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武周正式出兵攻打太原,這是好事!
原先楊複生得到消息,劉武周隻是答應,但沒有正式出兵,時間上來說,很有可能就遙遙無期,又或者說,劉武周決定出兵到正式出兵南下,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這就會給李淵從容部署的時間。
比如說李淵,早就蓄謀造反,但他五月殺死太原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兩人,隨後宣布起事,直到七月這才率兵三萬離開太原南下,進兵關中,奪取大興城。
如今已經是七月底,將近八月,李淵率領大軍走過了鼠雀穀,被大雨困在霍邑以北,無法動彈。可見李淵準備南下的功夫,花費了不少。
現在劉武周出兵速度這麽快,確實讓楊複生驚異,直到看了楊煥的密信,楊複生這才知道事情的經過。
劉武周接受了楊煥的建議之後,他沒有急著出兵,而是派人進入太原查探消息,果不其然,確實如楊煥所言,李淵南下之後,太原空虛,鎮守太原的是李淵的四子李元吉,僅僅是一個年方十六的黃毛小子。
劉武周覺得,這樣的一個毛孩子不足為慮!兵貴神速,他要在李淵得到消息,迴轉太原之前拿下太原,占據了李淵的老巢!因此,劉武周迅速行動起來。好在馬邑本身就是軍事強鎮,糧食積存不少,不需要從別處調集,因此劉武周在短短數日內就準備好了糧秣,然後帶兵從雁門殺入太原!
劉武周南下奪取太原,對李淵的影響必然是巨大的。楊複生記得史書上記載,劉武周南下,引起李淵部眾恐慌,由於他們的家屬都在太原,紛紛表示要反悔太原。隨後,便是曆史上的著名事件之一:李世民大哭,一再要求父親李淵南下奪取關中。這時候,李世民不足二十歲。
楊複生對這件事情存疑,其一,他印象中,這一次劉武周並沒有南下,而隻是一些謠言;其次,李世民固然厲害,但這時不到二十歲,無論是帶兵還是政治手腕,顯然都無法與其父李淵、其兄李建成相比。
或許,曆史上劉武周並沒有南下,這個謠言,或許是因為霍邑拿不下,軍中一些人散播的。李淵設計,先是答應返迴太原,隨後又讓李世民大哭大罵,激勵了軍心。也正是這事情之後不久,天氣放晴,李淵故意引宋老生出來,隨後斬殺了他,奪取了霍邑,打開了南下關中之路。
如今,隨著鎮守霍邑的將領從悍將宋老生變成名將屈突通,李淵想要突破霍邑,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且,隨著劉武周真正南下,必然會造成太原恐慌,李淵必然進退兩難,得以讓楊複生有更為長久的發展時間。
這個消息無疑對楊複生有利的。而在穩住了武功縣之後,楊複生修葺城牆,利用渭水的河水,把武功縣的護城河足足擴展了五丈有餘。武功縣作為楊複生根基的一部分,一旦陰世師覺得不妙,出兵來攻,武功縣就是禦敵的第一道防線,因此楊複生十分用心。
楊複生忙著的時候,陰骨議也趕迴了大興城,他身上藏著衛玄的那封書信,迴到家中,等待著父親歸來。陰骨議自從擔任京兆郡郡丞之後,就不住在陰世師的府上,另外在此地三裏外購買了房產。
看見大哥迴來了,陰弘智和他的姐姐陰麗華看見大哥迴來,都圍了上來,問東問西地。陰骨議對這對年紀小他很多的弟弟妹妹還是十分關係的,聊了一會,便問起父親陰世師的情況,知道他還沒有迴府,便繼續等待著。這件事情事關重大,他不會去皇城中說事。
直到天黑了,陰世師這才忙迴來,陰世師這段時間為了剿匪,忙得是不可開交,雖說李秀寧被困在秦嶺山中,但李秀寧就像一隻有九條命的貓,根本抓不住她,而馮翊郡的孫華,卻趁著這段時間發展了起來,在馮翊郡的韓城、郃陽一帶流竄,不時攻打縣城,官府若是出兵,孫華又逃向北方的梁山,很是讓人頭疼。
陰世師一進門,看見長子陰骨議在府上,不免吃了一驚,他先是讓陰麗華帶著陰弘智退了下去,這才問了起來。
陰骨議迴來的太快,很顯然,不可能把李淵的祖墳給挖了,這件事情有些奇怪,他便問了起來。
陰骨議從懷裏掏出了書信,遞給陰世師,把事情簡單說了。陰世師也是吃了一驚,他拆開書信,仔細看著,顯然,書信上的筆跡讓他吃驚,因為他可以肯定,這封書信就是衛玄手書。
衛尚書身為天子的“托孤”之臣,是代王的老師,如此的尊榮,難道他真的投奔了李淵不成?衛尚書最近做事,確實有看不懂的地方,但他畢竟年事已老,所以陰世師多半是認為,衛尚書年老,有時候難免糊塗了一些。可是這封書信,確實讓人覺得奇怪啊。
陰世師覺得不對勁,詳細了問了起來。
陰骨議一一作答,末了,道:“父親放心,迴來之前,我暗中令人住在武功縣以東幾裏處的地方,武功縣那邊有什麽消息,可立刻得到消息。”
“這麽說來,你對楊縣令有所懷疑?”陰世師問道。
“這件事情,確實有些奇怪。首先,書信確實是出自衛尚書的手筆,可是,為何偏偏在李仲袞的府中出現?李仲袞為何不燒掉這封書信?李仲袞私通李秀寧,為何至今不造反,反而被楊縣令斬殺?”
