秀也往往以刺繡消遣時日,陶冶性情,稱為閨閣繡。”小秋說:“你刺繡的水平,想必是很高的。”
“嗯,略知一二。”袁梅很謙虛地說:“不過,比起顧夫人差得遠了。”
“顧夫人是誰?”
“就是今天我們要去見的人。”袁梅說:“她是當今刺繡最好的人,也是用針最好的人。”
小秋恍然大悟:“你是想從她身上找到用針的方法?”
“是的,百川歸海,萬變不離其宗,不管是那種針,其用法一定有很多共同之處。”她一字一頓地說:“我相信,見到她你一定不會失望的,一定會找到一些線索。”
※※※
按袁梅的指點方向,小秋推著她,來到了一個湖邊。
他們走了很久,時光在悄無聲中,慢慢流逝,不知不覺中,已近黃昏。“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湖麵很大,澄澈清涼、波光粼粼、雲蒸霞蔚,一抹夕陽下,泛著金色的鱗光。微風吹過,“雲乍起,遠山遮盡,晚風還作”。
湖心有一小島,在水霧中時隱時現,仿佛人間仙境,難道這就是天堂?
湖邊早有一素衣的健康小姑,靠著一葉扁舟,已經等候多時了。一見到他們,小姑就熱情地迎上來,請他們上舟,並和袁梅嘰嘰喳喳說了一串京話,嘻嘻哈哈打鬧了一番――顯然袁梅是這裏非常受歡迎的常客――袁梅好象到哪裏都很受歡迎。
小姑不疾不慢地搖著,人在舟上,舟在水中,仿佛行駛在一幅淡淡的水墨畫中。湖麵很大,小舟行駛了很久,方才漸漸看清竹濤陣陣的小島嶼。舟靠了岸,小姑爽朗大笑:“你們快去吧,夫人已經等候多時了。”
袁梅和她告辭,說“一會見”,少不了又是一番軟語。
兩人拾階而上,令小秋奇怪的是,路兩旁是整整齊齊的墓園,一個挨一個的墳墓,靜靜地訴說著時光的輪迴和生命的靜謐。
小秋忍不住問:“墳墓就在路邊,這裏的人不害怕嗎?”
袁梅聲音很輕,眼睛上仿佛有一層霧:“這裏埋的都是她們的親人,有什麽好害怕的?埋在路邊,就是要讓人們出門就能看見,天天看見、天天思念,親人也可以天天看見她們,有什麽不好的。”
她用手指著一個個墓碑:“你看看上麵刻的字就明白了。”
這些墓碑上麵沒有通常的“敕封翰林院檢討征仕郎顧公之墓”之類的字樣,隻有名字、年代,還有一句睿智、樂觀豁達的話。
一塊墓碑上寫著:“當你看清這行字的時候,你踩到我了。”
一塊墓碑上寫著:“這輩子我對不起很多人,也有很多人對不起我。我對不起的人可以來此羞辱我,對不起我的人可以來此緬懷我。如果真的很想我,就下來陪我。”
一塊墓碑上寫著:“如果可能,請把我叫醒……”
一塊墓碑上寫著:“醒也無聊,睡也無聊,生也無聊,死也無聊。禁止在此小便,違者沒收工具。”
一塊墓碑上寫著:“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我,有的人活著,他是死的――醫死我的獸醫。”
一塊墓碑上寫著:“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曾經愛過、恨過、活過、苦過、悲過、喜過,今生早已無怨無悔。”
還有一塊是一對夫妻為出生兩周便夭折的孩子寫的:“他來到這世上,四處看了看,不太滿意,就迴去了。”
※※※
還有關於江湖的,一塊墓碑上寫著:“江湖,我恨你,兒子,江湖不屬於你!”
一塊墓碑上寫著:“生於江湖,死於江湖,迴歸江湖。朋友來了,請到江湖上來找我,找我比劍也行,如不比劍,比酒也行,如不比酒,嘿嘿,比誰死的快,也行。”
一塊墓碑上寫著:“大哥,本想到江湖找你,我七十有七了,走得慢了,不過,別急,我就快來了。”
一塊墓碑上寫著:“好小子,我們全家都在江湖上陪著你!你不會寂寞!”
小秋邊走邊看,心裏充滿了溫情和感動。作為江湖兒女,他知道,和這些人一樣,三尺黃土遲早也是他的歸宿,人生就是這樣,赤條條的來,赤條條的去,來的時候握緊拳頭,去的時候鬆開雙手。
一次次的出發,會有人死去,但,總有人一次次的出發!
因為外麵是江湖!
