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世家力量強大,隨著天下大亂,關攏世家選擇了李淵作為代言人,楊廣一脈被拋棄。李淵占領關中,獨孤氏、杜氏、韋氏、長孫氏、竇氏等關攏大小貴族,都選擇了支持李淵。
如果能得到世家的支持,對楊複生有著莫大的裨益。楊複生對竇璡父子采取拉攏的策略,甚至不惜表露身份,就是想要拉攏部分關攏貴族。
就曆史而言,關中的關攏貴族,一部分忠於皇室或者說對皇室還有一絲幻想的,有陰世師為代表的陰氏,此外還有隴西李氏的一支:李襲誌、李仁政等等,以及關中尚未落入李淵之前的屈突通等人。
此外,極少一部分觀察局勢,謀定而後動。而相當一部分選擇支持李氏,在楊複生看來,這部分有杜如晦為代表的杜氏,韋雲起為代表的韋氏,獨孤懷恩為代表的獨孤氏,竇璡、竇抗等與李淵有些姻親關係的竇氏家族成員等等。
如今,李淵被暫時擋在霍邑以北,名將屈突通鎮守霍邑,應當不會犯宋老生的錯,李淵想要突破霍邑,還是比較困難的。而自己可以說取代了曆史上李秀寧在關中的地位,韋雲起想著投靠自己,無非是看中了魏公李密的關攏貴族身份,此外便是李密應了那句“楊花落李花開”的讖語。
韋雲起不管是投靠李密還是投靠自己,在楊複生看來,區別不大。一旦自己掌握關中的權利,便可與李淵、薛舉、竇建德、瓦崗等各大勢力抗衡。現在看來,韋雲起隻是想要找一個利益代言人,來滿足他自己或者說是關攏貴族的利益。
這個人可以是李淵,可以是張淵,也可以是王淵,總之,在他們來看,這個人一定要有關攏世家的背景,家族也必須要有足夠的能力,手中握有兵權等等,有一統天下的可能。
曆史上的李淵符合這個標準,李密其實也符合,不過由於李密主要在中原與隋庭作戰,西進計劃又不成功,因此,關攏貴族選擇了李淵作為代言人。而如今則不同,由於楊複生的暗中設計,李秀寧的行動大多為陰世師所知,勢力發展受到打壓,李淵又還沒有進入關中,李淵一係尚未看到崛起的跡象。
楊複生早些日子暗中傳播鬼麵人的名聲,目的就是要在關中打出名頭,一般的百姓自然不可能知道鬼麵人的背景,但若是有心人,一定會想辦法查清楚此事,在眾人不知道楊複生真實身份的情況下,韋雲起看中的是李密的關攏貴族身份,同樣,在關中的關攏世家,也會優先考慮李密的關攏貴族身份。
楊複生沉思著,一時不語。
韋雲起看著楊複生沉思的模樣,忽然想起了一個人,但他很快搖搖頭,不可能,那個人已經死了多年,子嗣雖多,最後都被鳩殺,而且似乎年齡也對不上,韋雲起很快否定了。或許,這人隻是魏公在關中的代言人罷了。不過,韋雲起雖然心中覺得如此,卻還需要他的承認,隻有他表露了身份,韋雲起才有可能把賭注放在他的身上。
楊複生已經明白韋雲起的意思,半響,他抬起頭,看著韋雲起,道:“若是城破,大興城落入我之手,隋楊皇室將如何處置?”
