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齊王聽了戴言的話以後,毫不動怒,隻是哈哈一笑。


    而一旁的魏王則向戴言發問道:“子偃,你說的這些是大家都知道的東西;就算你不承認我魏國,我魏國有著上百年的曆史,它依舊是存在的。那麽我在這裏做的事又有何意義?”


    戴言迴道:“魏王,小子想糾正您的一個觀點,某些看起來普通的常識其實並不那麽普通,如果您對這個有疑義,您可以問惠相關於天地的知識。小子曾與惠相辯論,否定了天圓地方這一普通常識。而合理合法的事物,我等當然需要說出來,需要互相承認。”


    隨後魏王果然親自向惠施問起了兩人間的辯論,惠施也不敢隱瞞,將其如實報告給了魏王。


    而匡章在一旁聽了半天,也能明白戴言所說的意思,然而他總覺得這有些不對勁,但是他自己卻又說不出來是什麽地方不對勁。


    隨後齊王又對戴言說道:“子偃,既然你說各國之間互相承認,那麽我等是否需要將此內容進行盟誓?”


    “當然需要。”戴言說,“這種內容是確定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我等當然需要盟誓。然而此次盟誓不同於以往,以往之盟誓大多為國家間結盟所用。然而此次盟誓,各國之間卻並不一定需要結盟,隻是確定一下大家的關係。而確認國家間的關係用盟約這個詞有些不太恰當,小子以為改用條約為好,齊王以為如何?”


    條約?這倒是不錯。齊王暗暗想道。說起來,如果這年輕的宋國公子想要提議宋國與齊國結盟,他還真的不會同意。


    周朝分封齊國的時候給了薑氏什麽東西呢?不過就是一個東方方伯的名號。薑氏齊國依靠這個名號征服了東夷,成為了整個天下聞名的海東盛國。到了齊桓公時代,管仲建議桓公舉起“尊王攘夷”的大旗,稱霸天下。然而齊國依靠攘夷卻征服了東方靠海邊的諸多小國,最後使這些夷人小國都變成了齊國的一部分。


    而到了如今這個大爭之世的戰國時代,東夷幾乎已經快被消滅幹淨了。唯一留存到現在的,也就是如今在場這些來參加相王之會的小國之君了。而齊國之所以不吞並這些小國,卻並非是處於仁慈,而是在效仿楚國擴張的策略。先控製這個國家的內政,到時機成熟時再慢慢同化,最後將其變為齊國的縣邑。然而齊國到如今也麵臨著極大的問題,如何擴張呢?齊國的東麵是茫茫大海,這是沒有土地的。而齊國的西麵分別是趙國與魏國,這都是從晉國這個老牌強國裏麵分出來的,實力強悍,齊國對付起它們來那是很吃力的。北邊的燕國則是民風彪悍,而且北麵的土地大多貧瘠,沒有多少開發的價值。而齊國唯一能擴張的方向,而且有價值的擴土方向,也隻能是向南。從這一點來說,攔在齊國往南擴張的宋國就是齊國最大的攔路虎。


    宋國雖然在此時的天下也不能算是弱國,但是比起燕、趙、魏這些國家來說,當然算是比較好捏的了。而且宋國的地方五百裏(實際領土約為10萬平方公裏),全部都是膏腴之地,齊國對其宋國的土地已經眼紅許久了。如果宋國真的和齊國結盟,齊國未來找什麽理由去找宋國的麻煩呢?


    隨後齊王就同意了戴言的請求,接著齊王又遊說了魏王同意訂立這麽一種確定各國關係的條約。由於此地地處滕國,位於古九州的徐州,因此大家都稱唿此條約為徐州條約。


    戴言提議這個條約既然是確定各國的法理和各國之間的關係,那當然是要各國都認可的原則才能寫進去,稍微有些爭議的戴言都沒有收納。因而最後形成的此條約,內容異常簡單:一、齊國、魏國、韓國、宋國、中山國等互相承認其為獨立主權國家,韓國,宋國,中山國承認齊國、魏國為王國,稱唿其國君為王。二、國家間的關係有兩種,和平狀態與戰爭狀態,一國對另一國交戰,須提前宣戰。三,各國使節出使他國,應視其為該國國君之代表,需以禮相待;一國使節應當有外交豁免權,兩國相交,不斬來使。


    戴言本來想寫各國之間應當互相平等的,然而他考慮了以下也就放棄了此條。徐州相王是因何而起的?不就是魏國和齊國要平分天下霸權嘛。戴言讓各國訂立這個條約可不是想要去搶占相王的風頭,而隻是想確定一種各國間交往的原則而已。而此次的徐州條約,除了其中第一條是戴言所提出的以外,剩下兩條則是從春秋時代就通行的慣例了,戴言隻是將其以書本的形式寫出來,並公之於眾罷了。