“其次,衛尚書若是通敵李淵,他應該會有更好的辦法,為何選擇如此拙笨的手段?當然了,衛尚書也有通敵的可能:那李秀寧被困在秦嶺山中,父親又派了人搜尋山中,為何一直搜尋不到李秀寧?或許有人暗中傳遞消息給李秀寧,讓她有了準備!”
陰骨議緩緩地說道,這些都是他覺得不對勁的地方。
陰世師半響沒有說話,天下反賊何其多也,身為貴族的楊玄感造反,身為關攏世家的李密成為了瓦崗的領袖之一,身為天子表親的李淵也選擇了造反,難道說,這大隋,即將覆滅了嗎?這些人都選擇了造反,那麽衛玄暗中私通李淵,確實有這種可能。
可是,楊縣令那邊,也有疑點,他一時差不清楚,究竟該信誰不信誰?
兩父子歎息著,輕聲商量了起來,不管如何,身為隋人,在他們的心中,隻有盡忠二字,大隋若亡,他們又何懼這殘軀?
原先楊複生得到消息,劉武周隻是答應,但沒有正式出兵,時間上來說,很有可能就遙遙無期,又或者說,劉武周決定出兵到正式出兵南下,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這就會給李淵從容部署的時間。
比如說李淵,早就蓄謀造反,但他五月殺死太原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兩人,隨後宣布起事,直到七月這才率兵三萬離開太原南下,進兵關中,奪取大興城。
如今已經是七月底,將近八月,李淵率領大軍走過了鼠雀穀,被大雨困在霍邑以北,無法動彈。可見李淵準備南下的功夫,花費了不少。
現在劉武周出兵速度這麽快,確實讓楊複生驚異,直到看了楊煥的密信,楊複生這才知道事情的經過。
劉武周接受了楊煥的建議之後,他沒有急著出兵,而是派人進入太原查探消息,果不其然,確實如楊煥所言,李淵南下之後,太原空虛,鎮守太原的是李淵的四子李元吉,僅僅是一個年方十六的黃毛小子。
劉武周覺得,這樣的一個毛孩子不足為慮!兵貴神速,他要在李淵得到消息,迴轉太原之前拿下太原,占據了李淵的老巢!因此,劉武周迅速行動起來。好在馬邑本身就是軍事強鎮,糧食積存不少,不需要從別處調集,因此劉武周在短短數日內就準備好了糧秣,然後帶兵從雁門殺入太原!