韋雲起想不到楊複生居然如此詢問,他想起來,大隋奪取大周天下的時候,鮮卑宇文氏都被殺了個幹幹淨淨。前朝餘孽,自然需要趕盡殺絕。可是,楊縣令這般詢問,必然有他的用意,韋雲起明白,他的迴答必須要讓此人滿意,不然他絕不可能表露身份。
“前朝……”韋雲起剛說了兩個字,忽然又想起來,臨行前,陰世師告訴過他,楊縣令又叫楊煥,是弘農楊氏的族人。盡管韋雲起覺得不大可能,但現在,韋雲起為了保險,決定換一個說法。
“楊縣令,大隋雖然國祚不長,但在關中,依然勢力不小,巴蜀以及其他各地仍然掌控在大隋手中,楊縣令若是取了關中,自當借助大隋殘餘的力量,奉代王為主,再派人傳檄巴蜀,自然兵不血刃,奪下巴蜀。仿效大秦故事,靜待良機,奪取天下。”韋雲起這番話說的含糊。
如果楊縣令是李密的人,自然不需要靜待良機,奪取關中、巴蜀之後,便可出兵中原,與李密兩麵夾擊,奪取洛陽,天下重鎮,就有一半落入瓦崗之手。可若是不是,這番話又天衣無縫,讓人尋不到破綻。
楊複生笑了起來,這個韋雲起這番策略,與李淵奪取天下的模式何其相似,或許,李淵在爭霸天下的過程中,有韋雲起的獻策,隻是曆史上對他的記載比較少,或者說不為楊複生所知罷了。
楊複生慢慢踱步,故作思考。有的事情,答應的太快,反而不好,而且,楊複生也想試探韋雲起的誠意。楊複生可以肯定的一點,便是韋雲起雖然是隋臣,但卻不是忠臣,他不會像張須陀、堯君素、王行本、楊善會這等人些人一樣堅守信義,哪怕是死,也要保護大隋。
李淵剛剛進入關中,韋雲起就去拜見李淵,表示投降之意,李淵攻打大興城,僅僅用了三日。要知道大興城是大隋的國都,城池堅固自然是不用說的,何以區區數日就被李淵拿下?或許,在曆史的深處,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楊複生進入關中以來,多半是在使用詭計,實際作戰的難度不算大,唐弼軍隊雖多,其人卻沒有太多能耐,至於各處剿匪,對楊複生練兵隻稍微有鍛煉效果。爭霸天下,需要更多的大戰,需要更多的士兵,而且是精兵。
李淵入關,這是肯定的,隻是時間上早晚。楊複生需要的就是這個時間差,他要在李淵入關之前,占據大興城,取得“挾代王以令諸侯”的效果,這樣才能占據大義上的優勢,並且得到關攏貴族的認可。這樣一來,李淵在想要占據關中,那就十分困難了。
如今,韋雲起來到武功縣,必然是聽到了什麽消息,楊複生停下腳步,定定地看著他,道:“韋先生似乎還有什麽話沒有說吧?”
如果能得到世家的支持,對楊複生有著莫大的裨益。楊複生對竇璡父子采取拉攏的策略,甚至不惜表露身份,就是想要拉攏部分關攏貴族。
就曆史而言,關中的關攏貴族,一部分忠於皇室或者說對皇室還有一絲幻想的,有陰世師為代表的陰氏,此外還有隴西李氏的一支:李襲誌、李仁政等等,以及關中尚未落入李淵之前的屈突通等人。
此外,極少一部分觀察局勢,謀定而後動。而相當一部分選擇支持李氏,在楊複生看來,這部分有杜如晦為代表的杜氏,韋雲起為代表的韋氏,獨孤懷恩為代表的獨孤氏,竇璡、竇抗等與李淵有些姻親關係的竇氏家族成員等等。
如今,李淵被暫時擋在霍邑以北,名將屈突通鎮守霍邑,應當不會犯宋老生的錯,李淵想要突破霍邑,還是比較困難的。而自己可以說取代了曆史上李秀寧在關中的地位,韋雲起想著投靠自己,無非是看中了魏公李密的關攏貴族身份,此外便是李密應了那句“楊花落李花開”的讖語。
韋雲起不管是投靠李密還是投靠自己,在楊複生看來,區別不大。一旦自己掌握關中的權利,便可與李淵、薛舉、竇建德、瓦崗等各大勢力抗衡。現在看來,韋雲起隻是想要找一個利益代言人,來滿足他自己或者說是關攏貴族的利益。
這個人可以是李淵,可以是張淵,也可以是王淵,總之,在他們來看,這個人一定要有關攏世家的背景,家族也必須要有足夠的能力,手中握有兵權等等,有一統天下的可能。
曆史上的李淵符合這個標準,李密其實也符合,不過由於李密主要在中原與隋庭作戰,西進計劃又不成功,因此,關攏貴族選擇了李淵作為代言人。而如今則不同,由於楊複生的暗中設計,李秀寧的行動大多為陰世師所知,勢力發展受到打壓,李淵又還沒有進入關中,李淵一係尚未看到崛起的跡象。
楊複生早些日子暗中傳播鬼麵人的名聲,目的就是要在關中打出名頭,一般的百姓自然不可能知道鬼麵人的背景,但若是有心人,一定會想辦法查清楚此事,在眾人不知道楊複生真實身份的情況下,韋雲起看中的是李密的關攏貴族身份,同樣,在關中的關攏世家,也會優先考慮李密的關攏貴族身份。
楊複生沉思著,一時不語。
韋雲起看著楊複生沉思的模樣,忽然想起了一個人,但他很快搖搖頭,不可能,那個人已經死了多年,子嗣雖多,最後都被鳩殺,而且似乎年齡也對不上,韋雲起很快否定了。或許,這人隻是魏公在關中的代言人罷了。不過,韋雲起雖然心中覺得如此,卻還需要他的承認,隻有他表露了身份,韋雲起才有可能把賭注放在他的身上。
楊複生已經明白韋雲起的意思,半響,他抬起頭,看著韋雲起,道:“若是城破,大興城落入我之手,隋楊皇室將如何處置?”
