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跑?”
吳馳冷哼一聲,追了上去。
目標,便是那射箭偷襲自己的上官飛雲。
雖有百十步之距,且那上官飛雲拔腿飛奔在前,吳馳撒丫子猛追在後,但速度之差甚大,僅僅是眨眨眼的功夫,上官飛雲便已經感覺到身後有股子殺氣襲來。
跑是跑不過,戰又不敢戰,上官飛雲情急之下,隻能喝令部下舍命阻擊,為自己贏得逃跑的時間。
吳馳殺得興起,怎奈不怕死的賊人越殺越多,眼睜睜看著那射箭偷襲之賊的身影消失在密林之中。
趙匡胤鐵騎殺到,分出小部分照看柴榮等人,其餘大部在趙匡胤的率領下,將阻擊吳馳的賊人團團圍住。
“老趙,可得留幾個活口啊!”
援兵既到,那吳馳的懶病突然發作,將手中鋼刀丟到了一邊,隨手在地上撿了幾顆石子,躍上了戰圈之外的樹杈,斜躺著看起了熱鬧。
趙匡胤所率領的乃是天雄軍精銳,又占了鐵騎長槍的便宜,而那幫賊人,在吳馳的猛擊下早已經失去了戰鬥下去的意誌,但見主帥已然安全,一個個抱著必死的決心,要不就是故意將自己的胸膛暴露在鐵騎長槍之下,要不就是將刀橫在了自己脖子上,牙一咬,自行了斷圖了個痛快。
吳馳再想阻攔,卻依然來不及。
趙匡胤縱馬來到樹下,衝著吳馳抱拳道:“大哥,兄弟來遲了!”
吳馳搖了搖頭,跳下了樹來,拍了拍剛剛下馬的趙匡胤的肩,道:“別愣著,趕緊去看看老柴那邊怎麽樣了。”
趙匡胤道:“賊人已潰散,我亦分兵一百照看,理應安全。”
吳馳點了點頭,手指那一片屍身,問道:“老趙,活口看來是沒了,就這些屍體,你能看出什麽端倪來麽?”
趙匡胤看著那些屍身,輕蔑一笑,迴道:“此乃大唐精兵,雖在著裝兵刃等諸多方麵極力掩蓋,但久經訓練的陣仗反應卻絕不是江湖幫派所為!”
吳馳禁不住向趙匡胤豎起了大拇指。
這兄弟,早幾年的江湖曆練還真不是混吃混喝。
正想著再問問趙匡胤能不能看出來這幫襲擊者屬於大唐國的哪支軍隊的時候,忽有兵士來報,說那邊,柴榮夫人受傷了!
趙匡胤急忙上馬,而吳馳撒丫子就奔,二人一前一後來到了馬車旁。
吳馳稍快一步。
隻看到柴榮癱坐在地上,懷中抱著劉惠兒,見到了吳馳,柴榮毫無氣力地哀歎了一聲。
“傷到哪兒了?隨隊軍醫呢?趕緊救治啊!”
柴榮的臉頰上滾落下兩行淚珠,緩緩搖頭道:“你嫂子她已經仙去了!”
吳馳隻覺得雙腿一軟,跟著癱倒在柴榮身旁。
蘭蓮早已經哭成了淚人,不住自責:“都怪我,都怪我,隻顧著迎戰,卻沒能照看好姐姐。”
柴榮抹了把眼淚,吩咐道:“把夫人扶上車,大唐的護衛軍隊即刻就要到了,且不要透露夫人已然仙去的消息,再有,這襲擊者分明便是大唐精銳兵士,也一概裝作不知吧!”
趙匡胤怒道:“公子又為何忍氣吞聲?待那大唐……”
柴榮打斷了趙匡胤,聲音雖弱,但威嚴尚存:“聽從命令,不得有誤!”
趙匡胤雖有不解,卻隻能閉口不再相提。
吳馳道:“老柴說得對,如今多說無益,反而會影響了兩國修好大局,趙匡胤,你記好了,一旦時機成熟,你我兄弟……”剛說到這兒,聽到柴榮輕咳一聲,吳馳心領神會,立即改口道:“你我兄弟不報此仇,誓不為人!”