劉武周南下奪取太原,對李淵的影響必然是巨大的。楊複生記得史書上記載,劉武周南下,引起李淵部眾恐慌,由於他們的家屬都在太原,紛紛表示要反悔太原。隨後,便是曆史上的著名事件之一:李世民大哭,一再要求父親李淵南下奪取關中。這時候,李世民不足二十歲。
楊複生對這件事情存疑,其一,他印象中,這一次劉武周並沒有南下,而隻是一些謠言;其次,李世民固然厲害,但這時不到二十歲,無論是帶兵還是政治手腕,顯然都無法與其父李淵、其兄李建成相比。
或許,曆史上劉武周並沒有南下,這個謠言,或許是因為霍邑拿不下,軍中一些人散播的。李淵設計,先是答應返迴太原,隨後又讓李世民大哭大罵,激勵了軍心。也正是這事情之後不久,天氣放晴,李淵故意引宋老生出來,隨後斬殺了他,奪取了霍邑,打開了南下關中之路。
如今,隨著鎮守霍邑的將領從悍將宋老生變成名將屈突通,李淵想要突破霍邑,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且,隨著劉武周真正南下,必然會造成太原恐慌,李淵必然進退兩難,得以讓楊複生有更為長久的發展時間。
這個消息無疑對楊複生有利的。而在穩住了武功縣之後,楊複生修葺城牆,利用渭水的河水,把武功縣的護城河足足擴展了五丈有餘。武功縣作為楊複生根基的一部分,一旦陰世師覺得不妙,出兵來攻,武功縣就是禦敵的第一道防線,因此楊複生十分用心。
楊複生忙著的時候,陰骨議也趕迴了大興城,他身上藏著衛玄的那封書信,迴到家中,等待著父親歸來。陰骨議自從擔任京兆郡郡丞之後,就不住在陰世師的府上,另外在此地三裏外購買了房產。
看見大哥迴來了,陰弘智和他的姐姐陰麗華看見大哥迴來,都圍了上來,問東問西地。陰骨議對這對年紀小他很多的弟弟妹妹還是十分關係的,聊了一會,便問起父親陰世師的情況,知道他還沒有迴府,便繼續等待著。這件事情事關重大,他不會去皇城中說事。
直到天黑了,陰世師這才忙迴來,陰世師這段時間為了剿匪,忙得是不可開交,雖說李秀寧被困在秦嶺山中,但李秀寧就像一隻有九條命的貓,根本抓不住她,而馮翊郡的孫華,卻趁著這段時間發展了起來,在馮翊郡的韓城、郃陽一帶流竄,不時攻打縣城,官府若是出兵,孫華又逃向北方的梁山,很是讓人頭疼。
陰世師一進門,看見長子陰骨議在府上,不免吃了一驚,他先是讓陰麗華帶著陰弘智退了下去,這才問了起來。
陰骨議迴來的太快,很顯然,不可能把李淵的祖墳給挖了,這件事情有些奇怪,他便問了起來。
陰骨議從懷裏掏出了書信,遞給陰世師,把事情簡單說了。陰世師也是吃了一驚,他拆開書信,仔細看著,顯然,書信上的筆跡讓他吃驚,因為他可以肯定,這封書信就是衛玄手書。
衛尚書身為天子的“托孤”之臣,是代王的老師,如此的尊榮,難道他真的投奔了李淵不成?衛尚書最近做事,確實有看不懂的地方,但他畢竟年事已老,所以陰世師多半是認為,衛尚書年老,有時候難免糊塗了一些。可是這封書信,確實讓人覺得奇怪啊。
陰世師覺得不對勁,詳細了問了起來。
陰骨議一一作答,末了,道:“父親放心,迴來之前,我暗中令人住在武功縣以東幾裏處的地方,武功縣那邊有什麽消息,可立刻得到消息。”
“這麽說來,你對楊縣令有所懷疑?”陰世師問道。
“這件事情,確實有些奇怪。首先,書信確實是出自衛尚書的手筆,可是,為何偏偏在李仲袞的府中出現?李仲袞為何不燒掉這封書信?李仲袞私通李秀寧,為何至今不造反,反而被楊縣令斬殺?”
“其次,衛尚書若是通敵李淵,他應該會有更好的辦法,為何選擇如此拙笨的手段?當然了,衛尚書也有通敵的可能:那李秀寧被困在秦嶺山中,父親又派了人搜尋山中,為何一直搜尋不到李秀寧?或許有人暗中傳遞消息給李秀寧,讓她有了準備!”
陰骨議緩緩地說道,這些都是他覺得不對勁的地方。
陰世師半響沒有說話,天下反賊何其多也,身為貴族的楊玄感造反,身為關攏世家的李密成為了瓦崗的領袖之一,身為天子表親的李淵也選擇了造反,難道說,這大隋,即將覆滅了嗎?這些人都選擇了造反,那麽衛玄暗中私通李淵,確實有這種可能。
可是,楊縣令那邊,也有疑點,他一時差不清楚,究竟該信誰不信誰?
兩父子歎息著,輕聲商量了起來,不管如何,身為隋人,在他們的心中,隻有盡忠二字,大隋若亡,他們又何懼這殘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