韋雲起想不到楊複生居然如此詢問,他想起來,大隋奪取大周天下的時候,鮮卑宇文氏都被殺了個幹幹淨淨。前朝餘孽,自然需要趕盡殺絕。可是,楊縣令這般詢問,必然有他的用意,韋雲起明白,他的迴答必須要讓此人滿意,不然他絕不可能表露身份。
“前朝……”韋雲起剛說了兩個字,忽然又想起來,臨行前,陰世師告訴過他,楊縣令又叫楊煥,是弘農楊氏的族人。盡管韋雲起覺得不大可能,但現在,韋雲起為了保險,決定換一個說法。
“楊縣令,大隋雖然國祚不長,但在關中,依然勢力不小,巴蜀以及其他各地仍然掌控在大隋手中,楊縣令若是取了關中,自當借助大隋殘餘的力量,奉代王為主,再派人傳檄巴蜀,自然兵不血刃,奪下巴蜀。仿效大秦故事,靜待良機,奪取天下。”韋雲起這番話說的含糊。
如果楊縣令是李密的人,自然不需要靜待良機,奪取關中、巴蜀之後,便可出兵中原,與李密兩麵夾擊,奪取洛陽,天下重鎮,就有一半落入瓦崗之手。可若是不是,這番話又天衣無縫,讓人尋不到破綻。
楊複生笑了起來,這個韋雲起這番策略,與李淵奪取天下的模式何其相似,或許,李淵在爭霸天下的過程中,有韋雲起的獻策,隻是曆史上對他的記載比較少,或者說不為楊複生所知罷了。
楊複生慢慢踱步,故作思考。有的事情,答應的太快,反而不好,而且,楊複生也想試探韋雲起的誠意。楊複生可以肯定的一點,便是韋雲起雖然是隋臣,但卻不是忠臣,他不會像張須陀、堯君素、王行本、楊善會這等人些人一樣堅守信義,哪怕是死,也要保護大隋。
李淵剛剛進入關中,韋雲起就去拜見李淵,表示投降之意,李淵攻打大興城,僅僅用了三日。要知道大興城是大隋的國都,城池堅固自然是不用說的,何以區區數日就被李淵拿下?或許,在曆史的深處,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楊複生進入關中以來,多半是在使用詭計,實際作戰的難度不算大,唐弼軍隊雖多,其人卻沒有太多能耐,至於各處剿匪,對楊複生練兵隻稍微有鍛煉效果。爭霸天下,需要更多的大戰,需要更多的士兵,而且是精兵。
李淵入關,這是肯定的,隻是時間上早晚。楊複生需要的就是這個時間差,他要在李淵入關之前,占據大興城,取得“挾代王以令諸侯”的效果,這樣才能占據大義上的優勢,並且得到關攏貴族的認可。這樣一來,李淵在想要占據關中,那就十分困難了。
如今,韋雲起來到武功縣,必然是聽到了什麽消息,楊複生停下腳步,定定地看著他,道:“韋先生似乎還有什麽話沒有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