大唐壽州府護衛軍隊聞訊趕來。
此事變尚在大唐境內,那護衛軍首領雖是按規矩行事,但見場麵如此慘烈,也不禁心慌膽怯。若是大漢使團追究責任,自己個的鍋可是背定了。
“與將軍並無關聯,一夥山賊而已!我方雖有損失,也不過三十餘兵士,待迴敬州之後,自行撫恤就是了。”柴榮強作平靜,將對方首領安慰了一番。
壽州府護衛軍首領感激道:“公子大量,末將感激不盡,既然如此,還請公子速速返迴,此地由末將來清理就是了。”
接下來,便由趙匡胤和對方首領做手續對接,完成後,柴榮忍著內心中的悲痛,率隊踏上了大漢的國土。
車廂中,柴榮再也隱忍不住,抱住了身邊的吳馳,嚎啕大哭。
吳馳深知失去親人的那種錐心般的疼痛,亦知此時並非是勸慰的好時機,隻能是輕輕拍打著柴榮的後背,任由他肆意痛哭。
但豪傑就是是豪傑。
隻是一小會,那柴榮便收住了傷悲。
“賢弟可知,你嫂嫂死於那賊首的箭下,而那賊首,必是大唐之將,為兄這殺妻之仇,如何報得?”
吳馳輕歎一聲,迴道:“射箭之賊,兄弟我三個月之內,必將擒來,交於你親手處置。但那賊人背後,卻是大唐之國,老柴,需從長計議啊!”
柴榮應道:“父帥許諾,三年之內,極力保大漢無戰事,以便休養生息,提升國力,三年之後,我柴榮勢必領兵踏平大唐,方能解我心頭隻恨。”
三年,足夠了!
此時,吳馳突生仗義之情,賺不賺錢已然是無所謂之事,而當午之急,是禍害了大唐朝堂,使之頻繁犯錯。
朝堂生錯,勢必影響國運,而國力衰竭,柴榮領兵征戰才會輕而易舉。
成事或許不足,但敗事必然有餘,對此,吳馳是充滿了信心。
“放心吧,老柴,今天你能忍下來,明天我就能把大唐國給禍害個天翻地覆,到那時候,還不是任你宰割?”
柴榮略做沉思,道:“我之所以隱忍不發,無非是不想打破齊吳二王的爭嫡態勢,隻有齊吳二王繼續爭鬥,你方有介入可能。”
不得不說,柴榮確實深謀遠慮,大唐國占據江南之地,國富民強,若無朝堂之爭,無論是齊王當政,亦或是吳王掌權,即便無為而治,那大唐實力,也絕非大漢國三年即可趕超。
而戰事,說到底,還是實力的比拚。
吳馳冷哼一聲,追了上去。
目標,便是那射箭偷襲自己的上官飛雲。
雖有百十步之距,且那上官飛雲拔腿飛奔在前,吳馳撒丫子猛追在後,但速度之差甚大,僅僅是眨眨眼的功夫,上官飛雲便已經感覺到身後有股子殺氣襲來。
跑是跑不過,戰又不敢戰,上官飛雲情急之下,隻能喝令部下舍命阻擊,為自己贏得逃跑的時間。
吳馳殺得興起,怎奈不怕死的賊人越殺越多,眼睜睜看著那射箭偷襲之賊的身影消失在密林之中。
趙匡胤鐵騎殺到,分出小部分照看柴榮等人,其餘大部在趙匡胤的率領下,將阻擊吳馳的賊人團團圍住。
“老趙,可得留幾個活口啊!”
援兵既到,那吳馳的懶病突然發作,將手中鋼刀丟到了一邊,隨手在地上撿了幾顆石子,躍上了戰圈之外的樹杈,斜躺著看起了熱鬧。
趙匡胤所率領的乃是天雄軍精銳,又占了鐵騎長槍的便宜,而那幫賊人,在吳馳的猛擊下早已經失去了戰鬥下去的意誌,但見主帥已然安全,一個個抱著必死的決心,要不就是故意將自己的胸膛暴露在鐵騎長槍之下,要不就是將刀橫在了自己脖子上,牙一咬,自行了斷圖了個痛快。
吳馳再想阻攔,卻依然來不及。
趙匡胤縱馬來到樹下,衝著吳馳抱拳道:“大哥,兄弟來遲了!”
吳馳搖了搖頭,跳下了樹來,拍了拍剛剛下馬的趙匡胤的肩,道:“別愣著,趕緊去看看老柴那邊怎麽樣了。”
趙匡胤道:“賊人已潰散,我亦分兵一百照看,理應安全。”
吳馳點了點頭,手指那一片屍身,問道:“老趙,活口看來是沒了,就這些屍體,你能看出什麽端倪來麽?”
趙匡胤看著那些屍身,輕蔑一笑,迴道:“此乃大唐精兵,雖在著裝兵刃等諸多方麵極力掩蓋,但久經訓練的陣仗反應卻絕不是江湖幫派所為!”
