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城,密室內,氣氛顯得有些凝重。


    在書桌上,擺放著幾封書信,火漆已經被挑開,內容也都被看過了。


    書桌邊上,陰世師父子皺眉,關中越來越亂,對於兩人來說,是非常不好的消息,可若真的到了這一步,還能怎麽辦?隻能盡量剿匪罷了。


    韋雲起在一旁,說著這一次去武功縣的情況,武功縣已經有不少兵馬,初步估計,至少有三千人。三千人雖說不多,可要知道,楊複生不僅僅占有了武功縣,郿縣、雍縣等地,都被他控製。


    竇璡父子也都選擇了投效楊複生,更是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加上這些書信,是否意味著,有相當一部分的關攏貴族投靠了楊複生?如果是這樣,那情況就更糟糕了。


    元邁,是前朝宗室後裔,當年大魏遷都洛陽,實行全麵漢化,皇室改姓為元,這元邁就是大魏皇室中的一支。在這天下大亂之際,以她的身份,想要造反,恢複大魏的光榮,這是有可能的。


    至於其他人,如獨孤懷恩、顧覽等人,都是世家子弟,在關中有著很多的良田、店鋪等物,擁有如此的多的財富,他們怎會為大隋盡心盡力?大不了新朝建立,投奔新君,衣食無憂。


    陰世師把書信看了又看,又等韋雲起說完了,這才道:“韋先生,以你之見,這些人都私通李密?”


    “這個可能性確實大,我故意引誘他,或許是楊複生太過於年輕,又或許是他太過於自負,因此露了馬腳。”韋雲起說道。


    陰骨議冷哼了一聲,道:“我看他是覺得我等都是好欺騙之人,因此如此囂張。”頓了一頓,看著父親,道:“爹,楊複生假冒楊煥,如今占據了好幾個郡縣,當真是欺大隋無人!我認為,立刻出兵剿滅楊複生,才是上策!”


    陰世師點點頭,剿滅楊複生,這是肯定的,可是這事情沒有那麽簡單,看著楊複生寫的這些書信,聯絡著不少朝廷重臣、老臣,怎能不讓人心生疑竇?或許,這些人都有不軌之心,又或者,是楊複生的陰謀詭計?


    陰世師雖然是個武將,可是縱橫疆場多年,經驗豐富,見過的事情太多了,不由得思索起來。


    這個楊複生,一直隱忍,直到今日才出現在眾人麵前,他既然敢在初次見麵的韋雲起麵前表露身份,必然是有所依仗的。如果,大軍進入武功縣剿匪,大興城內部,是否會有事情發生?如果有人趁著他出兵剿匪,大興城中兵力空虛的時候趁機作亂,奪取了大興城,殺死了代王,他如何向天子交代?


    國之大事,他不得不慎重,陰世師覺得,就算要出兵剿匪,在如今的形勢下,也要先穩定內部,把城中有可能出現的內應統統抓起來再說。可是,楊複生聯絡的這些人,是否全與楊複生有勾結?陰世師不確定,若是全部都殺了,掌握著兵權的陰世師確實能做到,但這樣以來,關中的關攏貴族必定人心惶恐,原本不造反的恐怕也會有造反的念頭。


    不僅僅世家貴族會恐慌,平民百姓肯定也會恐慌。這事情,一定要小心處理。陰世師細細與陰骨議、韋雲起商議著事情,足足用了兩個時辰。


    百裏之外,楊複生正在查閱著軍報。他已經派出了探子,四處探查情況,對於幾乎可以說近在咫尺的大興城,楊複生自然是格外關注。韋雲起迴到大興城的第一天,楊複生很快就得到了消息,為此,他讓探子密切注意著大興城的情況。


    不過幾日過去了,大興城沒有太大的異動,尤其是兵馬調動上,幾乎是風平浪靜。朝野上,似乎也沒有什麽情況發生。關中,作為楊複生最為關注的地方,攻略關中是重中之重,既然大興朝廷沒有異動,楊複生決定給這潭死水注入一點活力。


    楊複生已經在著手安排下一步的行動,他相信,在這兵強馬壯皆有可能做天子的時代,很多人都有著異心。隋末亂世,不知道有多少人僅僅占據了一城或者數城,就忙著稱帝,以為天下都是他的,那些個世家大族,說沒有野心是不可能的。


    楊複生親筆寫了書信,派人暗中送到了大興城,等待著時機,進行著下一步的計劃。


    除了對大興城的攻略,楊複生又得到了一些消息,瓦崗大敗洛陽隋軍,奪迴了迴洛倉,再度保持著對隋軍的優勢。此外,楊複生還得到一個消息,李淵與李密之間來信頻繁。李淵在書信裏,對李密甚為恭維,而李密迴了一封書信,表示他被天下英雄推為盟主,希望李淵能夠從旁協助,同心協力,執“子嬰”(楊侑)於鹹陽,殺“商辛”(楊廣)於牧野,共取天下。


    李淵那邊的反應如何,楊複生不知,但李密這樣的迴信,楊複生就知道大為不妙。瓦崗軍中,各種勢力複雜,楊複生以前雖然聲名不顯,但由於身份特殊,倒是有好幾個同僚關係不錯,這個消息傳迴來,楊複生就知道李淵已經成功麻痹了李密。看來,從瓦崗那邊挖一些猛將,刻不容緩。也不知這時張剛剛到了那裏?是否能夠成功說服邴元真,讓他再說服翟讓?


    八月的天氣格外炎熱,楊複生焦急地等待著,同時積極備戰,然而就在這時,河東的霍邑,李淵的大軍駐地,軍心惶恐,人人不安。原先據說劉武周南下,這隻是一個傳言,可是,就在數日前,從太原運送糧草而來的士兵,帶來了一個消息,劉武周確實南下了,由於雁門關是被劉武周所掌握,劉軍很容易地殺入了太原,一路上,劉武周部士卒燒殺搶劫,百姓惶恐,紛紛逃入城中。鎮守太原的李淵四子李元吉,不過十五歲的年紀,雖然李淵南下,留下了足夠的兵馬駐守,此外還有宇文歆、竇誕等經驗豐富的老臣輔佐,但麵對劉武周的突然南下,一眾人等都慌了神,暗中派人快馬趕往南方,把劉武周南下的情況告訴了李淵。


    李淵其實比一般士兵早就得到消息,對此,他進退兩難。三軍剛剛南下,對關中勢在必得,如果輕易撤退,無功而返,對士氣的影響很大。可是,太原是他的根基,如今確定劉武周南下,總不能讓劉武周奪取了他的根基吧?


    何去何從,令李淵一時難以選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盜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包黃果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包黃果樹並收藏盜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