※※※
顧夫人提著一盞精致的宮燈,已經在門口望眼欲穿,等候多時了。她是一個五十多歲、慈眉善目的婦人,給人的感覺就象是“母親”。
盡管還是黃昏,她就為客人備上了照明的宮燈。
刺繡分為“蘇繡、蜀繡、湘繡、粵繡”四大名繡,自宋代以來,蘇州刺繡之技十分興盛,工藝也日臻成熟。農村“家家養蠶,戶戶刺繡”,城內還出現了繡線巷、滾繡坊、錦繡坊、繡花弄等坊巷。
蘇繡的前身就來自“顧繡”。
這位“母親”一樣和善的顧夫人,就是當時“顧繡”技藝最高的代表人物,她的刺繡“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具現深邃之體;人物能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親昵之態。”僅限於皇室才能供應。
她有“三絕”——機絕、針絕、絲絕。即織錦、刺繡和膠絲作輕幔。她能用針線在方帛之上繡出“五嶽列國”的地圖。能於一尺絹上繡《法華經》七卷,字大小不逾粟粒,而點畫分明,細於毛發;其品題章句,無有遺闕。
所以,在當時,貴族中把她稱為“三絕夫人”。
“請說。”
“我們是去找一個人。”
“又是去找人?”小秋說:“剛才我們已經見過卞大師唯一的弟子了,這次要去見的又是誰?”
“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一個經常和針打交道的人。”袁梅在獨輪車上斜著臉:“想想看,當今最善於用針的人是誰?”
小秋想了想,實在想不出。
“這也不能怪你,因為這個人很少行走江湖。”袁梅說:“可是,在貴族群體中,卻非常出名。”
“是啊,我和你們不在一個層次。”小秋說。
“別這麽說,英雄不問出身。”袁梅說:“人們常說,百年才能培養出貴族,貴族和一般階層不一樣,非常注重修養、禮節、氣質,就是吃、穿、住、行、乃至墓葬,都是非常講究的,有一套完整的禮儀和規範。”
小秋大笑,不屑地說:“我乃一介平民,不過,我實在不喜歡這些屍位素餐、飽食終日、寡廉鮮恥的寄生蟲,朱門生餓殍,白屋出公卿,我倒願意過平民一樣快樂、與世無爭的生活。”
“我也不喜歡這些人。”袁梅點頭說:“可是,真正的貴族不一樣,他們從小就受到很好的教養,詩、書、禮、樂、琴、棋、書、畫、經、史、子、集無一不精,既有悲天憫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又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她也承認:“這樣的貴族確實越來越少了。”
“我不喜歡所謂的貴族,人生來是平等的。”小秋脫口而出:“不過,我卻喜歡你。”
袁梅臉一紅:“我有什麽值得讓你喜歡的。”
小秋認真的說:“我喜歡你的那份從容與瀟灑,那份自然與淡定,那份高雅與嫻靜,那份高貴的氣度與風範。”可惜,袁梅是林嘯風喜歡的女人,不然的話……
袁梅雖然不以為然,還是暗暗芳心竊喜――沒有一個女人不喜歡男人讚美的,更何況這些話發自內心。她岔開了這個話題,繼續今天的主題:“貴族非常講究穿著打扮,他們的衣服都有人量身定製,我要給你說的,就是其中專門供應刺繡的繡莊。”
“聽說富家閨秀也往往以刺繡消遣時日,陶冶性情,稱為閨閣繡。”小秋說:“你刺繡的水平,想必是很高的。”
“嗯,略知一二。”袁梅很謙虛地說:“不過,比起顧夫人差得遠了。”
“顧夫人是誰?”
“就是今天我們要去見的人。”袁梅說:“她是當今刺繡最好的人,也是用針最好的人。”
小秋恍然大悟:“你是想從她身上找到用針的方法?”
“是的,百川歸海,萬變不離其宗,不管是那種針,其用法一定有很多共同之處。”她一字一頓地說:“我相信,見到她你一定不會失望的,一定會找到一些線索。”
※※※
按袁梅的指點方向,小秋推著她,來到了一個湖邊。
他們走了很久,時光在悄無聲中,慢慢流逝,不知不覺中,已近黃昏。“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湖麵很大,澄澈清涼、波光粼粼、雲蒸霞蔚,一抹夕陽下,泛著金色的鱗光。微風吹過,“雲乍起,遠山遮盡,晚風還作”。
湖心有一小島,在水霧中時隱時現,仿佛人間仙境,難道這就是天堂?