吳馳禁不住向趙匡胤豎起了大拇指。
這兄弟,早幾年的江湖曆練還真不是混吃混喝。
正想著再問問趙匡胤能不能看出來這幫襲擊者屬於大唐國的哪支軍隊的時候,忽有兵士來報,說那邊,柴榮夫人受傷了!
趙匡胤急忙上馬,而吳馳撒丫子就奔,二人一前一後來到了馬車旁。
吳馳稍快一步。
隻看到柴榮癱坐在地上,懷中抱著劉惠兒,見到了吳馳,柴榮毫無氣力地哀歎了一聲。
“傷到哪兒了?隨隊軍醫呢?趕緊救治啊!”
柴榮的臉頰上滾落下兩行淚珠,緩緩搖頭道:“你嫂子她已經仙去了!”
吳馳隻覺得雙腿一軟,跟著癱倒在柴榮身旁。
蘭蓮早已經哭成了淚人,不住自責:“都怪我,都怪我,隻顧著迎戰,卻沒能照看好姐姐。”
柴榮抹了把眼淚,吩咐道:“把夫人扶上車,大唐的護衛軍隊即刻就要到了,且不要透露夫人已然仙去的消息,再有,這襲擊者分明便是大唐精銳兵士,也一概裝作不知吧!”
趙匡胤怒道:“公子又為何忍氣吞聲?待那大唐……”
柴榮打斷了趙匡胤,聲音雖弱,但威嚴尚存:“聽從命令,不得有誤!”
趙匡胤雖有不解,卻隻能閉口不再相提。
吳馳道:“老柴說得對,如今多說無益,反而會影響了兩國修好大局,趙匡胤,你記好了,一旦時機成熟,你我兄弟……”剛說到這兒,聽到柴榮輕咳一聲,吳馳心領神會,立即改口道:“你我兄弟不報此仇,誓不為人!”
大唐壽州府護衛軍隊聞訊趕來。
此事變尚在大唐境內,那護衛軍首領雖是按規矩行事,但見場麵如此慘烈,也不禁心慌膽怯。若是大漢使團追究責任,自己個的鍋可是背定了。
“與將軍並無關聯,一夥山賊而已!我方雖有損失,也不過三十餘兵士,待迴敬州之後,自行撫恤就是了。”柴榮強作平靜,將對方首領安慰了一番。
壽州府護衛軍首領感激道:“公子大量,末將感激不盡,既然如此,還請公子速速返迴,此地由末將來清理就是了。”
接下來,便由趙匡胤和對方首領做手續對接,完成後,柴榮忍著內心中的悲痛,率隊踏上了大漢的國土。
車廂中,柴榮再也隱忍不住,抱住了身邊的吳馳,嚎啕大哭。
吳馳深知失去親人的那種錐心般的疼痛,亦知此時並非是勸慰的好時機,隻能是輕輕拍打著柴榮的後背,任由他肆意痛哭。
但豪傑就是是豪傑。
隻是一小會,那柴榮便收住了傷悲。
“賢弟可知,你嫂嫂死於那賊首的箭下,而那賊首,必是大唐之將,為兄這殺妻之仇,如何報得?”
吳馳輕歎一聲,迴道:“射箭之賊,兄弟我三個月之內,必將擒來,交於你親手處置。但那賊人背後,卻是大唐之國,老柴,需從長計議啊!”
柴榮應道:“父帥許諾,三年之內,極力保大漢無戰事,以便休養生息,提升國力,三年之後,我柴榮勢必領兵踏平大唐,方能解我心頭隻恨。”
三年,足夠了!
此時,吳馳突生仗義之情,賺不賺錢已然是無所謂之事,而當午之急,是禍害了大唐朝堂,使之頻繁犯錯。
朝堂生錯,勢必影響國運,而國力衰竭,柴榮領兵征戰才會輕而易舉。
成事或許不足,但敗事必然有餘,對此,吳馳是充滿了信心。
“放心吧,老柴,今天你能忍下來,明天我就能把大唐國給禍害個天翻地覆,到那時候,還不是任你宰割?”
柴榮略做沉思,道:“我之所以隱忍不發,無非是不想打破齊吳二王的爭嫡態勢,隻有齊吳二王繼續爭鬥,你方有介入可能。”
不得不說,柴榮確實深謀遠慮,大唐國占據江南之地,國富民強,若無朝堂之爭,無論是齊王當政,亦或是吳王掌權,即便無為而治,那大唐實力,也絕非大漢國三年即可趕超。
而戰事,說到底,還是實力的比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