    而這一次所訂立的條約,同樣采用了對天盟誓的形式來確定。相比起之前魏齊兩國相王所定下的誓約,在場的諸侯貴族們還是覺得這次的條約更有效,因為這條約雖然簡單,卻不會有人去違反。而魏齊相王之盟約,所劃定的勢力範圍,到時候有沒有爭議,那還真得兩說。


    徐州相王之會多了這麽一出插曲,這也令得在場的諸侯貴族們對於子偃這個年輕的宋國公子刮目相看。誰都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年輕公子,竟然就可以確定各國交往的規則。這些諸侯貴族們都恨不得迴去將自己的兒子孫子們教訓一頓,好好向這位宋國公子學習一下。


    自此徐州相王之會就此散去了,然而其對整個天下的影響才則剛剛開始。


    徐州相王之會,周王派遣了使者西周公參與,並賜胙肉與齊魏二王。然而即使天子拿出了這樣高的誠意,魏齊兩王也對周使沒有什麽好臉色,幾乎將其當成了小國使臣一樣。而最令周王痛心的還是宋國公子偃所提及的國家互相承認的徐州條約,這一條約簡直就是一巴掌扇在了周王的臉上。周王到如今已經如此衰落了,唯一還剩下的幾項權力就是分封給予國家合法性了。如今徐州條約以簽訂,周王竟然連這項權力都沒有了。如此新周王姬扁的心情可想而知了,然而他卻不能做出什麽,也隻有每日醉生夢死罷了。


    而這次相王之會的主角齊王田因齊則是非常高興,因為這次相王之會確定了他“王”的地位,從此鄒、魯、滕等小國必須以對待天子的禮節來對待他。而他也可以借著這一權力,將齊國的勢力更深的紮到這些小國中間去,這才是真正對齊國有利的地方。而完成了他的霸業,將齊國帶到這一地步的功臣,齊王當然是不會吝嗇的。


    六月,齊王接連進行了一係列的封賞。先是擴大了齊相鄒忌的封地,隨後又加封鄒忌為成候。對於首倡稱王的田嬰,齊王則封其為靖郭君,封地為齊國新並的薛國。由此,田嬰開始被人稱唿為“薛公”。齊國另外各大小功臣都有封賞。而對於齊國宗室中勢力最大的田戴(陳戴),齊王也不吝賞賜,封其到蓋邑,食邑萬戶。


    而對於齊國這整個一副歡喜喧天的場景,有一個人開始進行了無言的抗爭,此人就是陳戴的弟弟陳仲子。在陳仲子看來,齊國如今不講禮儀,悍然稱王,而舉國皆慶,齊國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個不義之國。而他的哥哥陳戴,對於齊國無尺寸之功,竟然可以擁有萬戶的食祿,陳仲子對此深以為恥。於是這位秉性高潔的齊國貴族效仿伯夷叔齊,毅然離開了齊國,遷居鄒國於陵。在於陵,陳仲子三天沒有吃東西,其耳朵沒有了聽覺,眼睛沒有了視覺。他看到樹上有個李子,蟲子都將其吃的差不多了,他爬過去,拿過來吃,吞了三口,耳朵才恢複了聽覺,眼睛才恢複了視覺。然而即使生活到了如此艱辛的地步,陳仲子絲毫不為自己的決定後悔,他對天立誓:終其一生,不入汙君之朝,不食亂世之食。


    由徐州相王所引發的齊國貴族陳仲子的反抗行為,對於歡天喜地的齊國貴族們沒有任何影響。然而徐州相王的消息,對於另一個大國楚國的君王貴族們的影響,就不是這麽簡單了。楚王(楚威王)聽到了徐州相王的消息,而後又知道了齊王加封鄒忌封地,並且封田嬰為靖郭君的消息,睡覺都睡不好,吃飯也沒心情吃了。在楚王看來,齊國相王,外加大封宗室功臣於淮泗的行為壓根就沒有把楚國放在眼裏。在楚王看來,淮河流域一向就是楚國的勢力範圍,如今齊國竟然將手伸到了楚國的口袋裏了,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楚王也不再管楚國與齊國之間隔得有多遠,齊楚之間的距離是“風馬牛不相及”了,立即開始召集楚國群臣,議論發動對齊國的戰爭。


    楚國是一個地方封君勢力及其強大的國家。而到了此時,掌握楚國實權的就是人稱楚國三戶的屈氏,昭氏和景氏。這三個家族都是曾經的公族後代,互相聯姻,逐漸掌控了整個楚國的軍政大權,即使是楚王的一舉一動,也需要受到這三戶的影響。可以說,楚國三戶們的想法,就是楚國貴族們的想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打造宋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沙羨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沙羨君並收藏打造宋帝國最新章節