湖邊早有一素衣的健康小姑,靠著一葉扁舟,已經等候多時了。一見到他們,小姑就熱情地迎上來,請他們上舟,並和袁梅嘰嘰喳喳說了一串京話,嘻嘻哈哈打鬧了一番――顯然袁梅是這裏非常受歡迎的常客――袁梅好象到哪裏都很受歡迎。
小姑不疾不慢地搖著,人在舟上,舟在水中,仿佛行駛在一幅淡淡的水墨畫中。湖麵很大,小舟行駛了很久,方才漸漸看清竹濤陣陣的小島嶼。舟靠了岸,小姑爽朗大笑:“你們快去吧,夫人已經等候多時了。”
袁梅和她告辭,說“一會見”,少不了又是一番軟語。
兩人拾階而上,令小秋奇怪的是,路兩旁是整整齊齊的墓園,一個挨一個的墳墓,靜靜地訴說著時光的輪迴和生命的靜謐。
小秋忍不住問:“墳墓就在路邊,這裏的人不害怕嗎?”
袁梅聲音很輕,眼睛上仿佛有一層霧:“這裏埋的都是她們的親人,有什麽好害怕的?埋在路邊,就是要讓人們出門就能看見,天天看見、天天思念,親人也可以天天看見她們,有什麽不好的。”
她用手指著一個個墓碑:“你看看上麵刻的字就明白了。”
這些墓碑上麵沒有通常的“敕封翰林院檢討征仕郎顧公之墓”之類的字樣,隻有名字、年代,還有一句睿智、樂觀豁達的話。
一塊墓碑上寫著:“當你看清這行字的時候,你踩到我了。”
一塊墓碑上寫著:“這輩子我對不起很多人,也有很多人對不起我。我對不起的人可以來此羞辱我,對不起我的人可以來此緬懷我。如果真的很想我,就下來陪我。”
一塊墓碑上寫著:“如果可能,請把我叫醒……”
一塊墓碑上寫著:“醒也無聊,睡也無聊,生也無聊,死也無聊。禁止在此小便,違者沒收工具。”
一塊墓碑上寫著:“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我,有的人活著,他是死的――醫死我的獸醫。”
一塊墓碑上寫著:“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曾經愛過、恨過、活過、苦過、悲過、喜過,今生早已無怨無悔。”
還有一塊是一對夫妻為出生兩周便夭折的孩子寫的:“他來到這世上,四處看了看,不太滿意,就迴去了。”
※※※
還有關於江湖的,一塊墓碑上寫著:“江湖,我恨你,兒子,江湖不屬於你!”
一塊墓碑上寫著:“生於江湖,死於江湖,迴歸江湖。朋友來了,請到江湖上來找我,找我比劍也行,如不比劍,比酒也行,如不比酒,嘿嘿,比誰死的快,也行。”
一塊墓碑上寫著:“大哥,本想到江湖找你,我七十有七了,走得慢了,不過,別急,我就快來了。”
一塊墓碑上寫著:“好小子,我們全家都在江湖上陪著你!你不會寂寞!”
小秋邊走邊看,心裏充滿了溫情和感動。作為江湖兒女,他知道,和這些人一樣,三尺黃土遲早也是他的歸宿,人生就是這樣,赤條條的來,赤條條的去,來的時候握緊拳頭,去的時候鬆開雙手。
一次次的出發,會有人死去,但,總有人一次次的出發!
因為外麵是江湖!
※※※
顧夫人提著一盞精致的宮燈,已經在門口望眼欲穿,等候多時了。她是一個五十多歲、慈眉善目的婦人,給人的感覺就象是“母親”。
盡管還是黃昏,她就為客人備上了照明的宮燈。
刺繡分為“蘇繡、蜀繡、湘繡、粵繡”四大名繡,自宋代以來,蘇州刺繡之技十分興盛,工藝也日臻成熟。農村“家家養蠶,戶戶刺繡”,城內還出現了繡線巷、滾繡坊、錦繡坊、繡花弄等坊巷。
蘇繡的前身就來自“顧繡”。
這位“母親”一樣和善的顧夫人,就是當時“顧繡”技藝最高的代表人物,她的刺繡“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具現深邃之體;人物能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親昵之態。”僅限於皇室才能供應。
她有“三絕”——機絕、針絕、絲絕。即織錦、刺繡和膠絲作輕幔。她能用針線在方帛之上繡出“五嶽列國”的地圖。能於一尺絹上繡《法華經》七卷,字大小不逾粟粒,而點畫分明,細於毛發;其品題章句,無有遺闕。
所以,在當時,貴族中把她稱為“三絕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